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宋名臣韩琦的诗歌 被引量:8
1
作者 莫砺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6,共9页
古代名臣多能文者,但往往被归入"台阁体"而不受重视。北宋韩琦的诗歌也很少得到学界关注,其实韩琦诗的总体水准足以跻身宋代著名诗人的行列。韩诗作为大臣的"言志"之作,在内容上自有价值。另外韩琦诗在用典、炼句... 古代名臣多能文者,但往往被归入"台阁体"而不受重视。北宋韩琦的诗歌也很少得到学界关注,其实韩琦诗的总体水准足以跻身宋代著名诗人的行列。韩诗作为大臣的"言志"之作,在内容上自有价值。另外韩琦诗在用典、炼句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精深的程度,由于他不把太多的心思用于争奇斗艳,故避免了宋诗过于尖新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名臣 韩琦
原文传递
论宋代禁体诗及诗人创作心态的变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志杰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9,共10页
禁体诗是雪诗在宋代的一种新变。倘若从这种独特诗体的本体出发,可以较为合理地廓清清人印象式评点的误解所造成的遮蔽,发现禁体原初"诗戏"的性质及其间作者"诗战"的心态。并且,贯穿两宋的阐释、演绎与创作中,禁体... 禁体诗是雪诗在宋代的一种新变。倘若从这种独特诗体的本体出发,可以较为合理地廓清清人印象式评点的误解所造成的遮蔽,发现禁体原初"诗戏"的性质及其间作者"诗战"的心态。并且,贯穿两宋的阐释、演绎与创作中,禁体诗在与宴饮游戏的疏离中确立起一种诗学规范,诗人的创作心态也从骋才争胜的竞技渐趋独吟闲作的自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语 诗戏 规范
下载PDF
论红楼梦诗社与宋人“白战体”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献峰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6-68,共3页
起于杜甫、韩愈,兴盛于欧阳修、苏轼的"白战体",以其新奇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宋代诗坛自成一体。尽管这种新的表现方法因自身和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在后来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世诗歌艺... 起于杜甫、韩愈,兴盛于欧阳修、苏轼的"白战体",以其新奇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宋代诗坛自成一体。尽管这种新的表现方法因自身和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在后来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世诗歌艺术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诗歌虽然按定义要求无法列入"白战体"诗歌,然而细细体察揣摩"白战体"的源流和性质,却会骤然发现二者又未必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诗社 竞争 新变
下载PDF
“白战体”与中国文学体物传统之建构
4
作者 任树民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57-68,共12页
清朝末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不仅确立了'文学'的现代学科地位,而且还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活动。自此'文学'立科,人们开始接受舶来的'文学史'概念,并积极寻求配合当时意识形态的历史书写模式以建构新... 清朝末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不仅确立了'文学'的现代学科地位,而且还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活动。自此'文学'立科,人们开始接受舶来的'文学史'概念,并积极寻求配合当时意识形态的历史书写模式以建构新的'文学'传统。继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现代知识分子将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引入中国,并带来了浪漫主义强调文学是思想情感表现的理论。受此影响,人们在追问什么是'文学'进而以此来界域中国文学、叙述中国文学以往的历史时,'文学'的定义接续上晚明以来的'情教'论,越来越突出情感主线。进而,在'文学'这一现代主体建构的过程中就自然衍生出文学史书写中的'中国抒情传统论'。然而,中国文学除了在情志的聚焦范围下被选择、被呈现外,还有一个'体物'传统。'白战体'是中国文学体物传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物语 直书其事
原文传递
因难出奇:“陌生化”与“白战体”——兼论宋诗创作中的体用关系
5
作者 崔现芳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9-65,共7页
"白战体"有意识地使诗歌摆脱传统的因袭,主动地放弃惯用的语词和事典,通过言用不言体等方法"使熟者生,使文者野",与审美主体拉开一定的距离,给人新奇、惊异之感,与"陌生化"的命意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这... "白战体"有意识地使诗歌摆脱传统的因袭,主动地放弃惯用的语词和事典,通过言用不言体等方法"使熟者生,使文者野",与审美主体拉开一定的距离,给人新奇、惊异之感,与"陌生化"的命意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借助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话语,对白战体及其创作方法做一番梳理,从而对其获得新的认识。并对白战体出现的原因,试图从新变代雄、绕路说禅、文人雅集等方面给出合情入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言用不言
下载PDF
以赋为诗:“白战体”对《雪赋》写作方法的规避与继承
6
作者 曹逸梅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11期32-36,共5页
咏雪是咏物作品中分量极重的题材,而谢惠连的《雪赋》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白战体"都是咏雪诗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作品。通过梳理咏雪诗的写作技巧的发展,可以发现"白战体"写作技巧的创新性正在于对《雪赋》中一些未... 咏雪是咏物作品中分量极重的题材,而谢惠连的《雪赋》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白战体"都是咏雪诗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作品。通过梳理咏雪诗的写作技巧的发展,可以发现"白战体"写作技巧的创新性正在于对《雪赋》中一些未得到发展的写作方法的继承,这也可以视为宋诗"以赋为诗"之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赋》 咏雪诗 写作方法
下载PDF
“尖叉韵”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连国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6,共5页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后世文人大量唱和,才使得尖叉的险韵特点凸显出来,进而超出了苏轼雪诗及其所用险韵的特定指代,成为代指险韵的独立词汇。这一情况出现并完成于清代。"尖叉韵"与"白战体"都产生于苏轼的咏雪诗歌,他们从押韵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体现了苏轼的才力与艺术创新,并赢得后世的广泛推崇与积极唱和,是后世效法苏轼诗歌的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叉韵 险韵 苏轼 清代 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