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宁夏固原须弥山圆光寺及相关番僧考
被引量:
8
1
作者
谢继胜
《西夏研究》
2013年第1期70-90,共21页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明实录》与明清方志及其他汉藏文史料对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的金大定年间题记、圆光寺石碑诸碑文进行考释。题记所记宋崇宁年间敕赐度牒于景云寺事不是金代史实,其中番僧党征氏为吐蕃僧,景云寺与甘肃...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明实录》与明清方志及其他汉藏文史料对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的金大定年间题记、圆光寺石碑诸碑文进行考释。题记所记宋崇宁年间敕赐度牒于景云寺事不是金代史实,其中番僧党征氏为吐蕃僧,景云寺与甘肃靖远法泉禅寺是上下寺关系。通过对景云寺正统年间碑文中提到的颁赐大藏经、祈请寺额事迹以及碑文提及的番僧的考证,追溯出临洮宝塔寺大敏法王与赞善王在陇右住持寺院及大慈法王弟子曾驻锡法泉禅寺等史实。通过对圆光寺番僧历史的考察,梳理了圆光寺的历史,考证明代前期藏传佛教僧人深入陇右腹地、明初早期格鲁派在甘肃和宁夏一带传教的史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
僧
景云寺
圆光寺
须弥山石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宪宗整饬“番僧”朝贡弊端的努力与实效
被引量:
5
2
作者
朱丽霞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明代"番僧"朝贡中的弊端初现于明英宗时期,大规模爆发于明宪宗时期,主要包括:第一、违例进贡,第二、冒替进贡。面对这些弊端,宪宗朝制订许多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完善朝贡制度、告谕西藏诸藩王以及处分沿边管理朝贡的官员...
明代"番僧"朝贡中的弊端初现于明英宗时期,大规模爆发于明宪宗时期,主要包括:第一、违例进贡,第二、冒替进贡。面对这些弊端,宪宗朝制订许多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完善朝贡制度、告谕西藏诸藩王以及处分沿边管理朝贡的官员等等。明宪宗整饬番僧朝贡的措施,从理论上看,可行性比较高,因而得到后继统治者的认可,被继续推行。但从实效上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其一,由于试图在减轻经济压力与招抚西藏僧俗势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制衡点,所以明宪宗各项政策在贯彻时充满弹性。其二,明朝对西藏地理知识较为缺乏,这对甄别进贡番僧身份带来了一定困难。其三,明朝沿边部分官员、军民与进贡番僧结成了利益集团,造成了部分沿边官员的在审查中的有意疏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宪宗
番
僧
朝贡
整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宁夏佛教考述
被引量:
4
3
作者
仇王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4,共6页
明朝在宁夏卫和固原州设立僧司机构管理番汉僧人。前期,宁夏藏传佛教僧人多次朝贡,获取朝廷赏赐;后期,随着朝廷对番僧朝贡整饬以及宁夏地区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番僧朝贡减少。宁夏的藏传佛教因缺乏信众基础和传承载体而逐渐衰弱,汉传...
明朝在宁夏卫和固原州设立僧司机构管理番汉僧人。前期,宁夏藏传佛教僧人多次朝贡,获取朝廷赏赐;后期,随着朝廷对番僧朝贡整饬以及宁夏地区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番僧朝贡减少。宁夏的藏传佛教因缺乏信众基础和传承载体而逐渐衰弱,汉传佛教兴盛起来取代了藏传佛教的主导地位。明代时期,宁夏的寺院主要是在原址上重修,同时也新建一些寺院。朝廷给一些寺院颁赐《永乐北藏》,促进了宁夏佛教文化的发展。但因宁夏是明朝防御边患的重要地区,军事和政治是地方治理的重要内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迟滞,缺乏佛学造诣较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宁夏
佛教
番
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朝汉人“诈冒”番僧现象探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朱丽霞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4,共6页
明代汉人假冒为番僧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广泛存在于进贡番僧中,也出现于驻京的高阶品番僧中。从内在动因看,这是在进贡的丰厚回赐及贡僧商业活动的丰厚利润双层刺激下出现的现象。从外部条件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明朝中后期对西藏情况缺...
明代汉人假冒为番僧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广泛存在于进贡番僧中,也出现于驻京的高阶品番僧中。从内在动因看,这是在进贡的丰厚回赐及贡僧商业活动的丰厚利润双层刺激下出现的现象。从外部条件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明朝中后期对西藏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以及沿边官员与假冒者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有密切关系。明代汉人假冒番僧的直接后果是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汉喇嘛,他们成为民间佛事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同时,他们还在明末参与到明朝和蒙古贵族、后金统治者之间的斗争中,成为明末值得注意的政治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
诈冒
番
僧
汉喇嘛
原文传递
明代青海湟北山区的“番族”治理与社会变迁
5
作者
屈斌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25,M0005,M0006,共18页
伴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明代湟北山区“番族”治理体制经历了由“土官主导”向“多元协作”模式的转变。洪武、永乐时期,西宁卫属土官在山区“番族”治理中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基本力量。宣德以降,土官逐渐被抽离出地方权力网络,而...
伴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明代湟北山区“番族”治理体制经历了由“土官主导”向“多元协作”模式的转变。洪武、永乐时期,西宁卫属土官在山区“番族”治理中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基本力量。宣德以降,土官逐渐被抽离出地方权力网络,而新授权的番酋、番僧作为治理主体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卫所长官致力于推动王朝国家权力向“番族”地方的延伸与渗透,失于维系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共同利益纽带与价值追求。涉“番”事件频发。自正德年间始,山区“番族”因应蒙古势力进入引发的地方动荡,寻求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协调合作的新型治理模式,以郭隆寺为中心的山区治理体系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官
卫所
“
番
僧
”
“
番
寺”
“
番
族”
原文传递
明成化朝治理伪僧探析:基于条例考察
6
作者
李东霖
刘正刚
《暨南史学》
2021年第1期112-130,共19页
明成化时期对明初的僧侣出家政策有所调整,造成王朝在册的僧侣人数达到明代的最高峰,大量的流动人口也乘机加入伪僧行列。成化年间,根据臣工题奏出台了诸多条例用以处罚伪僧的游食为非行为。《皇明成化条例》和《六部事例》等孤本法律...
明成化时期对明初的僧侣出家政策有所调整,造成王朝在册的僧侣人数达到明代的最高峰,大量的流动人口也乘机加入伪僧行列。成化年间,根据臣工题奏出台了诸多条例用以处罚伪僧的游食为非行为。《皇明成化条例》和《六部事例》等孤本法律文献收有多条打击伪僧的条文:一方面,通过立法严惩私度僧侣的游食为非,禁止汉人诈冒番僧;另一方面,对合法僧侣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从轻发落。成化朝条例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打击伪僧来保护合法僧侣群体的权益,进而稳定佛教秩序,巩固王朝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化
伪
僧
番
僧
条例
原文传递
《番僧源流考》补注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波
邹敏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9-66,155,共8页
《番僧源流考》,无名氏作,后经著名藏学加吴丰培先生考证,为晚清钟方所作,"书中不著撰人姓名,然编入钟方[1]之《藏务类函》中,当即钟方所编"[2]。钟方本人在《驻藏须知》自序中也写道:"故将所办所为者,分类摘要,归成一书...
《番僧源流考》,无名氏作,后经著名藏学加吴丰培先生考证,为晚清钟方所作,"书中不著撰人姓名,然编入钟方[1]之《藏务类函》中,当即钟方所编"[2]。钟方本人在《驻藏须知》自序中也写道:"故将所办所为者,分类摘要,归成一书,名曰《驻藏须知》,并将《番僧源流》附之后"[3]。是书的成书时间,为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该书作为西藏地方的宗教史典籍,系作者根据西藏地区藏文、汉文旧档和相关调查资料写成,对西藏地方包括达赖和班禅在内的共计44位活佛的法统源流、出生地,生卒年月,以及部分呼图克图的驻锡寺庙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其后并附有金瓶掣签典礼、掣签仪制图和西藏宗教节日单,对研究西藏宗教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
番
僧
源流考》
活佛世系
钟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番僧源流考》补注(续)
8
作者
邹敏
刘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3-68,156,共16页
《番僧源流考》,无名氏作,后经著名藏学家吴丰培先生考证,为晚清钟方所作,"书中不著撰人姓名,然编入钟方之《藏务类函》中,当即钟方所编"。钟方本人在《驻藏须知》自序中也写道:"故将所办所为者,分类摘要,归成一书,名曰...
《番僧源流考》,无名氏作,后经著名藏学家吴丰培先生考证,为晚清钟方所作,"书中不著撰人姓名,然编入钟方之《藏务类函》中,当即钟方所编"。钟方本人在《驻藏须知》自序中也写道:"故将所办所为者,分类摘要,归成一书,名曰《驻藏须知》,并将《番僧源流》附之后"。是书的成书时间,为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该书作为西藏地方的宗教史典籍,系作者根据西藏地区藏文、汉文旧档和相关调查资料写成,对西藏地方包括达赖和班禅在内的共计44位活佛的法统源流、出生地、生卒年月以及部分呼图克图的驻锡寺庙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其后并附有金瓶掣签典礼、掣签仪制图和西藏宗教节日单,对研究西藏宗教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
番
僧
源流考》
活佛世系
钟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河湟番僧在五台山的活动及其影响
9
作者
张燕
《传承》
2014年第4期148-149,共2页
河湟地区在藏传佛教历史的重要地位自不必多说,五台山更是众多藏传佛教僧众心中的圣地。在明朝时期,把这两个对于藏传佛教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地域名称联系起来的河湟番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可以结合田野调查结果深入探讨这一历史...
河湟地区在藏传佛教历史的重要地位自不必多说,五台山更是众多藏传佛教僧众心中的圣地。在明朝时期,把这两个对于藏传佛教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地域名称联系起来的河湟番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可以结合田野调查结果深入探讨这一历史现象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河湟
番
僧
五台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古为艺术史书写助力——评葛承雍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
10
作者
刘晶晶
《美育学刊》
2021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
葛承雍是研究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他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这部五卷本的恢弘巨著,包括《交流卷:绵亘万里长》《民族卷:胡马度阴山》《艺术卷:拂菻花乱彩》《宗教卷:番僧入华来》《胡俑卷:绿眼紫髯须》,以文物...
葛承雍是研究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他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这部五卷本的恢弘巨著,包括《交流卷:绵亘万里长》《民族卷:胡马度阴山》《艺术卷:拂菻花乱彩》《宗教卷:番僧入华来》《胡俑卷:绿眼紫髯须》,以文物与文献相印证,以考古与艺术相结合,揭示出一系列隐秘不彰的文明交汇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
外来文明
研究成果转化
文化交流史
番
僧
艺术史
胡俑
拂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固原须弥山圆光寺及相关番僧考
被引量:
8
1
作者
谢继胜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
出处
《西夏研究》
2013年第1期70-90,共21页
文摘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明实录》与明清方志及其他汉藏文史料对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的金大定年间题记、圆光寺石碑诸碑文进行考释。题记所记宋崇宁年间敕赐度牒于景云寺事不是金代史实,其中番僧党征氏为吐蕃僧,景云寺与甘肃靖远法泉禅寺是上下寺关系。通过对景云寺正统年间碑文中提到的颁赐大藏经、祈请寺额事迹以及碑文提及的番僧的考证,追溯出临洮宝塔寺大敏法王与赞善王在陇右住持寺院及大慈法王弟子曾驻锡法泉禅寺等史实。通过对圆光寺番僧历史的考察,梳理了圆光寺的历史,考证明代前期藏传佛教僧人深入陇右腹地、明初早期格鲁派在甘肃和宁夏一带传教的史迹。
关键词
番
僧
景云寺
圆光寺
须弥山石窟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宪宗整饬“番僧”朝贡弊端的努力与实效
被引量:
5
2
作者
朱丽霞
机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出处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认同视阈下的藏汉佛教交流史"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0BZJ010
文摘
明代"番僧"朝贡中的弊端初现于明英宗时期,大规模爆发于明宪宗时期,主要包括:第一、违例进贡,第二、冒替进贡。面对这些弊端,宪宗朝制订许多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完善朝贡制度、告谕西藏诸藩王以及处分沿边管理朝贡的官员等等。明宪宗整饬番僧朝贡的措施,从理论上看,可行性比较高,因而得到后继统治者的认可,被继续推行。但从实效上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其一,由于试图在减轻经济压力与招抚西藏僧俗势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制衡点,所以明宪宗各项政策在贯彻时充满弹性。其二,明朝对西藏地理知识较为缺乏,这对甄别进贡番僧身份带来了一定困难。其三,明朝沿边部分官员、军民与进贡番僧结成了利益集团,造成了部分沿边官员的在审查中的有意疏略。
关键词
明宪宗
番
僧
朝贡
整饬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宁夏佛教考述
被引量:
4
3
作者
仇王军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4,共6页
文摘
明朝在宁夏卫和固原州设立僧司机构管理番汉僧人。前期,宁夏藏传佛教僧人多次朝贡,获取朝廷赏赐;后期,随着朝廷对番僧朝贡整饬以及宁夏地区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番僧朝贡减少。宁夏的藏传佛教因缺乏信众基础和传承载体而逐渐衰弱,汉传佛教兴盛起来取代了藏传佛教的主导地位。明代时期,宁夏的寺院主要是在原址上重修,同时也新建一些寺院。朝廷给一些寺院颁赐《永乐北藏》,促进了宁夏佛教文化的发展。但因宁夏是明朝防御边患的重要地区,军事和政治是地方治理的重要内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迟滞,缺乏佛学造诣较高者。
关键词
明代
宁夏
佛教
番
僧
分类号
K94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24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朝汉人“诈冒”番僧现象探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朱丽霞
机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4,共6页
基金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归附人研究”(17BZS053)
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哲学创新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2019CXTD001)成果
文摘
明代汉人假冒为番僧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广泛存在于进贡番僧中,也出现于驻京的高阶品番僧中。从内在动因看,这是在进贡的丰厚回赐及贡僧商业活动的丰厚利润双层刺激下出现的现象。从外部条件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明朝中后期对西藏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以及沿边官员与假冒者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有密切关系。明代汉人假冒番僧的直接后果是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汉喇嘛,他们成为民间佛事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同时,他们还在明末参与到明朝和蒙古贵族、后金统治者之间的斗争中,成为明末值得注意的政治力量。
关键词
汉人
诈冒
番
僧
汉喇嘛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青海湟北山区的“番族”治理与社会变迁
5
作者
屈斌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25,M0005,M0006,共18页
文摘
伴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明代湟北山区“番族”治理体制经历了由“土官主导”向“多元协作”模式的转变。洪武、永乐时期,西宁卫属土官在山区“番族”治理中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基本力量。宣德以降,土官逐渐被抽离出地方权力网络,而新授权的番酋、番僧作为治理主体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卫所长官致力于推动王朝国家权力向“番族”地方的延伸与渗透,失于维系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共同利益纽带与价值追求。涉“番”事件频发。自正德年间始,山区“番族”因应蒙古势力进入引发的地方动荡,寻求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协调合作的新型治理模式,以郭隆寺为中心的山区治理体系建立起来。
关键词
土官
卫所
“
番
僧
”
“
番
寺”
“
番
族”
Keywords
chieftains
wei-suo卫所(guard system)
Fan monks
Fan temples
Fan peopl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D69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成化朝治理伪僧探析:基于条例考察
6
作者
李东霖
刘正刚
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暨南史学》
2021年第1期112-130,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孤本法律典籍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125)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明成化时期对明初的僧侣出家政策有所调整,造成王朝在册的僧侣人数达到明代的最高峰,大量的流动人口也乘机加入伪僧行列。成化年间,根据臣工题奏出台了诸多条例用以处罚伪僧的游食为非行为。《皇明成化条例》和《六部事例》等孤本法律文献收有多条打击伪僧的条文:一方面,通过立法严惩私度僧侣的游食为非,禁止汉人诈冒番僧;另一方面,对合法僧侣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从轻发落。成化朝条例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打击伪僧来保护合法僧侣群体的权益,进而稳定佛教秩序,巩固王朝统治。
关键词
成化
伪
僧
番
僧
条例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4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番僧源流考》补注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波
邹敏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9-66,155,共8页
文摘
《番僧源流考》,无名氏作,后经著名藏学加吴丰培先生考证,为晚清钟方所作,"书中不著撰人姓名,然编入钟方[1]之《藏务类函》中,当即钟方所编"[2]。钟方本人在《驻藏须知》自序中也写道:"故将所办所为者,分类摘要,归成一书,名曰《驻藏须知》,并将《番僧源流》附之后"[3]。是书的成书时间,为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该书作为西藏地方的宗教史典籍,系作者根据西藏地区藏文、汉文旧档和相关调查资料写成,对西藏地方包括达赖和班禅在内的共计44位活佛的法统源流、出生地,生卒年月,以及部分呼图克图的驻锡寺庙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其后并附有金瓶掣签典礼、掣签仪制图和西藏宗教节日单,对研究西藏宗教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晚清
《
番
僧
源流考》
活佛世系
钟方
Keywords
late Qing
Origin of Monks in Western China
Zhong Fang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番僧源流考》补注(续)
8
作者
邹敏
刘波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3-68,156,共16页
文摘
《番僧源流考》,无名氏作,后经著名藏学家吴丰培先生考证,为晚清钟方所作,"书中不著撰人姓名,然编入钟方之《藏务类函》中,当即钟方所编"。钟方本人在《驻藏须知》自序中也写道:"故将所办所为者,分类摘要,归成一书,名曰《驻藏须知》,并将《番僧源流》附之后"。是书的成书时间,为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该书作为西藏地方的宗教史典籍,系作者根据西藏地区藏文、汉文旧档和相关调查资料写成,对西藏地方包括达赖和班禅在内的共计44位活佛的法统源流、出生地、生卒年月以及部分呼图克图的驻锡寺庙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其后并附有金瓶掣签典礼、掣签仪制图和西藏宗教节日单,对研究西藏宗教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晚清
《
番
僧
源流考》
活佛世系
钟方
Keywords
late Qing
Origin of Monks in Western China
Zhong Fang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河湟番僧在五台山的活动及其影响
9
作者
张燕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传承》
2014年第4期148-149,共2页
文摘
河湟地区在藏传佛教历史的重要地位自不必多说,五台山更是众多藏传佛教僧众心中的圣地。在明朝时期,把这两个对于藏传佛教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地域名称联系起来的河湟番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可以结合田野调查结果深入探讨这一历史现象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明朝
河湟
番
僧
五台山
分类号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古为艺术史书写助力——评葛承雍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
10
作者
刘晶晶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出处
《美育学刊》
2021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
文摘
葛承雍是研究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他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这部五卷本的恢弘巨著,包括《交流卷:绵亘万里长》《民族卷:胡马度阴山》《艺术卷:拂菻花乱彩》《宗教卷:番僧入华来》《胡俑卷:绿眼紫髯须》,以文物与文献相印证,以考古与艺术相结合,揭示出一系列隐秘不彰的文明交汇的史实。
关键词
胡汉
外来文明
研究成果转化
文化交流史
番
僧
艺术史
胡俑
拂菻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宁夏固原须弥山圆光寺及相关番僧考
谢继胜
《西夏研究》
201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明宪宗整饬“番僧”朝贡弊端的努力与实效
朱丽霞
《佛学研究》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明代宁夏佛教考述
仇王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朝汉人“诈冒”番僧现象探析
朱丽霞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5
明代青海湟北山区的“番族”治理与社会变迁
屈斌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6
明成化朝治理伪僧探析:基于条例考察
李东霖
刘正刚
《暨南史学》
2021
0
原文传递
7
《番僧源流考》补注
刘波
邹敏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番僧源流考》补注(续)
邹敏
刘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明代河湟番僧在五台山的活动及其影响
张燕
《传承》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考古为艺术史书写助力——评葛承雍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
刘晶晶
《美育学刊》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