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挤压——初婚与再婚市场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97
1
作者 李树茁 姜全保 +1 位作者 伊莎贝尔.阿塔尼 费尔德曼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苓文使用中国2000年普查数据和所预测的2001~2050年人口数据,结合初婚和再婚市场设计了度量婚姻挤压的指标.测度了2001~2050年中国的婚姻挤压程度,考察了男...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苓文使用中国2000年普查数据和所预测的2001~2050年人口数据,结合初婚和再婚市场设计了度量婚姻挤压的指标.测度了2001~2050年中国的婚姻挤压程度,考察了男孩偏好和再婚因素对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婚姻市场每年有10%~15%男性过剩人口,达到120万人。男孩偏好导致的高出生性别比显著影响未来婚姻市场,而再婚人口对婚姻市场上过剩人口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婚姻市场 婚姻挤压 出生性别比 再婚
下载PDF
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 被引量:82
2
作者 庄亚儿 姜玉 李伯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81,共14页
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妇女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017年,中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6。199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0。现有1孩、尚未生... 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妇女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017年,中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6。199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0。现有1孩、尚未生育妇女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为1.29、1.60,预示我国妇女的生育率存在着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打算生育3个孩子及以上的妇女比例为9.3%,前2个均为女孩的该比例为45.6%。31个地区平均理想子女数的方差为0.03,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的方差为0.07,打算生育子女数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抑制了生育意愿并减少了生育数量,但在未能达到满意的子女性别构成而倾向继续生育的情况下,男孩偏好起到了增强生育意愿和增加生育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打算生育子女数 男孩偏好
原文传递
宗族文化、男孩偏好与女性发展 被引量:80
3
作者 张川川 马光荣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43,共22页
本文基于CFPS数据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宗族文化对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文化强度同地区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显著相关,表现为宗族文化势力越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女性与男性教育差距越大。以宋代民族战争... 本文基于CFPS数据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宗族文化对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文化强度同地区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显著相关,表现为宗族文化势力越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女性与男性教育差距越大。以宋代民族战争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进一步估计了宗族文化对人口性别比和两性教育差距的因果影响,得到同OLS估计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城市化和教育进步在影响和改变传统宗族文化中可能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男孩偏好 宗族文化 教育的性别差距
原文传递
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 被引量:66
4
作者 刘爽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共8页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国育龄夫妇生育性别选择行为的文化诠释和制度分析,说明了生育“男孩偏好”的文化根源和制度基础。指出:在中国社会,男孩具有女孩所不具备的价值、特别是家庭和社会价值;同时“男孩偏好”是一种源于家庭制度和个体社会...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国育龄夫妇生育性别选择行为的文化诠释和制度分析,说明了生育“男孩偏好”的文化根源和制度基础。指出:在中国社会,男孩具有女孩所不具备的价值、特别是家庭和社会价值;同时“男孩偏好”是一种源于家庭制度和个体社会行为模式、制度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因此,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从根本上说反映了制度与文化的冲突,要扭转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男孩偏好 制度分析 生育文化
原文传递
同胞性别结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与教育获得 被引量:76
5
作者 郑磊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103,243-244,共28页
已有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家庭子女数减少是缩小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即使在给定的子女数量下,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个人的教育获得,但是来自中国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在中国的父权制家庭文化背景下研究了同胞性... 已有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家庭子女数减少是缩小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即使在给定的子女数量下,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个人的教育获得,但是来自中国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在中国的父权制家庭文化背景下研究了同胞性别结构对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以及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本文提出,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经济动机的影响,父母的儿子偏好导致家庭内部资源分配时偏向男孩,而抚养男孩和女孩的成本差异强化了这种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基于全国代表性抽样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本文的解释。研究发现,拥有兄弟不利于个人的教育获得,而同胞中女孩比例越高则越有利于个人的教育获得,这种影响存在着复杂的性别间的非对称性。同胞性别结构效应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户籍拥有者之间并不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但其影响在不同出生队列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性别结构 教育获得 家庭内部资源分配 男孩偏好 性别不平等
原文传递
男孩偏好的再考察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文卿 潘绥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5-193,共29页
国内已有的对农民生育行为的研究在个体与结构或者微观与宏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布迪厄明确反对机械论的结构主义和目的论的个人主义,反对在结构与能动、系统与行动者、集合体与个人之间进行二者择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选择布... 国内已有的对农民生育行为的研究在个体与结构或者微观与宏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布迪厄明确反对机械论的结构主义和目的论的个人主义,反对在结构与能动、系统与行动者、集合体与个人之间进行二者择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选择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作为指导经验研究的框架。研究发现,尽管在过去的百年左右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地区的农民所经历的社会轨迹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由于可能性空间的限制,农民对男孩的偏好依然顽强地存留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场域 惯习
原文传递
子女偏好与出生性别比的动态关系:1979-2017 被引量:37
7
作者 侯佳伟 顾宝昌 张银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101,共16页
出生性别比是反映生命之初性别平等状况的基本指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且不断升高,2008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但尚未恢复到正常范围。男孩偏好往往被认为是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重要诱因。基于152项调查的横断历... 出生性别比是反映生命之初性别平等状况的基本指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且不断升高,2008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但尚未恢复到正常范围。男孩偏好往往被认为是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重要诱因。基于152项调查的横断历史元分析表明,近40年来,男孩偏好一直呈明显弱化趋势,中国人理想男孩数从1979—1989年的0.6人减至2010—2017年的0.4人,其占理想子女数的比例由34.5%降至27.9%。同时,女孩偏好也呈弱化趋势,社会整体文化氛围正在由有性别偏好向无性别偏好转变。性别偏好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在于,男孩偏好和女孩偏好的弱化不同步,出现"相对数变动效应"。当男孩偏好弱化迟缓于女孩偏好弱化时,呈现出男孩偏好相对强化,从而在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进程中,导致出生性别比上升。随着男孩偏好与女孩偏好的弱化趋于同步,出生性别比也会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男孩偏好 相对数变动效应 横断历史元分析
原文传递
“生”与“不生”的矛盾——家庭资源、文化价值还是子女性别? 被引量:34
8
作者 穆滢潭 原新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103,共14页
文章利用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生育决策调查数据,考察家庭资源、文化规范和第一个子女性别对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已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中表示"打算生育二孩"的比例约为20%,且二孩生育意愿存在户籍差异;女性的二... 文章利用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生育决策调查数据,考察家庭资源、文化规范和第一个子女性别对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已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中表示"打算生育二孩"的比例约为20%,且二孩生育意愿存在户籍差异;女性的二孩生育决策同时受到家庭资源和文化规范的双重约束,综合考虑现有子女是否能够满足其男孩偏好、子女对于自身的成本—效用以及可供家庭分配的资源状况等因素决定是否生育二孩;女性的再生育决策模式存在户籍差异,其中城镇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程度较低,倾向于根据家庭资源状况进行二孩生育决策,具有理性决策的特征,但流动和农村女性的再生育决策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子女效用、男孩偏好等因素对其生育决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资源 成本-效用 男孩偏好 子女性别 生育决策
原文传递
男孩偏好与父权制的制度安排——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性别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慧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6,共8页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其背后与男孩偏好紧密相关。本文通过6个省的实证调查,揭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的三大要素:一是从夫居的婚居制度,二是父子相承的财产继承制度,三是父子相传的姓氏继承制度。这3项制...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其背后与男孩偏好紧密相关。本文通过6个省的实证调查,揭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的三大要素:一是从夫居的婚居制度,二是父子相承的财产继承制度,三是父子相传的姓氏继承制度。这3项制度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司空见惯的现实;不仅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强制性的资源分配制度安排;不仅仅是家庭和村规民约的相互作用,更是政府的默认和法律的不作为。由此揭示中国当代社会性别制度的结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父权制 从夫居 性别制度
原文传递
男孩偏好与性别失衡: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杨菊华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5,共13页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在生育转变过程中、具有男孩偏好的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人口现象,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下,女性个体利益与家庭和群体利益的矛盾、错位和冲突。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阐述了男孩偏好赖以生存的基础,提出了基于...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在生育转变过程中、具有男孩偏好的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人口现象,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下,女性个体利益与家庭和群体利益的矛盾、错位和冲突。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阐述了男孩偏好赖以生存的基础,提出了基于需求视角缓解男孩偏好的初步设想。文中指出,群体层面性别差异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体层次的人身安全、保障安全、地位安全、自我价值实现。为此,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必须缓解主体对儿子的需求,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剥蚀,集中攻坚:首先找到需求的薄弱环节,并利用性别敏感的替代模式和替代物品来满足主体多方面的需求;然后整合力量,有效动摇儿子需求的根基,缓解男孩偏好,最终达到降低出生性别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男孩需求 出生性别比 性别失衡
原文传递
性别失衡、男性婚姻挤压与婚姻策略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树茁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3,共2页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由过去单纯控制人口数量转变为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结构、分布、流动和健康等问题。目前,受长期的重男轻女观念及其在生育行为中的男孩偏好影响,
关键词 婚姻挤压 性别失衡 男性 重男轻女观念 人口数量 21世纪 人口问题 男孩偏好
原文传递
性别偏好如何影响家庭生育数量?——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宋健 陶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1,共9页
家庭生育数量会受到性别偏好的影响,但影响方向和作用机制还未达成共识。文章利用全国城市青年调查数据,对性别偏好和家庭生育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偏好并不等同于男孩偏好,其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无性别偏好在... 家庭生育数量会受到性别偏好的影响,但影响方向和作用机制还未达成共识。文章利用全国城市青年调查数据,对性别偏好和家庭生育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偏好并不等同于男孩偏好,其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无性别偏好在城市已婚已育青年中所占比重最高。不同性别偏好对家庭生育数量的作用方向和强度有所差异:性别数量双偏好会显著提升家庭生育数量;与无性别偏好相比较,单性别偏好也会提升家庭生育数量,但女孩偏好对家庭生育数量的提升作用更强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偏好 家庭生育数量 城市已婚已育青年 男孩偏好
下载PDF
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偏高与生育政策有关吗? 被引量:24
13
作者 穆光宗 李树茁 +1 位作者 陈友华 原新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2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出生人口性别比 生育政策 公共政策 男孩偏好 偏高 20世纪80年代初 全国人口普查 女孩
下载PDF
有儿子的母亲更传统吗?--儿子和女儿对父母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孙晓冬 赖凯声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16,共23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和性别意识形态逐渐受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据显示,孩子也能够影响父母的社会观念与社会态度。本研究以CGSS2013数据为样本,...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和性别意识形态逐渐受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据显示,孩子也能够影响父母的社会观念与社会态度。本研究以CGSS2013数据为样本,探讨子女及其性别是否能对父母的性别意识形态产生影响。结果发现,子女数量能够显著影响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性别意识形态;是否有儿子对父母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受到母亲身份的调节,并且有儿子能显著增强母亲对传统主义性别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中国父权制度文化影响下的子女性别与父母性别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直接、具体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意识形态 子女性别 男孩偏好 性别分工 儒家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与男孩偏好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石贝贝 唐代盛 候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6,共9页
本文基于"四川省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问卷"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男孩偏好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所调查育龄群体的理想子女数约1.8个;男孩偏好发生概率具有明显的地区、人口特征,民族属性、家人想法、... 本文基于"四川省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问卷"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男孩偏好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所调查育龄群体的理想子女数约1.8个;男孩偏好发生概率具有明显的地区、人口特征,民族属性、家人想法、对生育政策知晓情况以及养老方式等变量对男孩偏好的影响显著。分析认为,这是个体所处环境对其影响作用所致。因此,政府应借助各类传播媒介,利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式,加大对人口现状及生育政策等知识的宣传,扩大新型生育观念普及面,通过减弱男孩偏好逐步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平衡。除此之外,"一儿一女"的生育偏好普遍存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满足了婚育家庭的生育需求,但有可能激发一孩是女孩的家庭的男孩偏好,打击"两非"仍是未来人口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男孩偏好 出生人口性别结构 生育结构偏好
下载PDF
家庭基础教育投入决策“男孩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钦 袁燕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4,共11页
如何促进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探寻子女性别对家庭基础教育投入决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可能面临"教育关心程度低、入学年龄大... 如何促进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探寻子女性别对家庭基础教育投入决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可能面临"教育关心程度低、入学年龄大、辍学可能性高"的教育风险。究其原因,父母的"教育对儿子收入影响大于女儿"的价值判断标准导致了女孩更可能"晚入学";预期"未来对儿子的经济依赖大于女儿"的父母倾向给予男孩更多的教育关注,并降低男孩的辍学可能性。因此,要解决家庭内部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需从家庭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养老思想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决策 男孩偏好 基础教育
下载PDF
迁移、男孩偏好与教育机会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妍 林树明 邢春冰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9-208,共20页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的入学限制和农村家庭的男孩偏好如何影响不同性别儿童在城镇地区的教育机会。研究发现,学龄前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中的男孩比例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到了小学学龄阶段,前者中的男孩比例显...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的入学限制和农村家庭的男孩偏好如何影响不同性别儿童在城镇地区的教育机会。研究发现,学龄前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中的男孩比例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到了小学学龄阶段,前者中的男孩比例显著高于后者。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农村家庭在携带子女随迁决策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城镇地区的入学限制,性别偏好降低了小学学龄段女童随父母迁移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男孩偏好 教育机会
原文传递
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与中国农村生育转变 被引量:18
18
作者 龚为纲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6,127,共11页
文章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两个层面论证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发现华南地区男孩偏好明显强于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并使该地区生育数量下降速度滞后,出生性别比转变速度缓慢,生育数量的下降挤压性别偏好进而导致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构成&qu... 文章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两个层面论证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发现华南地区男孩偏好明显强于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并使该地区生育数量下降速度滞后,出生性别比转变速度缓慢,生育数量的下降挤压性别偏好进而导致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构成"阻滞—失衡型生育转变";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男孩偏好相对较弱,生育率下降过程快、时间早,而且出生性别比在转变过程中基本平衡,生育率的下降与出生性别比相对稳定之间并行不悖,构成"平滑—均衡型生育转变";华北地区类型稍微复杂一些,其中的中原地区偏向于"阻滞—失衡型",而冀鲁地区则偏向于"平滑—均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转变 生育率转变 出生性别比转变 区域差异 男孩偏好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 被引量:18
19
作者 温兴祥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患生活自理能力损伤的比例更大。文章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视角解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在普遍的"儿子偏好"下,家庭教育投资向男孩倾...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患生活自理能力损伤的比例更大。文章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视角解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在普遍的"儿子偏好"下,家庭教育投资向男孩倾斜,使得女性获得的教育少于男性。由于教育能够起到缓解中老年时期认知老化的作用,而认知状况的退化将增加患身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性别间的教育差异最终导致中老年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文章基于CHARLS基线调查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并且发现认知状况,尤其是认知中的固化智力部分,对于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女性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实现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健康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性别不平等 认知状况 男孩偏好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婚姻形式与男孩偏好: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靳小怡 李树茁 费尔德曼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3,共9页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则不存在性别偏好 ;男孩偏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招赘婚姻的流行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男孩偏好水平。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农村降低男孩偏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形式 中国 农村 生育观念 生育率 男孩偏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