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当代重庆“电影城市”的“异托邦”呈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尚鸿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1-194,共4页
本文在梳理"电影城市"的理论命名中论述了当代重庆"电影城市"影像空间的本位特征,并从电影本体内部研究了当代重庆"电影城市"对异质空间的生产,即当代重庆城市电影一方面以城市空间本身的戏剧性来结构电... 本文在梳理"电影城市"的理论命名中论述了当代重庆"电影城市"影像空间的本位特征,并从电影本体内部研究了当代重庆"电影城市"对异质空间的生产,即当代重庆城市电影一方面以城市空间本身的戏剧性来结构电影,另一方面又用冷峻、写实的影像风格来解构城市的现实空间,从而使"异托邦"的影像流溢在重庆"电影城市"的影像空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城市 重庆 异托邦
原文传递
电影城市:日常叙事和感知真实 被引量:6
2
作者 高蓓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7,共6页
通过对电影媒体特性及其若干代表案例的分析,结合城市研究的发展,论证了电影以其复杂的视觉意识和叙事方式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再现和重塑,对应着后现代大都市城市空间非线性的多重现实。
关键词 电影城市 时空一体 日常性 长镜头 蒙太奇 城市交响曲 感知 内在真实
原文传递
电影,改变城市:“电影之都(Heart of Cinema),釜山”
3
作者 姜乃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4,共8页
釜山广域市(Busan Metropolitan City)是韩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代表韩国的“电影之都”。釜山市将电影影像领域选定为城市发展战略政策,为了发展成为“亚洲电影中心城市(Heart of Asian Cinema)”,正在研究多种方案。釜山国际电影节(BI... 釜山广域市(Busan Metropolitan City)是韩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代表韩国的“电影之都”。釜山市将电影影像领域选定为城市发展战略政策,为了发展成为“亚洲电影中心城市(Heart of Asian Cinema)”,正在研究多种方案。釜山国际电影节(BIFF)的成功、釜山影像委员会(BFC)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电影创意城市等,提高了釜山的城市品牌,扩大了市民的自豪感并提供了文化优惠。釜山向往成为世界性的电影城市,正在开拓城市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釜山 韩国电影 电影城市 釜山国际电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创意城市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电影业指数研究:方法、构建及比较
4
作者 易婧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
城市电影业发展综合水平不仅关乎于产业和市场等硬性指标的线性增长,城市软实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和公益等的协调发展同样重要。对城市“电影业”而非仅“电影产业”的综合评价,可对城市电影业发... 城市电影业发展综合水平不仅关乎于产业和市场等硬性指标的线性增长,城市软实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和公益等的协调发展同样重要。对城市“电影业”而非仅“电影产业”的综合评价,可对城市电影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测度、评价和对比分析,避免仅以市场和经济指标为重的缺陷。本文研究编制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中国城市电影业指数体系,具体包括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3个三级评价指标;主要从构建原则、编制方法、体系设计和建立、权重分配、结果分析及比较等方面展开中国城市电影业指数的方法和实证研究;并对本指数和中国电影综合评价的理论建构及未来发展予以分析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城市 电影评价 电影指数 评价体系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爽!网上也能叹电影!
5
作者 沙河 《广东电脑与电讯》 2002年第08M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电影网站 在线影院 电影网站 子日电影 影视先锋 电影城市 中国影视网
下载PDF
网上看世界之睇电影
6
作者 吴则飞 《广东电脑与电讯》 2000年第10期44-45,共2页
最好是在漆黑的夜晚,你走进这座美丽的城市,到你梦寐已久的巨星费雯丽、赫本、奥利佛以及高仓健、巩俐的别墅里随意参观;当今影坛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被城市敏锐的目光捕捉到阳光下暴晒;那些正在拍摄和即将播放的新片很有秩序的排着队;
关键词 电影网站 INTERNET 环球电影 电影城市
下载PDF
电影与城市双赢发展:维度、旨归与前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经武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61-72,共12页
电影向城而生,在城而长。电影文化属于城市文化,电影产业属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电影其实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电影与城市互为媒体,互相生产,互相消费,两者之间本来就具备互动、互利和互惠关系,可以双赢发展。追求电影与城市双赢发展... 电影向城而生,在城而长。电影文化属于城市文化,电影产业属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电影其实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电影与城市互为媒体,互相生产,互相消费,两者之间本来就具备互动、互利和互惠关系,可以双赢发展。追求电影与城市双赢发展,这是发展电影文化产业必备的实践智慧。应该从作品、文化与产业三个维度追求电影与城市双赢。还应该努力追求电影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电影一次效益与多次效益、显在效益与潜在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多重效益的共赢。为了实现双赢结果,以人为本和良性互动是重要原则。尊重市民需求、珍视城市文化、保护电影遗产、汲取典范经验是电影与城市进行良性互动实现双赢结局的四大前提条件。既重视电影票房成功,又重视以票房成功作为基础的电影长产业链的每一环节,还重视电影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充分互动,这是争取城影双赢发展的应有态度和明智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城市 双赢发展 电影的“城市性”
下载PDF
现代性的展览与崩塌:科幻电影中的摩天大楼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经武 王甜甜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5,共8页
电影本身是一种现代性事物,还热衷于在影像中呈现现代性事物。摩天大楼作为城市现代性的代言者,经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之中。借助摩天大楼,科幻电影既展示现代性骄傲,又反思现代性危机。在科幻电影中,摩天大楼作为一种现代性的象征物,以其... 电影本身是一种现代性事物,还热衷于在影像中呈现现代性事物。摩天大楼作为城市现代性的代言者,经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之中。借助摩天大楼,科幻电影既展示现代性骄傲,又反思现代性危机。在科幻电影中,摩天大楼作为一种现代性的象征物,以其惊人的高度与体量表征一种鲜明的现代气质和面貌。作为现代性秩序的代表者,以其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相区隔的层级结构形塑了各种有关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权力与控制的故事。作为反思现代性危机的媒介物,以其崩塌、荒废的奇观效果和废墟美学寄托或深或浅的人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摩天大楼 现代性 电影城市 电影的“城市性”
原文传递
电影“城市性”视域下横店的文化面孔
9
作者 周达祎 《都市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268-279,共12页
电影"城市性"理论外延极广,对研究城市与电影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启发性的方法论意义。横店的影视产业发展已走过二十余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孔。影视产业深刻地改变了横店的物理空间,将其塑造成了一个以密集的仿古建筑... 电影"城市性"理论外延极广,对研究城市与电影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启发性的方法论意义。横店的影视产业发展已走过二十余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孔。影视产业深刻地改变了横店的物理空间,将其塑造成了一个以密集的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蔓延的异托邦"。从到影视拍摄基地,到影视旅游主题公园,再到影视产业实验区,横店影视产业朝着"华莱坞"的定位不断深化发展。同时,横店作为一个文化空间,也被看作是一个"逐梦之地",在电影中被搬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城市性” 横店影视城 影视旅游 影视产业
原文传递
电影的“城市性”理论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经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48,共10页
电影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即从其城市母体因袭的城市禀赋、城市韵味、城市影响、城市文化痕迹等多样化特征。'城市性'如同电影的遗传基因和文化密码,伴随着电影发展和繁荣的历史,伴随着电影文化产业系统的各个环节。... 电影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即从其城市母体因袭的城市禀赋、城市韵味、城市影响、城市文化痕迹等多样化特征。'城市性'如同电影的遗传基因和文化密码,伴随着电影发展和繁荣的历史,伴随着电影文化产业系统的各个环节。电影的'城市性'外延极广,所有城市与电影之间互动的现象和相通的属性它都能指涉。电影的'城市性'理论极具创新价值,它有助于建立关于电影众多属性的创新认识,有助于更深刻把握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的“城市性” 内涵 外延 意义
原文传递
介入与植入:城市在电影中的存在方式和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经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9,共8页
城市经常性地出现在电影之中,电影中的城市,其常见存在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作为电影故事背景,低度介入电影叙事,主要起烘托渲染作用。二是作为电影故事场景,高度介入电影叙事,能影响或改变情节走向。三是作为一种商业植入广告,既作为... 城市经常性地出现在电影之中,电影中的城市,其常见存在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作为电影故事背景,低度介入电影叙事,主要起烘托渲染作用。二是作为电影故事场景,高度介入电影叙事,能影响或改变情节走向。三是作为一种商业植入广告,既作为电影背景或场景,也实现电影商业合作诉求。这三种方式都体现了城市在电影中的存在逻辑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植入 电影中的城市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电影中的城市记忆——以北京城市影像模式变迁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一川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30,共8页
北京城市影像的时段变迁总体上与改革开放时代北京城市变迁历程相互共振,出现顺向式记忆与逆向式记忆、凝视式记忆与温情式记忆等模式,但在细节乃至深层意味上总会流泻出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记忆及阐释。城市影像属于新的文化创造物及心... 北京城市影像的时段变迁总体上与改革开放时代北京城市变迁历程相互共振,出现顺向式记忆与逆向式记忆、凝视式记忆与温情式记忆等模式,但在细节乃至深层意味上总会流泻出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记忆及阐释。城市影像属于新的文化创造物及心灵升华物,会反过来给予市民生活方式及其记忆系统以新的改变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电影中的城市记忆 北京城市影像模式
原文传递
电影的“城市性”理论与城市路径下的电影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经武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195-203,共9页
电影与城市之间存在着一种原初关系,城市是电影诞生的文化母体。电影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它尤其体现在城市与电影互动的现象中。电影的"城市性"理论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还具有方法论意义,它为电影学研究开拓了... 电影与城市之间存在着一种原初关系,城市是电影诞生的文化母体。电影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它尤其体现在城市与电影互动的现象中。电影的"城市性"理论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还具有方法论意义,它为电影学研究开拓了一条"城市"路径。重视从"城市"路径进行电影学研究,这既符合电影本身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又能在"文化"与"空间"两个维度拓展电影学研究的新领域,克服将电影学研究局限于文本研究的偏颇。从"城市"维度出发,电影学研究可以在城市与电影相互关系、电影中的城市、电影旅游、城市电影史、电影物质文化遗产、电影与城市形象传播等许多领域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的“城市性” 电影学研究 文本研究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电影的“城市性”:发生、存在与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经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城市与电影之间存在着发生学意义上的原初关系,这一"原初关系"就是城市与电影的母体与子体关系。城市是孕育电影的母体,电影的"城市性"犹如城市母体遗传的"城市胎记",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电影的"城... 城市与电影之间存在着发生学意义上的原初关系,这一"原初关系"就是城市与电影的母体与子体关系。城市是孕育电影的母体,电影的"城市性"犹如城市母体遗传的"城市胎记",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电影的"城市性"即电影从城市母体因袭的城市禀赋、城市韵味、城市影响、城市文化痕迹等多样化特征。"城市性"如同"城市光晕"一般在电影作品中播撒,"遍在"于电影作品中,有时"显在",有时"隐在"。"显在"表现为银幕中具体可见的城市符号和影像。"隐在"主要是一种抽象可思但没有具象呈现的存在方式,常表现为影像之外的隐喻、意味或氛围。电影人的城市意识既是电影"城市性"的动力和中介,也是电影"城市性"的鲜明表征。电影作品中反映出的或不同或相同或类似或直接或含蓄的城市意识,实际上既表征了电影"城市性"的个性与共性,也表征了电影"城市性"的"遍在"、"显在"和"隐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的“城市性” 城市光晕 发生、存在与表征
下载PDF
福建早期电影文化的公共性(1905-1949)
15
作者 潘李玉 张经武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1期54-57,共4页
从酒馆、戏院寄生到福建专业影院的诞生,伴生于物质性的公共空间,福建早期电影文化的公共意识日趋活跃。在电影逐渐发展为福建市民观众的日常文化消费的过程中,电影文化的公共领域开始生成,这与福建独特的“崇儒重商”思想浸润下的“事... 从酒馆、戏院寄生到福建专业影院的诞生,伴生于物质性的公共空间,福建早期电影文化的公共意识日趋活跃。在电影逐渐发展为福建市民观众的日常文化消费的过程中,电影文化的公共领域开始生成,这与福建独特的“崇儒重商”思想浸润下的“事业”意识强相关。福建早期电影文化所涉及的公共性在大众性构成以及“义利统一”“家国一体”的公共观念上,与哈贝马斯意义上的西方公共领域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电影 公共领域 电影事业 电影城市
下载PDF
论福建城市“魅像”在青春电影中的呈现
16
作者 俞偲 陈炜 《艺苑》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近年来,福建城市在国产青春片中总有着或隐或显的身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描绘青春故事的影像中展露出的福建城市景观也各不相同,影像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论文通过考察在福建取景拍摄的青春电影,结合电影的“城市性”理论,... 近年来,福建城市在国产青春片中总有着或隐或显的身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描绘青春故事的影像中展露出的福建城市景观也各不相同,影像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论文通过考察在福建取景拍摄的青春电影,结合电影的“城市性”理论,讨论青春电影取景福建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发掘青春电影中福建城市的城市形象、空间美学与文化气质,建构福建城市在影像中的独特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电影 福建城市 电影城市性”
下载PDF
变迁与发展:都市路径视角下的台湾电影产业
17
作者 陈伟伦 陈睿菁 《东南传播》 2024年第8期40-42,共3页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的当下,台湾电影产业不仅见证了城市空间的演进,更在影像中深切映照着这种变化。运用电影的“城市性”理论剖析台湾电影如何描绘与解读都市空间,得以窥见都市路径视角下台湾电影产业的变迁与发展。都市化带来...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的当下,台湾电影产业不仅见证了城市空间的演进,更在影像中深切映照着这种变化。运用电影的“城市性”理论剖析台湾电影如何描绘与解读都市空间,得以窥见都市路径视角下台湾电影产业的变迁与发展。都市化带来的社会变革为台湾电影提供了更多元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对台北繁华街景的细腻刻画,还是对海滨静谧生活的深情描述,无不展现了台湾电影对都市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富有地方特色的影像风格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更促进了台湾电影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城市 台湾电影产业 文化
下载PDF
琴岛历史:鼓浪屿光影的美丽与哀愁
18
作者 朱婉晴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1期58-61,共4页
城市孕育了影像,影像天然具备“城市性”并助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厦门鼓浪屿与电影紧密相连,旅游城市的内涵在影像的助力下更趋丰富。从外在美到内里气质,鼓浪屿的美丽深深印刻在影像中,其无法抹去的历史伤痕、哀愁是历史上的也让这... 城市孕育了影像,影像天然具备“城市性”并助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厦门鼓浪屿与电影紧密相连,旅游城市的内涵在影像的助力下更趋丰富。从外在美到内里气质,鼓浪屿的美丽深深印刻在影像中,其无法抹去的历史伤痕、哀愁是历史上的也让这些影像潜藏了哀愁与忧思。美丽中流露哀思,哀伤中透露美丽,二者的关系正如电影与城市的关系一样相伴而生。历史文化的积淀赋予了鼓浪屿独有的城市气质与影像风格,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 电影城市 电影之城
下载PDF
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短片的城市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经武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卢米埃尔兄弟早期在巴黎大咖啡馆反复放映的10余部短片,都带有鲜明的城市烙印,城市风景、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城市风情等城市因素如同"光晕"一般播撒在这些初生影像之中。由此可以窥见,电影诞生之初就建立起与城市之间的密... 卢米埃尔兄弟早期在巴黎大咖啡馆反复放映的10余部短片,都带有鲜明的城市烙印,城市风景、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城市风情等城市因素如同"光晕"一般播撒在这些初生影像之中。由此可以窥见,电影诞生之初就建立起与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初生影像鲜明的"城市性"特征,极具源发意义,它如同城市母体遗传给电影的文化密码,一直伴随电影诞生发展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米埃尔兄弟 电影短片 电影的“城市性”
原文传递
反差、流动与迷失:新时期以来中国城市移民电影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经武 赵婷婷 《艺术学界》 2022年第1期78-92,共15页
大规模城市移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独特的社会景观。这一社会景观与城市移民电影这一电影亚类型相呼应。从空间叙事来看,城市移民电影经常突出空间的反差,以便书写城市移民故事的“嵌入困境”;注重塑造流动性的空间,这有利于讲好城市移... 大规模城市移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独特的社会景观。这一社会景观与城市移民电影这一电影亚类型相呼应。从空间叙事来看,城市移民电影经常突出空间的反差,以便书写城市移民故事的“嵌入困境”;注重塑造流动性的空间,这有利于讲好城市移民的流浪故事,凸显城市移民的漂泊无依;还注重突出城市空间的迷失感,助力书写城市移民故事中的乡愁迷思。城市移民电影的空间叙事美学表征了我国快速城镇化影响下的城乡巨变和人心激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移民电影 空间叙事 电影的“城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