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如何看待西方艺术终结论和中国艺术的必然发展
1
作者
陈传席
《人民周刊》
2024年第6期88-90,共3页
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有西方学者断定:西方的艺术要终结了。西方艺术力主形式美,形式是有限的,孙悟空七十二变,然后也就不能变了。所以强调要形式美,形式变完了,也就要终结了。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内在是无限的、永久的。元代赵孟頫说:“...
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有西方学者断定:西方的艺术要终结了。西方艺术力主形式美,形式是有限的,孙悟空七十二变,然后也就不能变了。所以强调要形式美,形式变完了,也就要终结了。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内在是无限的、永久的。元代赵孟頫说:“盖结字因时相传(形式),用笔千古不易。”南朝梁书论家庾肩吾说:“隶既发源秦史,草乃激流齐相,跨七代而弥坚,将千载而无革。”“千古”“千载”都是永久的意思,而且千载之后,形式也不必变革。但内在要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字
赵孟頫
书论
用笔
千古
不易
南朝梁
庾肩吾
七十二变
艺术终结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墨迹中寻觅“千古不易”的笔法
2
作者
耿国华
《书法教育》
2024年第11期4-11,共8页
一、“用笔千古不易”元代书法家赵孟特别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为“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赵孟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上倾注大量的心血,对其进行临摹和研究。“用笔千古不易”便是出自赵孟与王羲之《兰亭序》的一段...
一、“用笔千古不易”元代书法家赵孟特别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为“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赵孟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上倾注大量的心血,对其进行临摹和研究。“用笔千古不易”便是出自赵孟与王羲之《兰亭序》的一段翰墨因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序》
赵孟
用笔
千古
不易
王羲之
临摹
笔法
书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文化融合与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主张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博涵
鲍楠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9,157,共18页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说。"古意"首先涉及到是以气韵、人品观画的品评标准,其次才是技术层面上的笔法、笔意、风格等问题。后者显示出他在文人画家中的专业性。至大三年,赵孟頫北上为官途中,以《定武兰亭帖》为基础,集中阐释了以晋为法的书学主张。其"用笔千古不易"说,涉及到"古法"何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对"用笔"与"右军"书的理解层面上。取法晋书意味对魏晋风韵的认同,随着士人审美趣味的变化,赵书遂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但这并不能遮蔽他在书画观念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赵孟頫
文化融合“占意”
“
用笔
千古
不易
”
原文传递
赵孟頫的复古书风及其对元代书坛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祥俊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赵孟頫针对宋代尚意书风的流弊,倡导复古开新,取法以二王父子为代表的魏晋书法。在书法理论上,提出"用笔千古不易"论,抓住了中国书法法度的内在蕴含,从理论上突破并深化了宋代尚意书风中的意、法之辨。在书法实践上,赵孟頫兼...
赵孟頫针对宋代尚意书风的流弊,倡导复古开新,取法以二王父子为代表的魏晋书法。在书法理论上,提出"用笔千古不易"论,抓住了中国书法法度的内在蕴含,从理论上突破并深化了宋代尚意书风中的意、法之辨。在书法实践上,赵孟頫兼善众体,尤其是在大字楷书上成就巨大。赵孟頫的书法在元代书坛产生了主导性影响,但元代后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体的书法家们开始走出赵体藩篱,回归宋代尚意书风重视情性抒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复古
用笔
千古
不易
兼善众体
以人论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吴昌硕——回忆刘自椟先生
5
作者
刘星
《大学书法》
2023年第4期14-16,共3页
我知道“刘自椟”先生的大名,是在37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卫俊秀先生家向卫老请教书法。他从篆书讲到行草书,从汉字的演变历史、结构的演变规律讲到“中锋运笔”这一法则是如何形成的;赵孟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到底应该怎么...
我知道“刘自椟”先生的大名,是在37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卫俊秀先生家向卫老请教书法。他从篆书讲到行草书,从汉字的演变历史、结构的演变规律讲到“中锋运笔”这一法则是如何形成的;赵孟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到底应该怎么来理解;傅山讲“作字先做人”,“字”和“人”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如何欣赏书法;等等。在这期间,他提到了陕西篆书名家刘自椟先生的名字。恕我孤陋寡闻,当时作为一个学数学的大学生,我还真的不知道刘自椟先生,更没见过他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自椟
吴昌硕
行草书
赵孟
用笔
千古
不易
卫俊秀
演变历史
篆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砚耕问道
6
作者
韩少辉
《书法》
2023年第9期200-208,共9页
“玉箸篆”临摹赵孟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此语道出了书法演化、发展的全部规律。大师金口玉言,咋说都在理。中国的文字也好,书法也罢,历经了结体由繁而简的发展逻辑,即由早期“画成其物,全如作绘”的象形、图画,最终演化...
“玉箸篆”临摹赵孟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此语道出了书法演化、发展的全部规律。大师金口玉言,咋说都在理。中国的文字也好,书法也罢,历经了结体由繁而简的发展逻辑,即由早期“画成其物,全如作绘”的象形、图画,最终演化为汉末草书艺术高度抽象的符号。但贯穿其中不变的是一根线,一根先于文字已经存在的活泼泼的、充满无限生机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字
结体
赵孟
用笔
千古
不易
草书艺术
临摹
高度抽象
玉箸篆
原文传递
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命题再议
被引量:
1
7
作者
樊波
《中国书画》
2020年第4期32-33,共2页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的书画家,有"元人冠冕"之誉。在书画实践基础上,赵孟頫曾提出了不少精辟的美学见解。我们这里集中探讨一下他提出的"用笔千古不易"这一命题的内涵。赵孟...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的书画家,有"元人冠冕"之誉。在书画实践基础上,赵孟頫曾提出了不少精辟的美学见解。我们这里集中探讨一下他提出的"用笔千古不易"这一命题的内涵。赵孟頫在为王羲之《兰亭序》定武刻本题跋时提出了这一著名命题。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相工,盖结字因时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序》
赵孟頫
结字
用笔
千古
不易
浙江湖州
书画实践
题跋
王羲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笔为上”摭谈
8
作者
何学森
杨林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187,共2页
毛笔是书写活动的最关键用具。古人对笔法的重视更甚于结字、章法。米芾奏对宋徽宗,论及当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始终以“得笔”为判断标准,体现出“用笔为上”的理念,对“沈辽排字”的解读也应当以此为指归。
关键词
用笔
为上
用笔
千古
不易
执使转用
沈辽排字
笔阵
藏头护尾
原文传递
赵孟(兆页)“用笔千古不易”命题再议
9
《荣宝斋》
2020年第6期224-226,共3页
赵孟(兆页)(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的书画家,有"元人冠冕"之誉。在书画实践基础上,赵孟(兆页)曾提出了不少精辟的美学见解。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相工,盖结字因时相传,...
赵孟(兆页)(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的书画家,有"元人冠冕"之誉。在书画实践基础上,赵孟(兆页)曾提出了不少精辟的美学见解。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相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定武兰亭跋》)从赵孟(兆页)这一命题的语境来看,他强调书法创造的核心因素乃是"用笔",即所谓"书法用笔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字
书法
用笔
定武兰亭
用笔
千古
不易
浙江湖州
赵孟(兆页)
书画实践
核心因素
原文传递
易中不易——论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的书学思想
10
作者
高李瑶
彭绮梦
许雨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10期83-84,共2页
赵孟頫是元代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没有跟随时代书法主流,而是冲破了宋人"尚意"的思想,高举复古的大旗,且崇尚魏晋书风,其"用笔千古不易"的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尊崇古法的书学思想。单从字面意义分析,用笔&q...
赵孟頫是元代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没有跟随时代书法主流,而是冲破了宋人"尚意"的思想,高举复古的大旗,且崇尚魏晋书风,其"用笔千古不易"的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尊崇古法的书学思想。单从字面意义分析,用笔"不易"的观点似乎站不住脚,通过参考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可知,用笔的笔法等会随着时代背景的迭变而发生变化。从另一角度来看,"不易"与"易"是继承和创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易"正是在"不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得出的,并不是一种把"易"和"不易"单独区分开来、形而上的说法。文章就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用笔千古不易"的"易"与"不易"进行论证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用笔
千古
不易
“易”与“
不易
”
书学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名言阐释之七十六 元明尚态
11
作者
卢仰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年第5期35-36,共2页
任何一个朝代的书法风格都紧扣着时代的风气,更和时代的人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巘在《评书帖》中所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也是根据这些时代特点现象总结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说"元明尚态"呢?我们先看...
任何一个朝代的书法风格都紧扣着时代的风气,更和时代的人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巘在《评书帖》中所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也是根据这些时代特点现象总结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说"元明尚态"呢?我们先看看赵孟兆页的观点:"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即认为字的结体形态可以随时代而变化,而古人笔法应恪守不变。赵孟兆页的这个主张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元代的书人大都以唐人的笔法,写魏晋人书貌,形成了书法仅注重字形上刻意求好的总趋势。明代之后,由于继承元代的大空间居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兆页
书法风格
尚态
结字
结体
梁巘
用笔
千古
不易
尚韵
原文传递
论书法之“用笔千古不易”与“传统功夫”
12
作者
刘桂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书法的用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积淀为具有民族审美心理与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技巧式样,其中由技巧到审美因时因人不同“用笔千古不易”的提出是沿着知笔-用笔-使锋-构字-共性-个性-格调-书品-人品的理性思维对书法艺术做出的理论...
书法的用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积淀为具有民族审美心理与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技巧式样,其中由技巧到审美因时因人不同“用笔千古不易”的提出是沿着知笔-用笔-使锋-构字-共性-个性-格调-书品-人品的理性思维对书法艺术做出的理论思考与价值判断能准确的使用中国传统毛笔,在传统的宣纸上能精准的再现传统经典笔法的“能力”就叫“传统功夫”对此,如何理解书法艺术“当代创新”中所蕴含真正的“传统功夫”与“千古不易之古法”的表现与去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笔
千古
不易
笔法
传统功夫
当代创新
原文传递
从理学思想看“用笔千古不易”一说
13
作者
黎坤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9期12-13,共2页
对于"用笔千古不易"一说,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而大多仅在"用笔"之"易"与否展开探讨,少数从赵氏之书学思想探讨其"用笔"的真正含义并分析是否不变。文章通过考察理学对元代书法批评之风的影响,认...
对于"用笔千古不易"一说,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而大多仅在"用笔"之"易"与否展开探讨,少数从赵氏之书学思想探讨其"用笔"的真正含义并分析是否不变。文章通过考察理学对元代书法批评之风的影响,认为赵氏"用笔千古不易"一说,是理学思想下进一步延伸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书法中不变之"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笔
千古
不易
赵孟頫
朱熹理学
古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古、继承与创新——试论赵孟頫“复古主义”
14
作者
胡建伟
《美术大观》
2006年第12期34-35,共2页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祜二年(1254)生于风光如画的浙江吴兴(今属湖州),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元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故而人们每以其籍贯、官职、谥号等称之为赵吴兴、王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祜二年(1254)生于风光如画的浙江吴兴(今属湖州),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元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故而人们每以其籍贯、官职、谥号等称之为赵吴兴、王孙、鸥波、荣禄、集贤、翰林、承旨、魏公、文敏等.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
书法艺术
用笔
千古
不易
结字
山水画
隶书
八分书
书体
秦篆
小篆
创新
汉隶
古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墨实践的支撑
15
作者
宋帅
《中国画画刊》
2021年第4期28-33,共6页
画理千古不易。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讲"用笔千古不易",笔者以为赵孟頫所言还是相对温和。中国画的根脉来源于儒释道三家,其画理有亘古不变的承传,我们称之为传统。传统不仅仅是用笔,我想认为书画本同的赵孟頫肯定也是赞...
画理千古不易。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讲"用笔千古不易",笔者以为赵孟頫所言还是相对温和。中国画的根脉来源于儒释道三家,其画理有亘古不变的承传,我们称之为传统。传统不仅仅是用笔,我想认为书画本同的赵孟頫肯定也是赞同的。传统在当下的解读很多,个人也有现阶段的理解一画理即是传统。粗陈如下望读者教正。个人以为,传统并非肉眼所识的笔墨表象,不管是顾、陆、张、吴,还是钟、张、怀、智,都是传统的一部分,而不能说传统是如上所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理
赵孟頫
亘古不变
用笔
千古
不易
笔墨
中国画
兰亭十三跋
儒释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百问(二)
16
作者
洪厚甜
《艺术品》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葵园:请洪老师谈谈章法、结构、线条之间的关系。洪厚甜:章法、结构和线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说的就是整个一件作品的构成关系,线条是反映一件作品审美品质的最基本的元素。但是再好的元素。它也要通过结构对汉字的处理,在汉字结构允许的...
葵园:请洪老师谈谈章法、结构、线条之间的关系。洪厚甜:章法、结构和线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说的就是整个一件作品的构成关系,线条是反映一件作品审美品质的最基本的元素。但是再好的元素。它也要通过结构对汉字的处理,在汉字结构允许的空间之内进行处理,来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大的宏观感受。章法即是线条整体反映一个人的审美取向和审美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笔
千古
不易
原文传递
《鲜于璜碑》临习技法详解(连载·18)
17
作者
李济生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年第1期20-22,共3页
第五章结构特点结字和用笔是书法的两个重要方面,用笔是指书写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比如中锋行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等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必须遵守的,千百年来一直不变,所以说"用笔千古不易"。我们常说的笔法,很多情况下...
第五章结构特点结字和用笔是书法的两个重要方面,用笔是指书写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比如中锋行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等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必须遵守的,千百年来一直不变,所以说"用笔千古不易"。我们常说的笔法,很多情况下是指用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于璜碑》
用笔
千古
不易
原文传递
晋唐风韵 用笔千古不易――赵孟(兆页)《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技法解析
18
作者
陈钰惠
刘奕
《书法教育》
2021年第11期87-94,共8页
元代书坛,以赵孟(兆页)为代表的的书家提倡复古,复兴晋唐书风乃至全面复古的书学主张蔚然成风。仅就楷书而言,赵孟(兆页)楷书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成为后世楷书的典则。赵孟(兆页)的楷书具有一...
元代书坛,以赵孟(兆页)为代表的的书家提倡复古,复兴晋唐书风乃至全面复古的书学主张蔚然成风。仅就楷书而言,赵孟(兆页)楷书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成为后世楷书的典则。赵孟(兆页)的楷书具有一种冠绝古今、典雅秀逸的气象,后世称之为"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
颜真卿
技法解析
玄妙观
柳公权
赵孟(兆页)
楷书
用笔
千古
不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写之美
19
作者
陈新亚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96-99,共4页
我们教学当中讲到的,往往是点画、笔顺、结字、行、篇章、画面构成,另外用笔、笔法更值得关注。"点画"和"笔法"是两回事。点画是外部形态,是静的。笔法是当下实现的,很宽泛的东西,但又是一个文化性的概念。结体或...
我们教学当中讲到的,往往是点画、笔顺、结字、行、篇章、画面构成,另外用笔、笔法更值得关注。"点画"和"笔法"是两回事。点画是外部形态,是静的。笔法是当下实现的,很宽泛的东西,但又是一个文化性的概念。结体或曰结字,其另外一面叫笔势。笔势就是笔往哪个方向走,怎么走。它是结字的重要内在动力依据,结字是依赖笔势来完成的。接下来是行款,另一面即是体势。用笔去写出来的笔势,往哪里走,最后构成一个字,有它的形势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势
楷书
点画
笔法
东西
书体
国画技法
毛笔
用笔
千古
不易
体势
隶书
八分书
王羲之
《圣教序》
结字
原文传递
治学与育人——侯开嘉先生访谈
20
作者
杨频
《书法教育》
2018年第1期66-73,共8页
侯开嘉,一九四六年五月生,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著作有《中国书法史新论》《书法史求真...
侯开嘉,一九四六年五月生,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著作有《中国书法史新论》《书法史求真录》《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侯开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侯开嘉
用笔
千古
不易
书法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看待西方艺术终结论和中国艺术的必然发展
1
作者
陈传席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出处
《人民周刊》
2024年第6期88-90,共3页
文摘
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有西方学者断定:西方的艺术要终结了。西方艺术力主形式美,形式是有限的,孙悟空七十二变,然后也就不能变了。所以强调要形式美,形式变完了,也就要终结了。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内在是无限的、永久的。元代赵孟頫说:“盖结字因时相传(形式),用笔千古不易。”南朝梁书论家庾肩吾说:“隶既发源秦史,草乃激流齐相,跨七代而弥坚,将千载而无革。”“千古”“千载”都是永久的意思,而且千载之后,形式也不必变革。但内在要有变化。
关键词
结字
赵孟頫
书论
用笔
千古
不易
南朝梁
庾肩吾
七十二变
艺术终结论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墨迹中寻觅“千古不易”的笔法
2
作者
耿国华
机构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出处
《书法教育》
2024年第11期4-11,共8页
文摘
一、“用笔千古不易”元代书法家赵孟特别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为“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赵孟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上倾注大量的心血,对其进行临摹和研究。“用笔千古不易”便是出自赵孟与王羲之《兰亭序》的一段翰墨因缘。
关键词
《兰亭序》
赵孟
用笔
千古
不易
王羲之
临摹
笔法
书法
分类号
G634.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文化融合与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主张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博涵
鲍楠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9,157,共1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项目批准号11jjd750009)子课题<元代文艺思想史>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资助编号:2012M510337)
文摘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说。"古意"首先涉及到是以气韵、人品观画的品评标准,其次才是技术层面上的笔法、笔意、风格等问题。后者显示出他在文人画家中的专业性。至大三年,赵孟頫北上为官途中,以《定武兰亭帖》为基础,集中阐释了以晋为法的书学主张。其"用笔千古不易"说,涉及到"古法"何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对"用笔"与"右军"书的理解层面上。取法晋书意味对魏晋风韵的认同,随着士人审美趣味的变化,赵书遂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但这并不能遮蔽他在书画观念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关键词
宋末元初
赵孟頫
文化融合“占意”
“
用笔
千古
不易
”
Keywords
in late Song and early Yuan Dynasties
Zhao Mengfu
cultural synthesis
the classical spirit(Gǔ yì) of calligraphy
unchangeable brush-writing skills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赵孟頫的复古书风及其对元代书坛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祥俊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文摘
赵孟頫针对宋代尚意书风的流弊,倡导复古开新,取法以二王父子为代表的魏晋书法。在书法理论上,提出"用笔千古不易"论,抓住了中国书法法度的内在蕴含,从理论上突破并深化了宋代尚意书风中的意、法之辨。在书法实践上,赵孟頫兼善众体,尤其是在大字楷书上成就巨大。赵孟頫的书法在元代书坛产生了主导性影响,但元代后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体的书法家们开始走出赵体藩篱,回归宋代尚意书风重视情性抒发的路径。
关键词
赵孟頫
复古
用笔
千古
不易
兼善众体
以人论书
Keywords
Zhao Mengfu
restoration
adopting the same style through the ages
being good at all kinds of calligraphy
evaluating one’s calligraphy based on his moral quality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吴昌硕——回忆刘自椟先生
5
作者
刘星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
出处
《大学书法》
2023年第4期14-16,共3页
文摘
我知道“刘自椟”先生的大名,是在37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卫俊秀先生家向卫老请教书法。他从篆书讲到行草书,从汉字的演变历史、结构的演变规律讲到“中锋运笔”这一法则是如何形成的;赵孟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到底应该怎么来理解;傅山讲“作字先做人”,“字”和“人”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如何欣赏书法;等等。在这期间,他提到了陕西篆书名家刘自椟先生的名字。恕我孤陋寡闻,当时作为一个学数学的大学生,我还真的不知道刘自椟先生,更没见过他的作品。
关键词
刘自椟
吴昌硕
行草书
赵孟
用笔
千古
不易
卫俊秀
演变历史
篆书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砚耕问道
6
作者
韩少辉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23年第9期200-208,共9页
文摘
“玉箸篆”临摹赵孟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此语道出了书法演化、发展的全部规律。大师金口玉言,咋说都在理。中国的文字也好,书法也罢,历经了结体由繁而简的发展逻辑,即由早期“画成其物,全如作绘”的象形、图画,最终演化为汉末草书艺术高度抽象的符号。但贯穿其中不变的是一根线,一根先于文字已经存在的活泼泼的、充满无限生机的线。
关键词
结字
结体
赵孟
用笔
千古
不易
草书艺术
临摹
高度抽象
玉箸篆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命题再议
被引量:
1
7
作者
樊波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20年第4期32-33,共2页
文摘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的书画家,有"元人冠冕"之誉。在书画实践基础上,赵孟頫曾提出了不少精辟的美学见解。我们这里集中探讨一下他提出的"用笔千古不易"这一命题的内涵。赵孟頫在为王羲之《兰亭序》定武刻本题跋时提出了这一著名命题。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相工,盖结字因时相传。
关键词
《兰亭序》
赵孟頫
结字
用笔
千古
不易
浙江湖州
书画实践
题跋
王羲之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笔为上”摭谈
8
作者
何学森
杨林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北京城市学院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187,共2页
文摘
毛笔是书写活动的最关键用具。古人对笔法的重视更甚于结字、章法。米芾奏对宋徽宗,论及当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始终以“得笔”为判断标准,体现出“用笔为上”的理念,对“沈辽排字”的解读也应当以此为指归。
关键词
用笔
为上
用笔
千古
不易
执使转用
沈辽排字
笔阵
藏头护尾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赵孟(兆页)“用笔千古不易”命题再议
9
出处
《荣宝斋》
2020年第6期224-226,共3页
文摘
赵孟(兆页)(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的书画家,有"元人冠冕"之誉。在书画实践基础上,赵孟(兆页)曾提出了不少精辟的美学见解。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相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定武兰亭跋》)从赵孟(兆页)这一命题的语境来看,他强调书法创造的核心因素乃是"用笔",即所谓"书法用笔为上".
关键词
结字
书法
用笔
定武兰亭
用笔
千古
不易
浙江湖州
赵孟(兆页)
书画实践
核心因素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易中不易——论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的书学思想
10
作者
高李瑶
彭绮梦
许雨捷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10期83-84,共2页
基金
绍兴文理学院2019年校级学生科研课题“易中不易——浅谈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的书学思想”研究成果。
文摘
赵孟頫是元代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没有跟随时代书法主流,而是冲破了宋人"尚意"的思想,高举复古的大旗,且崇尚魏晋书风,其"用笔千古不易"的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尊崇古法的书学思想。单从字面意义分析,用笔"不易"的观点似乎站不住脚,通过参考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可知,用笔的笔法等会随着时代背景的迭变而发生变化。从另一角度来看,"不易"与"易"是继承和创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易"正是在"不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得出的,并不是一种把"易"和"不易"单独区分开来、形而上的说法。文章就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用笔千古不易"的"易"与"不易"进行论证和阐述。
关键词
赵孟頫
用笔
千古
不易
“易”与“
不易
”
书学思想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名言阐释之七十六 元明尚态
11
作者
卢仰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年第5期35-36,共2页
文摘
任何一个朝代的书法风格都紧扣着时代的风气,更和时代的人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巘在《评书帖》中所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也是根据这些时代特点现象总结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说"元明尚态"呢?我们先看看赵孟兆页的观点:"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即认为字的结体形态可以随时代而变化,而古人笔法应恪守不变。赵孟兆页的这个主张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元代的书人大都以唐人的笔法,写魏晋人书貌,形成了书法仅注重字形上刻意求好的总趋势。明代之后,由于继承元代的大空间居住风格.
关键词
赵孟兆页
书法风格
尚态
结字
结体
梁巘
用笔
千古
不易
尚韵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书法之“用笔千古不易”与“传统功夫”
12
作者
刘桂成
机构
湖南郴州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文摘
书法的用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积淀为具有民族审美心理与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技巧式样,其中由技巧到审美因时因人不同“用笔千古不易”的提出是沿着知笔-用笔-使锋-构字-共性-个性-格调-书品-人品的理性思维对书法艺术做出的理论思考与价值判断能准确的使用中国传统毛笔,在传统的宣纸上能精准的再现传统经典笔法的“能力”就叫“传统功夫”对此,如何理解书法艺术“当代创新”中所蕴含真正的“传统功夫”与“千古不易之古法”的表现与去向?
关键词
用笔
千古
不易
笔法
传统功夫
当代创新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理学思想看“用笔千古不易”一说
13
作者
黎坤荣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9期12-13,共2页
文摘
对于"用笔千古不易"一说,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而大多仅在"用笔"之"易"与否展开探讨,少数从赵氏之书学思想探讨其"用笔"的真正含义并分析是否不变。文章通过考察理学对元代书法批评之风的影响,认为赵氏"用笔千古不易"一说,是理学思想下进一步延伸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书法中不变之"理"。
关键词
用笔
千古
不易
赵孟頫
朱熹理学
古法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古、继承与创新——试论赵孟頫“复古主义”
14
作者
胡建伟
机构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机电分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06年第12期34-35,共2页
文摘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祜二年(1254)生于风光如画的浙江吴兴(今属湖州),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元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故而人们每以其籍贯、官职、谥号等称之为赵吴兴、王孙、鸥波、荣禄、集贤、翰林、承旨、魏公、文敏等.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
关键词
赵孟
书法艺术
用笔
千古
不易
结字
山水画
隶书
八分书
书体
秦篆
小篆
创新
汉隶
古意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墨实践的支撑
15
作者
宋帅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与书学传承传播中心
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
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1年第4期28-33,共6页
文摘
画理千古不易。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讲"用笔千古不易",笔者以为赵孟頫所言还是相对温和。中国画的根脉来源于儒释道三家,其画理有亘古不变的承传,我们称之为传统。传统不仅仅是用笔,我想认为书画本同的赵孟頫肯定也是赞同的。传统在当下的解读很多,个人也有现阶段的理解一画理即是传统。粗陈如下望读者教正。个人以为,传统并非肉眼所识的笔墨表象,不管是顾、陆、张、吴,还是钟、张、怀、智,都是传统的一部分,而不能说传统是如上所列。
关键词
画理
赵孟頫
亘古不变
用笔
千古
不易
笔墨
中国画
兰亭十三跋
儒释道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百问(二)
16
作者
洪厚甜
机构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
出处
《艺术品》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文摘
葵园:请洪老师谈谈章法、结构、线条之间的关系。洪厚甜:章法、结构和线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说的就是整个一件作品的构成关系,线条是反映一件作品审美品质的最基本的元素。但是再好的元素。它也要通过结构对汉字的处理,在汉字结构允许的空间之内进行处理,来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大的宏观感受。章法即是线条整体反映一个人的审美取向和审美向往。
关键词
用笔
千古
不易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鲜于璜碑》临习技法详解(连载·18)
17
作者
李济生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年第1期20-22,共3页
文摘
第五章结构特点结字和用笔是书法的两个重要方面,用笔是指书写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比如中锋行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等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必须遵守的,千百年来一直不变,所以说"用笔千古不易"。我们常说的笔法,很多情况下是指用笔方法。
关键词
《鲜于璜碑》
用笔
千古
不易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晋唐风韵 用笔千古不易――赵孟(兆页)《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技法解析
18
作者
陈钰惠
刘奕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书法教育》
2021年第11期87-94,共8页
文摘
元代书坛,以赵孟(兆页)为代表的的书家提倡复古,复兴晋唐书风乃至全面复古的书学主张蔚然成风。仅就楷书而言,赵孟(兆页)楷书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成为后世楷书的典则。赵孟(兆页)的楷书具有一种冠绝古今、典雅秀逸的气象,后世称之为"赵体"。
关键词
晋唐
颜真卿
技法解析
玄妙观
柳公权
赵孟(兆页)
楷书
用笔
千古
不易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写之美
19
作者
陈新亚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96-99,共4页
文摘
我们教学当中讲到的,往往是点画、笔顺、结字、行、篇章、画面构成,另外用笔、笔法更值得关注。"点画"和"笔法"是两回事。点画是外部形态,是静的。笔法是当下实现的,很宽泛的东西,但又是一个文化性的概念。结体或曰结字,其另外一面叫笔势。笔势就是笔往哪个方向走,怎么走。它是结字的重要内在动力依据,结字是依赖笔势来完成的。接下来是行款,另一面即是体势。用笔去写出来的笔势,往哪里走,最后构成一个字,有它的形势态度,
关键词
笔势
楷书
点画
笔法
东西
书体
国画技法
毛笔
用笔
千古
不易
体势
隶书
八分书
王羲之
《圣教序》
结字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治学与育人——侯开嘉先生访谈
20
作者
杨频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书法教育》
2018年第1期66-73,共8页
文摘
侯开嘉,一九四六年五月生,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著作有《中国书法史新论》《书法史求真录》《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侯开嘉》等。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侯开嘉
用笔
千古
不易
书法创作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如何看待西方艺术终结论和中国艺术的必然发展
陈传席
《人民周刊》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墨迹中寻觅“千古不易”的笔法
耿国华
《书法教育》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北文化融合与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主张
陈博涵
鲍楠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原文传递
4
赵孟頫的复古书风及其对元代书坛的影响
李祥俊
《衡水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当代吴昌硕——回忆刘自椟先生
刘星
《大学书法》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砚耕问道
韩少辉
《书法》
2023
0
原文传递
7
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命题再议
樊波
《中国书画》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用笔为上”摭谈
何学森
杨林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9
赵孟(兆页)“用笔千古不易”命题再议
《荣宝斋》
2020
0
原文传递
10
易中不易——论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的书学思想
高李瑶
彭绮梦
许雨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书法名言阐释之七十六 元明尚态
卢仰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
0
原文传递
12
论书法之“用笔千古不易”与“传统功夫”
刘桂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
0
原文传递
13
从理学思想看“用笔千古不易”一说
黎坤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复古、继承与创新——试论赵孟頫“复古主义”
胡建伟
《美术大观》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笔墨实践的支撑
宋帅
《中国画画刊》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书法百问(二)
洪厚甜
《艺术品》
2020
0
原文传递
17
《鲜于璜碑》临习技法详解(连载·18)
李济生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
0
原文传递
18
晋唐风韵 用笔千古不易――赵孟(兆页)《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技法解析
陈钰惠
刘奕
《书法教育》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书写之美
陈新亚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原文传递
20
治学与育人——侯开嘉先生访谈
杨频
《书法教育》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