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十五年关于“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晓丽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9-223,共5页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胡塞尔 哲学思想 现代文化理论
原文传递
借鉴“生活世界”理论设计数学活动
2
作者 唐丽艳 《江苏教育》 2002年第05B期18-19,共2页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只有对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效果定位等有正确的把握,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才更有现实意义。“生活世界”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小学数学活动课 生活感觉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被引量:94
3
作者 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1,60,共8页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世纪转换时期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然而不幸的是,20世纪的道德教育是以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为特征的。因此,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是未来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回归生活世界:时代...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世纪转换时期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然而不幸的是,20世纪的道德教育是以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为特征的。因此,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是未来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回归生活世界: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向154年以前,马克思写道:“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道德教育 胡塞尔 科学世界 交互主体性 日常生活世界 主体间 论道 决策制定 科尔伯格
下载PDF
重返生活世界:走出道德教育“灌输”的困境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春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6,共4页
无论是道德灌输的“美德袋”显性模式还是提倡“情景引导”的隐性模式都不能解决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剥离的现实。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生活世界理论以“交互主体论”为基础,强调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式回归,摆脱了“道德灌输”理论... 无论是道德灌输的“美德袋”显性模式还是提倡“情景引导”的隐性模式都不能解决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剥离的现实。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生活世界理论以“交互主体论”为基础,强调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式回归,摆脱了“道德灌输”理论在实践中的困境,这对于面向新世纪的道德教育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道德灌输 “交互主体论”
下载PDF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全面生活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9,共5页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在本质上意指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哈贝马斯的生活理论指向抽象的知识生活、神秘的观念世界,马克思的生活理论指向以感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真实世俗世界。在同哈贝马斯的比较中,马...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在本质上意指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哈贝马斯的生活理论指向抽象的知识生活、神秘的观念世界,马克思的生活理论指向以感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真实世俗世界。在同哈贝马斯的比较中,马克思唯物史观、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真正的、世俗性的生活理论、生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世俗生活 生活世界 生活哲学 马克思唯物史观 生活世界理论 哈贝马斯 马克思哲学 观念世界 物质生活
下载PDF
生活世界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伟霞 《思想.理论.教育》 2003年第12期65-69,共5页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课程改革汲取了诸如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和个性发展等新的课程理念,力图"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课程改革汲取了诸如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和个性发展等新的课程理念,力图"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1],从而实现课程价值取向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课程改革 价值取向 基础教育 个性发展 课程内容
原文传递
生活世界理论视角中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宏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道德教育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交往活动
下载PDF
生活世界合理化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梅景辉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1-85,共5页
虽然哈贝马斯在《合法化危机》和《交往行为理论》等著作中正式阐发了他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交往行为理论的建构中,但在他早期的阅读和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研究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时,生活世界的概念已... 虽然哈贝马斯在《合法化危机》和《交往行为理论》等著作中正式阐发了他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交往行为理论的建构中,但在他早期的阅读和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研究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时,生活世界的概念已经作为一个思想的地平线,以隐形或显形在场的方式影响着他对现代性问题的理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哈贝马斯 结构转型 合理化 交往行为理论 意义 生活世界 合法化危机
原文传递
人的问题与生活世界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树广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4-8,共5页
人铭刻的是在科学理性之上构造着的现世生活。科学理性曾允诺拆去自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篱笆,填平经济、道德和艺术之间的沟壑。工业化进程却日益造成了断裂和对峙,这就向科学理性提出了尖锐的质问,人这个复杂的经验生活世界能否完... 人铭刻的是在科学理性之上构造着的现世生活。科学理性曾允诺拆去自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篱笆,填平经济、道德和艺术之间的沟壑。工业化进程却日益造成了断裂和对峙,这就向科学理性提出了尖锐的质问,人这个复杂的经验生活世界能否完全被科学理性承负?文中所讨论的几位观点各异的思想家探索了科学和生活世界的分化并且重新支配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值得理解的现象。他们阐释了科学理性对生活意识中的价值观念、诗性领悟、哲学直觉和辩证意识的遗失,分析了逻辑、修辞和辩证法之间的冲突,由此来领悟生活世界和科学的关系。文章指出仅在意识领域中研究生活世界的分化是不够的,只有把科学理性构造本身和社会生活及其历史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性 日常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理论 海德格尔 人的问题 科学技术 列维·斯特劳斯 实证科学 辩证理性 非人化
下载PDF
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现代化维度探析——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鑫 秦在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5,共6页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政治信仰培育的基础和前提。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阻碍,试图探索一条促进个人现代化的新道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运用该理论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文化、社会、...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政治信仰培育的基础和前提。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阻碍,试图探索一条促进个人现代化的新道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运用该理论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文化、社会、个人"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文化层面由于对政治知识的认知偏差导致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冷漠;在社会层面由于对政治制度的误读导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混乱;在个人层面由于主流价值观的"颠覆"造成培育共同政治信仰的阻碍。对此,可从完善政治知识的传播载体提高大学生理性交往能力、培育政治制度自信提高大学生政治辨别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认同三方面入手,培育具备现代化人格的拥有坚定政治信仰的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信仰 现代化 生活世界理论
下载PDF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特征与来源——基于哈氏研究的一个误区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志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确保交往行为者们达成相互理解的背景假设,在形式语用学和交往行为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关于哈氏生活世界理论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谱系学认识误区,即认为他的思想渊源仅限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而无关其他。实...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确保交往行为者们达成相互理解的背景假设,在形式语用学和交往行为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关于哈氏生活世界理论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谱系学认识误区,即认为他的思想渊源仅限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而无关其他。实际上,将思辨的欧陆哲学与分析的英美哲学融入一炉的哈氏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他的综合性,生活世界的谱系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哈氏生活世界理论的思想源泉来自以下五个方面: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现象学社会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涂尔干的集体意识理论;米德的自我理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理论 集体意识理论 自我理论 三个世界理论
下载PDF
论道德与法治的深度备课——以《他是“小气鬼”吗》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义茹 黄甫全 《中小学德育》 2017年第10期39-42,53,共5页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同样遵循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评价的一般备课过程。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特定年龄特点和道德情感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道德教学,基于生活世界理论的生活道德情境营造法、生活道德两难破解法...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同样遵循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评价的一般备课过程。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特定年龄特点和道德情感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道德教学,基于生活世界理论的生活道德情境营造法、生活道德两难破解法和生活道德实践锻炼法三种教学方法,为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他是"小气鬼"吗》一课教学提供了教学方法参考,对德育评价主体、方式与内容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灵活创用德育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反馈、激励和管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备课 生活世界理论 德育评价
下载PDF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语用学转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庆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2,共6页
哈贝马斯批判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作为意识哲学的认识论前提,借鉴了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把生活世界理论建构在语用学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哲学从意识哲学范式到交往范式的转换。但是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并没有脱离语言决定论的影响... 哈贝马斯批判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作为意识哲学的认识论前提,借鉴了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把生活世界理论建构在语用学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哲学从意识哲学范式到交往范式的转换。但是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并没有脱离语言决定论的影响,没能看到语言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理论 德国 语用学 转型 意识哲学
原文传递
生活世界理论视域中的美好生活及其现实取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连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23,共9页
生活世界是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美好生活需置于生活世界的视域内加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是生活世界理论的开拓者,其生活世界理论是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之后,现代西方哲学不断拓展马克思开辟的生活世界理论的道路... 生活世界是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美好生活需置于生活世界的视域内加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是生活世界理论的开拓者,其生活世界理论是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之后,现代西方哲学不断拓展马克思开辟的生活世界理论的道路,并在具体内容的研究上不断深化。以生活世界理论框架透视美好生活的内在结构,美好生活是人的多重否定性统一的生活世界,是经验性与超验性、现实性与理想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等多重矛盾构成的完整统一体。这些矛盾关系也构成了美好生活的现实矛盾,在实践中解决这些现实矛盾,要坚持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兼顾群众的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坚持“剧中人”与“剧作者”的统一,兼顾历史的客观制约性与群众的主体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生活世界理论 理论视域 现实取向
下载PDF
生活世界理论框架下的农民生存与反叛 读《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有感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培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7-205,共9页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政治经济学 农民生存 反叛 道义 世界体系理论 地方性知识 现象学运动
下载PDF
生活世界理论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国渝 《西部学刊》 2019年第12期38-42,共5页
通过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状况的梳理,认为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研究,存在忽略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世界复杂层面和意义的问题。指出源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突出了社会工作的“日常性”特质,为社会工作研究提供了核心的... 通过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状况的梳理,认为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研究,存在忽略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世界复杂层面和意义的问题。指出源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突出了社会工作的“日常性”特质,为社会工作研究提供了核心的方法论指引。“生活世界理论”在三个方面对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在探索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方面;二是在构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研究框架方面;三是在理清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思路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民族地区 社会工作研究
下载PDF
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7
作者 巫邦鼎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16期172-174,共3页
高校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在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探讨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避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陷入价值偏离困境。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 高校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在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探讨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避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陷入价值偏离困境。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立场、落实“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育人要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育人愿景。构建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遵循人本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协同合作机制及目标引领机制,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秩序化、高效化、立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高校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的对话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立群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23,共6页
从共同的实践旨趣、不同的实践意向、可以展开的对话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认为经济生活的自由与文化生活的自由是两种哲学派别的首要理念,这两种自由观存在着进一步对话的可能性空间。
关键词 马克思生活哲学 生活世界理论 实践 经济生活自由 文化生活自由
下载PDF
论许茨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继承与改造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林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96,共7页
阿尔弗雷德·许茨(Alfred Schutz)是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和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他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理想,但又没有完全追随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道路,而是对胡塞尔关于在先验层次上解决生活世界问题所作的努力进行反思... 阿尔弗雷德·许茨(Alfred Schutz)是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和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他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理想,但又没有完全追随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道路,而是对胡塞尔关于在先验层次上解决生活世界问题所作的努力进行反思和批判,对生活世界的结构和各个层次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从而在“生活世界”的内涵、主体间性以及生活世界的意义等问题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胡塞尔 继承 现象学社会学 先验现象学 改造 生活世界 现象学哲学
原文传递
基于生活世界理论的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亚玲 马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5-58,共4页
对民族地区学前教师而言,多元文化教育语境的生活世界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处于民族地区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课堂教学,都必须要重视教师和儿童的多元文化生活世界,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这是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应... 对民族地区学前教师而言,多元文化教育语境的生活世界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处于民族地区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课堂教学,都必须要重视教师和儿童的多元文化生活世界,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这是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民族地区 学前教师教育课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