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1
作者 敖忠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4-96,101,共4页
《论"旧形式的采用"》是鲁迅30年代参加"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对新文艺如何利用旧有民族与民间形式、如何看待群众通俗艺术、以及新形式探求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对文艺... 《论"旧形式的采用"》是鲁迅30年代参加"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对新文艺如何利用旧有民族与民间形式、如何看待群众通俗艺术、以及新形式探求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对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作出了科学阐释。文中涉及的问题及其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旧形式采用 生产者艺术 熔化与提炼
下载PDF
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国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9,共14页
鲁迅为杂文的文学性辩护时,表现出一种以生产者自喻的姿态。其杂文作为中国现代社会败落的诗史,有着突破现代知识伦理的生产性和乌托邦面向,而且与消费社会深刻纠缠,并非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生产者的诗学是诠解鲁迅杂文的有限的、尝试... 鲁迅为杂文的文学性辩护时,表现出一种以生产者自喻的姿态。其杂文作为中国现代社会败落的诗史,有着突破现代知识伦理的生产性和乌托邦面向,而且与消费社会深刻纠缠,并非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生产者的诗学是诠解鲁迅杂文的有限的、尝试性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生产者艺术 文学性
原文传递
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欢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艺术理念对木刻家给予指引:其一,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性,展现木刻的"有力之美";其二,取今复古,广泛汲取有益的艺术因子;其三,发扬"民魂",创建属于民众的"生产者的艺术";其四,裨助美育,促使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木刻运动 生产者艺术 美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