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1
作者
敖忠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4-96,101,共4页
《论"旧形式的采用"》是鲁迅30年代参加"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对新文艺如何利用旧有民族与民间形式、如何看待群众通俗艺术、以及新形式探求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对文艺...
《论"旧形式的采用"》是鲁迅30年代参加"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对新文艺如何利用旧有民族与民间形式、如何看待群众通俗艺术、以及新形式探求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对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作出了科学阐释。文中涉及的问题及其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旧形式采用
“
生产者
艺术
”
熔化与提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国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9,共14页
鲁迅为杂文的文学性辩护时,表现出一种以生产者自喻的姿态。其杂文作为中国现代社会败落的诗史,有着突破现代知识伦理的生产性和乌托邦面向,而且与消费社会深刻纠缠,并非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生产者的诗学是诠解鲁迅杂文的有限的、尝试...
鲁迅为杂文的文学性辩护时,表现出一种以生产者自喻的姿态。其杂文作为中国现代社会败落的诗史,有着突破现代知识伦理的生产性和乌托邦面向,而且与消费社会深刻纠缠,并非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生产者的诗学是诠解鲁迅杂文的有限的、尝试性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
生产者
的
艺术
”
文学性
原文传递
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欢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艺术理念对木刻家给予指引:其一,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性,展现木刻的"有力之美";其二,取今复古,广泛汲取有益的艺术因子;其三,发扬"民魂",创建属于民众的"生产者的艺术";其四,裨助美育,促使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木刻运动
“
生产者
的
艺术
”
美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1
作者
敖忠
机构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4-96,101,共4页
文摘
《论"旧形式的采用"》是鲁迅30年代参加"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对新文艺如何利用旧有民族与民间形式、如何看待群众通俗艺术、以及新形式探求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对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作出了科学阐释。文中涉及的问题及其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旧形式采用
“
生产者
艺术
”
熔化与提炼
Keywords
popularization of literature
adoption of the old literary forms
arts of producer
fusion and refinement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国华
机构
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9,共14页
文摘
鲁迅为杂文的文学性辩护时,表现出一种以生产者自喻的姿态。其杂文作为中国现代社会败落的诗史,有着突破现代知识伦理的生产性和乌托邦面向,而且与消费社会深刻纠缠,并非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生产者的诗学是诠解鲁迅杂文的有限的、尝试性的范畴。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
生产者
的
艺术
”
文学性
分类号
I210.4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欢迎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文摘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艺术理念对木刻家给予指引:其一,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性,展现木刻的"有力之美";其二,取今复古,广泛汲取有益的艺术因子;其三,发扬"民魂",创建属于民众的"生产者的艺术";其四,裨助美育,促使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关键词
鲁迅
木刻运动
“
生产者
的
艺术
”
美育
Keywords
Lu Xun
woodcut movement
"art of producer"
aesthetic education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敖忠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
李国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3
原文传递
3
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
宋欢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