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化”想象与现实塑形——“改革小说”的现实书写与意识形态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金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49-55,共7页
"改革小说"的"现代化"想象建基于中国现代性的逻辑。与此相对应"改革小说"中的现实塑形同样是一种特定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表意形式。小说借助现代性话语对历史的断裂性叙述,与对现实的浪漫化处理相辅相成...
"改革小说"的"现代化"想象建基于中国现代性的逻辑。与此相对应"改革小说"中的现实塑形同样是一种特定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表意形式。小说借助现代性话语对历史的断裂性叙述,与对现实的浪漫化处理相辅相成,其中所隐含的则是对其历史——"社会主义文化/文学"遗产的改写式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小说”
“
现代化
”
想象
现代
性
社会主义文
化
遗产
自我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文学的“起源性”问题
被引量:
9
2
作者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5,共4页
"新时期文学"是在利用"十七年"社会主义文学资源的基础上,与"走向世界"的策略谨慎地并轨,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系统的前提下,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现代化想象"曾导致了"人"与...
"新时期文学"是在利用"十七年"社会主义文学资源的基础上,与"走向世界"的策略谨慎地并轨,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系统的前提下,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现代化想象"曾导致了"人"与"历史"的脱节,导致了抽去"当代记忆"的"中国经验"的弱化。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们在竭力脱离旧梦的时候,其实也在不自觉地利用着旧有的资源。新的文学传统的建立是无法绕过传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十七年文学
起源
传统
现代化
想象
原文传递
新世纪文学中的“知识人”返乡与乡村现代化想象
3
作者
张继红
郭文元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新世纪以来,农裔城籍的“知识人”返乡书写备受关注。这一书写延续了“五四”乡土文学的批判立场,显现出乡村现代化语境下知识分子与乡村、民间的多元关系,具体表现为以非虚构“返乡体”为主的“知识人”的返乡歧路表述与自我镜像的含混...
新世纪以来,农裔城籍的“知识人”返乡书写备受关注。这一书写延续了“五四”乡土文学的批判立场,显现出乡村现代化语境下知识分子与乡村、民间的多元关系,具体表现为以非虚构“返乡体”为主的“知识人”的返乡歧路表述与自我镜像的含混,以及跨界写作行为与知识分子的乡村现代化想象悖论。这一含混和悖论源于返乡主体的城市化生活经历、学院化“知识体系”与童年经验的错位,以及由此而致的身份焦虑,因此“知识人”返乡书写的审美指向从“在场”视角转变为对“家园”意义的建构,也形成了有别于新文学乡土叙事传统的风格化特征和价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知识人”返乡
农裔身份
现代化
想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爱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3-96,共4页
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是20世纪30年代小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主要缘于创作主体的童年经验和自我个性。书写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就是书写乡土的厚实和博大,找寻精神的慰藉,获得心灵创伤的疗理和灵魂的救赎,...
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是20世纪30年代小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主要缘于创作主体的童年经验和自我个性。书写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就是书写乡土的厚实和博大,找寻精神的慰藉,获得心灵创伤的疗理和灵魂的救赎,彰显了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现代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小说
乡村女性
弱质强神
现代化
想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十年代:中国设计认知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海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文是关于中国现代设计进程的研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也就是用"现代化想象"来解释1980年代现代设计进入中国的过程,希望从中发现后来持续影响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文化因素——来自社会层面的对现代设计的"核心认知&quo...
本文是关于中国现代设计进程的研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也就是用"现代化想象"来解释1980年代现代设计进入中国的过程,希望从中发现后来持续影响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文化因素——来自社会层面的对现代设计的"核心认知",并绘制了结构化模型,希望它成为解读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一种新路径、新方法。本文是作者的博士论文《1980年代的中国设计与现代化想象》的节选,主要选自第五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设计
现代化
想象
设计认知
1980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
6
作者
王春林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96,共3页
对于生态文学这个话题,我踌躇了很久,百般思索的结果是,只能够以一个门外汉的姿态来谈一谈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之所以要专门谈论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时代已经大热的生态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现代...
对于生态文学这个话题,我踌躇了很久,百般思索的结果是,只能够以一个门外汉的姿态来谈一谈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之所以要专门谈论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时代已经大热的生态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现代化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命题。无论如何,在基本生存都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的前现代,人们哪里会有闲暇的心态去关注什么生态问题,更遑论文学生态或生态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现代化
想象
文学生态
踌躇
原文传递
给现代化想象抹上一层乡村底色——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
7
作者
范家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9,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不再把社会政治当做影响乡村人物命运的唯一制约因素,无论是有过短暂下放经历的"知青作家",还是乡村出生后来又栖居城市的作家,他们投向乡村的目光、对待乡村人物的感情和态度,以及关于乡村过去...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不再把社会政治当做影响乡村人物命运的唯一制约因素,无论是有过短暂下放经历的"知青作家",还是乡村出生后来又栖居城市的作家,他们投向乡村的目光、对待乡村人物的感情和态度,以及关于乡村过去和未来的理解和想象,都远比新时期之初要更为复杂而深沉、迷茫而沉重。这些小说的情节、画面和格调,给高歌猛进的80年代思想文化主流抹上了一层乡村底色,显示出文学面对生活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说
现代化
想象
知青作家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叙事与中国现代化想象——当代乡村叙事研究概述
8
作者
孙世群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从乡村叙事的历史变迁、主题和叙事路径研究(文学研究者的文化期待)三个方面看,当代乡村叙事研究在不同侧面向纵深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挖掘乡村叙事对中国现代化的建构性元素,其中最有效的资源即是中国革命文学以及左翼文化对中国现...
从乡村叙事的历史变迁、主题和叙事路径研究(文学研究者的文化期待)三个方面看,当代乡村叙事研究在不同侧面向纵深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挖掘乡村叙事对中国现代化的建构性元素,其中最有效的资源即是中国革命文学以及左翼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想象,是乡村叙事研究的同时也是乡村叙事自身的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叙事
现代化
想象
历史变迁
文
化
期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怎么“救救孩子”——以电视剧为考察中心
9
作者
张永峰
《德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2-40,共9页
“救救孩子”是新时期文艺肇始阶段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个主题包含着对历史的批判和对现代性的理解,在新时期电视剧中得到清晰地呈现。新时期电视剧中“救救孩子”依赖的资源包括:由抽象“人性”和“爱心”支撑的人道主义伦理;用以提高...
“救救孩子”是新时期文艺肇始阶段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个主题包含着对历史的批判和对现代性的理解,在新时期电视剧中得到清晰地呈现。新时期电视剧中“救救孩子”依赖的资源包括:由抽象“人性”和“爱心”支撑的人道主义伦理;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植入生活和情感领域的西方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以及现代西方艺术。救治主体包括:尊奉人道主义伦理的个人或者个人的集合;率先具备了由西方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以及现代西方艺术所构成的现代素质的个人。救治的结果是重建由以上救治资源和救治主体所定义的现代人格。这个“救救孩子”的实施方案内在于新时期的“新启蒙”思潮,把西方启蒙现代性奉为圭臬。与之相比,在五四启蒙运动之初,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提出的“救救孩子”则蕴含着对如何接受西方现代性的深切反思。今天重新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思考“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怎样的思想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人格建构
电视剧
启蒙
现代
性
现代化
想象
文
化
自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被改造者”女性主体建构的时代意义——重读王安忆的《流逝》
10
作者
洪德志
徐妍
《职大学报》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小说《流逝》中的三位女性虽然接受了毛时代社会规训机制的改造,确立了被改造者的政治身份,但并不意味着她们成为指涉政治内容的"空洞的能指",女性能指自身的性别叙事依然存在。这种性别叙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不但指向了...
小说《流逝》中的三位女性虽然接受了毛时代社会规训机制的改造,确立了被改造者的政治身份,但并不意味着她们成为指涉政治内容的"空洞的能指",女性能指自身的性别叙事依然存在。这种性别叙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不但指向了女性本身的主体建构,而且这种变化的女性主体建构又表征了国家现代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逝》
被改造者
女性主体建构
国家
现代化
想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化”想象与现实塑形——“改革小说”的现实书写与意识形态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金胜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49-55,共7页
文摘
"改革小说"的"现代化"想象建基于中国现代性的逻辑。与此相对应"改革小说"中的现实塑形同样是一种特定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表意形式。小说借助现代性话语对历史的断裂性叙述,与对现实的浪漫化处理相辅相成,其中所隐含的则是对其历史——"社会主义文化/文学"遗产的改写式继承。
关键词
“改革小说”
“
现代化
”
想象
现代
性
社会主义文
化
遗产
自我认同
Keywords
"novels on reform"
imagination of "modernization"
modernity
the heritage of socialist culture
self-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文学的“起源性”问题
被引量:
9
2
作者
程光炜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5,共4页
文摘
"新时期文学"是在利用"十七年"社会主义文学资源的基础上,与"走向世界"的策略谨慎地并轨,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系统的前提下,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现代化想象"曾导致了"人"与"历史"的脱节,导致了抽去"当代记忆"的"中国经验"的弱化。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们在竭力脱离旧梦的时候,其实也在不自觉地利用着旧有的资源。新的文学传统的建立是无法绕过传统的。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十七年文学
起源
传统
现代化
想象
Keywords
new era literature
seventeen literature
origin
tradition
modern imagina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I206
原文传递
题名
新世纪文学中的“知识人”返乡与乡村现代化想象
3
作者
张继红
郭文元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
出处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文化建设语境中的新世纪文学‘返乡’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2XZW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新世纪以来,农裔城籍的“知识人”返乡书写备受关注。这一书写延续了“五四”乡土文学的批判立场,显现出乡村现代化语境下知识分子与乡村、民间的多元关系,具体表现为以非虚构“返乡体”为主的“知识人”的返乡歧路表述与自我镜像的含混,以及跨界写作行为与知识分子的乡村现代化想象悖论。这一含混和悖论源于返乡主体的城市化生活经历、学院化“知识体系”与童年经验的错位,以及由此而致的身份焦虑,因此“知识人”返乡书写的审美指向从“在场”视角转变为对“家园”意义的建构,也形成了有别于新文学乡土叙事传统的风格化特征和价值立场。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知识人”返乡
农裔身份
现代化
想象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爱军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3-96,共4页
文摘
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是20世纪30年代小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主要缘于创作主体的童年经验和自我个性。书写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就是书写乡土的厚实和博大,找寻精神的慰藉,获得心灵创伤的疗理和灵魂的救赎,彰显了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现代化想象。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小说
乡村女性
弱质强神
现代化
想象
Keywords
the 1930s
novels
rural women
"weak body with strong spirit"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十年代:中国设计认知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海燕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文摘
本文是关于中国现代设计进程的研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也就是用"现代化想象"来解释1980年代现代设计进入中国的过程,希望从中发现后来持续影响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文化因素——来自社会层面的对现代设计的"核心认知",并绘制了结构化模型,希望它成为解读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一种新路径、新方法。本文是作者的博士论文《1980年代的中国设计与现代化想象》的节选,主要选自第五章。
关键词
中国设计
现代化
想象
设计认知
1980年
分类号
J50-05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
6
作者
王春林
机构
不详
出处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96,共3页
文摘
对于生态文学这个话题,我踌躇了很久,百般思索的结果是,只能够以一个门外汉的姿态来谈一谈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之所以要专门谈论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时代已经大热的生态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现代化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命题。无论如何,在基本生存都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的前现代,人们哪里会有闲暇的心态去关注什么生态问题,更遑论文学生态或生态文学。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现代化
想象
文学生态
踌躇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给现代化想象抹上一层乡村底色——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
7
作者
范家进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9,共7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不再把社会政治当做影响乡村人物命运的唯一制约因素,无论是有过短暂下放经历的"知青作家",还是乡村出生后来又栖居城市的作家,他们投向乡村的目光、对待乡村人物的感情和态度,以及关于乡村过去和未来的理解和想象,都远比新时期之初要更为复杂而深沉、迷茫而沉重。这些小说的情节、画面和格调,给高歌猛进的80年代思想文化主流抹上了一层乡村底色,显示出文学面对生活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
乡村小说
现代化
想象
知青作家
20世纪80年代
Keywords
rural novels
modern imagination
educated youth writers
1980s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叙事与中国现代化想象——当代乡村叙事研究概述
8
作者
孙世群
机构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基金
国家开放大学2014-2015年度一般课题(G14D1101Y)
文摘
从乡村叙事的历史变迁、主题和叙事路径研究(文学研究者的文化期待)三个方面看,当代乡村叙事研究在不同侧面向纵深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挖掘乡村叙事对中国现代化的建构性元素,其中最有效的资源即是中国革命文学以及左翼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想象,是乡村叙事研究的同时也是乡村叙事自身的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
乡村叙事
现代化
想象
历史变迁
文
化
期待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怎么“救救孩子”——以电视剧为考察中心
9
作者
张永峰
机构
德州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出处
《德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2-40,共9页
文摘
“救救孩子”是新时期文艺肇始阶段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个主题包含着对历史的批判和对现代性的理解,在新时期电视剧中得到清晰地呈现。新时期电视剧中“救救孩子”依赖的资源包括:由抽象“人性”和“爱心”支撑的人道主义伦理;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植入生活和情感领域的西方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以及现代西方艺术。救治主体包括:尊奉人道主义伦理的个人或者个人的集合;率先具备了由西方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以及现代西方艺术所构成的现代素质的个人。救治的结果是重建由以上救治资源和救治主体所定义的现代人格。这个“救救孩子”的实施方案内在于新时期的“新启蒙”思潮,把西方启蒙现代性奉为圭臬。与之相比,在五四启蒙运动之初,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提出的“救救孩子”则蕴含着对如何接受西方现代性的深切反思。今天重新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思考“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怎样的思想基础之上。
关键词
现代
人格建构
电视剧
启蒙
现代
性
现代化
想象
文
化
自信
Keywords
modern imagination
saving children
TV drama
enlightening modernity
culture confidence
modern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被改造者”女性主体建构的时代意义——重读王安忆的《流逝》
10
作者
洪德志
徐妍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职大学报》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文摘
小说《流逝》中的三位女性虽然接受了毛时代社会规训机制的改造,确立了被改造者的政治身份,但并不意味着她们成为指涉政治内容的"空洞的能指",女性能指自身的性别叙事依然存在。这种性别叙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不但指向了女性本身的主体建构,而且这种变化的女性主体建构又表征了国家现代化想象。
关键词
《流逝》
被改造者
女性主体建构
国家
现代化
想象
Keywords
Liu Shi
transformed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women
national modernization imagination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化”想象与现实塑形——“改革小说”的现实书写与意识形态
王金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时期文学的“起源性”问题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9
原文传递
3
新世纪文学中的“知识人”返乡与乡村现代化想象
张继红
郭文元
《西部文艺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
王爱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八十年代:中国设计认知的解构与重构
孙海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生态文学与现代化想象
王春林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7
给现代化想象抹上一层乡村底色——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村小说
范家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乡村叙事与中国现代化想象——当代乡村叙事研究概述
孙世群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新时期怎么“救救孩子”——以电视剧为考察中心
张永峰
《德州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被改造者”女性主体建构的时代意义——重读王安忆的《流逝》
洪德志
徐妍
《职大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