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68
1
作者 胡春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照,主要是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视角,撷取网络社区的大量语料作微观考察。认为网络传播具有狂欢本质,它是人类现实自由追求的一种历史样态,它对人的现实自由的实现既起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由 想象 巴赫金 狂欢
下载PDF
网络秀场直播的“兴”与“哀”——人际交互·狂欢盛宴·文化陷阱 被引量:82
2
作者 贾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48,共7页
近来,网络视频直播尤其是秀场类直播及其主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是由于市场规模与收益快速膨胀,二是由于负面报道频见媒体。本文从解读秀场类直播的内核入手,即"经济利益下的人际交互",中心目的是要探究直播产业迅速兴盛的... 近来,网络视频直播尤其是秀场类直播及其主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是由于市场规模与收益快速膨胀,二是由于负面报道频见媒体。本文从解读秀场类直播的内核入手,即"经济利益下的人际交互",中心目的是要探究直播产业迅速兴盛的"奥秘"。研究显示,秀场类直播能带给用户在其他媒体和现实社会不易获得的猎奇、窥视、互动、游戏、多元亚文化、尊崇等多种狂欢式愉悦体验,研究过程中同时发现秀场类直播目前存在并制造严重的文化混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秀场直播 主播 人际交互 狂欢
下载PDF
底层表演与审丑狂欢:土味文化的青年亚文化透视 被引量:54
3
作者 陈亚威 《东南传播》 2019年第4期75-77,共3页
随着短视频新媒介的出现,土味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 随着短视频新媒介的出现,土味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的逃避心态。作为一种亚文化,它难逃被资本和主流话语收编的命运,却也揭露出中国青年所处的某种集体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味文化 亚文化 底层表演 狂欢
下载PDF
在狂欢感受与僵化结构之间——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青年的社会境遇与社会心态 被引量:47
4
作者 王佳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9,47,共8页
具有鲜活性和生动性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和折射着网民们的社会境遇与社会心态。从各种流行语中可以看出,狂欢式感受是网络语言世界中的情绪基调,泄愤心态和戏谑心态则是狂欢式感受的两种不同形式,其根源都在于僵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现代青... 具有鲜活性和生动性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和折射着网民们的社会境遇与社会心态。从各种流行语中可以看出,狂欢式感受是网络语言世界中的情绪基调,泄愤心态和戏谑心态则是狂欢式感受的两种不同形式,其根源都在于僵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现代青年的意义危机。因此,对于青年的意义危机也许是短时间无法根除的,但对于导致青年社会处境恶化和内心焦虑不安的结构僵化,则是必须予以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社会心态 狂欢 泄愤 戏谑
下载PDF
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 被引量:29
5
作者 郝建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8,共10页
关键词 电影学 好莱坞 电影工作者 电影院 作品 创作风格 黑色 创作论 狂欢 叙事
下载PDF
跨国制作、商业电影与消费文化 被引量:20
6
作者 尹鸿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影片 商业电影 电影文本 冯小刚 贺岁片 《大腕》 调侃 故事 当代 狂欢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批判与话语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周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25,共9页
作为网民集体创造的"全民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测公众思想情绪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变化的重要窗口。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 作为网民集体创造的"全民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测公众思想情绪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变化的重要窗口。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弃,代之以高度浓缩的表意方式,这样的造词方式与语言经济学的要求相吻合。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网民的语言再创造产物,而且其词语深层的文化表达价值和社会意义值得充分认识。网络流行语的实质是以娱乐方式出现的一种公共话语,它表达了网民对现实的关注,构建起了网民间的文化认同和话语共识,同时也度量了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之间的话语权争夺程度。网络流行语的治理是网络新媒体治理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泛娱乐 狂欢 文化批判 话语权
下载PDF
当下民谣的意识形态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晓春 《新东方》 2002年第3期62-67,共6页
联系中国当下的文化情景,民谣所具有的狂欢精神应该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亮点。尽管民谣具有民间文化不可避免的经验意味,不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思考,但是民谣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直接、快捷的反映,对社会文化现象保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 联系中国当下的文化情景,民谣所具有的狂欢精神应该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亮点。尽管民谣具有民间文化不可避免的经验意味,不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思考,但是民谣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直接、快捷的反映,对社会文化现象保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针砭时弊,始终采取独立民间姿态,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民间普遍的社会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谣 民间文化 狂欢 社会情绪 清醒 社会文化变迁 批判意识 现象 情景 准确
下载PDF
草根的狂欢:当下影评失序现象透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石川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5,共7页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沉寂多年的电影批评也重获生机,显现出"草根化"的特征。这一变化使影评话语权重回民间,成为表达民间文化与美学诉求的公共言论空间。与此同时,草根影评也日益...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沉寂多年的电影批评也重获生机,显现出"草根化"的特征。这一变化使影评话语权重回民间,成为表达民间文化与美学诉求的公共言论空间。与此同时,草根影评也日益表现出非理性化与无序化趋势。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影评模式的转换、观影口味与市场策略的冲突、本土消费与全球市场的悖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富于建设性的电影批评,应该在电影生产和电影舆论、批评秩序与市场规范之间维持一种良性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序化 影评 草根 透析 狂欢 电影批评 中国电影 民间文化
原文传递
狂欢:巴赫金对话理论现实取向的世俗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建刚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2-108,119,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对话理论的狂欢品格 ,笔者认为这一品格既有其本质的必然 ,也有其现实的基础。本质的必然表现为对话的边缘性 ,边缘性也是狂欢的本质所在 ,现实的基础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俄罗斯文化及巴赫金本人的生活所具有的狂欢性。本文... 本文旨在探讨对话理论的狂欢品格 ,笔者认为这一品格既有其本质的必然 ,也有其现实的基础。本质的必然表现为对话的边缘性 ,边缘性也是狂欢的本质所在 ,现实的基础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俄罗斯文化及巴赫金本人的生活所具有的狂欢性。本文的结论是 :狂欢是对话理论的尘俗化、肉身化 ,对话理论则是狂欢的理性化、圣洁化。二者具有正反同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理论 边缘性 狂欢
下载PDF
敬神与狂欢——白马藏族三个村落“跳曹盖”仪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越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0,共6页
本文应用人类学仪式过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甘肃文县麦贡山、四川平武厄里寨和木座寨三个白马藏族村落"跳曹盖"仪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跳曹盖"仪式是驱鬼敬神与狂欢庆典仪式的耦合,只是在不同的村落中,二者在仪式中所... 本文应用人类学仪式过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甘肃文县麦贡山、四川平武厄里寨和木座寨三个白马藏族村落"跳曹盖"仪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跳曹盖"仪式是驱鬼敬神与狂欢庆典仪式的耦合,只是在不同的村落中,二者在仪式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寡。由此,文章从仪式与神话的层面分析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并指出"跳曹盖"仪式结构中这种二元性实为不同社会情境下价值观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曹盖”仪式 白马藏族 敬神 狂欢
下载PDF
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郭玉琼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6-259,共14页
1943年春节,以《兄妹开荒》为开场,延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重组了边区的文艺生态。从旧秧歌到新秧歌,民间的节庆狂欢转化为官方的日常狂欢,官方规训的渗入又彻底改变了民间秧歌的原初形态。狂欢与规训成为新秧歌的内在重要的... 1943年春节,以《兄妹开荒》为开场,延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重组了边区的文艺生态。从旧秧歌到新秧歌,民间的节庆狂欢转化为官方的日常狂欢,官方规训的渗入又彻底改变了民间秧歌的原初形态。狂欢与规训成为新秧歌的内在重要的精神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秧歌 狂欢 规训 运动 延安 发现 文艺生态 原初形态 精神质
下载PDF
网络恶搞:伪民主外衣下的集体狂欢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虎 《理论与创作》 2006年第6期59-61,79,共4页
关键词 网络现象 狂欢 集体 民主 影视作品 红色经典 英雄人物 自身形象
下载PDF
狂欢与规训:社交媒体时代虚假新闻传播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罗坤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2,共5页
在数字技术与商业营销双重逻辑推演下,社交媒体时代的虚假新闻已广为病诟,且在民粹主义思潮涌动下日趋泛滥。援引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社交媒体用户对虚假新闻的接受心理,并以福柯的规训理论来阐释虚假新闻的治理逻辑,从事实核查与健全... 在数字技术与商业营销双重逻辑推演下,社交媒体时代的虚假新闻已广为病诟,且在民粹主义思潮涌动下日趋泛滥。援引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社交媒体用户对虚假新闻的接受心理,并以福柯的规训理论来阐释虚假新闻的治理逻辑,从事实核查与健全法治两方面来矫正用户内容生产的偏差,建构新闻核查机制和完善新闻法治是虚假新闻的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新闻 狂欢 规训 社交媒体
下载PDF
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琼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2-54,62,共4页
网络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一个颠覆权威、放纵自身的机会。但它真的是一片思想自由的乐吗?通过网络能实现真正的政治民主吗?笔者认为:网络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它仅仅只是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 网络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一个颠覆权威、放纵自身的机会。但它真的是一片思想自由的乐吗?通过网络能实现真正的政治民主吗?笔者认为:网络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它仅仅只是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一个目前还无法实现的民主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公共话语 狂欢
下载PDF
中西古典文学中的疯癫形象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萍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4-152,共29页
疯癫一直是倍受作家青睐的文学道具.本文通过对中西古典文学中包含疯癫描写的一些经典文本的阅读,采用形象分析的方法,从表现疯癫的程式、意义、审美情感等各个方面对中西文学中疯癫的呈现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文学中对疯癫的呈现有相似之... 疯癫一直是倍受作家青睐的文学道具.本文通过对中西古典文学中包含疯癫描写的一些经典文本的阅读,采用形象分析的方法,从表现疯癫的程式、意义、审美情感等各个方面对中西文学中疯癫的呈现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文学中对疯癫的呈现有相似之处,但是仍然存在着由不同文化背景而造成的引人注目的差异.中国文学对疯癫的表现重外部特征的模拟,表现方式上以抽象为主,高度程式化,疯癫的形象相对单一,富于现世精神而绝少悲剧性;西方则注重对情感和心灵的追问,表现方式上以移情为主,形象上主要朝"神性"和"兽性"两方面拓展,富于超世精神,饱含悲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 佯狂 分裂 悲剧性 狂欢
原文传递
孤独与狂欢:基于网络直播用户的心理和行为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穆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22期67-68,共2页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各种直播软件风起云涌,呈爆炸式增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网络直播以"移动+社交+直播"的优势开创了移动互联社交的新时代。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直播平台的大众化、低门...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各种直播软件风起云涌,呈爆炸式增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网络直播以"移动+社交+直播"的优势开创了移动互联社交的新时代。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直播平台的大众化、低门槛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加入"人人皆主播"的全民狂欢热潮中。"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如今,媒介技术已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生活领域,"网络直播热"现象背后折射出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由各种直播平台搭建的自由虚拟的传播环境里,直播用户在自我满足与安抚中产生了严重的媒介依存症。本文从受众视角出发,通过研究网络直播的时代特征、网络直播用户的行为,对用户观看网络直播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探究直播热映射出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狂欢 网络直播 用户
下载PDF
娱乐狂欢与电视拯救 被引量:13
18
作者 石长顺 范晓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9-31,34,共4页
随着社会休闲消费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精神娱乐需求的增加,娱乐节目越来越火爆电视荧屏,已经发展成为电视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娱乐作为电视的基本功能之一,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掘,电视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观众从过去的仰视娱... 随着社会休闲消费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精神娱乐需求的增加,娱乐节目越来越火爆电视荧屏,已经发展成为电视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娱乐作为电视的基本功能之一,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掘,电视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观众从过去的仰视娱乐到后来的平视娱乐再到参与娱乐,现在已经被无所不在的电视娱乐所感染,在一种'娱乐狂欢'的状态下'消费娱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节目 电视 狂欢 消费市场 节目形态 基本功 平视 观众
原文传递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庆寺 《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传播范式的革命,网络这个大型广场赋予了参与者狂欢式的审美体验。在青年网络亚文化中,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充分体现了网络话语的精神特质,网络民主与在线自由彰显了网络话语的行为机理。网络主体的迷失与渴望自由的...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传播范式的革命,网络这个大型广场赋予了参与者狂欢式的审美体验。在青年网络亚文化中,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充分体现了网络话语的精神特质,网络民主与在线自由彰显了网络话语的行为机理。网络主体的迷失与渴望自由的想象异邦,显示了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张力之下,多极式交流格局对意义多元化的过度张扬造成了普遍价值规范缺席的文化困境。在网络社会的自由与秩序之间,救赎之道在于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以人文关怀调解网络技术进步与人类生活意义的失衡。本文以网络话语传播为视角进行相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话语 网络民主 狂欢 乌托邦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粉丝”狂欢——对后现代大众文化fans群体的症侯式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尚香钰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在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网络时代下,"Fans"凭着新技术的条件,群体性地集合于一体,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的状况,本文以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洛文塔尔关于"大众偶像的胜利"的消费偶像时代的确立、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在线&qu... 在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网络时代下,"Fans"凭着新技术的条件,群体性地集合于一体,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的状况,本文以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洛文塔尔关于"大众偶像的胜利"的消费偶像时代的确立、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在线"狂欢"和网络粗口与集体"极乐乌托邦"三个角度,对后现代大众文化fans群体作一症候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大众文化 粉丝 狂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