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人关系的基本范畴:新唯物主义社会学综论 被引量:25
1
作者 郑作彧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92,M0004,M0005,共23页
新唯物主义将物视为研究主题,是当代社会学极有影响力的新兴范式,然而新唯物主义社会学对物的讨论常常过于宽泛而缺乏焦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尝试对新唯物主义三大理论主轴,即后人类主义、能动实在论、物导向本体论进行讨论与综合... 新唯物主义将物视为研究主题,是当代社会学极有影响力的新兴范式,然而新唯物主义社会学对物的讨论常常过于宽泛而缺乏焦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尝试对新唯物主义三大理论主轴,即后人类主义、能动实在论、物导向本体论进行讨论与综合,以确立共鸣关系、异化关系、灾难关系以及化用关系这四大物—人关系的基本范畴,明晰各新唯物主义理论的讨论主题与优缺点,并建立新唯物主义社会学的规范基础与批判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主义 —人关系 后人类主义 能动实在 导向本体论
原文传递
数字智能时代的新唯物主义及其批判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万里 蒋钰卓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1,175,共10页
在数字智能时代,“物”与“人”借助新兴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此背景下,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一股被称为“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思潮。新唯物主义思潮以后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人类主义为思想背景,... 在数字智能时代,“物”与“人”借助新兴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此背景下,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一股被称为“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思潮。新唯物主义思潮以后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人类主义为思想背景,其内部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侧重点,可划分出三个流派:(1)生机新唯物主义;(2)能动实在论;(3)思辨实在论及物导向本体论。新唯物主义思潮挑战了传统的二元论框架,关注“物质性”“能动性”以及人类和非人类实体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但与形形色色的“新唯物主义”一样,当代新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具有相似的历史情境和论证逻辑。面对数字智能时代社会关系结构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亟须对其做出批判性的理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唯主义 能动实在 思辨实在 导向本体论
原文传递
物的“回撤”——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物导向批判性设计
3
作者 刘思涵 《新疆艺术(汉文)》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基于“人类世”的大背景,本文尝试从物导向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中抽取“回撤”的哲学概念,将物导向的本体论思想和设计领域的批判性设计、思辨设计等设计流派对应起来,从“回撤”的概念出发对相关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近... 基于“人类世”的大背景,本文尝试从物导向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中抽取“回撤”的哲学概念,将物导向的本体论思想和设计领域的批判性设计、思辨设计等设计流派对应起来,从“回撤”的概念出发对相关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近年来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物导向思想在设计领域的诸多实践,尝试探讨物导向设计对于当今技术社会的重要性和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本体论 思辨设计 批判性人类世
原文传递
物的剧场与诗意现实:物导向本体论对美学和艺术的重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雪峰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4-83,共10页
哈曼的物导向本体论被认为是自后结构主义之后对当代艺术影响最大的思潮之一。物导向本体论将美学奉为第一哲学,认为美学是事关万物运动和变化的动力学。哈曼将这种动力学的关键机制称为是替代性因果律或者感同身受的因果律(vicar i o u... 哈曼的物导向本体论被认为是自后结构主义之后对当代艺术影响最大的思潮之一。物导向本体论将美学奉为第一哲学,认为美学是事关万物运动和变化的动力学。哈曼将这种动力学的关键机制称为是替代性因果律或者感同身受的因果律(vicar i o u s causation)。正是通过感觉特性的互动和共鸣,物的剧场才能够活跃起来,形成变化万千的诗意现实。在物导向本体论的视野中,艺术是呈现这种物与物互动戏剧的最好形式。通过物导向本体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的“物转向”取向,重新打开艺术的边界,将物作为平等的参与者接纳入到艺术共同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本体论 感同身受因果律 转向 美学 艺术共同体
下载PDF
如何思考数字时代之物:当代新唯物主义的兴起 被引量:2
5
作者 苏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0,共9页
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生存可能性,也迫使我们反思一些基本的哲学概念,重思什么是物,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传统的现象学视域下,物是被人类知识点亮的,整个世界环绕着人类理性而存在;而新唯物主义则在新的技术时... 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生存可能性,也迫使我们反思一些基本的哲学概念,重思什么是物,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传统的现象学视域下,物是被人类知识点亮的,整个世界环绕着人类理性而存在;而新唯物主义则在新的技术时代,对物的问题做了新的现象学思考。生机唯物主义者将人与万物统归于生命的触动,以打破旧有的物质被动性;思辨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完全可以思考新的世界样态和生存形式,且人类可以拥有超凡的理性能力去面对任何巨变;而物导向本体论则认为,人应该泯灭于万物之中,让万物以人类完全陌异的方式存在,人只是一个陌生的倾听者和旁观者。几种新唯物主义意图从各自的角度建立起新的现象学,而这正是当今数字时代新的思想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主义 生机唯主义 思辨唯主义 导向本体论
下载PDF
回归物的世界——自我赠礼行为中人与物的审美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骆玉平 蒋泽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2,共6页
在物质商品极其丰裕的消费时代,物本体在哲学界的回归为人们重新思考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提供了合适的契机。作为礼物交换行为的新表现形式——自我赠礼的出现,则是探索非常规人物关系的重要入口。在物导向本体论的视野下,人类社会学中... 在物质商品极其丰裕的消费时代,物本体在哲学界的回归为人们重新思考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提供了合适的契机。作为礼物交换行为的新表现形式——自我赠礼的出现,则是探索非常规人物关系的重要入口。在物导向本体论的视野下,人类社会学中的礼物交换行为和经济学中的自我赠礼行为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都无法实现超越世俗功利性质的审美关系。只有在取消主客二元关系的物世界中,在恢复物的自主性、实现人与物的平等交流和情感缔结之后,物对于人才不只是可欲之物,人与物之间的非功利性、非欲望性的超越性审美关系也才成为可能。物导向本体论下的自我赠礼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物质产品,良好的生存环境、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及和谐的自然万物成为了更有价值的赠礼内容,于是,自我也不再只是个体的人类,而是整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本体论 自我赠礼 审美关系
原文传递
面向存在本身的物导向本体论--以贫困艺术研究为例
7
作者 李卉 《媒介批评》 2023年第2期316-336,共21页
从波普艺术到极简主义艺术,视觉符号性的物突破重围来到物的独立层面,观者感知物,看到了物,打开了物的多重面相,但还没看进(seeing-in)实在物的存在。当代物导向艺术发展中贫困艺术突破了以波普艺术为代表路线和以极简主义艺术为代表的... 从波普艺术到极简主义艺术,视觉符号性的物突破重围来到物的独立层面,观者感知物,看到了物,打开了物的多重面相,但还没看进(seeing-in)实在物的存在。当代物导向艺术发展中贫困艺术突破了以波普艺术为代表路线和以极简主义艺术为代表的路线,成为物导向本体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与OOO(Object-Oriented Ontology物导向本体论)形成一种互文关系。贫困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反字面主义的,无法直接透析的艺术物成为一种反人类中心主义、反还原主义、反分类形式主义的复合物。贫困艺术真正将物导向艺术推进到最后一步,思考物的存在性问题,也就是物之物性如何展开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援引哈曼所建立的物的四重性模型,观者可以在RO-SQ的张力中间接接触到多于其组成部分,少于其效果的物作为一个整体不断涌现。如果不将贫困艺术的物建构起四重性的框架,观者将陷在物中要么迷失自己,要么丢失了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本体论 贫困艺术 的四重性
下载PDF
物的言说:物导向本体论视阈下的电影美术
8
作者 霍廷霄 姜智元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2,共7页
“物”一直是电影美术设计以及理论中的关键词。新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量子物理学乃至人工智能技术的嬗递,涌现了“后人类主义”“生态哲学”“新辩证唯物主义”“思辨实在论”等思潮,促使人们对人与物、人与自然、主体... “物”一直是电影美术设计以及理论中的关键词。新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量子物理学乃至人工智能技术的嬗递,涌现了“后人类主义”“生态哲学”“新辩证唯物主义”“思辨实在论”等思潮,促使人们对人与物、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再审视,与之相关的哲学话语的讨论,在近几年被推向了高峰。本文尝试以哈曼的“物导向本体论”为质料资源,从电影美术“以人物为导向”的视角出发,探索将“物导向”这一概念拓展到电影美术设计的可能性,以及在数字媒介时代的语境下,对“物”把握的转换,从而建立一种扁平的、面向“人类世”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本体论 电影美术设计 隐喻
原文传递
“物导向本体论”视角下的文学本体书写研究
9
作者 周凌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2期18-22,共5页
“物导向本体论”是“物转向”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跳出传统文学理论关于意义产生的阐释模式,提出把文学看作物、通过“文学本体书写”来表达意义的新模式。该论文聚焦近10年西方哲学界兴起的“物导向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 “物导向本体论”是“物转向”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跳出传统文学理论关于意义产生的阐释模式,提出把文学看作物、通过“文学本体书写”来表达意义的新模式。该论文聚焦近10年西方哲学界兴起的“物导向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所提出的“文学本体书写”概念,从物的视角探讨把文学看作物、通过“文学本体书写”来表达意义的新模式,指出这样的书写是摆脱语言表征和语言阐释困境的有效方式。该文呈现了文学文本书写的多种形式,认为如果将其与种族、性别等主题结合起来,可通过本体意义的表达来对抗种族主义等不公平的政治经济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本体论 文学本体书写 文学文本 列举 清单本体书写 解构“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