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炁”“光”“德”:清代全真道老学以光论德的诠释特色
1
作者 魏淑贤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共8页
光明作为一种哲学意象或宗教体验是对最高存在本体的表达,从老庄的光明意象到王重阳的光明体验,光明所具有的本体义逐渐清晰,但关于光明的系统论述却尚显不足。随着明清全真道老学从丹道修炼的角度对老子光明论进行实践性诠释,使得光明... 光明作为一种哲学意象或宗教体验是对最高存在本体的表达,从老庄的光明意象到王重阳的光明体验,光明所具有的本体义逐渐清晰,但关于光明的系统论述却尚显不足。随着明清全真道老学从丹道修炼的角度对老子光明论进行实践性诠释,使得光明中隐含的本体论、方法论及境界论的涵义逐渐清晰。潘静观、宋常星、刘一明、李西月以及董德宁都认为先天之炁即光明本体,他们以体用义来诠释光明呈现的智慧以及通体光明的至德境界,从而使光明的系统论述日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老学 光明 道德 性命
原文传递
浅论气功之炁及其调练 被引量:1
2
作者 石爱桥 沈传茂 《湖北体育科技》 1996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气论、人体之气及气功修练之“真”,认识气的变化规律,论及调练人体内气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气功 调练
下载PDF
“炁”字考略 被引量:2
3
作者 耿纪朋 郑小红 《鄂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3-54,共2页
"炁"字与"气"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用"气"字来代替"炁"字。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角度审视"炁"字,就会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文章探究"炁"字字源... "炁"字与"气"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用"气"字来代替"炁"字。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角度审视"炁"字,就会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文章探究"炁"字字源,剖析"炁"字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考证"炁"字的独特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清派“法物”之道教义涵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盖建民 王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上清派经典中之“法物”约有二义:一是在授受经典、符箓之时,按照科仪之“法规”要求而与神灵订立盟约所需之“盟信法物”;二是以修道“方法”为中心所置办之“法物”。其中“盟信法物”亦称“信物”,根据授受经、符之不同,相应的信物... 上清派经典中之“法物”约有二义:一是在授受经典、符箓之时,按照科仪之“法规”要求而与神灵订立盟约所需之“盟信法物”;二是以修道“方法”为中心所置办之“法物”。其中“盟信法物”亦称“信物”,根据授受经、符之不同,相应的信物在形状、材料、数量要求上亦各不同,但共同体现了“信以誓心”的思想;修道所需之“法物”则以“法服”“书符材料”为主,其制作方式体现出“数”与“道”相通、“色”与“炁”相应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物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保平 赵继宁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12-119,共8页
文章介绍了古人对宇宙形成、万物生成、时间概念、宇宙运动与物质运动、阴阳互动的运变法则、天地复合运转的周期与周期节律等的基本观念。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医气之溯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绍春 杨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1期99-101,共3页
《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又经后世医家增补,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书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该书中除了结构助词“之”“者”“其”外,出现最多的字便是“气”,共出现2957次,可见“气”在《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又经后世医家增补,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书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该书中除了结构助词“之”“者”“其”外,出现最多的字便是“气”,共出现2957次,可见“气”在《黄帝内经》,乃至整个中医学中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对气的常见的异体字“氣”、“炁”、“气”进行溯源,探究于春秋战国古籍,以期于深入理解中医之“气”,便于理解中医;并提出两个与“气”较相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这有利于中医的思考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源
下载PDF
苏轼书画气韵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利明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2-54,共3页
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刘勰《文心雕龙》又有"韵气一定"之说,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褒奖"以气韵求其画",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认... 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刘勰《文心雕龙》又有"韵气一定"之说,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褒奖"以气韵求其画",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认为"气韵本乎游心"。本文通过对苏轼诗文的研究,剖析其"重炁、主韵"的书画气韵观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气韵 书卷气
原文传递
炁:汉代候气术的发生学基础
8
作者 马金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
“候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验证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的补充机制,它以天地相感为理念,以一套条件苛刻的律管实验将地气接引而出,与圭表测影所测之气相佐证。然自其出现就因为“候不到气”而备受争议长达两千年之久。认识汉代科技文化现象,... “候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验证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的补充机制,它以天地相感为理念,以一套条件苛刻的律管实验将地气接引而出,与圭表测影所测之气相佐证。然自其出现就因为“候不到气”而备受争议长达两千年之久。认识汉代科技文化现象,要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律历一体”为线索,而不能仅从现代科学的数理逻辑视角入手。文章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回归汉代语境,探索候气术的“气”,认为其来自不可见之“炁”。候气是古人把“天地之脉”的途径,是汉代宇宙论观念下知识构建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历一体 节气 候气实验 修补机制
原文传递
試析《無能子》的氣學思想
9
作者 王國忠 《诸子学刊》 2019年第1期183-195,共13页
筆者梳理道家典籍《無能子》時~①,《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將《無能子》歸於子部道家類。,檢索原典發現其在通篇皆未談及"道",而是以"氣"來詮釋宇宙的創生本體。因此本文由氣的角度來討論《無能子》對於天地萬物的本... 筆者梳理道家典籍《無能子》時~①,《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將《無能子》歸於子部道家類。,檢索原典發現其在通篇皆未談及"道",而是以"氣"來詮釋宇宙的創生本體。因此本文由氣的角度來討論《無能子》對於天地萬物的本體、創生過程,并落實於人身等層面作探討。《無能子》將混沌一氣視爲天地萬物創生之本體,内涵混沌一氣的陰陽二氣交互感應運動不已,而創生出天地萬物。天地萬物與人皆同樣具備有智慮言語,而天地萬物與人之不同在於所稟受二氣五行比例各有所不同,因此産生各具樣貌之外在形質。混沌一氣落實於人身則是性命形骸的展現,性命具有氣之生生義,故常生;形骸爲氣凝結之材質,故常死。本文試着藉由《無能子》對於氣的論述,來了解《無能子》對於"氣"的定位,希望能藉此反應氣學在晚唐時期的發展脈絡之一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氣 無能子
下载PDF
道教“魔王”理念初探——以《度人经》及严东注为中心
10
作者 李冀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5,共6页
"魔王"这一名词伴随着佛经的翻译而产生,它在佛经中有扰乱、障碍、破坏之义。《度人经》及严东注在汉代"气"论的基础上,以"龙汉"、"赤明"等年号为劫运,以大罗、中罗、小罗为不同层级,造就了道... "魔王"这一名词伴随着佛经的翻译而产生,它在佛经中有扰乱、障碍、破坏之义。《度人经》及严东注在汉代"气"论的基础上,以"龙汉"、"赤明"等年号为劫运,以大罗、中罗、小罗为不同层级,造就了道教独特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三界魔王"、"五天魔王"等各类魔王应运而生,这些魔王不仅拥有各自的名讳,还被赋予了独特的职能。总体而言,魔王统御北都之鬼神,常以洞章之谣歌考验学道者内心是否正固,以保人的身份举荐学道者入真成仙。"魔王"的这些特质展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信徒面对佛教理念时的包容心态与进取精神:他们通过原有的诠释路径对佛教名词进行新的解读,以此应对佛教的强势和寻求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王 度人经 严东
原文传递
炁模型的猜想及理论比较
11
作者 程碧波 《科技尚品》 2017年第2期229-231,236,共4页
本文从中国传统的炁的理念出发构思炁的物理模型,其计算结果符合若干实验和天文观察现象.本文并比较了相关理论例如相对论的推导及其计算过程,指出其他理论所存在的待商榷的地方,以及炁模型的猜想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关键词 相对论 时空
原文传递
一炁周流:能量景观设计的探索实践——以磁器口沙磁巷文化广场为例
12
作者 刘俊 《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 2017年第4期77-83,共7页
“炁”是中华文明、智慧关于生命基本能量的高度概括,本文以一炁周流为出发点,从能量体系构建、能量景观设计及能量技术措施等方面探索能量景观设计在实际项目运用的思路、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 能量设计 景观设计 沙磁巷
下载PDF
“”字杂议
13
作者 褚洪深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48,52,共3页
关键词 字义 丹经 道教 语言文字 汉字
原文传递
“爱”的古文字形及字义辨析
14
作者 赵兴葆 《汉字文化》 2019年第8期66-68,共3页
"爱"字的古文为"■",其省体作"?","?"复增"夊"为"愛"。通过对三字的核心构件儿——"旡"的字义分析,尤其是将"旡"与"欠"进行字形和字义比对... "爱"字的古文为"■",其省体作"?","?"复增"夊"为"愛"。通过对三字的核心构件儿——"旡"的字义分析,尤其是将"旡"与"欠"进行字形和字义比对,发现"旡"的意义生发关键是其上部口中的小竖画。它仿佛是在"欠"字大口上加的一道锁链,表示面对美食而罔顾之,以理性之自觉克制生理欲望而不食——此心此意则即是爱——而欲以此美食馈赠他人或献祭神明。由此,推知"爱"的甲骨文应该为"旡",繁形为"既"、为"卿","?"与"炁"为同源分化字。诸字皆是"爱"字之或体,其本义皆与献祭神明相关,指人神、人我、阴阳沟通、交融之混沌状态,是一种相互给予、相互融通的冲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如是我闻》的产生原因及作家风格变化的意义
15
作者 石杰 《武陵学刊》 1996年第4期60-63,共4页
《如是我闻》的产生有其深刻而独特的原因。它首先来自作家对生命和人生的困惑,其次是对“炁”的切身体验。它同《乡场上》等作品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出创作风格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使何士光的创作走进了佛教,其作品也因此具有... 《如是我闻》的产生有其深刻而独特的原因。它首先来自作家对生命和人生的困惑,其次是对“炁”的切身体验。它同《乡场上》等作品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出创作风格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使何士光的创作走进了佛教,其作品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是我闻》 生命和人生 困惑 佛教
下载PDF
伍守阳的内丹术探微——以“三关修炼论”为例
16
作者 丁常春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1,共6页
伍守阳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内丹家。伍氏三关修炼论是其丹法的核心内容。伍氏对三关修炼功法次第以及化炁化神之理等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发前人未发之秘。伍氏三关修炼论反映了那个时代道教内丹学的特色;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伍守阳 内丹术
原文传递
论火(君火相火)有二数本质及《伤寒论》六经来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宏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79-81,共3页
心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体,神是心之用,心之用不同则有元神识神之别,元神化识神的特性称为君火,同时伴随元精从元神分离化为相火以生长后天有形身体,后天精血又成为识神的能量来源。君火主智明,统形而上与形而下,是纵向的概念,相火是... 心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体,神是心之用,心之用不同则有元神识神之别,元神化识神的特性称为君火,同时伴随元精从元神分离化为相火以生长后天有形身体,后天精血又成为识神的能量来源。君火主智明,统形而上与形而下,是纵向的概念,相火是形而下的横向概念。一纵统五行,这就是《伤寒论》六经之来源及火有二数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元精 元神 识神 君火 相火 泥丸
下载PDF
汉代盘鼓舞中的身体观探赜
18
作者 李晓鸥 梅榆昆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119-126,354,355,共10页
盘鼓舞是我国汉代舞蹈中的一种类型,此舞不仅以高超的舞技流传千古,更以意蕴深长的表演境界震撼人心。汉代盘鼓舞精湛的舞蹈技艺背后,体现着我国传统道教所倡导的身体观。本文通过对汉代盘鼓舞动作技术以及表演的分析,窥探其中体现的身... 盘鼓舞是我国汉代舞蹈中的一种类型,此舞不仅以高超的舞技流传千古,更以意蕴深长的表演境界震撼人心。汉代盘鼓舞精湛的舞蹈技艺背后,体现着我国传统道教所倡导的身体观。本文通过对汉代盘鼓舞动作技术以及表演的分析,窥探其中体现的身体技艺观。提出要练就此舞,舞人需要修炼“气炁技术”“反胴动律”的身体技术,从而达到“形神相守”的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道教 身体观 技术 反胴动律 形神相守
下载PDF
德藏《梵炁先天斗姥延龄谢罪宝忏》研究
19
作者 孙伟杰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3,共10页
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藏《梵炁先天斗姥延龄谢罪宝忏》,为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妻觉罗氏抄写刊印的一部以延龄谢罪为主旨的道教忏仪文献。该忏原出自江苏松江府,极有可能由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奉旨觐见时带入京城,继而传阅至觉罗氏... 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藏《梵炁先天斗姥延龄谢罪宝忏》,为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妻觉罗氏抄写刊印的一部以延龄谢罪为主旨的道教忏仪文献。该忏原出自江苏松江府,极有可能由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奉旨觐见时带入京城,继而传阅至觉罗氏。忏仪共分净坛、启圣、忏悔、朝礼、宣经、回向6大环节,主要摘引、改编自《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和《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等道经。在启请的神真中,除以斗姥、北斗九星神为枢要外,多涉与炼度、考召有关之雷部神祇。觉罗氏这一印经奉道行为,为审视清早期道教礼斗文献在江南与京城间的传播路径、宗室女性的宗教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先天斗姥延龄谢罪宝忏》 斗姥 北斗九星 觉罗氏 道教礼斗
原文传递
《中华道藏》里的五行之炁及其溯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彦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1-55,83,共6页
传统的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也可指"五气"、"五常"等。根据道经,"五气"或"五炁"拥有不同的光、色属性,并可溯源至"始元玄"之"三炁",继而溯源至最根本的&... 传统的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也可指"五气"、"五常"等。根据道经,"五气"或"五炁"拥有不同的光、色属性,并可溯源至"始元玄"之"三炁",继而溯源至最根本的"一炁"。对"五炁"光、色属性的了解及溯源分析,有助于深入认识五行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始元玄 阴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