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47-150,146,共5页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 ,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 ,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 ,“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 ,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 ,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 ,“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指发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地区的浙东事功之学 ;中义的“浙学”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 ;广义的“浙学”即“大浙学” ,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延续至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大浙学”是狭义、中义“浙学”的外延 ,但其主流仍然是南宋以来的浙东经史之学。“浙学”的基本精神是“求实、批判、兼容、创新” ,而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则是浙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 基本精神 术文化
下载PDF
关于《宋元学案》的“浙学”概念──作为话语表象的“永嘉”、“金华”和“四明” 被引量:20
2
作者 早坂俊广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浙学”本是朱熹批判浙东思想的语言,而《宋元学案》则用来彰显“浙学”的卓越性。《宋元学案》以故事的方式将永嘉、金华、四明各地的思想整合于“浙学’之中,并有意识地将四明地区作为终点而进行颂扬。
关键词 《宋元案》 话语表象
下载PDF
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术精神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太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90-95,共6页
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术精神杨太辛从南宋到明清的浙东学术是中国学术史上极其光采的一页,也是堪称光辉的浙东文化的精神命脉所在。对于浙东学术的杰出人物王阳明和黄宗羲的研究,已引起全国以至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对于绵延宋... 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术精神杨太辛从南宋到明清的浙东学术是中国学术史上极其光采的一页,也是堪称光辉的浙东文化的精神命脉所在。对于浙东学术的杰出人物王阳明和黄宗羲的研究,已引起全国以至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对于绵延宋、元、明、清几百年之久的浙东学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术史 事功之 《文史通义》 全祖望 术精神
下载PDF
关于“浙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2,159,共8页
本文在笔者以往"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浙学的文化渊源、形成历史、思想内涵、学术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诸问题。文章认为,"浙学"源远流长,其文化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文化的先民观念,以及古越国文化、汉魏会稽文... 本文在笔者以往"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浙学的文化渊源、形成历史、思想内涵、学术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诸问题。文章认为,"浙学"源远流长,其文化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文化的先民观念,以及古越国文化、汉魏会稽文化和五代时期的吴越国文化。但浙学的学术源头,应以东汉王充的实事疾妄、经世致用之学为起点,其学术思潮,则成型于南宋永嘉、永康、金华地区的浙东事功之学,而蓬勃发展于明代的阳明"良知学"与清代浙东的"力行"实学,直至近现代仍然后继有人,传承不绝。"浙学"概念的内涵有狭义、中义、广义之分,相应就有小浙东之学、大浙东之学和两浙经史之学。"浙学"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民本、求实、批判、兼容、创新"十个字。其典型的思想命题是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民主经世"和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浙学"的学术精神与当代浙江精神是两个互有联系而涵义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动力,后者是前者的发扬光大。当代浙江精神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开放创新"的进取精神、"诚信务实"的企业精神、"多元和谐"的兼容精神。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浙江、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当充分发掘浙学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渊源 内涵 精神 江精神
下载PDF
论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史学、浙东学派的概念嬗变 被引量:14
5
作者 钱茂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7-93,101,共8页
在这组概念中,"浙学"最早出现,但最迟为当代人所认知。"浙学"概念的嬗变,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宋代浙学,二是明代浙学。今日的"浙学",应理解为广义的浙江地区的学术文化,或浙江特色的学术传统。清以后,才... 在这组概念中,"浙学"最早出现,但最迟为当代人所认知。"浙学"概念的嬗变,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宋代浙学,二是明代浙学。今日的"浙学",应理解为广义的浙江地区的学术文化,或浙江特色的学术传统。清以后,才开始出现以"浙东"为地域核心的学术术语。最早以"浙东"为地域核心的术语是"浙东学派"。接着是"浙东史学"与"浙东学术",均是18世纪的章学诚首先使用的。"学派"就是"学脉",强调的是学术发展的一脉相传性,而不是现代门户意义上的派别。必须从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二分角度,讨论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学派诸问题。它应是一个认知意义上的谱系建构问题,建构是记忆的重新组合,组合的标准与方式,是由建构者当下的语境与目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史 认识论 谱系建构
下载PDF
浙东学派研究述略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存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作为浙江地域性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浙东学派的氤氲、发展、流变和更新,不仅在传统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学术的活力,故一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一大学术热点。
关键词 术精神
下载PDF
试论“浙学”的基本精神──兼谈“浙学”与“浙东学派”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光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50-56,共7页
试论“浙学”的基本精神──兼谈“浙学”与“浙东学派”的研究现状吴光(一)“浙学”的渊源及其定义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则有所谓吴越文化或日越文化。但这主要是指... 试论“浙学”的基本精神──兼谈“浙学”与“浙东学派”的研究现状吴光(一)“浙学”的渊源及其定义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则有所谓吴越文化或日越文化。但这主要是指古代浙江的物质文化与风俗文化,而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基本精神 黄梨洲 全祖望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吕祖谦的游离与回归:论《宋元学案》对南宋浙学的认识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41,160,共7页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恢复了吕祖谦作为浙学启蒙者的本来面目,维护了他作为"东南三先生"之一的理学大师的地位。但是由于无法理解思想话语的表面冲突,全祖望没有在学理上很好地解释吕祖谦与陈亮、永嘉学派的思想联系。同时...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恢复了吕祖谦作为浙学启蒙者的本来面目,维护了他作为"东南三先生"之一的理学大师的地位。但是由于无法理解思想话语的表面冲突,全祖望没有在学理上很好地解释吕祖谦与陈亮、永嘉学派的思想联系。同时,黄宗羲对南宋浙学的思想本质和陈亮与永嘉学派的思想联系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但他对吕祖谦缺乏兴趣,忽略了其在"功利浙学"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不过,由于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都为《宋元学案》倾注了心血,使得《宋元学案》对南宋浙学的认识较之以前的论著更加准确、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宋元案》
下载PDF
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原学建设(笔谈)
9
作者 李庚香 沈桂龙 +1 位作者 郭华巍 胡大雷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知识变革、提供思想先导,迫切需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打破“西方中心论”的认知迷思。中国自主知识...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知识变革、提供思想先导,迫切需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打破“西方中心论”的认知迷思。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作为地方性理论学科建设生动实践的中原学则是以根性研究、谱系研究、基因研究、精神研究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一门系统知识、学问及学说的总和,是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中原学建设的相关实践充分体现了大变革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新取向,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原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地域性和综合性,中原地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中原学研究不仅要深入挖掘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还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进一步把握中原学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方向,推动中原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河南社会科学杂志社策划了本期“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原学建设”笔谈,约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视角对中原学、地方学建设提出创建性意见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原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浙学与浙派园林刍议
10
作者 周国宁 《浙江园林》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理学浙派简称“浙学”,是南宋理学三派之一,与朱熹理学、象山心学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明理恭行、经世致用、切于民用、农商并重、博采诸家、开拓创新的哲学思想。作为浙派园林的哲学理论基础,“浙学”思想在浙派园林实践中对浙派书院... 理学浙派简称“浙学”,是南宋理学三派之一,与朱熹理学、象山心学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明理恭行、经世致用、切于民用、农商并重、博采诸家、开拓创新的哲学思想。作为浙派园林的哲学理论基础,“浙学”思想在浙派园林实践中对浙派书院园林和宗祠园林两种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经世致用、融通古今、兼容并蓄、注重独创”的浙派园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园林 派书院园林 派宗祠园林
原文传递
“浙学”的东西异同及其互动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钱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67,共7页
自朱熹针对南宋浙东事功学派而提出“浙学”一词后,“浙学”即有“浙东之学”与“浙西之学”之分。然浙西自古以来就与苏南难分你我,故后世以吴、会(稽)或吴、越分称浙西与浙东。由于吴地属于浙江的太少,更由于江苏的吴地太过显耀,于是... 自朱熹针对南宋浙东事功学派而提出“浙学”一词后,“浙学”即有“浙东之学”与“浙西之学”之分。然浙西自古以来就与苏南难分你我,故后世以吴、会(稽)或吴、越分称浙西与浙东。由于吴地属于浙江的太少,更由于江苏的吴地太过显耀,于是浙江向来以越自称。在吴文化的强势渗透下,“浙学”表现出了“东”强“西”弱的特点。浙东地区多山,宗族组织完备,故有敦朴淳善、嗜古笃行之民风;浙西商品经济发达,政治权利深透,故有繁丽奢靡、浮竞淫侈之民风。由于文化性格上的差异,浙之东西的文人雅士彼此瞧不起。改革开放后,当不便的交通条件和地理隔阂逐渐消除后,浙东人在其特有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很快便显示出了明显的后发优势。然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中,宁绍地区有向“大浙西”靠拢的趋向,而温台地区则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浙东”风格。两者相较,似乎宁绍地区更能适应“一体化”的挑战,而温台地区则有被边缘化甚至落伍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 异同 江精神
下载PDF
浙东与浙西:浙江学术的区域分布及特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林茂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4,共8页
"浙学"是近几年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认识和研究"浙学"应该是多角度的,也应该是更深入的。共性与个性的道理在"浙学"研究中同样适用。就研究"浙学"而言,"浙学"的共性既是... "浙学"是近几年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认识和研究"浙学"应该是多角度的,也应该是更深入的。共性与个性的道理在"浙学"研究中同样适用。就研究"浙学"而言,"浙学"的共性既是建立在与其他省区学术特性的区别之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本省区内各个区域的学术特性(个性)之综合的基础上的。认识浙江学术在各区域的"量"与"质"的分布及其走向,对更深入地认识和研究"浙学"是有助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分布 特点
下载PDF
元明之际的浙学走向--以刘基的理学思想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青云 张宏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133,159,共7页
研究元明之际思想家刘基的理学思想,可以为我们把握元明之际的"浙学"走向提供一个可供思考的案例。刘基理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两宋性理之学,其对濂、洛、关、闽之学均有继承与拓展,进而形成了具有自家特色的理气观。他的理气... 研究元明之际思想家刘基的理学思想,可以为我们把握元明之际的"浙学"走向提供一个可供思考的案例。刘基理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两宋性理之学,其对濂、洛、关、闽之学均有继承与拓展,进而形成了具有自家特色的理气观。他的理气观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传统文论关照之下的理气观,是谓"理明气足"的文学理论;一是针对宋元理学视域下宇宙生成论、哲学本体论意义而言,是谓哲学层面的"元气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元气
下载PDF
浙学刍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晓鹏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2,共5页
关键词 内在关联性 文化领域 价值意蕴 中国历史 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 人文背景 人文社会 文化属性
下载PDF
论吕祖谦心史哲学的基础结构及通天工夫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海明 鲁龙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7,共8页
学界对吕祖谦的历史哲学颇有研究,但未曾详论人心在天道、历史之间的沟通作用,作者将吕祖谦哲学命名为“心史”哲学,聚焦心的面向,还原了吕祖谦哲学的“史-心-天”基础结构。历史是心的表呈和记录,心是人身所禀赋的天道,历史原是天道通... 学界对吕祖谦的历史哲学颇有研究,但未曾详论人心在天道、历史之间的沟通作用,作者将吕祖谦哲学命名为“心史”哲学,聚焦心的面向,还原了吕祖谦哲学的“史-心-天”基础结构。历史是心的表呈和记录,心是人身所禀赋的天道,历史原是天道通过人心在时空中的直接表呈。但人心在现实中存在被遮蔽的风险,导致天道在实然的历史中或隐或显。为使实然的历史呈现其应然的面貌,吕祖谦主张观史修心的通天工夫论:要求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们通过身临其境的以心观史方式体贴历史人物之心、史家之心乃至天心,观史心修己心,让己心回归万事万物“皆吾心之发见”的天心状态,从而使历史呈现其作为天道之运动性展开的至善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历史 天道
下载PDF
“浙学”涵义的历史衍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浙学“一词,明以后即有不同之解读:刘鳞长在《浙学宗传》中所说的“浙学”概念,是指宋明时代包括浙东、浙西在内的整个浙江地区的“心学”之流脉,而清初全祖望等人所使用的“浙学”概念,则不仅在时空上作了压缩,仅限于宋代的浙东之学... “浙学“一词,明以后即有不同之解读:刘鳞长在《浙学宗传》中所说的“浙学”概念,是指宋明时代包括浙东、浙西在内的整个浙江地区的“心学”之流脉,而清初全祖望等人所使用的“浙学”概念,则不仅在时空上作了压缩,仅限于宋代的浙东之学,而且在内涵上也作了转换,特指浙东的事功之学与经史之学。刘鳞长把整个浙江的心学系统视为承闽中朱学而兴起“浙学”之宗传,虽含有强烈的乡土意识和门户之见,但却很有创见,颇具深义。其意义不仅在于凸现出浙江心学传统的一脉相承性,更在于首次把在学术上一直受冷遇的浙西之学也纳入进自己的观察视野。章学诚所说的“浙东之学”虽与刘鳞长之“浙学”概念有相通之处,但由于过重的乡土情结,而在地域观念上过于注重“浙东”而忽视“浙西”,甚至在潜意识中有“抛弃”浙西的意图。惟因章学诚的《文史通义》闻名遐迩,故其所言不仅为后世所熟知,甚至成为研究“浙学”之“定本”,而刘鳞长在学术史上几无地位可言,故其较为宽泛的学术视野,便逐渐被后人所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鳞长
下载PDF
论“浙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意义
17
作者 陈来 《船山学刊》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浙学”是千百年来的浙江人的文化创造和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包含了浙江大地上曾经有的文化思想成果。这一“浙学”概念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大浙学的观念。从历史上看,宋代以后,“浙学”的观念变化过程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过... “浙学”是千百年来的浙江人的文化创造和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包含了浙江大地上曾经有的文化思想成果。这一“浙学”概念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大浙学的观念。从历史上看,宋代以后,“浙学”的观念变化过程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过程:“浙学”在宋代主要指事功之学,明代扩大为心学,清初进一步扩大为理学;经过全祖望、章学诚等人的论述,“浙学”由原来只重浙东学术而变成包括浙东浙西、越来越宽的概念。这些为我们今天确立大的浙学概念,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功之 陆王心 程朱理
下载PDF
弘扬浙学优秀传统 助力杭州共同富裕
18
作者 彭庭松 《杭州》 2023年第5期46-47,共2页
浙学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延续至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浙学在浙江大地上经过长久发展,根深叶茂,形成了丰厚而又独特的宝贵资源,可以为共同富裕建设借鉴和运用。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是浙学集聚之地、兴盛之所... 浙学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延续至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浙学在浙江大地上经过长久发展,根深叶茂,形成了丰厚而又独特的宝贵资源,可以为共同富裕建设借鉴和运用。杭州作为浙江省会,是浙学集聚之地、兴盛之所、辐射之源,要弘扬浙学传统,使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共同富裕 宋元明清 优秀传统 示范区 长久发展
下载PDF
浙学与实学的互诠互动
19
作者 张宏敏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128,160,共8页
浙学与实学作为中华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生相伴、互诠互动。浙学的发展演变始终以实学形态呈现,一部浙学史就是传统实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浙学的本质是实学,实学的理论特质在浙学的发展历程中也得以充分诠释。“实事疾妄”“... 浙学与实学作为中华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生相伴、互诠互动。浙学的发展演变始终以实学形态呈现,一部浙学史就是传统实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浙学的本质是实学,实学的理论特质在浙学的发展历程中也得以充分诠释。“实事疾妄”“崇实黜虚”“明体达用”“知行合一”“开物成务”“经世致用”,则是实学与浙学共有共享的优良学统与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诠 互动
下载PDF
文化报道跨界出圈之道初探---以金华日报“访金华书院完探浙学之源”系列报道为例
20
作者 何百林 王勇 《传媒评论》 2023年第2期59-61,共3页
2022年12月14日至15日,由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指导,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的首届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金华)高峰论坛暨丽泽书院建设研讨会在金华成功举行,这为历时6个月的“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大型融... 2022年12月14日至15日,由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指导,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的首届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金华)高峰论坛暨丽泽书院建设研讨会在金华成功举行,这为历时6个月的“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画上圆满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与创新 融媒体 金华日报 系列报道 书院 报业传媒集团 高峰论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