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北地区连云山花岗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暗示 被引量:40
1
作者 许德如 王力 +4 位作者 李鹏春 陈广浩 贺转利 符巩固 吴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6-1078,共23页
江南古陆是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花岗岩和金及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位于该区中段的连云山晚中生代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69.41%~75.14%)和Al_2O_3(13.61%~17.46%)、相对偏低的铁镁质(0.92%~3.14%)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Na_2O(2.04%~3.83%)... 江南古陆是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花岗岩和金及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位于该区中段的连云山晚中生代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69.41%~75.14%)和Al_2O_3(13.61%~17.46%)、相对偏低的铁镁质(0.92%~3.14%)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Na_2O(2.04%~3.83%)、k_2O(1.94%~4.94%)和CaO(0.82%~3.24%)等氧化物含量;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Y(5.2×10^(-6)~18.0×10^(-6))和Yb(大多数在0.29×10^(-6)~0.70×10^(-6))丰度普遍偏低、而Sr/Y(多数在55与82之间)和(La/Yb)_N(大多数在31与111之间)比值较高,且普遍表现LREE强烈富集的REE配分特征。结合Sr(^(87)Sr/^(86)Sr_i=0.71008~0.73852)-Nd(ε_(Nd)(t)=-9.95~-12.37)-Pb(^(206)Pb/^(204)Pb_i=17.972~19.959)同位素组成,以及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连云山岩体为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并显示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亲和性,是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下由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经同化混染和分异结晶而形成,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变杂砂岩、长英质片麻岩和变英云闪长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我们推测晚中生代连云山花岗岩是三叠纪时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及随后的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俯冲导致华南大陆伸展、减薄的联合作用构造背景下,主要由古元古代连云山群(?)物质部分融熔而产生。连云山花岗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刻揭示湘东北地区金和金多金属矿产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AFC过程 地球动力学背景 湘东北连云山地区 江南古陆
下载PDF
皖南晚元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轮廊 被引量:33
2
作者 马荣生 王爱国 《安徽地质》 1994年第Z1期14-22,共9页
本文从浅变质岩系与震旦系休宁组底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这一构造面之下浅变质岩的大量同位素测龄成果资料和晚元古代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带的形成等地质事实,论证了江南古陆晚元古代造山作用。提出皖南地区晚元古代造山运动经历了... 本文从浅变质岩系与震旦系休宁组底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这一构造面之下浅变质岩的大量同位素测龄成果资料和晚元古代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带的形成等地质事实,论证了江南古陆晚元古代造山作用。提出皖南地区晚元古代造山运动经历了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阶段,晚期碰撞造带可以划分为羊栈岭前陆褶冲带、障公山构造混杂岩带、白际岭岛弧仰冲带三个构造单元和若干个次级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元古代 江南古陆 碰撞造山带 皖南
下载PDF
“板溪群”构造属性的再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26
3
作者 何科昭 赵崇贺 +4 位作者 乐昌硕 周正国 聂泽同 邰道乾 叶木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3-362,共10页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溪群 江南古陆 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 构造属性
下载PDF
黄陵变质地区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及地壳演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姜继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6年第3期1-11,共11页
研究表明,黄陵变质地区崆岭群是神农架群之下的古老结晶基底,其中、下部为典型的孔兹岩系。作者首次在崆岭群孔兹岩系地层中取得可信度较高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2332Ma。同时利用K-Ar稀释法和Rb-Sr全岩等时线法获得的年龄值分别为1891和2... 研究表明,黄陵变质地区崆岭群是神农架群之下的古老结晶基底,其中、下部为典型的孔兹岩系。作者首次在崆岭群孔兹岩系地层中取得可信度较高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2332Ma。同时利用K-Ar稀释法和Rb-Sr全岩等时线法获得的年龄值分别为1891和2010Ma.。这些数据证实,崆岭群属下元古界。由此认为,黄陵变质地区及扬子地台结晶基底的形成时代绝不是中晚元古,而是早元古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区域变质岩 地层划分 同位素地质年龄
下载PDF
江南古陆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有华 吴新华 楼法生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江南古陆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拼贴而成,构造极为复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也是众说纷纭。通过对江南古陆的变质岩的研究,认为江南古陆大地构造可划分三个Ⅰ级构造地层区:扬子地层区、江南古陆地层区及华夏地层区。江南古陆地层区... 江南古陆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拼贴而成,构造极为复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也是众说纷纭。通过对江南古陆的变质岩的研究,认为江南古陆大地构造可划分三个Ⅰ级构造地层区:扬子地层区、江南古陆地层区及华夏地层区。江南古陆地层区又可进一步划分Ⅱ级构造地层区5个(宜丰—景德镇—歙县构造地层分区、万年构造地层分区、赣东北构造地层分区、怀玉构造地层分区及丰城—鹰潭—龙游构造地层分区);各构造地层分区之间以构造(蛇绿)混杂岩亚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拼接。双桥山群及周潭岩群仅分别分布在扬子地层区修水—祁门分区及华夏地层区北武夷地层分区内,而且是一套史密斯地层。而江南古陆内则发育非史密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地层 划分与对比 江南古陆
下载PDF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和武陵运动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高林志 丁孝忠 +3 位作者 张传恒 陆松年 刘燕学 庞维华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年第2期71-76,共6页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研究中,最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依然是地层年代的精确标定。地层年代标定涉及到成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其构造演化的时限,也直接影响层控矿床找矿中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在最新的中国地层年表中,前寒武纪地层对比和构...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研究中,最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依然是地层年代的精确标定。地层年代标定涉及到成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其构造演化的时限,也直接影响层控矿床找矿中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在最新的中国地层年表中,前寒武纪地层对比和构造背景解释已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依据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新元古代地层中最新的系列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揭示"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火山事件和分布范围。结合全球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基本特征,对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将有利于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成矿背景,提供层控矿床基础年代地层资料,为新的矿产资源大调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新元古代 年代地层 构造事件 构造运动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矿区九岭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7
作者 孙克克 陈斌 +1 位作者 陈军胜 项新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7-924,共18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发育了一系列新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其中以江西九岭岩体最为显著。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九岭岩体形成于819Ma。富云母暗色包体在九岭花岗闪长岩体内部广泛出现,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花岗闪... 江南造山带东段发育了一系列新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其中以江西九岭岩体最为显著。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九岭岩体形成于819Ma。富云母暗色包体在九岭花岗闪长岩体内部广泛出现,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包体的Mg~#(42~50)均大于玄武质岩石熔融实验结果(大多数<40)。暗色包体具有更高的MgO、CaO、Fe_2O_3~T、TiO2及更高的Ni、Co、Sc、V。全岩Sm-Nd同位素结果显示暗色包体的ε_(Nd)(t)为-3.4^-2.1,花岗闪长岩ε_(Nd)(t)为-4.0^-3.5。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_(Hf)(t)为(-1.4~6.4),多数为正值。Nd-Hf同位素分析表明双桥山群很可能是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暗色岩浆包体的普遍发育暗示九岭岩体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合过程,除双桥山群外,地幔也贡献了一定的物质。暗色富云包体不是岩石熔融的残渣,而是幔源基性岩浆与富钾下地壳相互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上变质岩、地层学、基性岩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的时间很可能在825Ma左右,九岭岩体形成于造山带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九岭岩体 暗色包体 锆石U-PB定年 Nd-Hf同位素
下载PDF
江南古陆中段沧水铺群锆石U-Pb年龄和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21
8
作者 高林志 刘燕学 +4 位作者 丁孝忠 张传恒 王自强 陈俊 刘耀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0,共9页
江南古陆中段湖南益阳地区沧水铺群发育在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之间,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解疑江南造山带何时启动的关键层位。笔者在沧水铺群中的火山集块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821±13)Ma,再次验证了沧水铺群... 江南古陆中段湖南益阳地区沧水铺群发育在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之间,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解疑江南造山带何时启动的关键层位。笔者在沧水铺群中的火山集块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821±13)Ma,再次验证了沧水铺群中的火山岩是820 Ma武陵运动之前的火山事件的产物,与武陵运动的启动有关,也说明该期火山岩与冷家溪群中大量的火山凝灰岩为同一构造运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新元古代 年代地层 构造事件 构造运动
下载PDF
裂变径迹、同位素年龄研究苏皖周边隆起构造抬升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安定 郭彤楼 万景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7,共9页
利用裂变径迹测年、同位素测年等研究了苏皖周边的江南隆起、张八岭隆起、苏鲁隆起在不同地质年代发生的不同级别构造抬升。研究表明,这些隆起虽然出露元古代地层,然而并非持久存在的"古隆起",而是有过"隆升-夷平-沉积-... 利用裂变径迹测年、同位素测年等研究了苏皖周边的江南隆起、张八岭隆起、苏鲁隆起在不同地质年代发生的不同级别构造抬升。研究表明,这些隆起虽然出露元古代地层,然而并非持久存在的"古隆起",而是有过"隆升-夷平-沉积-再隆升"经历的古、今隆起。包括三大隆起在内的苏皖下扬子区曾大面积覆盖古生界、上白垩统、下第三系等沉积物,由于印支—早燕山运动,始新世中期的真武事件(51Ma)和渐新世(38~24Ma)沉积间断等导致了目前海相、陆相盆地的分割和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同位素定年 苏鲁隆起 江南古陆 造山带 构造抬升 原型盆地 盆山转换
下载PDF
赣西北幕阜山—九岭山一带前震旦纪构造变形 被引量:17
10
作者 章泽军 张雄华 易顺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88,共8页
赣西北幕阜山—九岭山一带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是一套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成层有序的正常沉积地层。其内近东西向褶皱 (同构造期热液事件 )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拼贴过程中在板内留下的痕迹 ,板内构造与拼贴带为... 赣西北幕阜山—九岭山一带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是一套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成层有序的正常沉积地层。其内近东西向褶皱 (同构造期热液事件 )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拼贴过程中在板内留下的痕迹 ,板内构造与拼贴带为同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根据侵位于东西向褶皱核部的漫江单元、山口单元 (斜长花岗岩 )单颗粒锆石直接蒸发年龄 (分别为 84 6± 7Ma与 80 5± 75Ma) ,以及与东西向褶皱伴生的古断裂特征等证据表明 :该区构造变形至少发生在 80 0Ma之前的前震旦纪 ,可能与格林威尔运动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岭山 双桥山群 前震旦纪 构造变形 江南古陆 江西
下载PDF
江南古陆的构造属性讨论——以湖南马底驿地区板溪群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光久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共6页
以湖南马底驿地区1∶5万区调和专题研究资料为基础,指出板溪群岩石(包括其下伏的冷家溪群)不是构造混杂岩,而是前震旦系正常的地层序列;江南古陆最终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沉积受古陆控制;华南具有双层基底,在浅变质褶皱... 以湖南马底驿地区1∶5万区调和专题研究资料为基础,指出板溪群岩石(包括其下伏的冷家溪群)不是构造混杂岩,而是前震旦系正常的地层序列;江南古陆最终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沉积受古陆控制;华南具有双层基底,在浅变质褶皱基底之下有深度变质结晶基底,在整个江南古陆没有巨大外来体的明显证据,并得到地球物理资料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溪群 江南古陆 混杂岩 构造属性
下载PDF
大湖塘钨矿区岩浆岩黑云母的成分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华 张达玉 +4 位作者 周涛发 陈雪锋 叶龙翔 余振东 项新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7-1167,共21页
大湖塘钨矿床是赣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且均含黑云母。按照黑云母的产出特征,大湖塘矿区岩浆黑云母可分为晋宁期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类型一)、燕山期似斑状花岗岩中黑云母(类型二)、燕山期细粒... 大湖塘钨矿床是赣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且均含黑云母。按照黑云母的产出特征,大湖塘矿区岩浆黑云母可分为晋宁期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类型一)、燕山期似斑状花岗岩中黑云母(类型二)、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中黑云母(类型三)3种类型。对3类黑云母的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3类黑云母属于铁云母到铁叶云母,富F贫Cl,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Ta、Nb、Ti等。综合对比显示,与钨成矿相关的燕山期似斑状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类型二)具有较低的X_(Mg)值和Fe^(3+)/Fe^(2+)值、较高的Cl含量、∑REE浓度和LREE/HREE值,可作为含钨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黑云母 LA-ICP-MS矿物原位分析 EMPA 大湖塘钨矿 江南古陆
下载PDF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和变质岩系中“放射虫硅质岩”的再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玉净 杨群 +3 位作者 尹磊明 舒良树 楼法生 王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5,共8页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区传统的构造古地理格局需要重新解释。对此,许多地学工作者提出异议。为了验证上述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的准确性,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多领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样品的多次重复系统采集;同时,对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再分析。研究显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和板岩的岩石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分析样品中未产出放射虫化石,但是在部分硅质岩和板岩样品中却发现了中-新元古代的疑源类化石。有关硅质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中Ce异常值、(La/Ce)N比值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沉积作用与陆源物质有关,沉积环境接近大陆边缘、远离深海远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硅质岩 板溪群 江南古陆 赣东北
下载PDF
皖南上溪群中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冠宝 李红生 +3 位作者 徐树桐 刘贻灿 胡远超 周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9-596,共8页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也是了解造山带形成时代的关键问题。作者新近在皖南歙县附近的上溪群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发现,它证明宿主地层上溪群,或至少其中的牛屋组,应是早寒武世沉积,其古地理环境应是古海洋,而不是古陆。其隆起和变质作用则更晚。该发现对于在研究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古地理学研究和能源矿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预测和勘探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上溪群 放射虫化石 古蛋类化石 古地理 江南古陆 古海洋
下载PDF
江南古陆新元古代地层格架及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孝忠 高林志 +2 位作者 刘燕学 韩坤英 庞健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627,共2页
“江南古陆”指扬子陆块东南缘一明显带状分布的新元古代浅变质地层和一系列岩浆岩分布区,长约1000km,大致相当于前人所划分的“江南造山带”,涉及到中国南方的浙、皖、赣、湘、黔、桂等省区,包括了江南地区多个地层单元,即上溪群... “江南古陆”指扬子陆块东南缘一明显带状分布的新元古代浅变质地层和一系列岩浆岩分布区,长约1000km,大致相当于前人所划分的“江南造山带”,涉及到中国南方的浙、皖、赣、湘、黔、桂等省区,包括了江南地区多个地层单元,即上溪群、溪口群、双溪坞群、双桥山群、冷家溪群、梵净山群、四堡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 变质基底 南华系 成冰系 元古代 江南古陆 华南
原文传递
“江南古陆”中段湖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匡文龙 刘继顺 +1 位作者 朱自强 高珍权 《黄金》 CAS 2001年第11期1-5,共5页
“江南古陆”又称“江南古岛弧” ,它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金成矿带 ,其内发育有一系列似层状的金矿床 ,有关其成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晚元古代的层控矿床。笔者通过对“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上新近发现的万古金矿床和邻近的其它金... “江南古陆”又称“江南古岛弧” ,它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金成矿带 ,其内发育有一系列似层状的金矿床 ,有关其成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晚元古代的层控矿床。笔者通过对“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上新近发现的万古金矿床和邻近的其它金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 ,提出了对“江南古陆”中段湖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的有关认识 ,认为元古宙浅变质岩系作为金矿赋存层位 ,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物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成矿带 金矿床 成矿模式
下载PDF
皖南上溪群中的虫牙类和疑源类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冠宝 尹磊明 徐树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江南古陆”东北端上溪群中,发现了虫牙类化石和疑源类化石组合,为这套地层的准确定时,提供了直接证据。经鉴定,这一化石及化石组合的时代为寒武-奥陶纪,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中元古代。这些化石的发现说明依据岩体同位素年龄确定... “江南古陆”东北端上溪群中,发现了虫牙类化石和疑源类化石组合,为这套地层的准确定时,提供了直接证据。经鉴定,这一化石及化石组合的时代为寒武-奥陶纪,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中元古代。这些化石的发现说明依据岩体同位素年龄确定围岩年龄具有不确定性,另外,这一发现对研究该区的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虫牙类 疑源类 化石 上溪群 皖南地区
下载PDF
江南古陆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秀珍 余何 +1 位作者 江楠 蒙永潘 《云南地质》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江南古陆"在华南大地构造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前人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为指导,对"江南古陆"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最早以槽台学说为主导,称之为地槽回返褶皱带;之后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导,将其视为洋陆碰撞造山... "江南古陆"在华南大地构造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前人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为指导,对"江南古陆"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最早以槽台学说为主导,称之为地槽回返褶皱带;之后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导,将其视为洋陆碰撞造山带;再后来以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认为其属陆内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大地构造 成果综述
下载PDF
江南古陆西段木瓜园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洪英 杨磊 +2 位作者 陈剑锋 陈文辉 李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1-926,共16页
木瓜园白钨矿位于江南古陆钨矿带西段,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局部产于侵入围岩(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局部绢云母板岩)的石英脉中,是揭示该区成矿规律的重要组成。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木瓜园钨矿床不... 木瓜园白钨矿位于江南古陆钨矿带西段,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局部产于侵入围岩(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局部绢云母板岩)的石英脉中,是揭示该区成矿规律的重要组成。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木瓜园钨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钨矿床包裹体类型有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和CO2包裹体,此外还有少量的富气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为3.39%~12.18%Na Cleqv,均一温度范围为161~396℃,属于Na Cl-H_2O体系。(2)白钨矿微量元素研究显示以富集Mo、Nb、Sr、Ba为特征,白钨矿的铕异常(δEu)由早期的钾硅酸阶段(0.46)到晚期的硫化物阶段(2.98)逐渐由负异常到正异常,表明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减弱。白钨矿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矿区的花岗闪长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白钨矿中正的Eu异常可能是短期相对还原条件造成的,推测形成木瓜园白钨矿的流体继承了母岩浆的稀土元素特征,白钨矿是在相对还原和微弱波动的氧化还原条件下沉淀。白钨矿Zr/Hf比值0.93~50.84,平均16.88,Y/Ho介于62.57~21.96,平均为33.34,变化幅动较大,指示成矿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外来流体混合。白钨矿的Nb/Ta比值变化范围为1.75~42.72,平均为23.57,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为壳幔混合;白钨矿中LREE/HREE变化范围为0.12~11.37,具有斑岩型钨矿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白钨矿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木瓜园钨矿床 江南古陆
下载PDF
“江南古陆”东段上溪群变质岩中水母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冠宝 杨清和 +3 位作者 徐树桐 刘贻灿 胡远超 周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95-996,共2页
The medusae fossil from the metamorphic rock of Mukeng Formation of Shangxi Group in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Jiangnan Old Land" is an important evidence to time the age of the host strata and disintegrate t... The medusae fossil from the metamorphic rock of Mukeng Formation of Shangxi Group in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Jiangnan Old Land" is an important evidence to time the age of the host strata and disintegrate the host metamorphic stratigraphy. The medusae fossil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dicara and Chengjiang fauna. Morphologically, it is similar to the Aurelia occurred in pelagic sea today, and it is termed as cf. Aurelia. It is possibly the later generation of the today′s Aurelia and must be generated in the time later than that of Chengjiang fauna. The occurrence of the cf. Aurelia indicates that the age of the host metamorphic rocks are probably in the range of Cambrian to Ordovician rather than that of Middle Proterozoic as previously suggested. Therefor, the metamorphic stratigraphy in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Jiangnan Old Land", at least the Mukeng Formation, was not the sediments of Proterozoic as previously regar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江南古陆 上溪群 变质岩 东段 20世纪80年代 水母 地质背景 皖南地区 双桥山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