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
徐勇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91
|
|
2
|
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
王铭铭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06
|
|
3
|
论公共性的四个典型层面 |
沈湘平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1
|
|
4
|
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均衡性分析:三维视角 |
叶本乾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9
|
|
5
|
民族关系的社会整合与民族政策的类型——民族政策国际经验分析(上) |
关凯
|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21
|
|
6
|
西方民族--国家成长的历史与逻辑 |
张凤阳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7
|
内与外: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中国语境 |
关凯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
8
|
政党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一项基于中国情境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 |
王建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9
|
|
9
|
民族—国家和比较教育研究 |
朱旭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7
|
|
10
|
印度民族政策初探 |
贾海涛
|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11
|
现代民族—国家结构与中国民族—国家的现代形成 |
韩水法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2
|
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评王铭铭《社区的历程》 |
曹树基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3
|
|
13
|
博物馆:民族、后民族和跨文化认同 |
沙伦·麦克唐纳
尹庆红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0 |
15
|
|
14
|
天下体系的未来可能性——对当前一些质疑的回应 |
赵汀阳
王家范
姚大力
许纪霖
虞云国
白彤东
刘擎
张宇燕
高全喜
任剑涛
徐英瑾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15
|
回归传统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 |
陈晓明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6
|
|
16
|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中国乡民艺术的“去语境化” |
耿波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9
|
|
17
|
启蒙理性的黑色絮语——从《印度之行》论后殖民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意识 |
陶家俊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8
|
西方文论关键词 民族—国家 |
王逢振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9
|
专题一:反思“民族—国家” |
安东尼·吉登斯
|
《开放时代》
CSSCI
|
2007 |
7
|
|
20
|
多重语境下无锡惠山泥人的传承与变迁 |
徐协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17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