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现代化”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财政变革——基于历史社会学和新财政史学
1
作者 林光祺 洪利华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9,共16页
1980年代以来,欧美历史社会学界与新财政史界首次把"国家"与"财政史"作为独立的社会科学分析变量,纳入"比较-现代化"的研究视野,前者从国家建设映射财政变革,后者从财政体系变迁解释国家转型,两者从相反... 1980年代以来,欧美历史社会学界与新财政史界首次把"国家"与"财政史"作为独立的社会科学分析变量,纳入"比较-现代化"的研究视野,前者从国家建设映射财政变革,后者从财政体系变迁解释国家转型,两者从相反的方向携手完成了"国家(建设)"与"财政(变革)"的学术联姻。"国家建设"在经验与逻辑上大体分为"国家形成"与"国家转型"两个部分,前者解释国家"从无到有"或至少"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的实现过程,后者研究国家从"不可欲"状态向"可欲"状态的转型经验与教训;前者勾勒了"外部军事竞争"与"内部财政汲取"相互推动,共同厘定国家边界、确定国家-社会关系的图景,后者通过"国家-社会"互动的多元模式,解释财政体系与财政制度如何构成社会变革的动力、如何决定国家的成长方式与发展路径。国家建设与财政变革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组合方式,作为工具理性的"国家"与"财政"本身是中性的,在价值理性层面既可能受制于传统国家与财政的那些特色,也可能服务于现代国家与财政的那些规范。应努力摆脱各种通过"国家战胜社会、权力捉弄权利"的方式汲取财政资源、强化国家能力的传统做法。只有把国家建设纳入现代化的价值规范即"民主问责"与"法治限权"的轨道,国家与社会的摩擦成本才可能变得更小,而社会对国家的认同度才可能真正提高;只有在"无代表不纳税"(即税权法定)以及"无公开不支付"(即预算民主)的基础上推动财政变革,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才可能从单向的"支配-服从"走向双向的"契约-合作",而纳税人对税收(及其支出)的遵从与支持度才可能真正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现代化研究 国家建设 财政汲取 财政变革 历史社会学 新财政史 税权法定 预算民主 财政税收
下载PDF
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毅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肇始于19世纪下半叶,鼎盛于战后,至20世纪末叶,以世纪交替、人类文明走向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为背景,出现了新的研究热潮,众多学者在比较现代化研究参照系选择、比较研究路向、时段选择、研究单位选择等根本性... 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肇始于19世纪下半叶,鼎盛于战后,至20世纪末叶,以世纪交替、人类文明走向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为背景,出现了新的研究热潮,众多学者在比较现代化研究参照系选择、比较研究路向、时段选择、研究单位选择等根本性问题上进行全面反思,使得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现代化研究 西方中心论 新趋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