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7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从梁祝的悲剧说起 被引量:50
1
作者 苏力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共15页
关注“本土资源”的学者很多 ,但苏力的关注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 ,所以能够获得一些独到的成果 ,重要原因之一是他采用的思想方法是异域的。此处文章又是他以“异域方法”来解析“本土资源”的“另类”之作。“梁祝”这一千古流传的... 关注“本土资源”的学者很多 ,但苏力的关注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 ,所以能够获得一些独到的成果 ,重要原因之一是他采用的思想方法是异域的。此处文章又是他以“异域方法”来解析“本土资源”的“另类”之作。“梁祝”这一千古流传的爱情悲剧究竟悲在何处 ?作者以独到的方法、独特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判断。无论其分析是否充分 ,判断是否成立 ,都会给读者以启发。至少 ,一个社会制度的变迁往往要以无数社会成员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一立论是令人寻味的。一个法学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有旁人不具有的知识背景和思想方法 ,因而能有旁人不具有的敏感和深度 ,能于平常之事中发现问题 ,能于无声处闻佳音。此文高明与否不论 ,但作者的思路与方法是当今法学界欠缺的。刊发此文 ,乃醉翁之意 ,不无“金针度人”之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行动者 婚姻制度 梁祝 悲剧 社会制度
原文传递
“板式──变速结构”与我国当代音乐创作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国权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0,共8页
“板式──变速结构”与我国当代音乐创作陈国权编者按:我国音乐学术界,长期以来,人们几乎都是运用西方传统的曲式学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现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而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现代作品的曲式,是否都能合乎逻辑地加以分析、... “板式──变速结构”与我国当代音乐创作陈国权编者按:我国音乐学术界,长期以来,人们几乎都是运用西方传统的曲式学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现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而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现代作品的曲式,是否都能合乎逻辑地加以分析、解释呢?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教授的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奏鸣曲式 当代音乐 西方音乐 曲式结构 梁祝 戏曲音乐 作品 呈示部 民族特色
原文传递
集体智慧的结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占豪 《音乐爱好者》 2007年第11期7-15,共9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问世已近半个世纪,当年参与创作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这首乐曲竟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现在几乎成为国际乐坛上中国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了。随着乐曲知名度的提高,何占豪、陈钢、俞丽拿三...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问世已近半个世纪,当年参与创作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这首乐曲竟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现在几乎成为国际乐坛上中国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了。随着乐曲知名度的提高,何占豪、陈钢、俞丽拿三位当年凭着参与《梁祝》创作和演奏而一举成名的小青年,也越来越被人们看作是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名人”了。几十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集体智慧 结晶 梁祝 音乐作品 “名人” 代表作
下载PDF
西方协奏曲形式在新中国的嬗变(上)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净波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8,共6页
从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第一次走向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舞台,到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于1998年在法国巴黎上演,前后经历了40年的艰苦历程。本文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协奏曲进行分析总结,用以研究与学习新老作曲家为探索... 从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第一次走向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舞台,到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于1998年在法国巴黎上演,前后经历了40年的艰苦历程。本文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协奏曲进行分析总结,用以研究与学习新老作曲家为探索外来形式中国化方面所作出的宝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审美取向 调性 创作群体 中国 梁祝 大提琴协奏曲 《逝去的时光》
下载PDF
论《梁祝》民族化成功之路 被引量:8
5
作者 罗瑜 《音乐探索》 2003年第4期25-30,共6页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创作过程中走过艰辛道路,创作者群策群力攻破层层难关,坚持音乐语言的民族风格,学习和借用民间曲艺演奏技巧,凭借西洋音乐体裁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将越剧的唱段雕琢为国际性的音乐语言,而传遍大江南北,掀起世...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创作过程中走过艰辛道路,创作者群策群力攻破层层难关,坚持音乐语言的民族风格,学习和借用民间曲艺演奏技巧,凭借西洋音乐体裁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将越剧的唱段雕琢为国际性的音乐语言,而传遍大江南北,掀起世界波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 民族风格 演奏技巧 音乐体裁 音乐语言 创作过程
下载PDF
横看成岭侧成峰——谈《梁祝》协奏曲的曲式结构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净波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3-96,共4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属于最早深入民众的交响性、协奏性音乐作品之一。它虽然采用了西方协奏曲的音乐体裁,却因用中国人所熟悉的音乐语言(以越剧音乐唱腔为主的民族戏曲音乐语言),讲述了中国人所...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属于最早深入民众的交响性、协奏性音乐作品之一。它虽然采用了西方协奏曲的音乐体裁,却因用中国人所熟悉的音乐语言(以越剧音乐唱腔为主的民族戏曲音乐语言),讲述了中国人所熟悉的音乐故事,并且做到情真意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鸣曲式 梁祝 协奏曲 中国传统音乐 曲式结构 王震亚 音乐创作 回旋曲式 音乐结构 中西合璧
原文传递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沈旋 齐毓怡 《音乐研究》 1960年第2期48-56,共9页
在这继续大跃进的年代里,音乐工作者由于认真地执行并贯彻了党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大大提高,在题材与形式上也很广泛而多样。它们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 在这继续大跃进的年代里,音乐工作者由于认真地执行并贯彻了党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大大提高,在题材与形式上也很广泛而多样。它们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一定的民族色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参加1959年5月“上海音乐舞蹈会演”的节目之一。在会演中以及在庆祝伟大建国十周年献礼音乐会的几次演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封建势力 音乐舞蹈 作品 越剧 梁祝 民族化 工农兵 广大群众
原文传递
突出民族艺术特色的经典之作——试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特殊演奏技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大恩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99-101,共3页
突出民族艺术特色的经典之作——试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特殊演奏技法●杨大恩本文就《梁祝》协奏曲中那些特殊的滑指和揉弦及借鉴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某些演奏方法的一些特殊的技法进行探讨。借鉴民族弓弦乐器的演奏技法一、滑指的... 突出民族艺术特色的经典之作——试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特殊演奏技法●杨大恩本文就《梁祝》协奏曲中那些特殊的滑指和揉弦及借鉴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某些演奏方法的一些特殊的技法进行探讨。借鉴民族弓弦乐器的演奏技法一、滑指的种类与处理1、小三度上行——下行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揉弦 演奏技法 民族乐器 小提琴独奏曲 弓弦乐器 延迟时间 试析
原文传递
演奏好中国小提琴曲所需的补充技术训练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宝智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17,共7页
中国小提琴艺术要走向世界,除需有一套能反映我们五千年文化背景的、表现我们十多亿人口、五十多个民族的绚丽多采的风格的曲目之外,还需有一大批既能掌握国际比赛曲目、又能掌握这些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风味的曲目的演奏家。本文仅就为... 中国小提琴艺术要走向世界,除需有一套能反映我们五千年文化背景的、表现我们十多亿人口、五十多个民族的绚丽多采的风格的曲目之外,还需有一大批既能掌握国际比赛曲目、又能掌握这些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风味的曲目的演奏家。本文仅就为能更好地演奏中国乐曲而进行一些专门的技术训练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技术训练 小提琴艺术 主题 基本练习 节奏 梁祝 装饰音 传统音乐 滑音
原文传递
美声唱法在中国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志杰 《剧影月报》 2006年第3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本土文化 美声唱法 《红色娘子军》 艺术形式 钢琴协奏曲 《白毛女》 梁祝 小提琴曲 芭蕾舞剧 艺术经验
下载PDF
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从“梁祝”的创作背景及乐曲赏析谈起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占豪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8,共5页
一、<梁祝>的创作背景 当年在创作<梁祝>的时候,我和陈钢先生(那时候是陈钢同学)两个都是年轻人.
关键词 小提琴 梁祝 浙江越剧团 乐曲 上海音乐学院 贝多芬 作曲 一年级学生 同学 学习
下载PDF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魅力何在?——对该作品50多年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婉如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音乐理论界一致认为:《梁祝》是中华民族交响乐的里程碑,它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它的美在于用美妙的音乐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将小提琴协奏曲这一西乐艺术形式高度民族化... 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音乐理论界一致认为:《梁祝》是中华民族交响乐的里程碑,它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它的美在于用美妙的音乐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将小提琴协奏曲这一西乐艺术形式高度民族化,揉弦和滑音等技法,值得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美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弋的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3期112-113,共2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名曲。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歌唱性特征和欣赏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让人们对这个经典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梁祝 音乐美学 分析
下载PDF
梁祝传说起源时间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宁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189,155,共6页
梁祝传说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学术界长期论争的焦点。(作者考证认定)梁祝传说源于江苏宜兴,祝英台最初不是人名而是地名,因人们对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刻石误解而衍生出动人的梁祝故事;"祝英台读书处"成刻于齐建元二年... 梁祝传说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学术界长期论争的焦点。(作者考证认定)梁祝传说源于江苏宜兴,祝英台最初不是人名而是地名,因人们对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刻石误解而衍生出动人的梁祝故事;"祝英台读书处"成刻于齐建元二年;宜兴"诗米汉""谢钧记"或"诗米汉谢钧之记"怪异文字出现表明梁祝传说尚未萌芽;梁祝传说起源不早于唐大中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中国传统文化 梁祝 祝英台 祝英台读书处 起源
下载PDF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奏指法与弓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侃 王洪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50-155,共6页
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要表现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因而需要有重点有节制地运用滑指、科学地应用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对古筝演奏技法也要借鉴等,在这些方面作出一定实验研究,以更能表现出该曲的情绪和激情,进而更好... 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要表现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因而需要有重点有节制地运用滑指、科学地应用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对古筝演奏技法也要借鉴等,在这些方面作出一定实验研究,以更能表现出该曲的情绪和激情,进而更好地突出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指法 弓法 演奏风格
下载PDF
论经典题材的紫砂再创作——作品“梁祝”的创作感悟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洪梅 《陶瓷》 CAS 2021年第2期66-67,共2页
数百年的紫砂文化艺术传承,衍生出了数不胜数的紫砂壶造型,让紫砂壶有着千姿万态的美名,每一个紫砂壶造型的背后,都有着文化的源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一代又一代紫砂创作者的智慧融合过程中,不断的展现自身曼妙的姿态,恒古的记忆,伴随... 数百年的紫砂文化艺术传承,衍生出了数不胜数的紫砂壶造型,让紫砂壶有着千姿万态的美名,每一个紫砂壶造型的背后,都有着文化的源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一代又一代紫砂创作者的智慧融合过程中,不断的展现自身曼妙的姿态,恒古的记忆,伴随着紫砂的语言永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祝 紫砂 造型 创新 文化
下载PDF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主要演奏技巧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月恒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6期27-29,共3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为音乐素材,不仅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小提琴表现形式中,还进一步实现了与协奏曲的完美融合,创作出了带有浓厚艺术氛围和丰富情感的中西方音乐融...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为音乐素材,不仅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小提琴表现形式中,还进一步实现了与协奏曲的完美融合,创作出了带有浓厚艺术氛围和丰富情感的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当中运用最多的技巧手法是滑音,滑音技巧不但是一种技术性手法,更是小提琴音乐的展现手法,《梁祝》中滑音的大量运用是作品在音乐技法表现方面的精彩独到之处,也是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实际演奏等方法,分别从创作、曲式结构、旋律情节、滑音在各个主题中的运用分析几个方面来研究,旨在通过对《梁祝》中滑音的运用来分析归纳出滑音技巧在音乐作品中的魅力及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创作 演奏技巧
下载PDF
谈听众审美习惯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春森 《人民音乐》 1981年第11期17-18,14,共3页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接触大量听众的来信。从广大听众对音乐作品的反映来看。
关键词 审美习惯 审美要求 音乐作品 欣赏习惯 抒情性 鲜明性 表现手段 听众 梁祝 旋律
原文传递
祝英台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宁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189,共5页
祝英台最初不是人名而是祭祀的神坛之名,"祝英台读书处"则是读识国山碑的指路牌;词(曲)祝英台近之"近"是"接近"之近,不是"近词"、"慢词"之"近";"碧藓(鲜)庵"实... 祝英台最初不是人名而是祭祀的神坛之名,"祝英台读书处"则是读识国山碑的指路牌;词(曲)祝英台近之"近"是"接近"之近,不是"近词"、"慢词"之"近";"碧藓(鲜)庵"实为"碧藓岩",即刻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巨岩;江苏宜兴的"祝英台读书处"是孕育梁祝故事的母亲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祝 祝英台 祝英台读书处 祝英台近 起源
下载PDF
从《皮条》到《绸吊》:一个人和一个节目的创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宇全 《杂技与魔术》 2023年第1期51-53,共3页
在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景区经常看到一个久演不衰大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那就是用杂技“绸吊”演绎的《梁祝》: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和一男一女的精彩表演,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可以说《绸吊·梁祝》是近些年上演率很高的一... 在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景区经常看到一个久演不衰大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那就是用杂技“绸吊”演绎的《梁祝》: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和一男一女的精彩表演,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可以说《绸吊·梁祝》是近些年上演率很高的一个杂技节目,也是一个融杂技艺术“难、险、奇、美、意”于一体的充满浪漫情怀和艺术想象力的现代杂技高空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节目 久演不衰 杂技艺术 梁祝 绸吊 梁祝 艺术想象力 现代杂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