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1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自称代词“某”、“某甲”和“某乙”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翠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年第6期65-68,共4页
“某”、“某甲”、“某乙”是人们所熟知的隐名代词,用来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而作为自称代词,就鲜见探讨了。唐宋时期是自称代词“某”、“某甲”、“某乙”盛行的时期,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一致,语用功能和分布却大有不同,... “某”、“某甲”、“某乙”是人们所熟知的隐名代词,用来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而作为自称代词,就鲜见探讨了。唐宋时期是自称代词“某”、“某甲”、“某乙”盛行的时期,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一致,语用功能和分布却大有不同,复数表达也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称代词 隐名代词
下载PDF
论秦简中的“某”非第一人称代词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秦简 过渡阶段 上古汉语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口语 语言
下载PDF
气盉“某”字献疑 被引量:4
3
作者 鞠焕文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3期89-96,共8页
本文对气盉中旧释为"某"的字从字形到辞例上进行了检讨,认为它不是"某"字,而是"求"字的一种异体,在铭文中应当读为"苟",是一个表假设的连词。
关键词 气盉 誓辞
下载PDF
試論西周金文否定詞“某”的性質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培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45-58,共14页
新出銅器气盉銘文對確認西周時代'某'有否定詞的用法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同意多數學者將'某'看作否定詞的觀點,但不同意將之讀罵'無',認為應當讀罵'毋'。通過討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對气盉銘文有更準確... 新出銅器气盉銘文對確認西周時代'某'有否定詞的用法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同意多數學者將'某'看作否定詞的觀點,但不同意將之讀罵'無',認為應當讀罵'毋'。通過討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對气盉銘文有更準確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加深我們對否定詞'毋'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否定詞
原文传递
“厶”字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儲小旵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269-272,共4页
古籍文獻中"厶(某)"字符號來源於"麽"的省寫,是"某"的音借字;元、明、清手書文獻中"畞"常簡寫作""或"畆",再進一步簡省作"厶"。
关键词
原文传递
论“某”类指称形式的意义与用法
6
作者 李元一 《汉字文化》 202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某”类指称形式进行分析。在句法分析中,探讨了“某”类指称形式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其句法结构和特点。在语义分析中,讨论了“某”类指称形式的语义特征、指向、演变和功能,其中涉及到数... 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某”类指称形式进行分析。在句法分析中,探讨了“某”类指称形式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其句法结构和特点。在语义分析中,讨论了“某”类指称形式的语义特征、指向、演变和功能,其中涉及到数量词、概括性和归纳推理等内容。在语用分析中,着重探讨了“某”类指称形式的主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与客观并存的情况。“某”类指称形式既是语言交流中常用的句法形式,也具有多样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特别是在表达模糊、不确定等情况时,其使用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形式 意义与用法
原文传递
《诗经》毛传“某,某;某,某也”形式之义隔相训初探
7
作者 王显勇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第1期60-62,67,共4页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 被训释词 训释词 引申关系 假借关系
下载PDF
从“某,某也”看颜师古《汉书注》声训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继明 陈秀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某,某也"这一声训形式的探讨,发现被释词与释词在语音关系上是比较复杂的,同音相训数量较少,音近相训数量最多。语音越近,声训的数量就越多,越可信。从释词与被释词的形体关系上看,形体无关的数量最多...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某,某也"这一声训形式的探讨,发现被释词与释词在语音关系上是比较复杂的,同音相训数量较少,音近相训数量最多。语音越近,声训的数量就越多,越可信。从释词与被释词的形体关系上看,形体无关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形符相同,再次是声符相同。这说明"因声求义,不限形体"作为训诂的一大法宝,没有时空的限制。颜师古《汉书注》中的声训资料为我们研究上古音、中古音和系联同源词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佐证,对研究唐代训诂学和汉语训诂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注》 声训 也” 语音关系 形体关系
下载PDF
自称代词“某”形成原因试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金颖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学术界通常认为“某”的自称代词用法是由于避讳而形成。笔者以为,唐代自称代词“某”由魏晋时期指代不确定人称的“某”发展而来。“某”自称用法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由泛指向确指的转变,这恰恰适应了汉语表达精密化的需要,反映了汉语... 学术界通常认为“某”的自称代词用法是由于避讳而形成。笔者以为,唐代自称代词“某”由魏晋时期指代不确定人称的“某”发展而来。“某”自称用法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由泛指向确指的转变,这恰恰适应了汉语表达精密化的需要,反映了汉语无定范畴和有定范畴即对立又统一的辨正关系。元代以后受语言经济规则和明晰规则的制约,自称代词“某”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称代词 形成原因 用法 汉语
下载PDF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利锋 胡继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文章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考察,发现训诂术语"某,亦某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经过细致研究,认为"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有时也可以表注音,说明同源词等。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注》 训诂术语
下载PDF
试析代词“某”在先秦两汉时期用法的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晓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代词“某”字的产生原因以及在先秦两汉时期用法的演变 ,并将“某”分为“自称”、“他称”、“物称”三类 ,而且初步探讨了“某”到底是否为第一人称代词的问题 ,同时还指出了影响“某”字用法的语言以及社会等因素。
关键词 自称 他称 物称
下载PDF
“某”与“某某”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娜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1期45-47,共3页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别 称代
下载PDF
《说文》“某,某某也”释语研究
13
作者 宋铁全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语音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今仍然值得深入研究。现以《说文》中的"某,某某也"释语为切入点,对采取这种释义格式的...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语音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今仍然值得深入研究。现以《说文》中的"某,某某也"释语为切入点,对采取这种释义格式的语料,从双字释语与被释字之间复杂的形、义关系以及双字释语本身的形态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说明。这种研究可以为《说文》的深入探讨提供新的角度,进而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也” 双字组合 释语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14
作者 宋天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3年第7期110-113,共4页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房地产业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围绕着房地产企业。再加上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先...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房地产业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围绕着房地产企业。再加上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先后出台了“房住不炒”、“三条红线”等政策来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导致许多房地产企业出现经营问题,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以某集团为例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及风险防范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其它房地产企业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建议,促进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风险 风险防范
下载PDF
作为中古文本标识符号的“厶”字——陆游《老学庵笔记》“今人书某为厶”条斠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成晴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0-559,共10页
《谷梁传》范宁集解、《毛诗正义》中多有"厶地""厶氏"的情况,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认为是俗从简便,"厶"其实即是古"某"字。在北宋,已经出现了"厶""某"通假的说法,然而... 《谷梁传》范宁集解、《毛诗正义》中多有"厶地""厶氏"的情况,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认为是俗从简便,"厶"其实即是古"某"字。在北宋,已经出现了"厶""某"通假的说法,然而两字音形无可通之理,"厶"实际是代表阙文或疑义的标识符号,"鑯以识之,非有音义",功能类似于古书中常见的四角空围。明正统道藏存留了陶弘景整理《真诰》的很多古本旧貌,"厶"被用作阙文标识符号;传世敦煌写本卷子中"厶"的功能近似于"△";元刻本《朱文公校韩昌黎先生集》中"厶"则作为分隔符。诸例共同说明,尽管"厶"具有文字属性,但在古书中常被用作标识符号,不能认为是"某"之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古今字 标识符号
下载PDF
“某”的泛指和定指
16
作者 黄金双 《语文知识》 2002年第7期20-21,共2页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用“某”来指代人或事物,我在这里对其泛指和定指的条件、表达等方面作一个讨论。“泛指”即指代不确定、不具体的对象,一般指一个范围内不确定的一个或一部分。这里的“泛指”,实际上是“不定指”,是限定性不定指...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用“某”来指代人或事物,我在这里对其泛指和定指的条件、表达等方面作一个讨论。“泛指”即指代不确定、不具体的对象,一般指一个范围内不确定的一个或一部分。这里的“泛指”,实际上是“不定指”,是限定性不定指。它与“定指”相对。“定指”顾名思义,指代确定的具体的人或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泛指 定指 现代汉语 语法
下载PDF
视点
17
《民主与法制》 2007年第09S期64-65,共2页
奖励设限,扭转政府公司化的第一步;有多少重要的民生信息被“敏感”掉;公布批评处罚决定时去掉“某”,如何?;香港高官因丑闻下台的启示;“红头文件揽储”的权力滥用隐危;……
关键词 处罚决定 权力滥用 红头文件 公司化 政府 批评
原文传递
化学式学习指导
18
作者 金辉 吴昱辉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09年第9期55-58,共4页
一、了解读法 1.单质的读法:固态和液态单质读作“某”(元素的名称),而气态单质则读作“某(元素的名称)气”.
关键词 学习指导 化学式 单质 读法 名称 元素
原文传递
中国集团军番号解密
19
《南国博览》 2013年第2期21-22,共2页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8个集团军的番号正式解密。从此,我陆军集团军番号可以对外公开使用,集团军番号不再以“某”替代。这预示着中国军队将更加开放透明。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公开18个集团军的番号?这些集团军是如何形成的?其分布...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8个集团军的番号正式解密。从此,我陆军集团军番号可以对外公开使用,集团军番号不再以“某”替代。这预示着中国军队将更加开放透明。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公开18个集团军的番号?这些集团军是如何形成的?其分布是怎样的?如下为读者一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军队 集团军 番号 解密 人民解放军 公开 陆军
原文传递
公差类寓名小解
20
作者 周晓燕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0-141,共2页
现代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来称呼平凡普通的人,这种用法最早见于《祖堂集》,宋代以降的禅宗文献、语录体文献和笔记小说等口语语料中大量使用,被称之为“寓名”。①先秦时期最早的寓名是“某”,也常见以天干名“甲”“乙”来称... 现代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来称呼平凡普通的人,这种用法最早见于《祖堂集》,宋代以降的禅宗文献、语录体文献和笔记小说等口语语料中大量使用,被称之为“寓名”。①先秦时期最早的寓名是“某”,也常见以天干名“甲”“乙”来称呼失传、虚构或不欲明言的人,秦汉以后沿用。汉魏以来出现了“姓+天干”的形式,如“王甲李乙”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差 《祖堂集》 现代汉语 口语语料 笔记小说 先秦时期 语录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