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什么是红学 |
周汝昌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42
|
|
2
|
《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 |
胡文彬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3
|
|
3
|
花的精魂 诗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蕴含和造型特色 |
吕启祥
|
《红楼梦学刊》
|
1987 |
26
|
|
4
|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意义显化翻译考察——以霍译本林黛玉人物特征为例 |
姚琴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7
|
|
5
|
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 |
陈洪
|
《文学与文化》
|
2013 |
25
|
|
6
|
《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 |
王世华
|
《红楼梦学刊》
|
1984 |
20
|
|
7
|
《红楼梦》中的“比德”:从“林黛玉与花”说起 |
段江丽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8
|
两种生命的存在方式——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
朱伟明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7
|
|
9
|
薛宝钗形象探源 |
朱淡文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6
|
|
10
|
《红楼梦》花园意象解读 |
俞晓红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5
|
|
11
|
诗性与灵性:林黛玉、婴宁形象的生态美学解读 |
于师号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6
|
|
12
|
“程度副词+N”的修辞功效 |
原新梅
|
《当代修辞学》
CSSCI
|
1997 |
11
|
|
13
|
双木起而二马废——试论林黛玉形象对冯小青的继承和超越 |
王人恩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14
|
《红楼梦》服饰与色彩的艺术意味 |
章方松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2
|
|
15
|
贾宝玉生存价值的还原批评 |
刘敬圻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2
|
|
16
|
论贾宝玉的女儿观 |
楼霏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3
|
|
17
|
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 |
邓晓芒
|
《开放时代》
|
1999 |
11
|
|
18
|
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 |
张锦池
|
《红楼梦学刊》
|
1980 |
12
|
|
19
|
《红楼梦》人名研究 |
金启孮
|
《红楼梦学刊》
|
1980 |
12
|
|
20
|
《红楼梦》中关于“十二钗”的描写 |
俞平伯
|
《文学评论》
|
1963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