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杀马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
张乐
常晓梦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2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差序制造与污名构建——再议“杀马特”群体 |
王斌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3
|
除了能卷,还要会骂? |
李琳
|
《汽车观察》
|
2024 |
0 |
|
4
|
屠夫为什么能干大事? |
谭保罗
|
《学习之友》
|
2024 |
0 |
|
5
|
中国经济的消费新需求与投资新期待 |
许维鸿
|
《经济》
|
2024 |
0 |
|
6
|
透视“杀马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
张淑丽
张艳秋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4 |
5
|
|
7
|
罗福兴:最后一个“杀马特” |
杨涵
陈正雅
|
《财新周刊》
|
2023 |
0 |
|
8
|
天生叛逆“杀马特”,长大山寨“呆企鹅” |
修浩然
|
《博物》
|
2023 |
0 |
|
9
|
虚拟身份认同的社会基础和身份政治的有限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使用中杀马特亚文化现象的分析 |
姚晓鸥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CSSCI
|
2016 |
4
|
|
10
|
屠夫为什么能干大事? |
谭保罗
|
《青年博览》
|
2023 |
0 |
|
11
|
否定性的言说:当代亚文化影像表达中的张力与悖论 |
李昕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跨性别表演在消费社会遭遇的反讽——以青年“视觉系”文化为例 |
王妍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17 |
2
|
|
13
|
位育:“杀马特”的安所遂生之道 |
王坤庆
邵会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
2015 |
2
|
|
14
|
消费过程何以形塑社会转型?——“杀马特”群体与“亚”社会转型的形成 |
李超海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社会化媒体传播路径探析——以“杀马特参军变型男”风靡社会化媒体为例 |
程果
|
《传播与版权》
|
2015 |
1
|
|
16
|
杀马特的当代表现主义创作与文化内容 |
闵玥
王银辉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7
|
“元”文化视角下的“杀马特”群体身份建构研究 |
刘静玉
|
《传播与版权》
|
2016 |
1
|
|
18
|
“看见”——“悬置知识—观念、以对象为方法”的陈映真研究的启发 |
李娜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21 |
1
|
|
19
|
农村网红出圈记 |
古欣
|
《学习之友》
|
2019 |
0 |
|
20
|
由“杀马特”现象引发的未成年人教育思考 |
王莹
俞宁
|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