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前言 被引量:7
1
作者 蔡毅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3-144,共2页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内容丰富,数量可观,是研究我国戏剧艺术的资料宝库.它对于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美学,中国戏曲作家、作品、创作、理论、表演、导演、演出、音乐等传统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弥足珍贵.而这类资料,长期以来散落于浩如烟海...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内容丰富,数量可观,是研究我国戏剧艺术的资料宝库.它对于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美学,中国戏曲作家、作品、创作、理论、表演、导演、演出、音乐等传统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弥足珍贵.而这类资料,长期以来散落于浩如烟海的戏曲古籍之中,不仅查找不易,加之由于古籍存藏、管理上的原因,漫患湮没,自不能免.长此下去,如此珍贵之资料,则有散佚不存的危险.事实上,遭受十年浩劫之后,以往我们知道的不在少数的戏曲资料,如今业已不明去向和下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跋 中国古典戏曲 汇编 作家 中国戏曲 作品 剧目 戏曲古籍 曲律 戏文
原文传递
魏良辅·汤显祖·姜白石——“曲唱”与“曲牌”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洛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3-35,共13页
明中下叶之后 ,魏良辅 (及梁伯龙 )“新声”所规范的“依字声行腔”的“曲唱” ,在对明清传奇———南曲的发展和盛行起着巨大作用的同时 ,因其“依字声行腔”的“字唱”强化了“腔句”的独立性 ,从而对“曲牌”产生了某种瓦解的作用 ;... 明中下叶之后 ,魏良辅 (及梁伯龙 )“新声”所规范的“依字声行腔”的“曲唱” ,在对明清传奇———南曲的发展和盛行起着巨大作用的同时 ,因其“依字声行腔”的“字唱”强化了“腔句”的独立性 ,从而对“曲牌”产生了某种瓦解的作用 ;而且 ,事实上已经出现由“腔句”自行组合的所谓“集曲”。这样的形势 ,对于曲作者就出现了是否必须按原先“曲牌”格式为“律” ,即如何对待“曲律”的问题 ,这就是晚明时期出现的两位大曲家汤显祖与沈之间一场著名的“汤沈之争”的实际内容。“依字声行腔”的唱与原先“调牌”既定格式之间的关系即矛盾 ,早在宋代“词唱”与“词调”之间就已存在、已出现了的。南宋时 ,当“词唱”对“依字声行腔”开始进行规范 ,“词唱”与“词调”间的关系即矛盾就已十分明显地呈现了 ;而在那当时 ,并没有出现如明末的“汤沈之争” ,而是以姜白石为代表 ,一方面须守“依字声行腔”作“词唱” ,又一方面则“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 ,重组着“调牌” ,使“词唱”与“词调”出现重新组合即高一层次组合的趋势。然而 ,我国的韵文及其曲唱向高层次组合的发展趋势被蒙元灭宋所中断 ,其后再未接上。这 ,就是摆在我们今人面前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汤显祖 姜白石 曲唱 曲牌 词调曲牌 清曲唱 剧唱 曲律 戏剧音乐
下载PDF
元明时期的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兼论“曲律”形成发展的二个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建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9,共9页
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是历史上二个不同阶段的曲唱形式。前者主要流行于元代及明代前、中期的上层社会 ,是遵《中原音韵》为通行南北语音的曲唱形式 ,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曲律词”。弦索官腔的出现 ,标志着自唐宋以来 ,民间曲子由“以乐... 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是历史上二个不同阶段的曲唱形式。前者主要流行于元代及明代前、中期的上层社会 ,是遵《中原音韵》为通行南北语音的曲唱形式 ,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曲律词”。弦索官腔的出现 ,标志着自唐宋以来 ,民间曲子由“以乐传辞”向“以曲律词”特征转化阶段的确立与完成 ,是“曲律”形成的重要阶段 ,为之后“以词度曲”昆曲新格律的产生 ,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与基础。而新乐弦索则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弦索北曲一支派 ,流入江南后受昆曲格律之影响 ,经改革首开北曲昆唱之先声 ,为昆曲集南北曲唱之大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者都为准确认识曲唱艺术发展过程及规律 ,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明朝 弦索官腔 新乐弦索 曲律 昆曲 “曲唱”形式 声腔 演唱技法
原文传递
明代戏曲文人化的两个方面——重评汤沈之争 被引量:8
4
作者 俞为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2,共7页
With a review of the dispute between Tang Xianzu and Shen Jing the two famous dramatists in the Ming Dynasty,we can see clearly that is reflected their pursuit of refining the folk operas.This dispute made the playwri... With a review of the dispute between Tang Xianzu and Shen Jing the two famous dramatists in the Ming Dynasty,we can see clearly that is reflected their pursuit of refining the folk operas.This dispute made the playwrights see the ideal state of scholar opera,consequently promoting the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沈之争 戏曲 文人化 才情 曲律 双美
下载PDF
从中国古典声乐论著看民族唱法的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毕海燕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民族唱法 咬字吐字 中国民族声乐 声音效果 润腔 乐府传声 情感表现 顾误录 曲律 声乐家
原文传递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易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3年第2期2-7,共6页
中国艺术中的虚实问题,不仅是艺术创作、表演中常思考的问题,也是艺术品评中衡量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例如:诗歌中的“重在对偶,妙在虚实”(明·谢榛《四明诗话》);绘画中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 中国艺术中的虚实问题,不仅是艺术创作、表演中常思考的问题,也是艺术品评中衡量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例如:诗歌中的“重在对偶,妙在虚实”(明·谢榛《四明诗话》);绘画中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小说中的“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实者虚之故不系,虚者实之故不脱。不脱不系,生机灵趣泼泼然”(明·李晔《广谐史序》);戏剧中的“出之贵实,用之贵虚”(明·王骥德《曲律》);书法中的“计白当黑”;音乐中的“大音希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艺术 虚与实 大音希声 曲律 音乐作品 笪重光 计白当黑 二度创作 灵趣 王骥德
下载PDF
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新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文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文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乐府红珊考》,指出李家瑞认为此书是陶真选集的错误,确考此书为戏曲选集,并对全书十六卷所选剧目的来历一一考查清楚。但由于他在美国不了解中国的昆曲艺术,不了解魏良辅《曲律》,所以未能指出此书是昆曲折子戏选集,未能考出《乐府红珊凡例》是魏良辅的曲论。本文对此作进一步的考释,并对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乐府名词》也作了考述,阐明《乐府红珊凡例》和《乐府名词曲条》均源出于魏良辅的《南词引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红珊》 《乐府名词》 曲律 曲论 《南词引正》
下载PDF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词调来源辨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郑祖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8-47,共10页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词调来源辨析郑祖襄一部历时数年,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收录大量乐谱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在中国音乐史上堪称乐谱巨著。曹安和先生说它的材料来源,"可以上溯唐宋,下至明清,包含千余年的...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词调来源辨析郑祖襄一部历时数年,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收录大量乐谱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在中国音乐史上堪称乐谱巨著。曹安和先生说它的材料来源,"可以上溯唐宋,下至明清,包含千余年的历史遗产①"。尤其是其中一百七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宫大成 词调 南北曲 宫调 《律吕正义》 北词 曲律 《乐府传声》 南曲 王骥德
原文传递
元杂剧“北曲复套”考论
9
作者 张明明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5,共13页
传统所认为的元杂剧之“依宫定套”,即一折内不换宫调,亦不换套数,故学界对“北曲复套”现象鲜有论及。“依宫定套”从属于“依腔定套”的音乐学规律,徐渭《南词叙录》所言“声相邻”是单套内部依腔定套的依据,而“声不邻”则是单套组... 传统所认为的元杂剧之“依宫定套”,即一折内不换宫调,亦不换套数,故学界对“北曲复套”现象鲜有论及。“依宫定套”从属于“依腔定套”的音乐学规律,徐渭《南词叙录》所言“声相邻”是单套内部依腔定套的依据,而“声不邻”则是单套组成复套的必要条件。元剧《庄周梦》楔子以及《望江亭》等剧目的正折中都曾经出现过复套,孙楷第先生所言的元剧“剧末楔子”现象,实际上也与末折构成复套关系。隋树森、王季烈、徐沁君先生等在辑录元剧的过程中往往对其做删除处理,颇能反映时人对北曲中复套形态的模糊、两难态度。南北曲套数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运用并非一成不变,南、北之间相互借鉴、杂糅的情况亦非骤然出现。“北曲复套”概念的提出具有曲律学上的合理性,可为元杂剧、乃至明清杂剧套数研究开启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北曲 套数 曲律 楔子
原文传递
沈璟曲律理论的成因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华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45-50,共6页
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沈璟的一个重要的戏曲理论是对戏曲创作中曲律的强调,为此他编著了众多的曲谱韵的书来规范、指导当时的戏曲创作.本文从明中叶剧坛创作与发展的实际、戏曲理论家在沈璟曲律理论形成中的作用及沈璟致力曲律理论... 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沈璟的一个重要的戏曲理论是对戏曲创作中曲律的强调,为此他编著了众多的曲谱韵的书来规范、指导当时的戏曲创作.本文从明中叶剧坛创作与发展的实际、戏曲理论家在沈璟曲律理论形成中的作用及沈璟致力曲律理论、编著曲谱的动因等三个方面对他的曲律理论的成因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明代曲坛对沈璟曲律理论的不同评价,阐述了沈璟曲律理论对当时戏剧创作的指导意义以及理论上的欠缺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璟 曲律 戏曲理论家 戏曲创作 戏剧创作 吕天成 九宫十三调 属玉堂传奇 曲辞 戏曲作家
下载PDF
戏曲管弦伴奏的演进 被引量:5
11
作者 海震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0-55,共6页
一、弹拨为主的伴奏形式——北曲的弦索伴奏“弦索”在元代是弹拨乐器的泛称。元·夏庭芝《青楼集》载元代女艺人陈婆惜“善弹唱”,而当时“在弦索中,能弹唱鞑靼曲者,南北十人而已”。这里的“弦索”即指弹拨乐器。另据明·徐... 一、弹拨为主的伴奏形式——北曲的弦索伴奏“弦索”在元代是弹拨乐器的泛称。元·夏庭芝《青楼集》载元代女艺人陈婆惜“善弹唱”,而当时“在弦索中,能弹唱鞑靼曲者,南北十人而已”。这里的“弦索”即指弹拨乐器。另据明·徐渭《南词叙录》和李开先《词谑》,“弦索”在明代也是弹拨乐器的通称。明人在谈到“弦索”时常把它与北曲联系在一起,认为弦索是北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如魏良辅《曲律》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词叙录》 李开先 夏庭芝 曲律 鞑靼曲 词谑 箫管 伴奏形式 魏良辅 伴奏乐器
原文传递
明清小曲的流变及其他 被引量:5
12
作者 翁敏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9-32,共4页
小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小曲是相对戏曲散曲的名称,一般是指明清时代南北曲以外的各种民间歌曲。小曲的“小”,与结构规模上的大小无关,是指它的曲调形式较为简单而已。小曲在民间的俗称很多,如俗曲、俚曲、市井小令、时调、清曲等。
关键词 明清小曲 流变 《扬州画舫录》 明清时代 南北曲 结构规模 民间歌曲 欧阳修 题材内容 曲律
下载PDF
《博笑记》和沈璟的戏曲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长海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2期33-41,共9页
明代著名戏剧家沈璟的名作《博笑记》,失传很久,一九三二年春由郑振铎先生从陈乃乾先生处重新发现影印,此时,离开明天启癸亥(一六二三年)茗柯生刊行时,竟已三百余年矣!郑振铎氏特为影印本作跋,予以热情评解。但半个世纪以来,或因对... 明代著名戏剧家沈璟的名作《博笑记》,失传很久,一九三二年春由郑振铎先生从陈乃乾先生处重新发现影印,此时,离开明天启癸亥(一六二三年)茗柯生刊行时,竟已三百余年矣!郑振铎氏特为影印本作跋,予以热情评解。但半个世纪以来,或因对戏曲艺术的研究重视不够,或因对沈璟曲学和创作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文艺史家们尚未对这个剧本作进一步分析研究。由于此剧既表现了沈璟的曲学思想和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璟 戏曲创作 剧本 义侠 王骥德 曲品 小丑 郑振铎 曲律 曲学
下载PDF
徐灵胎与《洄溪道情》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泳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60-63,共4页
清代徐灵胎《洄溪道精》,是第一部抒情性道情专集。徐灵胎对道情曲体深加研究,寻找到了道情的初始音律,具有极高的曲律学术价值。《泅溪道情》39首,能以道情为诗文,将一切生活感慨仅用道情写出,丰富了道情的表现内容,并在不悖“... 清代徐灵胎《洄溪道精》,是第一部抒情性道情专集。徐灵胎对道情曲体深加研究,寻找到了道情的初始音律,具有极高的曲律学术价值。《泅溪道情》39首,能以道情为诗文,将一切生活感慨仅用道情写出,丰富了道情的表现内容,并在不悖“道气”的原则下,写出了“情境音词,处处动人”的篇章,在文学史上有其特色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灵胎 《洄溪道情》 道气 曲律
下载PDF
魏良辅的曲统说与北宋末以来音声的南北流变——从《南词引正》与《曲律》之异文说起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舜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44,共13页
当魏良辅有意雅正新兴之南曲时,第一便是重溯南北声腔的演进史,也即对南北曲统的重构。与周德清不同,魏氏在《南词引正》中明确区分北传中州调与冀州调的不同,又添出南传古黄州调一支,道是北曲自以"中州"为正;论南曲,则弃&qu... 当魏良辅有意雅正新兴之南曲时,第一便是重溯南北声腔的演进史,也即对南北曲统的重构。与周德清不同,魏氏在《南词引正》中明确区分北传中州调与冀州调的不同,又添出南传古黄州调一支,道是北曲自以"中州"为正;论南曲,则弃"浙音"(海盐腔)而以"吴音"(昆山腔)为正。并道,古黄州调昉自东坡,昆山腔源自唐玄宗时黄幡绰与元末顾坚、杨维桢辈,这一续统意识正是对元末明初一以中原雅音为正的反驳,大抵自放于野,而独主性灵。从周氏到魏氏,其曲统说,从中原到中州,从浙音到吴音,其间种种变化直指元明文学重心从中原到东南的大变局,若追溯源始,更直指北宋灭亡以来种种音声的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词引正 魏良辅 音声 黄幡绰 中原雅音 周德清 曲律 吴音 杨维桢 顾坚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巨荣 《上海戏剧》 1999年第10期28-30,共3页
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明万历26年(1598)。自问世至今400年,这部传奇一直受到文学界和戏剧界的重视。本世纪我国社会、文化生活虽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与古代戏曲的距离日趋疏远,但《牡丹亭》的思想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得到科... 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明万历26年(1598)。自问世至今400年,这部传奇一直受到文学界和戏剧界的重视。本世纪我国社会、文化生活虽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与古代戏曲的距离日趋疏远,但《牡丹亭》的思想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得到科学的阐明,读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它独特的文学地位。《牡丹亭》研究在学术上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研究概述 杜丽娘 二十世纪 曲学家 戏剧史 曲律 研究者 研究资料
下载PDF
明清戏曲演唱理论的发展轨迹——三部戏曲演唱论著举要 被引量:2
17
作者 海震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0-92,共3页
明、清戏曲理论中有关戏曲音乐问题的论述可分为作曲和演唱理论两大类。其中演唱理论较为系统,有代表性的著述当推《南词引正》、《度曲须知》和《乐府传声》三种。这三部论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古代戏曲演唱理论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南词引正 乐府传声 沈宠绥 曲家 曲律 曲情 演唱艺术 曲品 字尾 五音四呼
原文传递
论戏曲唱腔研究的向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文革 《中华戏曲》 CSSCI 2014年第1期51-64,共14页
一、传统思维与音乐研究"哲学即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1,而音乐艺术所呈现的不同特征正是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所谓形而上学的分析思维方式不同,老子讲"正言若反",孔子讲"叩其两端",中国哲学从老... 一、传统思维与音乐研究"哲学即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1,而音乐艺术所呈现的不同特征正是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所谓形而上学的分析思维方式不同,老子讲"正言若反",孔子讲"叩其两端",中国哲学从老子起就重视辩证思维。如果将中西方哲学置于"综合—分析"的两极变量轴(见图1)中比较,则西方偏向分析一端,中国偏向综合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唱腔 正言若反 中西方哲学 辩证思维 分析思维 《琵琶记》 曲学 民族音乐学 曲律 音列
原文传递
明清戏曲著作凡例论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诗海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90,共11页
明清时期,图书编纂中撰写凡例蔚为风气,戏曲著作也不例外。从文学研究角度看,明清戏曲著作凡例既体现了一般凡例的共性,又具有迥别于诗文、小说凡例的鲜明特征,不仅为了解明清戏曲作品篇制、版本流传情况以及戏曲创作、传播与市场需求... 明清时期,图书编纂中撰写凡例蔚为风气,戏曲著作也不例外。从文学研究角度看,明清戏曲著作凡例既体现了一般凡例的共性,又具有迥别于诗文、小说凡例的鲜明特征,不仅为了解明清戏曲作品篇制、版本流传情况以及戏曲创作、传播与市场需求、读者期待的关系等提供了珍贵史料,更是作者阐发戏曲理论、开展戏曲批评的重要方式,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戏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凡例 文体 读者 曲律 表演
原文传递
王骥德吕天成年谱引论
20
作者 徐朔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1,共5页
古代小说戏曲作家,如果不是本人或近亲当官,或因富有而具备自费刻印的财力。不管在生前怎样名噪一时,他们的作品很少能流传到后世,生平也将变得难以查考。王骥德也许还算幸运,他的《曲律》和《题红记》传奇、《男王后》杂剧都已经越过... 古代小说戏曲作家,如果不是本人或近亲当官,或因富有而具备自费刻印的财力。不管在生前怎样名噪一时,他们的作品很少能流传到后世,生平也将变得难以查考。王骥德也许还算幸运,他的《曲律》和《题红记》传奇、《男王后》杂剧都已经越过三、四百年的岁月而幸存。他的《南词正韵》《声韵分合图》《方诸馆集(诗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骥德 曲律 杂剧 戏曲 南词 作家 作品 古代小说 王后 《西厢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