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春燕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8期7-8,共2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中,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个精彩而重要的存在,它以全新的评判标准,冲击了大陆学界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定位。读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中国现代小说史》褒贬各异。本文作者从个人的阅...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中,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个精彩而重要的存在,它以全新的评判标准,冲击了大陆学界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定位。读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中国现代小说史》褒贬各异。本文作者从个人的阅读心得、研究方法的探析与普夏之争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夏史加以较为详尽的评述,究其“偏见”.彰其“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阅读心得
研究方法
普夏
之
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夏之争”的焦点和意义研究
2
作者
阮丹丹
傅宗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9-33,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围绕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而出现的"普夏之争",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重要事件。通过对这场论争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可发现两人在知识向度、批评标准、文学史体例等方面的差异,其本质是两种文学思想的...
20世纪60年代围绕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而出现的"普夏之争",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重要事件。通过对这场论争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可发现两人在知识向度、批评标准、文学史体例等方面的差异,其本质是两种文学思想的博弈。对"普夏之争"焦点问题的研究,可以重新发掘其中隐藏的重大文学议题,推进对文学研究中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的再思考。"普夏之争"指引文学研究者回到文学研究的原初问题,并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与文学史研究都颇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普夏
之
争
”
批评标准
文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普夏之争”论普实克文学研究的科学化路径及其理论价值
3
作者
刘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3,共12页
普夏论争的焦点在于文学研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普实克认为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之一种,而夏志清则否认文学研究的科学性。普实克在具体的文学研究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三个科学化路径:第一,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第二,...
普夏论争的焦点在于文学研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普实克认为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之一种,而夏志清则否认文学研究的科学性。普实克在具体的文学研究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三个科学化路径:第一,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第二,文学研究的态度是克服个人偏见;第三,文学研究的方法是历史视角和系统分析。从此路径出发,普实克力图系统而科学地演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过程,并在纷繁的历史表象中寻绎出一条清晰明了的发展线索。他的建基于科学研究视野上的文学研究方法论,为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持续而有效的支持,使其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发现并提出许多深具启发性的论题,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期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夏
之
争
文学研究科学性
历史视角
系统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实克的茅盾研究
4
作者
徐从辉
廉诗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普实克是欧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著名的汉学家,也是茅盾研究的先行者,其茅盾研究颇有洞见。他对茅盾作品"史诗"与"抒情"辩证的概括,具有"文学史家"的眼光,其茅盾研究具有系统性;相比较,夏志清的...
普实克是欧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著名的汉学家,也是茅盾研究的先行者,其茅盾研究颇有洞见。他对茅盾作品"史诗"与"抒情"辩证的概括,具有"文学史家"的眼光,其茅盾研究具有系统性;相比较,夏志清的茅盾研究是一种卓越的发现与鉴赏,是一种"批评家"的评点。普实克的茅盾研究同时带有时代的印记,如二元式思维、对新文化激进主义的认同等偏颇。其文艺思想来源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欧洲的左翼化思潮,以及俄国的形式主义、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普实克及其承继者的研究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要一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实克
茅盾研究
文学史
普夏
之
争
原文传递
题名
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春燕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8期7-8,共2页
文摘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中,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个精彩而重要的存在,它以全新的评判标准,冲击了大陆学界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定位。读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中国现代小说史》褒贬各异。本文作者从个人的阅读心得、研究方法的探析与普夏之争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夏史加以较为详尽的评述,究其“偏见”.彰其“洞见”。
关键词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阅读心得
研究方法
普夏
之
争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夏之争”的焦点和意义研究
2
作者
阮丹丹
傅宗洪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9-33,共5页
文摘
20世纪60年代围绕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而出现的"普夏之争",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重要事件。通过对这场论争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可发现两人在知识向度、批评标准、文学史体例等方面的差异,其本质是两种文学思想的博弈。对"普夏之争"焦点问题的研究,可以重新发掘其中隐藏的重大文学议题,推进对文学研究中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的再思考。"普夏之争"指引文学研究者回到文学研究的原初问题,并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与文学史研究都颇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
普夏
之
争
”
批评标准
文学史
Keywords
The Debate Between "Jaroslav Prusek and C. T. Hsia"
Criticism Standard
LiteratureHistory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普夏之争”论普实克文学研究的科学化路径及其理论价值
3
作者
刘云
机构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3,共12页
基金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结构主义视域下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01001319)
文摘
普夏论争的焦点在于文学研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普实克认为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之一种,而夏志清则否认文学研究的科学性。普实克在具体的文学研究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三个科学化路径:第一,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第二,文学研究的态度是克服个人偏见;第三,文学研究的方法是历史视角和系统分析。从此路径出发,普实克力图系统而科学地演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过程,并在纷繁的历史表象中寻绎出一条清晰明了的发展线索。他的建基于科学研究视野上的文学研究方法论,为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持续而有效的支持,使其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发现并提出许多深具启发性的论题,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期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普夏
之
争
文学研究科学性
历史视角
系统分析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实克的茅盾研究
4
作者
徐从辉
廉诗琦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出处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文摘
普实克是欧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著名的汉学家,也是茅盾研究的先行者,其茅盾研究颇有洞见。他对茅盾作品"史诗"与"抒情"辩证的概括,具有"文学史家"的眼光,其茅盾研究具有系统性;相比较,夏志清的茅盾研究是一种卓越的发现与鉴赏,是一种"批评家"的评点。普实克的茅盾研究同时带有时代的印记,如二元式思维、对新文化激进主义的认同等偏颇。其文艺思想来源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欧洲的左翼化思潮,以及俄国的形式主义、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普实克及其承继者的研究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要一维。
关键词
普实克
茅盾研究
文学史
普夏
之
争
Keywords
Prusek Jaroslav
research on Mao Dun
literary history
debates between Prusek Jaroslav and C.T.Hsia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述
谢春燕
《文教资料》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普夏之争”的焦点和意义研究
阮丹丹
傅宗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由“普夏之争”论普实克文学研究的科学化路径及其理论价值
刘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普实克的茅盾研究
徐从辉
廉诗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