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看程颐理学的精神 被引量:7
1
作者 彭耀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49,共5页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是程颐晚年提出的重要命题,集中体现了程颐理学的基本精神。在这一命题中,"体"、"用"关系主要是指"理"、"事"关系,理为体,事为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是程颐晚年提出的重要命题,集中体现了程颐理学的基本精神。在这一命题中,"体"、"用"关系主要是指"理"、"事"关系,理为体,事为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即是心性本体在道德创造中与道德行事构成的互为一体、不可分离的关系。准确理解"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内涵,对于把握程颐理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 程颐 理学
下载PDF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西方文化和文学中象征的中国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辉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现代以来,中国诗人、批评家往往用“情景交融”“比兴”来解释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象征,这种解释并没有说清象征的基本特征。程朱理学中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既能解释形象与思想的张力,又能阐明它们之间的亲缘性,可以有效地诠释西方... 现代以来,中国诗人、批评家往往用“情景交融”“比兴”来解释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象征,这种解释并没有说清象征的基本特征。程朱理学中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既能解释形象与思想的张力,又能阐明它们之间的亲缘性,可以有效地诠释西方的象征,并使得中国的理学解释传统与象征背后的西方哲学、神学传统进行沟通。借助体用论,可以清晰地将象征与隐喻、讽寓和比兴区别开,足以证明该诠释的有效性。“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诠释力还说明中国话语建构应该首先着眼于中国思想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而非终端的特殊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 比兴 中国话语
原文传递
“显微无间”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思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再林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在今天,“显体”即“本体”的现象学方法日益引起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而深入地引入中国哲学思想实质的分析里。实际上,用中国哲学术语来表述,这种现象学方法也即中国哲学“显微无间”的方法。人们看到,这种“显微无间”的方... 在今天,“显体”即“本体”的现象学方法日益引起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而深入地引入中国哲学思想实质的分析里。实际上,用中国哲学术语来表述,这种现象学方法也即中国哲学“显微无间”的方法。人们看到,这种“显微无间”的方法不仅贯彻于整个中国哲学思想里,一以贯之地成为我们进入中国哲学史的不二法门,而且还以不变应万变,其在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变革中同样存在,并表现得尤为突显。具体而言,它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想的“用晦而明”之中,体现在中国近现代道器关系的“体用一源”之中,体现在中国近现代思想资源的内源性与外源性统一之中,并且还体现在中国近现代治国理念的德法并举之中。无疑,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可以使我们从一种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出发,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得以领悟,而且亦有助于我们以一种“返本开新”的方式,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解读中走出“以西释中”的理论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思想 显微无间 “用晦而明” “体用一源” “合内外之道” 德法并举
下载PDF
阴阳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再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4,共10页
无独有偶,与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这一身体哲学的核心概念一致,中国古代阴阳范畴可区分为"显微无间"的阴阳、"阳禀阴受"的阴阳以及"乾男坤女"的阴阳这三个层面。而无论是"显... 无独有偶,与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这一身体哲学的核心概念一致,中国古代阴阳范畴可区分为"显微无间"的阴阳、"阳禀阴受"的阴阳以及"乾男坤女"的阴阳这三个层面。而无论是"显微无间",还是"阳禀阴受",抑或是"乾男坤女",都一步步深入而浅出地为我们指向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之"道"。故中国古人所谓的"文以载道"之"道",与其说是儒家式的伦理道德之"道",不如说就是大易的"阴阳之道"之"道"。因而唯有从该"道"出发,我们才能把握和领悟中国文学艺术之为中国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之所以独秀于林的众妙之门、万窍之管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显微无间 阳禀阴受 乾男坤女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下载PDF
易学视域下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被引量:3
5
作者 唐纪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一直被认为是程颐哲学思想的核心,但研究者对于这一重要命题的阐释历来都是在哲学背景下进行的,而往往忽略了其易学背景。本文则是以易学视域为起点,对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的。首先,通过对"象"与&q...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一直被认为是程颐哲学思想的核心,但研究者对于这一重要命题的阐释历来都是在哲学背景下进行的,而往往忽略了其易学背景。本文则是以易学视域为起点,对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的。首先,通过对"象"与"理"关系的探讨勾画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所针对的易学问题。其次,在此基础上阐释这一命题的具体内涵。最后,揭示出这一命题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
下载PDF
回归延平,善学濂溪:刘宗周对朱子“中和说”的误读
6
作者 韩雪 《朱子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刘宗周之于朱子,既有批评,也有继承。如陈令升有“夫子之学,莫不原本考亭,追溯濂溪、二程以达于孔、孟”①的说法,倪元璐也讲“刘念台,今之元晦也”②,可见,刘宗周的思想中确有向朱子学回归之处③。然而,基于一元论的立场,刘宗周又对朱... 刘宗周之于朱子,既有批评,也有继承。如陈令升有“夫子之学,莫不原本考亭,追溯濂溪、二程以达于孔、孟”①的说法,倪元璐也讲“刘念台,今之元晦也”②,可见,刘宗周的思想中确有向朱子学回归之处③。然而,基于一元论的立场,刘宗周又对朱子支离二分的工夫论有所批评,认为这违背了“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体用一源 朱子 濂溪 显微无间 二程 工夫论 一元论
原文传递
“经之至者道也”—戴震通经求道的权威主义策略及现实关怀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畅然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48-53,共6页
戴震清醒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五经四书作为平息争论的权威依据,故而采取了专力于客观性解经的策略。因此方东树提醒经书与"里巷话言、官牍文书"不同时,并未把握到戴学自身的脉络。但戴震并非没有体认求道的进路,... 戴震清醒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五经四书作为平息争论的权威依据,故而采取了专力于客观性解经的策略。因此方东树提醒经书与"里巷话言、官牍文书"不同时,并未把握到戴学自身的脉络。但戴震并非没有体认求道的进路,因为前理解包含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理解两大部分,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归宿。这是戴震有时将典章制度列为解经的前提条件,而在《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和《古经解钩沉序》二文中却作为经书唯一所指的根本原因。当典章制度作为经书唯一所指时,戴震可谓比宋明理学家更为激进的体认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权威主义 文本路径与体认路径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孟子字义疏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