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词“是”字判断句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宝勤 《沈阳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26-31,共6页
关于系词“是”的生源问题,从王力先生1937年在《清华学报》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这篇开山之作,至今国内外已发表了20余篇讨论文章,其说不一,众论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见:一、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由指代前文... 关于系词“是”的生源问题,从王力先生1937年在《清华学报》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这篇开山之作,至今国内外已发表了20余篇讨论文章,其说不一,众论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见:一、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由指代前文的代词“是”发展而来;二、以洪成玉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从形容词“是”引申而来;三、以Sian先生为代表,认为“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词 ""判断句 语法 语义 发展 产生 汉语
下载PDF
“是”字判断句名词宾语的指称形式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灿龙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71,共16页
本文根据名词宾语指称形式的特征,将"是"字判断句分为属性(身份)说明判断(类指形式作宾语)和个体指认判断(定指形式作宾语)。这两类判断为"是"字判断句连续统的两极。由不定形式充当宾语的"是"字判断句... 本文根据名词宾语指称形式的特征,将"是"字判断句分为属性(身份)说明判断(类指形式作宾语)和个体指认判断(定指形式作宾语)。这两类判断为"是"字判断句连续统的两极。由不定形式充当宾语的"是"字判断句处在二者之间,兼具二者的某些属性。文章在这个框架之内比较全面地考察、分析了"是"字类指宾语和不定指宾语的使用情况。一方面,挖掘和揭示了以往的研究未曾注意的语言事实和规律;另一方面,分析和解释了相关事实和规律背后的动因与理据,既充分验证了以往的某些结论,又进一步深化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句 名词宾语 类指 不定指 主观小量
原文传递
《说苑》与西汉口语 被引量:2
3
作者 汪維輝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7年第1期16-58,共43页
西汉汉语的研究目前仍颙薄弱,有必要从有限的文献中去搜寻和挖掘当时的口语成分。本文以《说苑》为例,讨论了书中的8组基本词、30个一般词语、5个虚词和1种句法,藉以揭示西汉口语之一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说苑》中的'是'字... 西汉汉语的研究目前仍颙薄弱,有必要从有限的文献中去搜寻和挖掘当时的口语成分。本文以《说苑》为例,讨论了书中的8组基本词、30个一般词语、5个虚词和1种句法,藉以揭示西汉口语之一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说苑》中的'是'字判断句多达13例以上,对探讨系词'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苑》 西汉口语 词汇史 语法史 判断句
原文传递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是”字判断句
4
作者 何辉凤 唐韵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6期124-125,共2页
穷尽分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是”字判断句,从表现形式、结构变化、语义表达、语法功能等方面全面描写,揭示晚唐时期判断句新旧格式交融、新兴格式占据主导地位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判断句 新旧交融 主导 语义表达 语法功能 晚唐时期
下载PDF
《水经注》“是”字判断句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光明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0-62,84,共4页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代表北方语言特色的重要文献。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形式、结构成分、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水经注》的"是"字判断句进行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它继承了上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语法特征,另...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代表北方语言特色的重要文献。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形式、结构成分、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水经注》的"是"字判断句进行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它继承了上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语法特征,另一方面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是"字判断句的鲜明特色,反映了它在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判断句 基本面貌 过渡性质
下载PDF
“是”字存在句与“是”字判断句的差异及其概念化原因
6
作者 黄劲伟 林青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6-52,共7页
现代汉语的“A是C”结构可以分为“存在句”与“判断句”两种句式,它们在结构形式与语义功能上都有较大差异,前者结构上为“NP_(处所)+(是)+*(数量词)+NP_(主体)”,语义上表示“某处存在某实体”(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包含关系——有无存在... 现代汉语的“A是C”结构可以分为“存在句”与“判断句”两种句式,它们在结构形式与语义功能上都有较大差异,前者结构上为“NP_(处所)+(是)+*(数量词)+NP_(主体)”,语义上表示“某处存在某实体”(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包含关系——有无存在物),语用上构成“背景+主体”聚焦式表达;后者为“NP_(事物)+*(是)+(数量词)+NP_(范畴)”,表示“某物具有某属性”(实质上是一种匹配关系——是否同属性),构成“实体+属性”扫描式表达。这种差异源于对不同认知活动的概念化,前者反映的是对“有无”的认知,其意象图式为容器式;后者则是对“是非”的认知,其意象图式为链接式;此外,还与其中名词的“有界”“无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判断句 差异 认知 概念化
下载PDF
王羲之杂贴中的“是”字句
7
作者 党松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5期158-160,共3页
魏晋时期是中国汉语史上极其重要的过渡时期,判断句的发展也逐渐成熟。王羲之杂帖中浓厚的口语化色彩反映了魏晋时期的语言面貌,深入研究王羲之杂贴中判断句的使用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观察判断句在魏晋时期口语方面的特点。本文以王羲之... 魏晋时期是中国汉语史上极其重要的过渡时期,判断句的发展也逐渐成熟。王羲之杂帖中浓厚的口语化色彩反映了魏晋时期的语言面貌,深入研究王羲之杂贴中判断句的使用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观察判断句在魏晋时期口语方面的特点。本文以王羲之杂贴作为基本语料,对其中的"是"字句进行穷尽式的研究,揭示它们在魏晋时期的发展面貌,望能为汉语语法史的材料补充及证据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杂帖 判断句 结构形式 构成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