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陈寅恪“易代之叹”与陶渊明“安身立命”哲学探微
1
作者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6,共12页
生逢"易代之变",历代文人多有"易代之叹",盖与文人之"多愁善感"以及所谓"士"之历史使命感有关。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家,于"易代之叹"之外,对历史上"易代之际"士大夫阶层不同...
生逢"易代之变",历代文人多有"易代之叹",盖与文人之"多愁善感"以及所谓"士"之历史使命感有关。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家,于"易代之叹"之外,对历史上"易代之际"士大夫阶层不同的思想状况和处世态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理性分析,试图为中国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可以保持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途径。他对陶渊明思想的分析即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过其同时代及后代某些学者因学术立场不同,多少不能与陈氏初衷相契合,遂在探讨陶氏思想方面与陈氏有所差异,但陈氏所提出问题之重大,确已引起学界重视。在理解陈寅恪思想时,不应只注意他的"了解之同情"说法,更要从他的全部论著中寻找其思想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
易
代
之
变
”
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寅恪“易代之叹”与陶渊明“安身立命”哲学探微
1
作者
刘克敌
机构
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6,共12页
文摘
生逢"易代之变",历代文人多有"易代之叹",盖与文人之"多愁善感"以及所谓"士"之历史使命感有关。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家,于"易代之叹"之外,对历史上"易代之际"士大夫阶层不同的思想状况和处世态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理性分析,试图为中国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可以保持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途径。他对陶渊明思想的分析即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过其同时代及后代某些学者因学术立场不同,多少不能与陈氏初衷相契合,遂在探讨陶氏思想方面与陈氏有所差异,但陈氏所提出问题之重大,确已引起学界重视。在理解陈寅恪思想时,不应只注意他的"了解之同情"说法,更要从他的全部论著中寻找其思想发展脉络。
关键词
陈寅恪
“
易
代
之
变
”
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Keywords
Chen Yinque
"change of dynasties"
intellectuals
traditional culture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陈寅恪“易代之叹”与陶渊明“安身立命”哲学探微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