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5: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年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立元 刘阳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36,共17页
1980年代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热",无疑是新时期文艺学美学探索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大致可分为酝酿-发生期、发展-高潮期以及深化-转向期三个阶段;它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方法论引进的合理性、新方法运用的... 1980年代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热",无疑是新时期文艺学美学探索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大致可分为酝酿-发生期、发展-高潮期以及深化-转向期三个阶段;它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方法论引进的合理性、新方法运用的评价、文艺学方法论之多层次性及各层次关系、文艺学方法论与文学观念之关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文艺学方法论多样性关系以及文学主体性等六大问题;在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宏观境域中,开放、变革的大思想文化环境、人自身的现代性启蒙、文艺及理论批评观念的解放、文学创作新潮和人文自然科学方法引入的热潮相结合等,是促成此"方法论热"众多复杂原因中的几大根由。这场"方法论热"是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指导下的一个大破大立、破中有立的动态过程,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引起甚至促进了思想领域的整体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5 文艺学美学 方法论 文化记忆 思想解放 现代性转型
原文传递
1985年前后美学研究方法论热的学术史反思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好哲 韩书堂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8,共6页
回顾中国当代美学60年发展历程,一个不能绕过而且意义深远的问题是1985年前后美学研究方法论热的大潮涌动。方法论热体现了学术意识的觉醒和方法论的自觉,其发生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也与此前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中方法意识... 回顾中国当代美学60年发展历程,一个不能绕过而且意义深远的问题是1985年前后美学研究方法论热的大潮涌动。方法论热体现了学术意识的觉醒和方法论的自觉,其发生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也与此前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中方法意识的阙如相关。方法论的探索经历了从自然科学方法向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移转,其历史贡献首先在于改变了建国以来当代美学研究重观念轻方法以至于完全没有方法论自觉的缺陷,其次在于直接造成了美学研究的活跃态势,推动了美学研究多元格局的形成。方法论热中的美学研究也有自我迷失和缺陷:一是将方法出新等同于观念创新,没有摆正二者的正确关系;二是混乱了方法的层次秩序与相应规范,忽视美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方法论热既以其不能抹杀的理论贡献也以其难以回避的历史局限给予当今学界以有益启示:首先,美学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法问题,同时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观念与方法的辩证关系,将观念创新与方法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次,美学研究在方法论研究和方法选择中应该注意研究方法结构系统的层次性、互补性、差异性,在加强哲学层次和一般层次研究方法的同时,特别要重视美学文艺学特殊方法的运用。根据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与客观要求寻找到、运用好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是美学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学的学科未来,美学的观念创新,存在于美学研究的特殊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有效协同和完美发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方法论 贡献 缺陷 启示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方法论热”的知识学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孟新东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76-183,共8页
20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热"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研究方法的跨界历险,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方法借鉴经历了从"老三论""新三论"到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转变过程。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助力、80年代高涨的科学主义精神的策动、文学研究者... 20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热"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研究方法的跨界历险,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方法借鉴经历了从"老三论""新三论"到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转变过程。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助力、80年代高涨的科学主义精神的策动、文学研究者们独立学术意识的自觉以及对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合法性的艰难探寻,促成了"方法论热"的勃然而兴。而从自然科学方法向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路径转移,则体现出文学研究者争取学术话语权的一种策略上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知识生产 学术话语权
下载PDF
“老三论”何以错失“后人类”:类比误用与范式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晓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169,共8页
后人类理论日益成为文艺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但人们似乎遗忘了其所建基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正是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短暂的“方法论热”中,被广泛引进和探讨的“老三论”。不同的是,西方学界这三种理论递进发展,与人文学科逐渐会合... 后人类理论日益成为文艺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但人们似乎遗忘了其所建基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正是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短暂的“方法论热”中,被广泛引进和探讨的“老三论”。不同的是,西方学界这三种理论递进发展,与人文学科逐渐会合,来到了我们今天所热议的后人类阶段;而“老三论”则往往被当作“以科学治人文”的失败尝试,近乎被遗忘。西方控制论等诸理论,在类比的意义上与人文学科诸理论携手,共同转向反人文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主体性哲学的范式;而中国的“老三论”之所以错失后人类,是因为将似是而非的“科学”话语类比到传统的文艺理论,重复回答着人文主义范式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方法论 “老三
下载PDF
从“形象思维”讨论到“方法论热”--论新时期美学发展中的科学主义热潮
5
作者 石佳 《美育学刊》 202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改革开放以后的美学所呈现出来的新面貌,主要受两种典型的文化思潮影响,一种是科学主义,一种是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不仅是当时全社会追捧的热潮,而且也成为文艺理论界极力学习与借鉴的对象。改革开放之初,科学主义对于美学领域的变革始... 改革开放以后的美学所呈现出来的新面貌,主要受两种典型的文化思潮影响,一种是科学主义,一种是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不仅是当时全社会追捧的热潮,而且也成为文艺理论界极力学习与借鉴的对象。改革开放之初,科学主义对于美学领域的变革始于“形象思维”大讨论,随着科学主义在美学领域中的不断扩张,20世纪80年代中期爆发了一场“方法论”热潮。科学主义在中国美学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昙花一现,却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激发了当代美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新活力,更展露出了当代美学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思维”讨 方法论 新时期 科学主义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文论研究中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热再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新东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20世纪80年代自然科学方法向文艺学、美学的跨界历险,是一次打通文艺研究与自然科学的有益尝试。其意义在于用科学的冷慧打破了政治功利化文论和庸俗社会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拓宽了文艺学研究的思维路径和话语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 20世纪80年代自然科学方法向文艺学、美学的跨界历险,是一次打通文艺研究与自然科学的有益尝试。其意义在于用科学的冷慧打破了政治功利化文论和庸俗社会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拓宽了文艺学研究的思维路径和话语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方法移植中的生硬搬套、问题意识的匮乏与阐释效力的低下、价值判断的缺席、思维模式上的"唯科学主义"倾向等,这些教训对当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新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自然科学方法论 知识生产
下载PDF
“方法论热”期间苏联理论扮演的角色
7
作者 曹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196,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方法论”热潮中,对苏联系统科学理论的译介与研究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首先,在80年代早期自然科学领域引介苏联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不逊于来自西方的系统科学学说。其次,我...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方法论”热潮中,对苏联系统科学理论的译介与研究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首先,在80年代早期自然科学领域引介苏联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不逊于来自西方的系统科学学说。其次,我国学界对苏联哲学界“系统论是辩证法具体化”观点的引入和讨论,因为获得了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可,此后系统论思想顺利从自然科学跨入了包括美学和文论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文社科领域。最后,在80年代中国美学和文论转型过程中,苏联系统科学是极为重要的外来思想资源:我国系统论美学、控制论美学、审美心理学的发展,甚至对普列汉诺夫生物学美学观点的论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苏联系统科学理论的启发。即使在80年代我国文论界对苏联反映论文论模式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反思,苏联系统科学理论也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苏联系统科学 辩证法 控制美学 系统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