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影的振兴时期(1967年以来)——对世界电影史第四分期的描述 |
峻冰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2
|
历史全景与个体特写——杨德昌与台湾电影的光阴故事 |
刘硕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3
|
侯孝贤:景框世界中的东方情致 |
尹冬
|
《戏剧之家》
|
2005 |
5
|
|
4
|
王童电影:小人物所体现出的人性温度 |
张宇婷
|
《戏剧之家》
|
2024 |
1
|
|
5
|
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与流变 |
张燕波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6
|
日本电影中的多元文化意识——以《燕尾蝶》为例 |
何雨薇
|
《戏剧之家》
|
2020 |
2
|
|
7
|
“中国新电影”:20世纪80年代内地与港台的共同体美学 |
吴艳芳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8
|
当文学性遭遇电影性--试论台湾地区新电影对乡土文学的改编 |
陈铎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印度电影的世纪流变 |
黄书亭
|
《亚太艺术》
|
2021 |
0 |
|
10
|
疯子诗人 |
|
《环球银幕》
|
2023 |
0 |
|
11
|
巴西新电影运动宣言书——《饥饿的美学》翻译缘起及葡语全文译注 |
钟点
|
《中外文化与文论》
|
2021 |
1
|
|
12
|
光影的味道:“新电影运动”以后的台湾电影美学 |
蓝凡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4 |
0 |
|
13
|
台湾青春电影不同时期的叙事美学特征 |
周艺城
|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2022 |
0 |
|
14
|
新电影运动之后的台湾艺术电影 |
李天辰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5
|
电影《悲情城市》中的历史文化 |
钱嘉禾
|
《炎黄地理》
|
2020 |
0 |
|
16
|
荒诞与纪实——简析《稻草人》与《无言的山丘》 |
郭探微
|
《哲理(论坛版)》
|
2010 |
0 |
|
17
|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程 |
蔡洪声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18
|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
周斌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9
|
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女性电影初探 |
吴亚明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20
|
台湾第五代导演及其艺术风格 |
陈飞宝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