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新诗六十年 |
艾青
|
《文艺研究》
|
1980 |
43
|
|
2
|
论1910-19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发展流变——以《新青年》同人群体、“新月派”和“独立评论派”的结构分析为视角 |
董国强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3
|
论凌叔华小说创作 |
陈学勇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
2000 |
17
|
|
4
|
T·S·艾略特与中国现代诗学 |
刘燕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5
|
中国新诗中的十四行诗 |
黎志敏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6
|
新月派前期的“文学梦” |
胡博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7
|
文本的适度回归:翻译社会学研究的微观发展——看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翻译实践 |
周俐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8
|
试论“新月派” |
郑择魁
|
《文学评论》
|
1983 |
3
|
|
9
|
“新月派”的文学策略──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之一 |
朱晓进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10
|
新诗格律探索的历史进程及其遗产 |
龙清涛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1
|
新月派的两个支柱:书店、月刊的起讫 |
倪平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2
|
新月派文学思想论 |
黄昌勇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13
|
论“新月派”作家与伍尔夫的精神契合与文学关联 |
杨莉馨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4
|
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权派 |
赵玉霞
蒋平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5
|
闻一多与“新月派”辨析 |
张劲
|
《贵州社会科学》
|
1988 |
2
|
|
16
|
两种文艺思潮“比较”中的鲁迅 |
支克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7
|
论新月派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 |
张高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8
|
“新月”通向“现代”的可能——陈梦家论 |
李怡
王艺臻
|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论《少年中国》的象征主义译介与早期新诗的期待视野 |
陈旭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20
|
理性与秩序:新月派的文学观及其意义 |
白春超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