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批评”文学理论对宇文所安唐诗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邱晓 李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161,共6页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qu...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研究 新批评理论 盛唐诗歌史 宫廷诗 京城诗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新批评”理论性质研究
2
作者 张丽青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3-96,共4页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类在文学研究中,会遇到很多共同问题,仅用单一的民族文化视野来考察本国文学是难以洞察文学的本质的。本论文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从文本观、语言观、批评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心雕...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类在文学研究中,会遇到很多共同问题,仅用单一的民族文化视野来考察本国文学是难以洞察文学的本质的。本论文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从文本观、语言观、批评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心雕龙》的"新批评"理论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新批评理论 文本观 语言观 批评方法
下载PDF
新批评复义理论对李商隐《锦瑟》一诗朦胧美的表现
3
作者 杨静 《丝绸之路》 2013年第24期38-39,共2页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描绘的画面唯美、感情真挚、逻辑跳跃、意蕴含蓄,为其增添了许多朦胧之美、悲怆之美、生命之美。诗句中含蓄、蕴藉、多义的艺术表达特点,不仅使之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放射出绮丽的光芒,而且对后来诗歌的发展...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描绘的画面唯美、感情真挚、逻辑跳跃、意蕴含蓄,为其增添了许多朦胧之美、悲怆之美、生命之美。诗句中含蓄、蕴藉、多义的艺术表达特点,不仅使之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放射出绮丽的光芒,而且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无题诗”也无愧于“诗迷”称号。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为例,阐释新批评复义理论在诗歌中建构的构建过程,分析其如何突出诗歌所蕴含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锦瑟》 新批评复义理论 朦胧美
下载PDF
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信达雅” 被引量:70
4
作者 曹明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9,共8页
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从来都是译者主观上的自律准则,也是人们评判译作质量的客观准绳。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仍然以推陈出新的方式使用‘忠实’这个术语。坚持"忠实"这个概念。甚至德里达著作的英文版译者也提出了"忠... 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从来都是译者主观上的自律准则,也是人们评判译作质量的客观准绳。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仍然以推陈出新的方式使用‘忠实’这个术语。坚持"忠实"这个概念。甚至德里达著作的英文版译者也提出了"忠实原则系统"。但当今一些中国学者以客观上不存在绝对忠实的译作为由,主张译者应放弃时忠实的主观追求,这些学者为其主张提供了不少论据,其中最主要的是新批评理论、德里达的结构分解阅读法和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理论。本文指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永远不会过时,并对上述三个主要论据进行了解析,指出1)新批评理论的基本立场是提倡文字分析,强调原作意义应来自文本自身,2)德里达的结构分解阅读法强调"有解读经验就能看到真实",3)比较文学学科规定,译介学只研究译作在目标语文化中的传播、接收和影响等问题,不对译作忠实与否作出评判。鉴于此,要求译者放弃翻译忠实标准的主张缺乏真正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忠实取向 新批评理论 德里达的结构分解阅读法 译介学 信达雅
原文传递
新批评理论接受与影响评析——基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转向视角
5
作者 周晓燕 《文艺评论》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20世纪初,英美新批评理论以中国文学革命理论外援的身份登陆中国,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后,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论争中,新批评派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方法为当时中国文艺界解决文学的话语问题提供了翔实材料。新批评派的批评... 20世纪初,英美新批评理论以中国文学革命理论外援的身份登陆中国,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后,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论争中,新批评派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方法为当时中国文艺界解决文学的话语问题提供了翔实材料。新批评派的批评视角和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对作品内在艺术价值判断的科学性,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了中国文学批评与国际文学批评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西方学术界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转向 文学本体论
原文传递
英美“新批评”理论论评--以T·S·艾略特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付遥 《今古文创》 2022年第6期40-42,共3页
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英美“新批评”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英国诗人、理论家T·S·艾略特被誉为英美“新批评”理论的鼻祖。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南部的诗人、学者兰色姆及其学生艾伦·... 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英美“新批评”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英国诗人、理论家T·S·艾略特被誉为英美“新批评”理论的鼻祖。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南部的诗人、学者兰色姆及其学生艾伦·退特、布鲁克斯和沃伦,以及学者维姆萨特陆续开始在诗歌创作以及批评实践领域倡导运用“新批评”理论,并形成了“南方集团”,对“新批评”理论的推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的“新批评”理论在学术界占据了统治地位。随后,兰色姆的著作《新批评》名声大噪,以上推崇“新批评”理论的理论家们才因此得名“新批评”学派。直至20世纪的60年代,“新批评”理论日趋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T·S·艾略特 传统与个人才能 非个人化 客观对应物
下载PDF
新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莉莉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54,共2页
新批评理论是现代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以作品为中心,其理论观点包括"文学本体论"、"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细读"模式等。在英美文学教学... 新批评理论是现代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以作品为中心,其理论观点包括"文学本体论"、"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细读"模式等。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新批评理论的对策有:精选作品,适当细读;结合多种批评理论,提高分析能力;注重分析语境,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英美文学教学 运用
下载PDF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欲晓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3-85,共3页
在美国当代汉学界,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影响。他对唐诗进行了阐释与翻译,译诗被收录到世界权威的文学选集中,并选入到美国大学教材。宇文所安作为“文化他者”,将新批评理论运用到唐诗翻译中的... 在美国当代汉学界,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影响。他对唐诗进行了阐释与翻译,译诗被收录到世界权威的文学选集中,并选入到美国大学教材。宇文所安作为“文化他者”,将新批评理论运用到唐诗翻译中的文本表现,无疑对中国古典诗歌外译具有一定的启迪性,甚至是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唐诗研究 唐诗翻译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新批评:理解与批判——试论克兰理论与形式批评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闫莹冬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从对本体论的质疑、对语义分析方法论的质疑,克兰评判了新批评语言本体工具性功能研究的模式。从愉悦的目的对知识建构目的的置换,克兰以审美效应或者说愉悦效果取代了作品功用性存在的意义,对形式批评重新定位。从本体性与整体性原则... 从对本体论的质疑、对语义分析方法论的质疑,克兰评判了新批评语言本体工具性功能研究的模式。从愉悦的目的对知识建构目的的置换,克兰以审美效应或者说愉悦效果取代了作品功用性存在的意义,对形式批评重新定位。从本体性与整体性原则的不同,克兰批判了本质性特征的价值判断,将文学批评的实践目的定位在结构组合的整体性原则上。在对新批评之批评与继承的基础上,克兰建构了自己的伦理修辞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兰 新批评理论 修辞伦理 形式批评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新批评理论下《自我之歌》中象征手法的翻译
10
作者 乔林莺 谢志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10期28-30,共3页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本本身,其主要代表人物瑞恰慈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语义学及语境理论。新批评理论视阈下的翻译遵从客观性的指导原则,把一套语言符号所承载的信息有机地进行转化,在此翻译过程中要涉及文本、译者、目...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本本身,其主要代表人物瑞恰慈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语义学及语境理论。新批评理论视阈下的翻译遵从客观性的指导原则,把一套语言符号所承载的信息有机地进行转化,在此翻译过程中要涉及文本、译者、目的等诸多因素。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新批评理论所提倡的文学研究方法。所以,以新批评为理论指导,主要分析研究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中象征手法的两个汉译本之异同。在语义以及语境的分析过程中,译者应当学会把握词所指代的准确含义以达到“信”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惠特曼 《自我之歌》 象征 翻译对比
下载PDF
论“忠实”翻译
11
作者 陈顺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108-110,114,共4页
本文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应有之义。"译,无信不立"(江枫语)。此处的"信"即指"忠实"。新批评理论、解构主义、"创造性叛逆"、女性主义翻译观等看似与"忠实"对立,实则从反面... 本文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应有之义。"译,无信不立"(江枫语)。此处的"信"即指"忠实"。新批评理论、解构主义、"创造性叛逆"、女性主义翻译观等看似与"忠实"对立,实则从反面论证了"忠实"之必要。"忠实"与译者的主体性二者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实”翻译 新批评理论 解构主义 “创造性叛逆”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传道书》文学结构的讨论
12
作者 黄薇 《圣经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20-34,共15页
《传道书》的结构问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传道书》研究者的注意力。早期有释经学者提出《传道书》是一部谚语的集合,甚至没有结构可言。而近30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观点已逐渐被现代释经学家所摒弃。无论作品经过怎样的编撰过程,其现... 《传道书》的结构问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传道书》研究者的注意力。早期有释经学者提出《传道书》是一部谚语的集合,甚至没有结构可言。而近30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观点已逐渐被现代释经学家所摒弃。无论作品经过怎样的编撰过程,其现有形式才是我们分析的对象,也只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文本形式对我们产生意义。尽管表面看来《传道书》经文内容较为散乱,并引用大量谚语,但是学者们通过对经文特征的考察,从不同角度试图分析其所传达内容的构成方式。本篇论文旨在梳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直到目前一代又一代释经学者对《传道书》文学结构的不同分析,考察各种分析的利弊。即便这仍是一个没有唯一答案的难题,这样的梳理对我们充分理解这部作品仍能产生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道书》 结构大纲 新批评理论 叙事批判法
下载PDF
作者、文本、读者的交互沟通——浅析《小说鉴赏》的小说批评观
13
作者 甘秋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8-72,共5页
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批评是否割裂了文本与作者、读者的联系,国内学界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文章以《小说鉴赏》为对象,基于以“人”为核心的小说三要素、“细读式”文本分析和小说涉及的三个领域,阐明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批评中作者... 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批评是否割裂了文本与作者、读者的联系,国内学界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文章以《小说鉴赏》为对象,基于以“人”为核心的小说三要素、“细读式”文本分析和小说涉及的三个领域,阐明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批评中作者、文本、读者的交互性和有机整体性。文章认为,国内学界对新批评理论整体的“形式主义”评价,造成了对布鲁克斯、沃伦小说批评观的理论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小说批评 《小说鉴赏》 布鲁克斯 沃伦
下载PDF
论现代诗歌的技巧:并列未经分析之事物
14
作者 濮波 《江汉学术》 2013年第4期37-42,共6页
新批评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现代诗的一个基本技巧,即是"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也就是说,"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技巧的普及是诗歌现代性的一种标志。"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所以是诗歌语言的... 新批评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现代诗的一个基本技巧,即是"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也就是说,"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技巧的普及是诗歌现代性的一种标志。"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所以是诗歌语言的现代技巧,乃是与诗歌在现代性阶段对于结构、意义层面的构建相关。它表面上以意象溢出线性串联、诗节超越逻辑关联为特征,却在深层抵达和触摸语言的抽象意义、文化意义。"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还有另一层意思,一首现代诗歌拒绝单一的阐发,而应该由读者来填补诗句之间逻辑空白,导向读者阐释空间的开放性。这等于也提出了现代诗的一个要求:现代诗歌反对理性。意象、诗节的组接,是不能仅仅依靠逻辑和理性的力量来完成的。通过对史蒂文斯、金斯伯格、T.S.艾略特、西川、于坚等的诗歌分析,可阐明"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是作为现代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和内在要求而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现代诗技巧 诗歌语言 "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
下载PDF
生命自由的坚守——解读王家新的《日记》
15
作者 舒晓军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8年第9期99-100,共2页
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理论以及细读的方法,从诗歌叙事的角度,以词语为核心,解析王家新诗歌《日记》结构的有机整体性;并从意象、隐喻、反讽等艺术形式方面来分析形成诗歌语言的张力,以此来展现诗人对生命自由的坚守。诗中一系列的意象构... 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理论以及细读的方法,从诗歌叙事的角度,以词语为核心,解析王家新诗歌《日记》结构的有机整体性;并从意象、隐喻、反讽等艺术形式方面来分析形成诗歌语言的张力,以此来展现诗人对生命自由的坚守。诗中一系列的意象构成了我们解读诗歌的基础,而反讽手法的运用让我们体会到王家新内心的想法:诗人崇尚生命的自由,并希望尊重生命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自由 英美新批评理论 细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教学中新批评理论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滨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7-58,共2页
当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不够科学、教学中忽视作品细节、对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重视不够等问题。基于此,应该导入新批评理论,完善英美文学教学目标;提供新的学习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选择精读作品,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结... 当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不够科学、教学中忽视作品细节、对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重视不够等问题。基于此,应该导入新批评理论,完善英美文学教学目标;提供新的学习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选择精读作品,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结合其他批评理论,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重视作品语境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发掘人文元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英语教育 新批评理论学习视角 作品语境分析 人文元素
下载PDF
深入和成熟: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
17
作者 杨四平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17,共9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极为繁复,以《新诗歌》派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论与以《现代》诗派为代表的走向综合的现代主义纯诗诗论之间的论争呈现出主流风貌;而它的支流很庞杂,主要有印象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现代解诗学、心理原...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极为繁复,以《新诗歌》派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论与以《现代》诗派为代表的走向综合的现代主义纯诗诗论之间的论争呈现出主流风貌;而它的支流很庞杂,主要有印象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现代解诗学、心理原型诗歌批评、"新批评"诗歌理论批评和新诗史研究。它们的合力使得在20年代确立起来的中国新诗理论批评体系走向深入和成熟。同时,30年代新诗理论批评,在接受前苏联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观念和方法上,比起20年代来,面更广、力度更大,而且自觉意识也更强;因此,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的现代性表现得更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中国理论批评 社会学诗歌理论批评 纯诗诗歌理论批评 印象主义诗歌理论批评 心理原型诗歌理论批评 现代解诗学 新批评”诗歌理论批评 诗史研究
下载PDF
张力中的美——评短篇小说《回家》中的情景设置 被引量:1
18
作者 闵洁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共1页
美国小说《回家》(Going Home)堪称经典之作!本文将在剖析作品通过情景矛盾所构建的张力结构的同时,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冲突所体现的人物特性及其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从而展现作品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回家 新批评理论 隐喻 家庭关爱
原文传递
通过“合作原则”透视嘉莉与杜洛埃的性格特征
19
作者 宋慧岩 《科技视界》 2014年第26期188-188,共1页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本文通过新批评理论的基本方法,细致解读《嘉莉妹妹》;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入手,通过分析第二十三章中嘉莉和杜洛埃的对话,揭示二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嘉莉妹妹》 新批评理论 合作原则 性格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