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时代 信息素养教育新演绎
1
作者 张文君 罗国锋 《文化产业》 2025年第1期160-162,共3页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现结合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内容、阶段、模式三个方面创新构建支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式,...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现结合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内容、阶段、模式三个方面创新构建支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式,旨在更新和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 工科 工科人才 教学内容 构建 学生的学习 培养模式下 全面提升
校企合作:塑造“新工科”人才,赋能科技创业者
2
作者 郑晶心 《风流一代》 2023年第13期18-19,共2页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摇篮“参加科创训练营,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学到了如何定义问题,如何发现用户的痛点……”2022年6月17日15:00,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中以科创学院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常州固立高...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摇篮“参加科创训练营,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学到了如何定义问题,如何发现用户的痛点……”2022年6月17日15:00,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中以科创学院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7楼C717举行,毕业生代表李鑫上台分享了自己在学院四年间的点滴经历与诸多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训练营 毕业典礼 机器人产业 工科人才 高端装备 科创 科技创业者
原文传递
基于OBE理念的“新工科”人才创新培养思考
3
作者 丁小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9期162-165,共4页
“新工科”人才是适应并满足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具有更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巨大支撑作用。本文剖析了当前“... “新工科”人才是适应并满足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具有更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巨大支撑作用。本文剖析了当前“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于对OBE理念与“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契合性分析,提出了以OBE理念推动“新工科”人才创新培养的有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工科人才 培养
下载PDF
创新食品类“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韩静 王芳 +3 位作者 何博赛 曹家庆 张向荣 纪巧玲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1年第2期30-33,共4页
培养食品类“新工科”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培养体系是:依托沈阳科大学的药学办学积淀,创办特色突出的食品类工程专业,改革实践类课程的运行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始于入学、连续四年、螺... 培养食品类“新工科”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培养体系是:依托沈阳科大学的药学办学积淀,创办特色突出的食品类工程专业,改革实践类课程的运行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始于入学、连续四年、螺旋升级”的综合实践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三层次、四方面、校内外结合”的实践课程方案和学习模式,构建层层递进的实践课程基本内容,最后达成课程目标和食品类“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 实践能力 培养体系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5
作者 李孟 周荣艳 《现代计算机》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工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从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项目选择、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对物联网专业的...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工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从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项目选择、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对物联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无线传感网络》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 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 应用型本科院校
下载PDF
拓展卓越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究
6
作者 单光坤 姜坤 +2 位作者 孙兴伟 马铁强 孙传宗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年第11期16-19,共4页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人才知识结构,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两方面入手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建设机械类学科智能制造课程平台,并将实训教学升级为数字化实训...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人才知识结构,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两方面入手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建设机械类学科智能制造课程平台,并将实训教学升级为数字化实训平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 卓越工程师 智能制造 数字化实训平台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人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
7
作者 王倩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5期84-87,共4页
思辨能力是“新工科”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思辨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在当前大学英语写作实践中,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思辨能力不足甚至缺失,如文章内容衔接不当、逻辑混乱、写作内容空洞、论述缺乏深度等问题。... 思辨能力是“新工科”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思辨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在当前大学英语写作实践中,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思辨能力不足甚至缺失,如文章内容衔接不当、逻辑混乱、写作内容空洞、论述缺乏深度等问题。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下,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即通过提升英语教师思辨能力、依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引入多元评价等来促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熟练运用思辨技能,提升学生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性、分析性和创造性等思辨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 英语写作 思辨能力
下载PDF
应用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实践
8
作者 苗露 李逸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9期46-48,共3页
新工科建设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的相关情况,指出目前仍存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脱节、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不足等问题... 新工科建设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的相关情况,指出目前仍存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脱节、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不足等问题,提出要精准把握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聚焦岗位核心技能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拓宽就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工科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专创融合视域下新工科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9
作者 蔡济众 《住宅产业》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为提高新工科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方法、实践教学法等研究方法,在专创融合视域下深入分析新工科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对建筑类专业“岗课赛证”四维一体创新创业人才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并得出,在当前人才培... 为提高新工科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方法、实践教学法等研究方法,在专创融合视域下深入分析新工科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对建筑类专业“岗课赛证”四维一体创新创业人才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并得出,在当前人才培养方面,应科学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掌控专业知识内容;不断完善专创育人理论,拓宽专业培养视角;全面深入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融合 工科:人才模式
下载PDF
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佳慧 《教师》 2021年第30期124-125,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迎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迎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我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打下人才基础。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现阶段加强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而研究了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工科人才培养 文化素养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地方行业高校新工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珂 赵德宏 +1 位作者 赵金宝 邵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06-312,共7页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对高等教育产生了质的影响。地方行业高校同时承载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及领军人才的双重使命。基于新工业革命加速新工科建设及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分析...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对高等教育产生了质的影响。地方行业高校同时承载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及领军人才的双重使命。基于新工业革命加速新工科建设及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分析了新工科人才分类培养的必然性,并以沈阳建筑大学机械类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别从创新校企协同、科教融合机制,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建设,加强学生学业过程引导和价值引领,以课群建设为抓手、综合性实验实践项目为突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核心能力和素养为导向,创新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4个方面阐明了新工科建设思路及具体举措。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实践探索表明:新工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行业高校 工科专业人才 分类培养 机械类专业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四位一体”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为例
12
作者 阳范文 朱继翔 +2 位作者 莫光权 田秀梅 关晓颖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第7期81-85,共5页
针对实践基地诉求和毕业生实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实现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的需求匹配与高效开展。通过实习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开创了实习单位和毕业生双赢的良好局面。“四位一体”校外实... 针对实践基地诉求和毕业生实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实现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的需求匹配与高效开展。通过实习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开创了实习单位和毕业生双赢的良好局面。“四位一体”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对高素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一次有益探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实践基地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工科人才培养
下载PDF
面向2035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结构研究 被引量:65
13
作者 王世斌 顾雨竹 郄海霞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60,82,共8页
核心素养结构是构建工程教育"中国标准"和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通过工程教育和工程情境联系起来,并最终体现在行为中。本文基于人-机柔性结合与和谐共处、能力可迁移性与价值观稳定性的统一、能... 核心素养结构是构建工程教育"中国标准"和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通过工程教育和工程情境联系起来,并最终体现在行为中。本文基于人-机柔性结合与和谐共处、能力可迁移性与价值观稳定性的统一、能力的实践表征与行为素养的内在逻辑,构建了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结构金字塔模型,包括四个维度、十六项要素。为培养上述核心素养,新工科教育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涵养关键品格;实现由教到学的深度转变,培养深度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利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支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 核心素养 结构
原文传递
培养新工科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52
14
作者 王章豹 张宝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5,I0006,共13页
工程教育具有工程和教育的双重属性,现代工程自身的整体系统性、技术复杂性、集成创新性、学科交叉性、协调建构性和社会关联性特点,对新工科人才——未来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 工程教育具有工程和教育的双重属性,现代工程自身的整体系统性、技术复杂性、集成创新性、学科交叉性、协调建构性和社会关联性特点,对新工科人才——未来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工科人才的核心能力,也是《华盛顿协议》对本科工程教育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培养新工科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措施有:依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跨学科教育,建设更多的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强化工程实践教育,让工程教育从“科学范式”回归“工程范式”;面向工程实际,实施CDIO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工程 工科人才 工程能力 工程专业认证
下载PDF
新工科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50
15
作者 姚圣卓 王传涛 金涛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75,共6页
文章在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设施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保障高... 文章在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设施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应建立配套的制度与机制: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设计、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基于平台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培养 高校 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新工科建设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33
16
作者 蒲清平 雷洪鸣 王馨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70,共11页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新工科必须把目标定位为培养胸怀“两个大局”的时代新人;以新发展理念为新工科建设的行动标尺,坚持育人为根本、问题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疏通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新工科必须把目标定位为培养胸怀“两个大局”的时代新人;以新发展理念为新工科建设的行动标尺,坚持育人为根本、问题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疏通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难点堵点;以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实践路径,强化学科交叉、改进教学方法、融入国际理念,着力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新工科人才。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来建设新工科,才能提升新工科站位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广度,真正让新工科“新起来”“强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阶段 发展理念 发展格局 工科建设 工科 工科人才 课程思政 两个大局
下载PDF
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磊 何杰 +1 位作者 姚琳 王建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1,共6页
如何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关键。本文设计了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为以项目实践为载体完成"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培养以及"校企深度合作"与&q... 如何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关键。本文设计了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为以项目实践为载体完成"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培养以及"校企深度合作"与"项目式实践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人才培养实践,大幅提升了毕业生竞争力。教学改革成果被应用到百余所高校,形成了显著的成果辐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培养 项目式教学 校企合作 复杂系统能力
原文传递
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24
18
作者 周坚和 秦小云 李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服务者、支撑者乃至引领者,要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禀赋,突破传统产教融合面临的“合而不融”困境,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对人才供给侧的迫切需求。广西科技大学围绕广西和柳州...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服务者、支撑者乃至引领者,要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禀赋,突破传统产教融合面临的“合而不融”困境,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对人才供给侧的迫切需求。广西科技大学围绕广西和柳州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转型发展,“产学融创”理念引领国家级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建设,打造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亲产业应用研究与科技创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传承与创新工业文化“四位一体”的区域产学融创高等工程教育生态体系,推动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学融创 现代产业学院 工科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以《无机化学》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婧靖 王晓娟 +2 位作者 肖锡林 侯三英 龙双双 《高教学刊》 2021年第8期148-151,共4页
文章以《无机化学》为例,探讨了面向高等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并结合疫情防控背景,对《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文章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化学平衡精神”“活化分子精神”“金刚石品质”“共价键品质”等多个... 文章以《无机化学》为例,探讨了面向高等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并结合疫情防控背景,对《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文章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化学平衡精神”“活化分子精神”“金刚石品质”“共价键品质”等多个主题,结合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以及学生关注热点,设计了同时进行的两条课程思政路线:1.根据学生学期阶段性教育灵活开展;2.紧密结合课程结构进行设计。一线实践表明教学效果理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培养质量达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科人才 无机化学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意义和路径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章豹 朱华炳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8,共5页
工程与文化具有内在关联性,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文化之间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必须加强工程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优秀工程文化的育人功能。文章辨析了工程、工程文化、工程文化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加强工程文化教育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 工程与文化具有内在关联性,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文化之间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必须加强工程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优秀工程文化的育人功能。文章辨析了工程、工程文化、工程文化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加强工程文化教育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指出工程文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培养方案中落实,在入学教育中施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在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中强化,在校园文化中浸润,从而将其贯穿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人才 工程文化教育 工程教育 工程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