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德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言所取代 ,语言浅白却单调而且内涵不够丰富 ,呈现出一定的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文革"文学 叙述语式 语言特色 语言模式 语言形态 语言规范 政治语言
下载PDF
关于“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0-33,共4页
“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是那个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它包括民间传奇、政治笑话、时政歌谣等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但迄今为止,其搜集整理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做得很不够。本文着重探讨了其基本范畴、基本特征、基本价值这三个问题,提... “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是那个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它包括民间传奇、政治笑话、时政歌谣等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但迄今为止,其搜集整理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做得很不够。本文着重探讨了其基本范畴、基本特征、基本价值这三个问题,提出在文学研究中应该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革文学 侦探小说 时政歌谣 搜集整理 作家文学 极“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史》 作品
下载PDF
《欧阳海之歌》与“文革”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6
3
作者 吕东亮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1-216,共6页
"文革"文学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革"爆发之际面世的《欧阳海之歌》表现出了的新的文化元素和文学特质,即具有空泛激情的新人的出现、军队文化的胜利以及创世激情的奔突等。这些元素和特质是当时文... "文革"文学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革"爆发之际面世的《欧阳海之歌》表现出了的新的文化元素和文学特质,即具有空泛激情的新人的出现、军队文化的胜利以及创世激情的奔突等。这些元素和特质是当时文化政治在文本中的典型呈现,使得小说带有强烈的隐喻色彩。因此《欧阳海之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可以被视为"文革"文学的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海之歌》 文革文学 文学特质 文化元素 军队文化 文化政治 激情 小说
原文传递
艺术品格与艺术功能的消退——再评十年“文革”文学的审美价值体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兰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36,共8页
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有灵魂的生命体,孜孜不倦地给人类创造着精神财富。它沉思历史,超越生活,包孕时代风云,展现人类风貌:它穿透茫茫的人生浮表,把社会内核和人性内核展示出来;它呼唤威信,探求真理,观照生存,揭示美... 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有灵魂的生命体,孜孜不倦地给人类创造着精神财富。它沉思历史,超越生活,包孕时代风云,展现人类风貌:它穿透茫茫的人生浮表,把社会内核和人性内核展示出来;它呼唤威信,探求真理,观照生存,揭示美丑,让人们在现实和超现实中去品尝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艺术功能 艺术品格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价值体 文学艺术 人物形象 中国文学 美学价值
下载PDF
近十年来革命“样板戏”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松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样板戏” 文革文学 政治敏感性 述评 当代文学研究 主流意识形态 “红色经典”
原文传递
从错位到恶化——评“文革”文学的流变
6
作者 孙兰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4,36,共9页
对文革文学的评价是个艰难的话题,然而决不能回避。十年“文革”期间,出版的小说、故事集、散文、“三史”、文学评论等等,数量相当可观。据统计,仅1972—1976年的五年间,共出版小说484部次,故事集333部次,散文杂... 对文革文学的评价是个艰难的话题,然而决不能回避。十年“文革”期间,出版的小说、故事集、散文、“三史”、文学评论等等,数量相当可观。据统计,仅1972—1976年的五年间,共出版小说484部次,故事集333部次,散文杂文集97部次,报告文学集198部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文学艺术 中国人文精神 毛泽东 文学创作 权力文化 《水浒》 中国文学 周恩来 意识形态领域
下载PDF
从语言角度去研究“文革”文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匡汉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5-6,共2页
对于那个疯狂的、丧失理性和良知的年代,我们的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每一个过来人难以抹去惨痛的记忆.在那个年代里,社会因黑白是非的颠倒而失去正常前进的秩序.不能说没有“文学”.但作为地表的、主导地位的,则是充斥着“假、大、空... 对于那个疯狂的、丧失理性和良知的年代,我们的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每一个过来人难以抹去惨痛的记忆.在那个年代里,社会因黑白是非的颠倒而失去正常前进的秩序.不能说没有“文学”.但作为地表的、主导地位的,则是充斥着“假、大、空”的欺骗和谎言.那些谎言又往往穿上“真实”而实则是愚忠的外衣.回望六、七十年代之交的文学、剖析“文革”文学的历史借鉴,宜从多层面、多视角去研究、去重读,如社会生活角度、意识形态角度、人文角度、病态的人物形象及性格心理角度……等等.这里,我愿意提出,是否还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文革”生活与“文革”文学?这是因为,语言毕竟是人与世界的根本纽带.人们总是依据其语言形式去接受世界和把握世界,语言成为人们感知、体认、理解主客体的实在方式.还因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表达的必要工具,它本身就是思维的一部分,故也是人的一部分.语言与人之间的不可分离性,语言作为人的活动的客观实践性,决定了我们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样式表达着相应的意义和特定的文化形态.“文革”作为特定的、负面的文化形态,表现在日常语言、传媒语言以至文学语言上,其质态值得玩味.我们不妨举几个例证.1968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报道某地一个86户的山村,如何经过“文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氛围 文革文学 毛泽东思想 文化形态 社会生活 文化功能 把握世界 意识形态 人的主体意识 传媒语言
下载PDF
1949-1976年间的集体写作现象平议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擎 李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6-102,共7页
作为国家权力话语的常规表达和重要组成,1949-1976年间的集体写作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政治权力色彩,并以"三结合"为标志逐渐升腾为文艺生产的主导模式。这种写作方式变更的实质是动用国家政权力量自上而下地限制并规定写作的权力... 作为国家权力话语的常规表达和重要组成,1949-1976年间的集体写作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政治权力色彩,并以"三结合"为标志逐渐升腾为文艺生产的主导模式。这种写作方式变更的实质是动用国家政权力量自上而下地限制并规定写作的权力,即关涉谁来写作,为谁写作,写作什么和如何写作的问题。显性集体写作和隐性集体写作悄然合流,均饱受时代政治话语最强音的浸染,漠视和忽视话语主体鲜活的个人思考,知识分子文化传统和民间文化传统也在"为工农兵服务"的旗帜下被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不断地改造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集体写作 “三结合”
下载PDF
《九三年》、革命与人道主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孔庆东 《天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2,共8页
关键词 《九三年》 人道主义 法国大革命 毛泽东 鲁迅 武侠小说 1990年代 文革文学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
原文传递
“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中的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传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3年第2期172-188,共17页
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是十七年文学重要的创作潮流,它以其典范作家作品的产生构成了1949年后中国文学的一份传统。在故事结构、人物类型、叙述手法方面,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对'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中的同类小说创作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 农村题材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十七年文学
下载PDF
策略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以“文革”文学为出发点和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仲红卫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6,共8页
策略化,亦即将文学作为从意识形态和情感-心理角度巩固新生政权的基本手段,是"文革"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文学策略化的本质在于文学的意识形态化和工具理性化,包括红色文学传统和所谓启蒙主义文学传统在内的整个20世纪中国文... 策略化,亦即将文学作为从意识形态和情感-心理角度巩固新生政权的基本手段,是"文革"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文学策略化的本质在于文学的意识形态化和工具理性化,包括红色文学传统和所谓启蒙主义文学传统在内的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都具有这个特征。因为忽视了对批评本身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前提的反思,从自由主义和启蒙主义出发的多种对"文革"文学的批判都没有切中这一要害。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文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着戏剧行为属性的自我表述行为,具有自身的基本规范和有效性要求。文学的策略化改变了这种规范和有效性要求,促使审美表达蜕变成为有目的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批评 策略化
下载PDF
反思·启示·超越──三评十年“文革”文学的教训
12
作者 孙兰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3-57,共5页
回眸往事,当世界即将跨进一个新世纪之时,十年“文革”文学已成为远离我们的历史。对当代青年来说,阅读那些发黄的“满纸荒唐言”,除了难以理解和感到好笑,似乎无可品味。然而,掩卷沉思,总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蒙难的中国文学所... 回眸往事,当世界即将跨进一个新世纪之时,十年“文革”文学已成为远离我们的历史。对当代青年来说,阅读那些发黄的“满纸荒唐言”,除了难以理解和感到好笑,似乎无可品味。然而,掩卷沉思,总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蒙难的中国文学所遭受的那些冤屈、挫折和付出的沉重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现实主义 主体意识 艺术本位 中国文学 文学艺术 文学思潮 创作主体 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文革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治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9,共5页
“文革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了突出的变化,逐步由狭窄走向了开阔,真正走出了沉寂,呈现出起点高、发展稳定的良好势态。从文革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亮点以及文革文学研究的个人反思三方面作了综合述评。
关键词 文革文学 个人反思 当代文学
下载PDF
“文革”期间的手抄本通俗小说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193,共9页
一、小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史对于“文革”文学的揭示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绝对效忠于“文革”政治的主流文学。在被主流意识形态严格控制的共名时代,还有一些接近自在状态的文学实践从几乎不可忍受的重荷中幸存下来,提供了与当... 一、小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史对于“文革”文学的揭示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绝对效忠于“文革”政治的主流文学。在被主流意识形态严格控制的共名时代,还有一些接近自在状态的文学实践从几乎不可忍受的重荷中幸存下来,提供了与当时公开文学完全不同的作品,手抄本通俗小说便是这些存在于主流文学话语之外①的文学现象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通俗小说 手抄本 小说研究 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文学 文学实践 文学现象
下载PDF
新中国文学50年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张学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文学50年研讨会于1998年11月9日至13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中国文学50年”的总主题,就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进、经验与教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文学50年研讨会于1998年11月9日至13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中国文学50年”的总主题,就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进、经验与教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对新中国文学50年的回顾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史研究 研讨会综述 新时期文学 文革文学 赵树理 个人化写作 当代文学研究 外部历史 文学格局
下载PDF
1978年文学批评的复杂性
16
作者 陈宁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5,共6页
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当人们谈起它时,总免不了将其与“文学性”“人的文学”等“五四”话语相关联,以明确其对“五四”传统的传承,同时也暗含其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断裂。“在80年代的文学史叙述... 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当人们谈起它时,总免不了将其与“文学性”“人的文学”等“五四”话语相关联,以明确其对“五四”传统的传承,同时也暗含其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断裂。“在80年代的文学史叙述中,公式化、概念化、政治化的‘文革文学’,乃至‘十七年文学’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复杂性 “五四”传统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文学性” 文学史叙述
原文传递
调整学术步履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儒敏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58-59,共2页
调整学术步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世纪之交特别能引发沧桑之感,尤其又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急剧的变革使既定的价值系统解体,文化困扰带来无奈的精神虚脱。这种难堪的历史处境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也发生过,但却逼出了一批“社会的... 调整学术步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世纪之交特别能引发沧桑之感,尤其又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急剧的变革使既定的价值系统解体,文化困扰带来无奈的精神虚脱。这种难堪的历史处境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也发生过,但却逼出了一批“社会的头脑”去反思传统,涌现了象王国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世纪之交 学术 传统反思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革文学 “五四”新文学 思想史 社会转型期 文化史
原文传递
“文革”文学中的女性叙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强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文革”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典型是女英雄(女铁人),①她们在行为模式上几乎与“文革”时期文学中的男性正面人物等齐划一.以此来论,似乎“文革”时期并没有真实表现女性世界的文本.这不足为奇,因为它不过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延续及特定时期... “文革”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典型是女英雄(女铁人),①她们在行为模式上几乎与“文革”时期文学中的男性正面人物等齐划一.以此来论,似乎“文革”时期并没有真实表现女性世界的文本.这不足为奇,因为它不过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延续及特定时期的极型.真正能“浮出历史地表”②的女性写作需要长久的时间去等待.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压迫性渗透及女性为获得男性权威的社会指认所作的投降实质上仍然是现实,也仍然是女性文学无法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但是,历史文本是“把历史事件按照一种而不是另一种的情节结构或神话组合起来的作法”③,是以一种视点而不是另一种视点对历史事件的抽样选择,之后加以编排的叙事形式.因此,在既定的文本与历史真相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以“文革”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典型来论,文本典型得以产生不能不说是对现实中的女性有所抽绎和变异.当然,现实中女性的真实面貌因“历史已逝去不返”,我们所能作的只是从多种材料出发去尽量恢复和了解那种精神性的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新历史主义 历史语境 文学批评 女性形象 小说 女性主义 女性叙事 女性文学 一条主线
下载PDF
现代性与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4-74,76-7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革文学 时代精神 文献资料
下载PDF
“三突出”的构造过程及其理论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古远清 《鄂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从史的角度剖析“三突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 ,从延安时代的“工农兵”、“正面人物”逐渐衍化为写“英雄人物”到“突出主要雄人物”。
关键词 英雄人物 "样板戏" "三突出"理论 政治 阶级性 党性 "文革"文学 形而上学 文艺思想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