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面临问题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40
1
作者 赵歆 龙行年 +2 位作者 彭小伟 吴雪琴 李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7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进行解读,发现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制约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取得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政元素缺乏系统梳理、片面强调技术教...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进行解读,发现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制约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取得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政元素缺乏系统梳理、片面强调技术教学、教师思政能力欠缺、实施纲要尚未出台等,提出以全面发展统摄武德教育、以学科特色坚守文武兼修、以育人成效引领课程改革、以实施纲要规范教学实践,促进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深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武术 课程思政 德智体美劳 文武兼修 教师意识 评价
下载PDF
“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史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家忠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4,共5页
当代我国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应试化、教育体制的权利化、社会教育的商业化,以及家庭教育的以自我为中心化、过度溺爱化等现象,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实效,以"文武兼修"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法... 当代我国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应试化、教育体制的权利化、社会教育的商业化,以及家庭教育的以自我为中心化、过度溺爱化等现象,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实效,以"文武兼修"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起源、传承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史学梳理,阐述了"文武兼修"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论证了"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思想的危害,阐释了"文武兼修"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各历史朝代,提倡"文武兼修"目的在于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进行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和砥砺精神,两者相互促进。"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杰出人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中国教育需要加强"文武兼修"的教育实践,只有智育和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根本改变因片面教育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兼修 教育思想 武士教育 六艺 武举制度 尚武精神
原文传递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3
作者 杨帆 《武术研究》 2024年第8期72-74,92,共4页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是武术教学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为更加深入推进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产生高效的育人效果,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课程思政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文武兼修的实践路径。文武兼修包含“...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是武术教学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为更加深入推进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产生高效的育人效果,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课程思政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文武兼修的实践路径。文武兼修包含“以文化人”和“以武树人”两个方面。通过对“以文化人”和“以武树人”的逻辑机构进行梳理,从“身”“心”“行”三个维度协同推进,促进学生技与术相统一、德与礼相统一、知与行相统一的价值内化和技术养成,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兼修 高校武术 课程思政 “以文化人” “以武树人”
下载PDF
聊城武术文化研究
4
作者 杨祥全 《武术研究》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聊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文化深受黄河-运河文化的孕育和影响,历史上出现过聊、摄、黄、北杏、柯、薛、清、桃秋、冠氏、高唐等城邑,地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的交融区,长年的征战促成了聊城军事武术的快速发展,文武兼修... 聊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文化深受黄河-运河文化的孕育和影响,历史上出现过聊、摄、黄、北杏、柯、薛、清、桃秋、冠氏、高唐等城邑,地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的交融区,长年的征战促成了聊城军事武术的快速发展,文武兼修的民风促进了聊城查拳、孙膑拳、肘捶、太祖长拳、罗汉拳等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近现代,面对中国武术的巨大转型,聊城传统武术在继续发展的同时,聊城武术人还在武术教育,竞技武术训练与裁判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武术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兼修 传统武术传承创新 竞技武术竞赛与裁判 武术教育
下载PDF
浅议红拳的智慧
5
作者 蔡金星 《中华武术》 2024年第12期56-57,共2页
与红拳交往近二十年,感受最深刻的是红拳的智慧。红拳人文武兼修,能自觉地领悟智慧。当现代武术提出要与文化深度融合,陕西红拳就走在全国前列及时获得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文化研究会。十八年前我在央视《武林大会》上与红拳相识,由于太祖... 与红拳交往近二十年,感受最深刻的是红拳的智慧。红拳人文武兼修,能自觉地领悟智慧。当现代武术提出要与文化深度融合,陕西红拳就走在全国前列及时获得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文化研究会。十八年前我在央视《武林大会》上与红拳相识,由于太祖红拳与我自幼习练的太祖拳同根同源,来往中自然就多了一份缘亲,看着红拳人打造红拳文化精英辈出,一路唱红大江大河,红拳人的智慧可谓奇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拳 现代武术 深度融合 文化精英 文化研究会 近二十年 文武兼修 同根同源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体育特色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2
6
作者 程红 匡昕 +2 位作者 王辰 田青 谢卫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新时代背景下,北京体育大学依托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30余年发展历史,利用丰厚的体育资源,2018培养方案继续探索有体育特色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核心能力主千平台、中国文化特色平台、英语与国际化平台、武术技能与... 新时代背景下,北京体育大学依托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30余年发展历史,利用丰厚的体育资源,2018培养方案继续探索有体育特色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核心能力主千平台、中国文化特色平台、英语与国际化平台、武术技能与素养平台.课程体系以模块细分为语言、文学与文化拓展三个方向,更凸显国际化,"通识+技术"强化基础素质教育.该模式有助于培养"文武兼修"的特色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特色 文武兼修
原文传递
“文武兼修”型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设置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永武 于翠兰 唐芒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1-94,共4页
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设置的分析,以"文武兼修"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合理搭配;课程的开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 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设置的分析,以"文武兼修"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合理搭配;课程的开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设地域特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学 硕士研究生 文武兼修 课程设置
下载PDF
日本武家家训中的文武之道
8
作者 许译兮 《东北亚学刊》 2014年第2期54-60,共7页
日本武家家训中的文武之论体现了武士社会存在的基本特征。武士的产生是以"武"为根本的,在战争时代,以武艺技能、军事知识、战事准备等方面体现尚武的特色,天下太平之后,由于武士"家"的军事因素的现实要求,武士依... 日本武家家训中的文武之论体现了武士社会存在的基本特征。武士的产生是以"武"为根本的,在战争时代,以武艺技能、军事知识、战事准备等方面体现尚武的特色,天下太平之后,由于武士"家"的军事因素的现实要求,武士依然在上述各方面沿袭了"以武为本"的特质。另一方面,武士不仅仅是军事组织的首领,还兼任着政治经济的管理者,需要"文武兼修"。武士学习文化知识以用于军事战争和生产生活,学习武士的行为规范并应用于实践,修习治政之道以用于政治管理。总的来说,"武"与"文"的双重特质在武士身上得到了一贯的体现,无论是武家社会形成发展的中世还是政权稳固的近世,这两种基本特质始终存在,不曾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 家训 文武之道 以武为本 文武兼修
下载PDF
让体育有更宽广的育人价值
9
作者 李天星 乔丽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72,共2页
我们是从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开始探索的,提出了“文武兼修,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体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还有更宽广的教育价值,能提供多种育人情境,最终形成了“体育+”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模式。... 我们是从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开始探索的,提出了“文武兼修,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体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还有更宽广的教育价值,能提供多种育人情境,最终形成了“体育+”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模式。在逐步构建“体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任何课程都不能跳脱受教育者而孤立存在,而是要以学生的现状为出发点,同时注重学科融合与实践体验,构建一个以学生成长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实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理念 课程实施 育人模式 体质健康 学生身体素质 育人价值 学生成长需求 文武兼修
原文传递
武化教育:历史的遗憾 时代的呼唤
10
作者 杨祥全 《中华武术(研究)》 2015年第10期6-15,76,共11页
文武两道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中国文化强调文武兼修、书剑齐飞。但历史的现实却是重文轻武、崇文抑武。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为了管理需要,普遍采用了"右文"的政策。这就造成了中国武化教育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饱受列... 文武两道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中国文化强调文武兼修、书剑齐飞。但历史的现实却是重文轻武、崇文抑武。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为了管理需要,普遍采用了"右文"的政策。这就造成了中国武化教育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饱受列国蹂躏。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面对当前中国的国际环境及国内情况,我们应高扬起武化教育的旗帜,补齐"武化教育"这块短板,重塑新型的文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兼修 重文抑武 近代教训 武化教育
原文传递
文武兼修、德艺双馨的太极名家虞志荣
11
作者 王友唐 《中华武术》 2020年第9期40-42,共3页
一、引子去年岁末,《中华武术》为庆贺创刊37周年,举办了规模空前的评选"中国太极拳最具影响力人物"活动,86岁高龄的浙江省海盐县武协主席虞志荣先生以义务授拳数十载的高尚武德和精深的太极功夫脱颖而出,高票入选,与张全亮... 一、引子去年岁末,《中华武术》为庆贺创刊37周年,举办了规模空前的评选"中国太极拳最具影响力人物"活动,86岁高龄的浙江省海盐县武协主席虞志荣先生以义务授拳数十载的高尚武德和精深的太极功夫脱颖而出,高票入选,与张全亮、刘伟一并成为吴式太极拳的最具影响力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式太极拳 德艺双馨 武德 文武兼修 太极功夫 《中华武术》 海盐县 中国太极拳
下载PDF
文武兼修,创意随行——访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学生杨和昕
12
作者 田春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2年第12期26-29,共4页
人物小档案姓名:杨和昕学校: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年龄:13岁兴趣爱好:发明、阅读、钢琴、体育最敬佩的人:爱迪生最喜欢看的书:《史记》最喜欢看的电影:《长津湖》最想做的事:作品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最自豪的事:担任国家级女足... 人物小档案姓名:杨和昕学校: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年龄:13岁兴趣爱好:发明、阅读、钢琴、体育最敬佩的人:爱迪生最喜欢看的书:《史记》最喜欢看的电影:《长津湖》最想做的事:作品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最自豪的事:担任国家级女足比赛的球童座右铭:不要轻言放弃个人作品:一种萤石粉的排水井盖、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溺水救援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师范大学 实用新型专利 科学城 球童 文武兼修 萤石粉 兴趣爱好 爱迪生
下载PDF
习武·修文:品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以湖南省长沙县泉星小学“文武兼修”校本课程建设为例
13
作者 罗艳林 《教师》 2019年第4期27-28,共2页
国学滋养灵魂,培养根性;国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湖南省长沙县泉星小学建设文武兼修课程,将武术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以文束武,用诵读口令指引武术动作,以武修文,用武术套路演绎文学韵味,实践国学与国术两种基本形态的融合与运用,落实课... 国学滋养灵魂,培养根性;国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湖南省长沙县泉星小学建设文武兼修课程,将武术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以文束武,用诵读口令指引武术动作,以武修文,用武术套路演绎文学韵味,实践国学与国术两种基本形态的融合与运用,落实课程实施与评价,培养健康儒雅的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兼修 国学 国术 校本课程
下载PDF
十六国士人的知识结构与公文关系刍议
14
作者 郭晨光 《斯文》 2021年第1期15-30,共16页
永嘉南渡和文人精英的大量死亡,北方以诗赋为主的纯文学作品存留较少。十六国时期以胡族为主的众多割据分裂政权,在长期战乱中出现了以诏令奏议为主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类公文。这类文体纯文学价值不高,一直受到轻视。实际上,由于胡族... 永嘉南渡和文人精英的大量死亡,北方以诗赋为主的纯文学作品存留较少。十六国时期以胡族为主的众多割据分裂政权,在长期战乱中出现了以诏令奏议为主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类公文。这类文体纯文学价值不高,一直受到轻视。实际上,由于胡族政权提倡的“文武兼修”的文教政策,适应和构筑了北方中下层“文书之士”的知识结构,推动了公文的演进和发展,形成了特定的文学风貌和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本阶段文学的新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文武兼修 “知识结构” “文书之士”
下载PDF
泾县名人录 善文能武,英才辈出
15
作者 阿福 曹风增(图) 《城市地理》 2020年第3期58-67,共10页
旧时的泾县,既出鸿儒,又出巨商,究其原因,一是儒学文化所致,一是勇武之风盛行。文儒能使人明白道理,而勇武又给予人们以开拓进取的勇气,但倘若一个地区,在文化上一味强调文儒,就不免显得单薄,甚至有些弱不禁风;而若一味强调勇武,又不免... 旧时的泾县,既出鸿儒,又出巨商,究其原因,一是儒学文化所致,一是勇武之风盛行。文儒能使人明白道理,而勇武又给予人们以开拓进取的勇气,但倘若一个地区,在文化上一味强调文儒,就不免显得单薄,甚至有些弱不禁风;而若一味强调勇武,又不免显得粗野,成不了气候。所以泾县人素来提倡文武兼修,这种包容开化的态度也使得泾县成为钟灵毓秀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录 儒学文化 英才辈出 泾县 文武兼修 明白道理 勇武
下载PDF
文武兼修,行思合一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小学
16
《华夏教师》 2024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四甲小学创建于1868年,前身为李鸿章创办的“东渐书院”。百年的沧桑历史,孕育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1996年10月,南通市海门区首所少年军校在四甲小学正式成立,军旅教育理念在时代与历史雨露的滋润下开始萌芽。经过2...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四甲小学创建于1868年,前身为李鸿章创办的“东渐书院”。百年的沧桑历史,孕育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1996年10月,南通市海门区首所少年军校在四甲小学正式成立,军旅教育理念在时代与历史雨露的滋润下开始萌芽。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军旅文化主张,在独具风采的“军旅文化”特色旗帜引领下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在响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学校文化驶入了传承与创新的新航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少年军校 江苏省南通市 军旅文化 独具风采 文武兼修 教育理念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百岁老爷爷蓝崇文武兼修
17
作者 胡喜荣(文/图) 《医食参考》 2021年第10期62-62,共1页
今年105岁的蓝崇老人是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人。蓝爷爷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是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言谈也思路清晰,生活还能自理。那么,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文武兼修蓝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太极达人,无论晴雨,他都坚持打太极拳、舞太... 今年105岁的蓝崇老人是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人。蓝爷爷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是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言谈也思路清晰,生活还能自理。那么,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文武兼修蓝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太极达人,无论晴雨,他都坚持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清晨的薄雾中,他时而推掌,时而勾手,忽而前进,忽而后退,眼随手转,步法灵活,说不出的自在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秘诀 推掌 浙江省丽水市 文武兼修 太极剑 太极拳 遂昌县 思路清晰
原文传递
百岁爷爷的长寿秘诀
18
作者 胡喜荣 《保健与生活》 2021年第12期19-19,共1页
今年105岁的蓝崇老人,是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人。蓝爷爷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是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善于言谈、思路清晰,且生活还能自理。那么,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文武兼修,生活多姿彩蓝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太极达人。无论晴天雨天... 今年105岁的蓝崇老人,是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人。蓝爷爷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是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善于言谈、思路清晰,且生活还能自理。那么,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文武兼修,生活多姿彩蓝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太极达人。无论晴天雨天,他都坚持打太极拳、舞太极剑。70多岁的时候,蓝爷爷开始学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秘诀 浙江省丽水市 太极剑 太极拳 遂昌县 文武兼修 思路清晰 爷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