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鲁迅对道家的拒绝——以《故事新编》的相关小说为中心 |
高远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2
|
鲁迅早期的尼采观与明治文学 |
伊藤虎丸
徐江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3
|
|
3
|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 |
王向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5 |
9
|
|
4
|
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进与日本文学 |
王向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6 |
11
|
|
5
|
虚像与反差——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 |
高宁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6
|
政治批评:风平浪不静——简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中的政治批评 |
姚楠
|
《文艺评论》
|
2003 |
3
|
|
7
|
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原点 |
孙苏平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8
|
重述、疗愈与告别——鲁迅的创伤体验与《野草》写作 |
刘志权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杂文的自觉:自我与时代的双重发现 |
汪卫东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0
|
鲁迅杂文的“晚期风格” |
牟利锋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1
|
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文明的批评 |
严安生
|
《外国文学》
|
1986 |
2
|
|
12
|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建构 |
朱寿桐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3
|
“涂层传播”的哲学反思——文明批评史的视角 |
陈忠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鲁迅、萨义德、批评的位置与方法 |
黄子平
|
《天涯》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5
|
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
赵京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6
|
试论鲁迅的杂文理论 |
吕若涵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2
|
|
17
|
鲁迅杂文与精神文明 |
李鸿然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8
|
夏目漱石的政治倾向研究 |
高宁
|
《日本研究》
|
2000 |
3
|
|
19
|
陶晶孙的《给日本的遗书》 |
杨剑龙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0
|
论鲁讯杂文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读鲁迅华盖集时期杂文札记之二 |
童秉国
|
《教师教育论坛》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