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被引量:247
1
作者 刘魁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19,共9页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然而,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抢救珍贵的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保护和抢救过程中,应贯穿整体性原则:既要保护文化事象本身,也要保护它的生...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然而,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抢救珍贵的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保护和抢救过程中,应贯穿整体性原则:既要保护文化事象本身,也要保护它的生命之源;既要重视文化的"过去时"形态,也要关注它的"现时"形态和发展;既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背景和环境,又要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利益诉求;还要尊重文化共享者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等。这是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抢救工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性原则 文化共享 尊重 民族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 价值观 利益诉求 保护 协调
下载PDF
论教育的伦理特性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本陆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0,共6页
教育伦理特性即在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教育本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考察教育的历史和现实 ,可以发现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人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和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 ,强调把文化财富... 教育伦理特性即在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教育本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考察教育的历史和现实 ,可以发现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人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和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 ,强调把文化财富传递和传播给他人 ,让大家共同享有文化进步的成果。它的一般要求是 :努力丰富文化共享的资源 ,扩大文化共享的人群。育人成才体现着教育的基本宗旨 ,强调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在现代社会 ,它的基本要求是 :发展人的主体性 ,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伦理 文化共享 全面发展 道德标准 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变迁:喻天、娱人与族群标识 被引量:57
3
作者 秦红增 毛淑章 秦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7,共9页
文章以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板池屯等地的田野资料为例证,描述了布傣人的天琴文化由喻天到娱人,再到族群标识的变迁历程,并就族群标识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某种实物或符号成为族群标识后,不仅能够进一步明晰族群边界,而... 文章以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板池屯等地的田野资料为例证,描述了布傣人的天琴文化由喻天到娱人,再到族群标识的变迁历程,并就族群标识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某种实物或符号成为族群标识后,不仅能够进一步明晰族群边界,而且因其可展演性及随之而来的利益,还可能导致对族群标识的掠夺或垄断,引发族群内外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共同享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人 天琴 族群标识 文化共享
原文传递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构成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40
4
作者 高丙中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3,共8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代表作名录的设计及其在全世界的广泛实施,第一次为人类确立了文化差异条件下文化共享的公共机制,把联合国体系内通过文化达成对人的尊重的努力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文化的不同让各种"我们"相...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代表作名录的设计及其在全世界的广泛实施,第一次为人类确立了文化差异条件下文化共享的公共机制,把联合国体系内通过文化达成对人的尊重的努力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文化的不同让各种"我们"相互区分、区隔,但是非遗保护的代表作名录制度把这种认识提升了一大步,差异文化因为被特定民族定为自己的代表性文化而有资格成为国际社会共享的文化遗产。当全人类因文化不同而相互欣赏与共享的格局形成时,最大限度地让每个人有机会受到尊重的文化条件就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人权 文化共享 公共政策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转型——以武术国际推广3.0时代为例 被引量:39
5
作者 吕韶钧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入手,阐述了文化是推动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共享"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是建立...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入手,阐述了文化是推动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共享"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是建立国与国"主体间"平等的共建、共享;共商、共赢;互惠、互利双向互动的合作新模式和国际交流新机制。并提出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国际推广3.0时代的到来,以及所应做出的战略调整,即:由文化"软实力"向文化"柔传播"转型、由文化"走出去"向文化"走进去"转型、由武术"国际化"向武术"国际性"转型、由武术"技术教学"向武术"健康服务"转型,从而使更多的人认知、认同武术文化,让世界共享武术"自然、和谐、健康"的健身理念,这才是武术文化打造国际影响力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也是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武术文化 战略转型 国际推广 3.0时代 文化认同 文化共享
原文传递
“文化共享”理念的理论演进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永友 史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6,共8页
"文化共享"理念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体现了经济与文化辩证关系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优越性... "文化共享"理念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体现了经济与文化辩证关系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论本质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实现"文化共享",既要准确把握其内在的逻辑要求,又要深刻认识"文化共享"理念的内在逻辑本质,更要切实关照人民群众这一逻辑主体,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完善机制增强文化共享能力、提升文化共享意愿、保障文化共享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推动理念在实践中"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享 理论演进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遗存、遗产与续用发展:关于文化共享的整体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秦红增 陈子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14,246,共11页
反思从“遗存”到“遗产”的认知改变,可以发现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既是人群通达彼此、相互认知的桥梁,也因其价值稀缺性而成为发展的重要资本。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反思从“遗存”到“遗产”的认知改变,可以发现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既是人群通达彼此、相互认知的桥梁,也因其价值稀缺性而成为发展的重要资本。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要求在秉承传统基础上重新审视文化共享性,通过传承创新、共同体建设、共享民族志等途径实现文化的主体共享与续用发展,力行“多彩、平等、包容”的新时代文明观,发挥文化自信深层持久的力量,让文化共享理念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好地为时代提供正确的指导与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享 主体共享 文化自信 共享民族志
下载PDF
从文化的代表性意涵理解世界文化遗产 被引量:19
8
作者 高丙中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8,共9页
文化概念的定义虽然异常驳杂,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借助对于经典定义的分析而发现沿袭其中的策略,即通过选择文化的代表性项目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以确证特定社群或民族的独特性,由此构成文化概念的代表性意涵。文化的代表性意涵曾经主要用于... 文化概念的定义虽然异常驳杂,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借助对于经典定义的分析而发现沿袭其中的策略,即通过选择文化的代表性项目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以确证特定社群或民族的独特性,由此构成文化概念的代表性意涵。文化的代表性意涵曾经主要用于社群、民族的差异与区隔,但是随着"世界文化遗产"概念的建立与发展,代表性意涵既是社群、民族在文化上的独特性得到承认的依据,也是社群、民族之间的文化共享得以落实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概念 文化代表性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区隔 文化共享
原文传递
全域旅游统筹下的经济共益与文化共享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士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3,共3页
对于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当今学界大致是从旅游目的地的层面着眼,将传统的点、线扩展为区域性,即特定区域空间全覆盖的旅游理念。这当然是对的,不过若进一步从其涵盖的社会实践层面考察,则会发现全域旅游所蕴聚的'旅游革命'性质,... 对于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当今学界大致是从旅游目的地的层面着眼,将传统的点、线扩展为区域性,即特定区域空间全覆盖的旅游理念。这当然是对的,不过若进一步从其涵盖的社会实践层面考察,则会发现全域旅游所蕴聚的'旅游革命'性质,即在'无处不可游'、尊重地方生活差异性等理念下的文化共享。当今全域旅游的兴起有其必然性,是随着人类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交通工具及信息获取技术日益便捷,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大众旅游、休闲旅游风行而引发的旅游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民俗旅游村 文化共享
下载PDF
互嵌与共享:新时代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汤夺先 王增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共12页
新时代背景下,散杂居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中的共同性现象不断增加,各民族关系朝着更加包容和亲近的趋势发展,交融程度不断加深。以安徽F市为例,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层面呈现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状况。不同维度的文化交融存... 新时代背景下,散杂居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中的共同性现象不断增加,各民族关系朝着更加包容和亲近的趋势发展,交融程度不断加深。以安徽F市为例,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层面呈现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状况。不同维度的文化交融存在层级性和差异性,具有非对称性等特征。基于自然环境和历史记忆的共同区域认同的基础性原动力,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外在动力,以及文化尊重、认同和共享的内在动力,共同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进而形成区域文化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交融 文化认同 文化共享 民族散杂居地区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传统艺术活态保护与当代美学建设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小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3,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统艺术文化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发展。这种保护需要美学研究的支持。但经典美学多以经典作品为范例,概括、抽象出审美经验的普遍性质和规律。这样的美学不适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统艺术文化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发展。这种保护需要美学研究的支持。但经典美学多以经典作品为范例,概括、抽象出审美经验的普遍性质和规律。这样的美学不适应传统艺术活态传承问题的研究。当代美学需要面向传统艺术活态传承研究的建设。这种美学关注的审美经验核心是审美认同:内涵重在集体记忆,意义在于生存体验,艺术形态特点是现场性和即兴性。这种理论追求的不是传统的独断论规律而是文化共享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审美认同 集体记忆 文化共享
原文传递
从族群标识到文化共享——20世纪80年代以来壮族三月三的变迁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晓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12,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初,壮族三月三活动由民间的自发组织,发展到由政府部门主导,地方精英、学者、媒体共同推动发展的民族节庆活动。2014年初,壮族三月三成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2014年11月,"壮族三月三"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世纪80年代初,壮族三月三活动由民间的自发组织,发展到由政府部门主导,地方精英、学者、媒体共同推动发展的民族节庆活动。2014年初,壮族三月三成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2014年11月,"壮族三月三"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在定义上成为一种泛称,把歌圩活动也包括进其中。其举办时间、组织主体、活动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依然活态传承的"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广西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广西各族人民在三月三期间祭祀祈福、走亲访友、以歌传情、娱乐竞技、互贸互利,在展示广西各族人民多姿多彩的文化同时,也强化了中华文化认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重要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文化变迁 文化再生产 文化共享
下载PDF
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享、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海外观众解读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陆敏 陈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69,共5页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重要视觉影像载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文化混杂空间中,海外观众如何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递的文化内涵?《如果国宝会说话》《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的YouTube海外观众评论...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重要视觉影像载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文化混杂空间中,海外观众如何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递的文化内涵?《如果国宝会说话》《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的YouTube海外观众评论呈现出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享、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三种样态。而若要强化文化共享的可能,降低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的程度,则需要提升纪录片审美意趣、呈现细腻的日常生活、提供清晰的背景知识,这将有助于海外观众超越柏格森所言的“习惯记忆”,唤起人类共同的“纯粹记忆”,促进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纪录片 国际传播 文化共享 文化折扣 解读偏移
下载PDF
多民族交汇地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区域——康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历史基础、独特地位及示范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石硕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212,共13页
我国民族格局中,存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之间的重要连接地带,这些连接地带往往是多民族密切交汇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地带的康区,正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居区之间的连接地带,也是典... 我国民族格局中,存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之间的重要连接地带,这些连接地带往往是多民族密切交汇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地带的康区,正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居区之间的连接地带,也是典型的多民族交汇地区。文章对康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历史基础、独特地位及示范作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康区是入藏通道和明清以来中央经营西藏地方的前哨与依托,有拥戴中央、维护祖国统一的深厚社会传统,康区也是汉藏民族及藏族与西南地区众多民族密切交融、和谐共居区域。由于长期多民族交汇与密切接触,康区各民族形成一些颇具示范意义的重要经验:1.主观上民族观念淡薄,民族界线模糊,民族间相处时遵循“求同”“求和”的原则;2.文化上持开放和包容态度,通过文化“共享”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等。这些经验看似简单,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凸显康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价值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藏民族 多民族交汇 文化共享
原文传递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解读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向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88,共4页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博物馆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承载民族文化记忆、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助力优秀文化传播、推动公共文化共享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都有新的扩展。
关键词 博物馆 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责任 文化记忆 文化传承 文化传播 文化共享
原文传递
从共生到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探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玉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进行梳理与讨论,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逻辑是从文化整合开始的,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的价值与理念,在实践中又表征为文化共享。各民族共生共享的多元文化只有在欣赏与竞生的过程中互守尊严、相倚为强,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延续民族文化之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理路 文化整合 文化自信 文化共享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与范式构建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荻 《图书馆学刊》 2020年第11期31-35,共5页
知识经济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背景,结合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困境,综合研究顶层设计策略,统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范式构建。
关键词 文化共享 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服务 顶层设计 范式构建
下载PDF
现代区域文化建设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覃萍 《桂海论丛》 2005年第3期83-85,共3页
现代区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鲜明的时代特征。要通过构建现代区域文化识别系统、建立特色文化区域、发展现代区域文化产业、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构建区域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和促进优秀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等途径建设现代区... 现代区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鲜明的时代特征。要通过构建现代区域文化识别系统、建立特色文化区域、发展现代区域文化产业、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构建区域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和促进优秀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等途径建设现代区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区域文化 识别系统 特色文化区域 文化产业 文化共享
下载PDF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向度及价值逻辑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潇珊 陆永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5期17-29,共13页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精神性”的价值指引与逻辑规制下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因而迫切需要从文化向度审视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未来走向。从精神生活的价值生成来看,文化理性共识是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必然条件,文化价值认同...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精神性”的价值指引与逻辑规制下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因而迫切需要从文化向度审视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未来走向。从精神生活的价值生成来看,文化理性共识是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必然条件,文化价值认同是充盈人的精神生活的价值旨趣,文化信仰共鸣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动力保障。文化自信为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精神指引与前进力量,它引导着人们在文化自觉中共筑精神家园,在文化治理中共建精神秩序,在文化创新中共创精神财富。为此,需要深入把握文化共享的内在逻辑本质,通过重构文化“生产—分配—交往—消费”活动的共建、共享、共塑、共富逻辑来扎实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共享三重向度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价值阐释,不仅为新发展阶段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能够实现共同富裕与文化自信的同向共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 文化共享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文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明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文化建设应坚持文化创新、文化协调、文化绿色、文化开放、文化共享。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第一动力;文化协调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绿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文化开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文化... "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文化建设应坚持文化创新、文化协调、文化绿色、文化开放、文化共享。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第一动力;文化协调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绿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文化开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文化共享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当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的逻辑脉络,走出文化创新、文化协调、文化绿色、文化开放、文化共享的新型文化强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文化创新 文化协调 文化绿色 文化开放 文化共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