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儒家的“教化”思想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锡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2-78,共7页
儒家重视教化乃基于其德善并非天生的正确认识,他们无论对“人之初”时的人性如何看待,却都始终与修养论、教化论密切相联。重教化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政治、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如何推行教化,儒家有其专门的理论,其... 儒家重视教化乃基于其德善并非天生的正确认识,他们无论对“人之初”时的人性如何看待,却都始终与修养论、教化论密切相联。重教化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政治、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如何推行教化,儒家有其专门的理论,其中,“乐教”、“神道设教”便是十分重要的方式。为了使教化取得切实成果,儒家认为教化者的身教十分重要,这是由儒家的历史观决定的。另一方面,基于对教化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儒家还重视教化的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化 儒家伦理思想 神道设教 《荀子·乐论》 经济思想 道德教育 因果报应说 教化 统治 教化
下载PDF
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玉森 《哲学研究》 1980年第2期52-57,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其所谓‘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即以性三品为前提而发。人性的上中...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其所谓‘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即以性三品为前提而发。人性的上中下三品,即《实性》篇所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及‘斗筲之性’。这种三品说的荒谬,在于他把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善’,而把贫贱的被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恶’……最恶心的是他对万民之性的论述,所谓‘民之为言固犹瞑也’的命题,是古代奴隶定义的中世纪再版,所不同的仅在于农奴须待教化而已。”(《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第113—114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教化 人性论 统治 圣人之性 被统治阶级 孟子 斗臂 性三品说 中世纪
原文传递
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布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3-52,共10页
本文从阐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特点入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诸要素、障碍进行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提出了清除障碍的对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教化者”和大学生三者,为达到一定目... 本文从阐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特点入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诸要素、障碍进行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提出了清除障碍的对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教化者”和大学生三者,为达到一定目标的有机统一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诸要素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不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些诸要素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学校、家庭、大众传播媒介和大学生等.这些诸要素之间,目标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并协调发挥作用伪时候,便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目标方向不一致或相反、相互之间不协调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不能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会出现障碍.学校既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协调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诸因素、消除其障碍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系统功能,协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控制其发展的不平衡,从而消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为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大学生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教化 整体水平 系统功能
下载PDF
董仲舒德教方法论探析
4
作者 沈壮海 李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董仲舒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充分论证了道德教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明确了道德教化过程中的教化者和教化对象,确立了道德教化中的外在教化与自我修养两大基本方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德教方法体系。其自我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仁安人,... 董仲舒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充分论证了道德教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明确了道德教化过程中的教化者和教化对象,确立了道德教化中的外在教化与自我修养两大基本方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德教方法体系。其自我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内视反听;强勉行道。其外在教化方法主要有:必仁且智,与利养义,以乐化民,以身示教;因材施教,依性而化等。这些德教方法,究其实质,无疑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其中也反映了一定的德育规律,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是我们在当今道德教育实践中可资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化 董仲舒 自我修养 教方法 教化 以身示教 方法体系 先秦儒家 道德品质 封建官僚
下载PDF
试论社会控制中的公安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水清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4-36,共3页
1901年,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罗斯把社会与控制合并在一起,写就《社会控制》一书。从此,社会控制一词风靡社会学界,历经一个世纪而不衰。后来的社会学者不断为它“充电”、“包装”,使它以各种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它的基本轮廓却固定在... 1901年,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罗斯把社会与控制合并在一起,写就《社会控制》一书。从此,社会控制一词风靡社会学界,历经一个世纪而不衰。后来的社会学者不断为它“充电”、“包装”,使它以各种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它的基本轮廓却固定在《社会学百科辞典》里:“社会控制亦称‘社会约制’,它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能有效地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整体协调一致地向前发展的目的,是一种积极互助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控制 社会规范 越轨犯罪 公安 管制 社会教化 社会成员 社会秩序 教化 安机关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身份的教化意蕴及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磊 《教育评论》 2022年第11期45-51,共7页
教化是教育的应然属性,“教化者”是教师身份的应有之义。但现代制度化教育促成教师与规训结缘,使教师身份的教化意蕴抽离,教化的理念与精神就此旁落。在新时代,需要唤醒教师作为“教化者”的传统记忆,激活传统教化中的思想精髓,并应社... 教化是教育的应然属性,“教化者”是教师身份的应有之义。但现代制度化教育促成教师与规训结缘,使教师身份的教化意蕴抽离,教化的理念与精神就此旁落。在新时代,需要唤醒教师作为“教化者”的传统记忆,激活传统教化中的思想精髓,并应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建设、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指向以及教师发展的主体凸显等时代诉求,积极探求教师作为“教化者”的当代意蕴及实现。合理地借鉴与吸收传统教化理念,促成现代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空间以及教育管理上的全面改善,是新时代教师身份教化意蕴生成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身份 教化 教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五零恋曲的隐性回放——《生活的圈子》读后
7
作者 喻见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4-26,共3页
文章着重从作者所属的时代 ,以及那一时代特有的理想主义情怀着手 ,探讨一三的一组看似描述庸常人生的文章背后挥之不去的五零恋曲 (即 2 0世纪 5 0年代出生的群体文化心理定势 )
关键词 五零恋曲 自度度人 教化
下载PDF
朱元璋教育思想初探
8
作者 傅玉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87-92,共6页
朱元璋对兴学教民问题,终始是重视的。当他称“吴王”不久,就把“劝农桑”和“兴学校”放到重要地位,作为“当务之急”,认为只要做好这两件大事,天下即可致太平。对朱元璋的教育思想,古代教育史未立专章,史学界亦无论述。今撰此文,就教... 朱元璋对兴学教民问题,终始是重视的。当他称“吴王”不久,就把“劝农桑”和“兴学校”放到重要地位,作为“当务之急”,认为只要做好这两件大事,天下即可致太平。对朱元璋的教育思想,古代教育史未立专章,史学界亦无论述。今撰此文,就教于教育学、历史学诸同志。一、各级学校的建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受生活状况所要求,而且受社会政治目的所要求,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性的活动。生长在封建社会的帝王,也会认识到教育对巩固政权的重大作用。在战争年代,朱元璋即提出:“治天下当先其重且急者,而后及其轻且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重要地位 重大作用 国子监 劝农桑 历史学 国子学 封建社会 政治目的 教化
下载PDF
荀子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9
作者 徐交林 《教育学术月刊》 1991年第6期60-62,共3页
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生平著述很多,思想丰富,其中对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问题尤有精辟的论述。荀子是个性恶论者,在他看来,人性生来便是恶的。正如他所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 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生平著述很多,思想丰富,其中对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问题尤有精辟的论述。荀子是个性恶论者,在他看来,人性生来便是恶的。正如他所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①如果任由人的这种恶的本性自由发展的话,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的话,则必然导向“争夺生而辞让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自由发展 人性善 教化 圣人 社会风气 思想 化人 引导人 生平著述
下载PDF
教师的双重身份及其认同——从师生关系中的双重结构谈起
10
作者 严从根 《当代教师教育》 2017年第3期25-32,共8页
师生关系具有双重结构:当教师作为"教化者"的时候,师生关系就成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当教师作为"启蒙者"的时候,师生关系就成为"派生性主体-主体"的关系。这两种师生关系都须维护和... 师生关系具有双重结构:当教师作为"教化者"的时候,师生关系就成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当教师作为"启蒙者"的时候,师生关系就成为"派生性主体-主体"的关系。这两种师生关系都须维护和发展。为此,教师既要认同"启蒙者"身份,也要认同"教化者"身份。但两种身份认同有可能产生冲突。诉诸"反思均衡",教师能够消解这种冲突,确保学生受到正派正义的对待,通过倡导方式引领学生向善,促使学生认同共同体和承认他人的共同体身份认同,致力使所有人团结都是"反思均衡"所需要比照的"深思熟虑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身份认同 启蒙 教化
原文传递
明确“教化权力”是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的关键
11
作者 汤诗华 《中国教师》 2007年第S2期73-73,共1页
在社会文化的传递继替过程中,教化者闻道在先,肩负着将被教化者教化成人成才的责任,而被教化者无论是身体素质、知识储备还是道德修养等等方面都是不成熟和不健全的。教化者对社会人生的"先入性"和相对成熟性与被教化者的不... 在社会文化的传递继替过程中,教化者闻道在先,肩负着将被教化者教化成人成才的责任,而被教化者无论是身体素质、知识储备还是道德修养等等方面都是不成熟和不健全的。教化者对社会人生的"先入性"和相对成熟性与被教化者的不成熟性往往构成为一对矛盾。即在社会教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社会教化 权力 师生关系 不成熟性 社会文化 教师权威 知识储备 主导地位 身体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