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代“教”字兼语构式的语法化——基于互动构式语法观的考察
1
作者
孟敬皓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9-86,共8页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质。“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之前的表达式为“NP_(1)+教+NP_(2)+V+NP_(3)”,大多表示教授义或指令义,到唐代则变化为“NP_(3)+(NP_(1))+教+NP_(2)+V”。考察发现,唐代“教”字兼语构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教”的施事NP_(1)的消显、V的受事NP_(3)的话题化。前者来源于前代“教”字构式中NP_(1)可因语境隐去的用法,后者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即动词V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受事NP_(3)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其中后一因素涉及话题延续性的作用、句子成分的等同删除以及语句对比或对举关系的凸显。它们属于构式组构成分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界面所涉的制约和互动,推动“教”字句发生构式变化。唐代“教”字兼语构式在句法关系、论元角色的自主程度上不符汉语典型被动句的特征,底层结构的表现显示它尚未彻底完成重新分析,故不宜界定为典型被动句,从语法性质上看只能断定其已语法化为一个受事主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
教
”
字
兼
语构
式
语法化
互动构
式
语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教”字兼语构式的语法化——基于互动构式语法观的考察
1
作者
孟敬皓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9-86,共8页
文摘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质。“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之前的表达式为“NP_(1)+教+NP_(2)+V+NP_(3)”,大多表示教授义或指令义,到唐代则变化为“NP_(3)+(NP_(1))+教+NP_(2)+V”。考察发现,唐代“教”字兼语构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教”的施事NP_(1)的消显、V的受事NP_(3)的话题化。前者来源于前代“教”字构式中NP_(1)可因语境隐去的用法,后者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即动词V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受事NP_(3)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其中后一因素涉及话题延续性的作用、句子成分的等同删除以及语句对比或对举关系的凸显。它们属于构式组构成分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界面所涉的制约和互动,推动“教”字句发生构式变化。唐代“教”字兼语构式在句法关系、论元角色的自主程度上不符汉语典型被动句的特征,底层结构的表现显示它尚未彻底完成重新分析,故不宜界定为典型被动句,从语法性质上看只能断定其已语法化为一个受事主语句。
关键词
唐代
“
教
”
字
兼
语构
式
语法化
互动构
式
语法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jiao”-marked pivotal construction
grammaticalization
interac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代“教”字兼语构式的语法化——基于互动构式语法观的考察
孟敬皓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