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教”字兼语构式的语法化——基于互动构式语法观的考察
1
作者 孟敬皓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9-86,共8页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质。“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之前的表达式为“NP_(1)+教+NP_(2)+V+NP_(3)”,大多表示教授义或指令义,到唐代则变化为“NP_(3)+(NP_(1))+教+NP_(2)+V”。考察发现,唐代“教”字兼语构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教”的施事NP_(1)的消显、V的受事NP_(3)的话题化。前者来源于前代“教”字构式中NP_(1)可因语境隐去的用法,后者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即动词V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受事NP_(3)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其中后一因素涉及话题延续性的作用、句子成分的等同删除以及语句对比或对举关系的凸显。它们属于构式组构成分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界面所涉的制约和互动,推动“教”字句发生构式变化。唐代“教”字兼语构式在句法关系、论元角色的自主程度上不符汉语典型被动句的特征,底层结构的表现显示它尚未彻底完成重新分析,故不宜界定为典型被动句,从语法性质上看只能断定其已语法化为一个受事主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语构 语法化 互动构语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