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故宫”题材作品看纪录片叙事的空间转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欣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2,共4页
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主要制作与播出单位的"故宫"题材作品:《故宫》《台北故宫》《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从符号空间、形象空间到隐蔽空间等空间转型的角度,分析新的作品在原有基础之... 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主要制作与播出单位的"故宫"题材作品:《故宫》《台北故宫》《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从符号空间、形象空间到隐蔽空间等空间转型的角度,分析新的作品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填充或另辟蹊径的再创作,以此探讨纪录片叙事的空间构建与话语表达的多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 纪录片叙事 空间转型
原文传递
我国文化类纪录片的IP创作启示——以“故宫”题材相关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筱卉 袁奂青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59,共6页
本文以"故宫"题材相关纪录片为例,分析"故宫"题材相关纪录片的IP创作现状,进而探讨IP创作对文化类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时代性价值和意义,以此探索IP创作对我国文化类纪录片的发展启示。
关键词 文化类纪录片 故宫题材纪录片 IP创作 启示
原文传递
“故宫”题材电影的传承及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晓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2-54,共3页
以"故宫"为题材的电影愈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体现的文化性不断地被创新。《末代皇帝》作为首部允许在"故宫"拍摄的反映历史事实的电影,好评如潮,风靡一时,并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同时,电影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文... 以"故宫"为题材的电影愈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体现的文化性不断地被创新。《末代皇帝》作为首部允许在"故宫"拍摄的反映历史事实的电影,好评如潮,风靡一时,并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同时,电影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及创作过程中的技巧与以往的电影大相径庭,在体现传统文学性的基础上还加以创新,同时在创作技巧等方面加以创新,采用了众多中西结合的方法,使影片表现出"故宫"的独特美及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电影 传承与创新 文学性
下载PDF
探析文博类电视文化节目文化传承的长尾效应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泓 《当代电视》 CSSCI 2020年第8期47-49,共3页
电视媒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带动了人们走进博物馆的热潮。文博题材电视节目热播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长尾理论"认为,唯有... 电视媒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带动了人们走进博物馆的热潮。文博题材电视节目热播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长尾理论"认为,唯有在众人所需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长尾效应。文博类电视节目要实现长尾效应,要重视挖掘和尊重观众需求,顺应传播环境的变化,打造节目矩阵,使节目融入观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长尾理论 用户需求 故宫题材
原文传递
故宫题材乐高积木的国潮文化展示与传播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祖远 《创意设计源》 2023年第3期59-64,共6页
乐高积木以其独有的搭建方式还原了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成为风靡全球的玩具。国潮文化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潮流风尚的发展。通过对故宫题材乐高积木的品类进行梳理,得出以故宫建筑本体与馆藏文物为要素进行提取... 乐高积木以其独有的搭建方式还原了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成为风靡全球的玩具。国潮文化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潮流风尚的发展。通过对故宫题材乐高积木的品类进行梳理,得出以故宫建筑本体与馆藏文物为要素进行提取和抽象,制作成以乐高积木为载体的创意玩具,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展示、传播中国独有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在具有中国本土特色拼装积木的研发中,对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吸收与借鉴,已成为该类玩具产品设计研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 玩具 乐高积木 创意设计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演变路径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莹 胡凤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154,共6页
故宫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其有关的纪录片创作历来是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史学观念的转变、传媒的市场化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复兴"的精神指引等因素使... 故宫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其有关的纪录片创作历来是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史学观念的转变、传媒的市场化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复兴"的精神指引等因素使故宫题材纪录片在叙述对象、结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本文通过几部代表性故宫纪录片的分析,清晰地梳理出其演变路径,并深入思考纪实影像如何更好地讲述故宫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 纪录片 演变路径
下载PDF
从故宫题材作品看纪录片叙事的空间转型
7
作者 王平 《声屏世界》 2020年第13期69-70,共2页
想象力是纪录片叙事的前提,而纪录片叙事的空间转型包括符号空间、形象空间和隐蔽空间。通过选择在中央电视台得以制作并进行播出的故宫题材作品,如《故宫》《故宫100》《台北故宫》等作品,主要在形象、符号、隐蔽空间等层面上对新作品... 想象力是纪录片叙事的前提,而纪录片叙事的空间转型包括符号空间、形象空间和隐蔽空间。通过选择在中央电视台得以制作并进行播出的故宫题材作品,如《故宫》《故宫100》《台北故宫》等作品,主要在形象、符号、隐蔽空间等层面上对新作品在原有前提下,再次创作、填充开展解析,以此对纪录片叙事空间状况与建构表述出多样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 纪录片 叙述 空间转型
下载PDF
论故宫题材纪录片对文化记忆的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玭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6期8-10,41,共4页
近年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热播让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历史和现代的融合中,使国人增强文化自信,建构起关于中华文明的新文化记忆。故宫题材纪录片以民族文化符号构成记忆承载空间,以微观叙事的方式进行个体观照,建立起观众的情... 近年来,故宫题材纪录片的热播让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历史和现代的融合中,使国人增强文化自信,建构起关于中华文明的新文化记忆。故宫题材纪录片以民族文化符号构成记忆承载空间,以微观叙事的方式进行个体观照,建立起观众的情感联结,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较强的互动性与传播性,延伸记忆的建构空间,唤醒文化记忆。本文主要从文化符号、叙事转向、媒介空间三个方面阐述故宫题材纪录片对文化记忆的建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纪录片 文化记忆 记忆建构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故宫题材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辉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8期82-85,共4页
故宫题材自始就受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青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纪录片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优质的故宫题材纪录片作品。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因素使得故宫题材纪录片未来的再生产面临一定困境。故宫题材纪录片... 故宫题材自始就受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青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纪录片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优质的故宫题材纪录片作品。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因素使得故宫题材纪录片未来的再生产面临一定困境。故宫题材纪录片应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叙事手法微观化、制播模式网感化、生产模式系列化等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纪录片 发展路径 微观化 网感化 系列化
原文传递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叙事策略与视听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超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7-30,共4页
故宫题材的纪录片创作由于题材厚重、创作角度不易出新、制作成本高、创作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鲜有优秀之作出现,甚至成为纪录片创作者故意回避的题材之一.《我在故宫修文物》择取故宫文物修复这一立意角度,以三集短小精悍的篇幅,使故... 故宫题材的纪录片创作由于题材厚重、创作角度不易出新、制作成本高、创作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鲜有优秀之作出现,甚至成为纪录片创作者故意回避的题材之一.《我在故宫修文物》择取故宫文物修复这一立意角度,以三集短小精悍的篇幅,使故宫文化与当代社会实现紧密对接,展示了故宫文物修复的专业特性和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生活状态,成为故宫题材纪录片创作的精品佳作.该片在选题内涵容量、叙事篇幅设定、日常叙事视角、多维度文化表达及简洁灵动视听效果的巧妙配合下,呈现出清新雅致的整体艺术状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题材纪录片 日常叙事 主题文化 视听风貌
下载PDF
民族化语境中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11
作者 于晓雪 刘永宁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2年第6期69-71,共3页
故宫题材纪录片作为一种民族文化IP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也在当代中国文史纪录片中占据着庞大的规模。作为民族精粹的影像记忆,新世纪故宫题材纪录片通过民族化的叙事策略,富有感染力的影像,试图重塑故宫对民族身份建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族化语境 故宫题材纪录片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