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理和善治引论 被引量:910
1
作者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9年第5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全球治理 新公共管理 治理理论 政治国家 民族国家 私人部门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公共权威 管理机构
下载PDF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67
2
作者 何增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81,共15页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的现实的反映。它是由黑格尔在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由马克思予以完善了的科学概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文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一批学者(如帕森斯、葛兰西、哈贝马斯以及柯亨和阿拉托等人)对市民社会概念作了新的阐释。他们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理论 黑格尔 哈贝马斯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公共领域 政治社会 政治共同体
原文传递
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 被引量:198
3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2,共10页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构性要素,必将发挥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特别在我国缺少民主与法制传统,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整体转型过程中走向法治,公民意识的“文化霸权”作用就更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市民社会 法治进程 政治国家 性意识 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 合法性 社会主义法治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研究 被引量:165
4
作者 徐国栋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9,共7页
一、民法还是市民法 “民法”一词来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Jus civile),为与万民法相对立的体系,后经最高裁判官的作用,两者融合。大陆法系各国皆沿用了市民法的指称。法语用droit civil,德语用Burgerliches Recht,意大利语用diritto civi... 一、民法还是市民法 “民法”一词来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Jus civile),为与万民法相对立的体系,后经最高裁判官的作用,两者融合。大陆法系各国皆沿用了市民法的指称。法语用droit civil,德语用Burgerliches Recht,意大利语用diritto civile,荷兰语用Burgerlyk Regt,直译都是“市民法”。大陆法系国家的市民法,英语一般称私法,但为了翻译大陆法著作,也造了Civil Law一词,兼指罗马法和大陆法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那怕在现代西方国家,我们所说的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市民法 政治国家 民法调整对象 万民法 罗马法 自由主义 私人利益 黑格尔 财产关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171
5
作者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9-74,共16页
本文对马克思著作中频繁出现的"市民社会"这一词语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辨析,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作出系统的论述。作者指出,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既是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发展时期,又是指与"政治社... 本文对马克思著作中频繁出现的"市民社会"这一词语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辨析,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作出系统的论述。作者指出,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既是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发展时期,又是指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私人活动领域,其中主要是私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二者的分离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上的代议民主制也只有在这种分离真正实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国家终将统一于市民社会。本文否定了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一些较为流行的看法,评介了西方一些重要思想家的市民社会观点,指出了马克思对推动市民社会学说的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政治国家 马克思著作 历史地位 政治社会 前资本主义 私人利益 利益关系 阶级社会 中世纪
原文传递
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 被引量:159
6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6,共15页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中由来已久,至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当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及其症结法与道德关系不仅是一个应然与...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中由来已久,至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当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及其症结法与道德关系不仅是一个应然与实然的重大法哲学理论问题,也是关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法与道德 伦理价值取向 法律秩序 政治国家 法治社会 伦理秩序 道德关系 伦理道德 国家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被引量:90
7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41,共23页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性精神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法治的非制度化要素。中国要真正走向法治 ,就必须重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确立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 ,并实现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法治 法律至上 权利保障 非制度化要素 中国 依法治国 理性规则秩序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 被引量:104
8
作者 黄京平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2,48,共4页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不道德行为 社会公共组织 政治国家 违法行为 犯罪学 基本意义 行动方案 公共事务 政策界定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被引量:75
9
作者 方朝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2-102,共21页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或以城市为文明中心的政治国家,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中世纪末叶以来在西欧涌现出来的自治的城市公社,它在后来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作者认为,17、18世纪以来在一些西欧国家产生的现代市民社会实际上可以看作这两种传统的汇合,它既是一个“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又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这一社会在西方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CIVIL 黑格尔 马克思恩格斯 公民社会 SOCIETY 城市公社 政治国家 市民等级 古希腊罗马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被引量:71
10
作者 俞可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45-48,共4页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啻是一场革命。市场经济新体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将是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这...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啻是一场革命。市场经济新体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将是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这样一个新型的市民社会正在悄然出现,在现存的社会政治理论框架中引入一个“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已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政治社会 研究课题 私人利益 马克思 市民社会理论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体制外 政府权力
原文传递
罗马法精神与当代中国立法 被引量:64
11
作者 江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40,47,共7页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罗马法的世界性价值和对世界法(包括法律与法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作者提出了罗马法四大观点:“从意志本位到规律本位”、“从国家到社会”、“从身份到契约”、从“经验到理性”,这些观点对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学理论和...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罗马法的世界性价值和对世界法(包括法律与法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作者提出了罗马法四大观点:“从意志本位到规律本位”、“从国家到社会”、“从身份到契约”、从“经验到理性”,这些观点对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学理论和立法学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法精神 自然法 市民社会 当代中国 私法精神 从身份到契约 理性主义 政治国家 法学家 法典化
原文传递
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 被引量:60
12
作者 刘旺洪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37,共23页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 ,提出应当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析范式 ,建立我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并将这种互动机制作为法治生成的真正的社会基础 ,实现我国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和自治、国家权力的科学配置和监控、国家与社会关系之法治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法治 国家与社会 法哲学分析 国家权力 中国 互动机制 关系范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汪晖教授访谈 被引量:76
13
作者 汪晖 许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5-248,共14页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是大家对它的主要期待之一,是和社会的知情权,社会沟通的基本方式,以及政治运作的基本方式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媒体的公共性、阶级性与利益集体的关系,“去政治化”、国———党体制与阶级话语的消失,媒体“去政治化的...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是大家对它的主要期待之一,是和社会的知情权,社会沟通的基本方式,以及政治运作的基本方式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媒体的公共性、阶级性与利益集体的关系,“去政治化”、国———党体制与阶级话语的消失,媒体“去政治化的政治化”与新秩序,网络传媒,阶级话语的变调,反对政治与意识形态霸权的三重构成,意识形态分析中“国家”概念的有效性,大众传媒的立场与知识分子的立场等诸多问题作的论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公共性 政治 政治国家 立场
下载PDF
近年来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54
14
作者 胡祥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0,共6页
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治理理论是人类在寻求解决社会一致有效性问题上做出的一次深刻的认识转折,政治学知识体系在悄悄地脱离“统治”这一核心而转向“治理”这一主题。它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 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治理理论是人类在寻求解决社会一致有效性问题上做出的一次深刻的认识转折,政治学知识体系在悄悄地脱离“统治”这一核心而转向“治理”这一主题。它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对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虽然治理理论还很不成熟,它的基本概念还十分模糊,但它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等,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两者的合作过程,它力图发展起一套管理公共事务的全新技术,强调管理就是合作,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研究综述 国家与社会关系 有效性问题 知识体系 国家主义 自由主义 关系范式 基本概念 长期存在 社会科学 私人部门 公共部门 公民社会 政治国家 国际社会 民族国家 合作过程 公共事务 知识论 政治 两分法 管理
原文传递
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 被引量:34
15
作者 葛新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近年以来 ,“公民教育”的话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本文仅从中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这一线索出发 ,探寻当今我国提出“公民教育”的深刻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 ;同时 ,作者还希望辨明 :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无数... 近年以来 ,“公民教育”的话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本文仅从中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这一线索出发 ,探寻当今我国提出“公民教育”的深刻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 ;同时 ,作者还希望辨明 :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 ,进而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国家 公民社会 现代化进程 公民教育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2
16
作者 肖岁寒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94-99,共6页
CivilSociety(市民社会)是一个地道的西方式概念,它在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指称与含义,因而对“市民社会”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作出厘清显得尤为必要。一、在古希腊,城邦国家就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 CivilSociety(市民社会)是一个地道的西方式概念,它在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指称与含义,因而对“市民社会”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作出厘清显得尤为必要。一、在古希腊,城邦国家就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最早大概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黑格尔 历史考察 政治国家 商品经济 马克思 社会组织 政治共同体 市民社会理论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 被引量:41
17
作者 郭树理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190-195,共6页
民商事仲裁制度的私法自治属性及其发展历程都反映出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一定程度的妥协 ,这种妥协是现代社会法治思想的要求之一 。
关键词 民商事仲裁制度 仲裁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法治 仲裁法 司法权力 民间纠纷
下载PDF
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34
18
作者 马长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43,共7页
现代法治理念源于公民意识自由理性的主体精神和正义价值关怀,为此,公民意识必然在法治进程中赋有导引功能、耦合功能和反思功能,进而成为法治秩序动态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正处于走向法治社会的起步阶段。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法治理念 法治进程 市民社会 立法权 国家制度 政治国家 正义价值 法律制度 价值追求
下载PDF
中国法院如何通过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以法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47
19
作者 孟融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4-196,共13页
当下中国,司法裁判是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的实践中,以最高人民法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为基础,形成了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的两种方式,即"发布典型案例"和"将公共政策作为裁... 当下中国,司法裁判是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的实践中,以最高人民法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为基础,形成了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的两种方式,即"发布典型案例"和"将公共政策作为裁判说理依据"。但是,中国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呈现出了一系列困境,即典型案例的遴选过于注重案件裁判结果所具有的社会效果;法院援引公共政策作为说理依据仅起到"背书"的效果与作用;法院最终判决结果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偏好,同法官中立的一般原理相抵牾。这种困境与冲突背后的逻辑表现为政治对于法律的"支配性",具体是指政治国家意志在司法领域的渗透,以及司法裁判对国家权力正当性标准的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 公共政策 中国法院 政治国家 执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文传递
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对法本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36
20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8,共8页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堪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革命”。与此相应,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也日益冲破模式化、教条化的理论禁锢,正在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观念。笔者认为,...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堪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革命”。与此相应,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也日益冲破模式化、教条化的理论禁锢,正在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观念。笔者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对法的本质问题作进一步的再认识。 一、经典作家是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政治国家 普遍利益 特殊利益 统治阶级意志 法本质 国家制度 被统治阶级 立法权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