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妇女在苏维埃革命中的差异性选择——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汤水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94,共10页
苏维埃运动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革命,苏区乡村妇女存在一种明显的差异性选择:既主动追求婚姻自由、积极参与革命,甚至送子送郎当红军;又躲避"解放"、消极应付革命,阻止亲人参加红军。产生这种差异性选择的原因很复杂,战争环... 苏维埃运动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革命,苏区乡村妇女存在一种明显的差异性选择:既主动追求婚姻自由、积极参与革命,甚至送子送郎当红军;又躲避"解放"、消极应付革命,阻止亲人参加红军。产生这种差异性选择的原因很复杂,战争环境、党在政策上的某些偏差、传统社会心理与社会习俗的影响,以及乡村妇女和中共在革命认知上的差异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和苏维埃政府一方面加强与改进对妇女工作的领导,调整有关政策;另一方面强化舆论宣传,使之树立革命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妇女 婚姻自由 慰劳 运动 差异性选择
下载PDF
革命动员与乡村社会——以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钟日兴 张玉龙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5,共7页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动员成效直接决定着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扩红运动中,中央苏区各级政府在乡村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在进行舆论宣传、优待红军及家属、开展归队运动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这些动员活动点燃了苏区群众的参战热情,实现了...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动员成效直接决定着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扩红运动中,中央苏区各级政府在乡村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在进行舆论宣传、优待红军及家属、开展归队运动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这些动员活动点燃了苏区群众的参战热情,实现了革命动员与乡村社会间的良好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乡村社会 运动 革命动员
下载PDF
论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的动员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任远 《求索》 CSSCI 2012年第5期61-64,共4页
作为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的动员机制,主要是由三个层面构成:即制度层面动员、物质层面动员与精神层面动员,正由于此三者合力作用,才把苏区一盘散沙的民众集结到党、红军与苏区政府的周围,最后彼此互动而汇聚成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但鉴于... 作为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的动员机制,主要是由三个层面构成:即制度层面动员、物质层面动员与精神层面动员,正由于此三者合力作用,才把苏区一盘散沙的民众集结到党、红军与苏区政府的周围,最后彼此互动而汇聚成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但鉴于客观现实与动员机制本身的原因,导致扩红运动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中央苏区 机制
原文传递
试析中央苏区的扩红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任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党与苏区政府之所以把苏区的人、财、物汇聚成一处,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且长期盛而不衰,主要得益于扩红机制中的组织机关、激励性措施、压力性手段及其修补措施的共同作用,但鉴于客观现实与扩红机制本身的原因,运动中也出现了逃... 党与苏区政府之所以把苏区的人、财、物汇聚成一处,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且长期盛而不衰,主要得益于扩红机制中的组织机关、激励性措施、压力性手段及其修补措施的共同作用,但鉴于客观现实与扩红机制本身的原因,运动中也出现了逃兵与官僚主义等负面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中央苏区 机制
下载PDF
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易棉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89,共8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合作运动。与合作运动密切相关的革命运动主要有扩红运动、查田运动、粮食收集运动和检举运动。合作运动和这些革命运动的相互促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合作运动。与合作运动密切相关的革命运动主要有扩红运动、查田运动、粮食收集运动和检举运动。合作运动和这些革命运动的相互促进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合作运动促进扩红运动和粮食征集运动的顺利开展,为革命战争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第二,以查田运动和检举运动保证合作运动的纯洁性,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中共"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在中央苏区领导农民开展合作,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群众力量加入合作社,既有利于苏区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苏区的政权建设和军事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合作运动 运动 粮食收集运动 查田运动 检举运动
下载PDF
中央苏区文艺宣传工作与群众基础互动关系的建构
6
作者 曾晓林 郑紫苑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中央苏区为了实现扩大红军力量等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落实,运用山歌、戏剧表演、游艺晚会等文艺形式作为工具在当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巩固与深化了群众基础,使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强化了宣传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进一... 中央苏区为了实现扩大红军力量等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落实,运用山歌、戏剧表演、游艺晚会等文艺形式作为工具在当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巩固与深化了群众基础,使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强化了宣传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进一步联系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宣传工作 运动 群众基础
下载PDF
期冀与担忧:苏区妇女在扩红运动中的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罗旺 舒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31-35,共5页
苏区时期,广大妇女自身的觉醒为扩红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提。面对扩红运动,广大妇女希望男人能参军参战,保卫苏维埃革命。同时,面对家庭的实际困难,她们又充满了忧虑和担心。此时,中共实行了拥军优属政策,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妇女们最... 苏区时期,广大妇女自身的觉醒为扩红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提。面对扩红运动,广大妇女希望男人能参军参战,保卫苏维埃革命。同时,面对家庭的实际困难,她们又充满了忧虑和担心。此时,中共实行了拥军优属政策,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妇女们最终毅然选择支持革命,积极参与扩红运动,为扩红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妇女 运动
下载PDF
动员与革命: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扩红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
8
作者 邱泽艳 《长征学刊》 2024年第5期46-55,共10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长江南岸最后一块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面对反革命地主武装的“内忧”和国民党重兵“围剿”的“外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等制定了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长江南岸最后一块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面对反革命地主武装的“内忧”和国民党重兵“围剿”的“外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等制定了一系列扩红动员的方针、政策,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这种动员机制不仅对根据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运动 机制 影响 经验
下载PDF
宁化的扩红运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岳良 《福建党史月刊》 2005年第12期18-22,共5页
"扩红运动"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尤其是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展开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活动.当时,作为中央革命根... "扩红运动"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尤其是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展开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活动.当时,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县份之一的宁化县广大工农大众,热烈地响应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纷纷拿起大刀、长矛、土枪、土炮,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各个部队,奋起抗击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疯狂的反革命"围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农 长汀 苏维埃政府 军战士 运动 宁化 中央苏区 中央革命根据地 决议案 四军 四方面军
原文传递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扩红运动”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骏 林庭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的,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扩红运动"为研究维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论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的,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扩红运动"为研究维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论析。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根据地内反动势力的迫害以及薄弱的地方武装力量,"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显得迫切需要。"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不仅对打击封建反动势力、维护苏维埃政权、壮大革命队伍、策应红军长征,以及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密切党群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军队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黔 革命根据地 运动
下载PDF
红都瑞金的查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添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7-82,共6页
对于查田运动,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观点是:查田运动是必要的,并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也发生了“左”的偏差和错误,这需作具体的分析,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由于瑞金是当时党的中央局、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的所在地,又是... 对于查田运动,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观点是:查田运动是必要的,并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也发生了“左”的偏差和错误,这需作具体的分析,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由于瑞金是当时党的中央局、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的所在地,又是中央查田运动的试点区,这里的查田运动如何,影响着整个中央苏区。因此,本文就红都瑞金的查田运动来谈谈查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政府 中央局 瑞金县 运动 叶坪 贫农团 工农兵苏维埃 经济封锁 国民党反动派
下载PDF
邓小平与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兼论苏区扩红运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亮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1931年8月,邓小平奉命从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在中央苏区期间,他领导创办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编辑《红星》报,适时发表了大量号召、社论和文章,及时反映和指导扩大红军的运动。同时还建立军事部,着力抓好扩大红军的工作。... 1931年8月,邓小平奉命从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在中央苏区期间,他领导创办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编辑《红星》报,适时发表了大量号召、社论和文章,及时反映和指导扩大红军的运动。同时还建立军事部,着力抓好扩大红军的工作。在扩红运动中,邓小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采取强迫命令和欺骗、贿买等做法,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毋庸讳言,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是在当时存在严重"左"倾错误的情况下发动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强迫命令和欺骗、贿买等"左"的偏差。但中央苏区扩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蒋介石的军事"围剿"和红军伤亡惨重。进一步地看,以"扩大百万红军"的运动超过了中央苏区人民能承担的限度为由,将"左"倾错误的帽子扣在扩红运动上,也是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央苏区 反“围剿” 运动
原文传递
论三十年代赣南闽西的客家山歌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一彪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X期1-5,2,共6页
赣南闽西是中国客家人的聚集区,20世纪30年代客家山歌在这个地区极为盛行,在革命战争年代里,起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仅就30年代客家山歌的繁荣及其原因与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给客家地区带来了翻天... 赣南闽西是中国客家人的聚集区,20世纪30年代客家山歌在这个地区极为盛行,在革命战争年代里,起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仅就30年代客家山歌的繁荣及其原因与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给客家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赋于客家山歌新的内容,使之焕发出革命的风采,客家山歌的创作,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0年代创作的客家山歌数量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兴国山歌 赣南闽西 客家地区 30年代 三十年代 革命战争 任弼时 运动
下载PDF
“做模范的苏维埃公民”——中央苏区模范红军家属运动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振宇 《苏区研究》 2015年第3期48-59,共12页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由于扩红、筹款任务的艰巨,中央苏区开展模范红军家属运动,提出"做模范的苏维埃公民"的口号,由红军家属自己解决劳动力问题并支持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以推进扩红运动和战争的后勤供给工作。瑞金...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由于扩红、筹款任务的艰巨,中央苏区开展模范红军家属运动,提出"做模范的苏维埃公民"的口号,由红军家属自己解决劳动力问题并支持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以推进扩红运动和战争的后勤供给工作。瑞金县首先启动模范红军家属运动,随后在中共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江西、福建、粤赣等省相继开展了此项运动,在运动中红军家属所表现出来的主人翁意识和他们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模范红军家属运动亦反映出中央苏区在人力、财力动员上已达到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模范军家属 运动 苏区社会
下载PDF
论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胜华 《古田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建立和扩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党在革命斗争时期一项重要的工作。中央苏区自1931年12月至1934年9月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扩红运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特别是形成了一整套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通过广泛的思想工作进行政治动员,... 建立和扩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党在革命斗争时期一项重要的工作。中央苏区自1931年12月至1934年9月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扩红运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特别是形成了一整套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通过广泛的思想工作进行政治动员,执行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以激发参军的积极性,通过拥军优属解决红军战士后顾之忧,颁布法律、政令,以制度保障扩红工作顺利开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工作的系统性是中央苏区时期扩工运动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中央苏区 激励和保障机制
下载PDF
论毛泽东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一彪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10,共10页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出击敌后,开展游击敌争,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主张联合19路宰和粤军,壮大革命力量;重视和领导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以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号召苏区人民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兵...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出击敌后,开展游击敌争,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主张联合19路宰和粤军,壮大革命力量;重视和领导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以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号召苏区人民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兵员、然而,由于毛泽东被"左"倾错误领导人所排挤,加上身体不好,以及反"围剿"战争最终失败,因此,长期以来毛泽东对第五次友"围剿"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一直被史学界所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方针 统一战线 经济建设 运动 原因
下载PDF
中央红军长征并非是“仓促转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法杰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早在 1934年 5、6月临时中央就作出了转移的决定 ,一直到 10月份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才被迫进行了长征。长征的决定并非是仓促作出的 ,也并非是“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和“无计划”的盲目行动 ,而是在长征前就制定... 早在 1934年 5、6月临时中央就作出了转移的决定 ,一直到 10月份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才被迫进行了长征。长征的决定并非是仓促作出的 ,也并非是“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和“无计划”的盲目行动 ,而是在长征前就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因此 ,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仓促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军长征 教条主义 战略转移 军用物资 运动 筹粮筹款运动
下载PDF
晚近以来中央苏区扩红运动史研究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栗荣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20年第5期93-102,共10页
中央苏区扩红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发动民众加入红军的一场战争动员运动。晚近以来,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其真实历史概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然而,中央苏... 中央苏区扩红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发动民众加入红军的一场战争动员运动。晚近以来,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其真实历史概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然而,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研究也存在整体性研究缺失、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区域性失衡等问题。因此,对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史考察,将有利于拓展该领域的学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运动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中央苏区如火如荼的扩红运动
19
作者 田超 《湘潮》 2023年第2期23-26,共4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大红军武装力量一直是重要的革命任务之一。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大红军运动,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创建、巩固和捍卫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和政治基础。据统计,从1928年至1935年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大红军武装力量一直是重要的革命任务之一。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大红军运动,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创建、巩固和捍卫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和政治基础。据统计,从1928年至1935年间,中央苏区扩红约35万人。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为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中央苏区 苏维埃政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运动 中国工农 新鲜血液
下载PDF
中央苏区瑞金时期开创双拥先河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同福 赖志勇 《红岩春秋》 2022年第9期46-51,共6页
拥有武装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从掌握枪杆子之初就高度重视军人安置和抚恤工作。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时期,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颁布《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执行红军优待条例的各种办法》... 拥有武装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从掌握枪杆子之初就高度重视军人安置和抚恤工作。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时期,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颁布《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执行红军优待条例的各种办法》《红军抚恤条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关于优待红军家属的决定》《优待红军家属耕田队条例》等,开始了对军人优抚安置工作的实践,且在扩红运动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优待条例 抚恤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瑞金时期 中央苏区 运动 抚恤条例 显著成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