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乡村妇女在苏维埃革命中的差异性选择——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
汤水清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2
|
革命动员与乡村社会——以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为例 |
钟日兴
张玉龙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3
|
论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的动员机制 |
陈任远
|
《求索》
CSSCI
|
2012 |
6
|
|
4
|
试析中央苏区的扩红机制 |
陈任远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5
|
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
易棉阳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6
|
中央苏区文艺宣传工作与群众基础互动关系的建构 |
曾晓林
郑紫苑
|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
2024 |
0 |
|
7
|
期冀与担忧:苏区妇女在扩红运动中的抉择 |
王罗旺
舒芳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12 |
4
|
|
8
|
动员与革命: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扩红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 |
邱泽艳
|
《长征学刊》
|
2024 |
0 |
|
9
|
宁化的扩红运动 |
王岳良
|
《福建党史月刊》
|
2005 |
3
|
|
10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扩红运动”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
易骏
林庭芳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1
|
红都瑞金的查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
罗添时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3
|
|
12
|
邓小平与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兼论苏区扩红运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
李亮
|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
2018 |
3
|
|
13
|
论三十年代赣南闽西的客家山歌 |
谢一彪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1993 |
3
|
|
14
|
“做模范的苏维埃公民”——中央苏区模范红军家属运动的历史考察 |
庞振宇
|
《苏区研究》
|
2015 |
2
|
|
15
|
论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
陈胜华
|
《古田干部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6
|
论毛泽东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
谢一彪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1994 |
2
|
|
17
|
中央红军长征并非是“仓促转移” |
李法杰
|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1
|
|
18
|
晚近以来中央苏区扩红运动史研究考察 |
栗荣
|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
2020 |
1
|
|
19
|
中央苏区如火如荼的扩红运动 |
田超
|
《湘潮》
|
2023 |
0 |
|
20
|
中央苏区瑞金时期开创双拥先河 |
钟同福
赖志勇
|
《红岩春秋》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