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政治认同 |
詹小美
王仕民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27
|
|
2
|
“我”、“我们”的使用与个人性格 |
田海龙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7
|
|
3
|
“我们”,如何在一起? |
樊浩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8
|
|
4
|
墨子是功利主义者吗?——论墨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
郝长墀
|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5
|
重评《废都》兼论九十年代知识分子 |
王尧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6
|
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创新向度 |
洪晓楠
王爱玲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7
|
反乌托邦小说的根、人和魂——兼论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 |
郑永旺
|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8
|
论反乌托邦文学的几个重大主题 |
王一平
|
《求索》
CSSCI
|
2012 |
9
|
|
9
|
《致青春》与赵薇的“我们” |
李道新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0
|
于破烂处重写现实——评贾平凹长篇新作《高兴》 |
谢俊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1
|
我们一自我一他人 |
张世英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2
|
我们社:一个独立而富有特色的文学社团 |
杜运通
杜兴梅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3
|
特权阶层的兴起与苏共的败亡 |
纪彭
|
《决策与信息》
|
2010 |
6
|
|
14
|
扎米亚京《我们》中的权力空间 |
张凌闻
|
《外文研究》
|
2024 |
0 |
|
15
|
指示语“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其语用含义探析 |
李忠美
陈海庆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9 |
6
|
|
16
|
理想、远方、温度与执灯而立——周庆荣“意义化写作”的审美指向 |
灵焚
郭俣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构建“我们”——以“共同缔造”的理念与实践为例 |
徐勇
|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我们”与集体意向性——基于共同行动和情绪共享的考察 |
罗志达
|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我”与“我们”:茅盾作家论的意义标志 |
周兴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20
|
关于解说词在纪录片中角色地位的解读 |
朱文婷
|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