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3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 被引量:87
1
作者 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9,206,共11页
道德金规则是伦理学中公正原理的一个浓缩表达。金规则问题可以看作是现代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表明在这个彻底现代化的时代,一旦失去“价值共识”这个基础,传统的普遍原则就会失去其有效性。传统金规则要得以成立,在逻辑上至少需要两... 道德金规则是伦理学中公正原理的一个浓缩表达。金规则问题可以看作是现代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表明在这个彻底现代化的时代,一旦失去“价值共识”这个基础,传统的普遍原则就会失去其有效性。传统金规则要得以成立,在逻辑上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通过从“主体观点”到“他者观点”的转换可以提出一个关于道德金规则的新版本,即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代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由己及人”的方法论中,可能眼界只有一个,即“我”的眼界,而“由人至人”的方法论则包含了所有的可能眼界,这样才有可能尊重每个人。这个把每个人的精神考虑在内的方法也可以称为“无人被排挤”的原则。这一改变非常必要,它可以根本改变我们思考价值问题的思路和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规则 道德 方案 最佳 价值共识 典型案例 普遍原则 人的精神 价值问题 方法论 伦理学 现代化 新版本 主体观 眼界 传统 逻辑
原文传递
“我”、“我们”的使用与个人性格 被引量:27
2
作者 田海龙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0,共6页
本文报告了汉语使用者在讲话时使用人称代词“我”和“我们”的情况。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 ,发现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表述自己观点时使用“我”或“我们”的情况有所不同 ,有的讲话人完全使用“我” ,有的完全使用“我们” ,也有的混合... 本文报告了汉语使用者在讲话时使用人称代词“我”和“我们”的情况。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 ,发现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表述自己观点时使用“我”或“我们”的情况有所不同 ,有的讲话人完全使用“我” ,有的完全使用“我们” ,也有的混合使用“我”和“我们”。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讲话人区别使用“我”或“我们”的现象 ,指出区别使用“我”和“我们”是讲话人的个人语言习惯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讲话人自信或自谦的个人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个人语言习惯 个人性格 '' '们' 社会语言学 汉语
原文传递
意识、觉知与反思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恒威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102,128,共8页
一、引言 在日常的意识体验中,体验总有特定的体验内容。然而,意识不但关指某物,它也与特定的“我”粘连着。例如,你正在看一本书,你一边阅读一边建构着你读到的文本的意思;但对文本的知觉和对文本意思的理解并没有涵盖你心智中... 一、引言 在日常的意识体验中,体验总有特定的体验内容。然而,意识不但关指某物,它也与特定的“我”粘连着。例如,你正在看一本书,你一边阅读一边建构着你读到的文本的意思;但对文本的知觉和对文本意思的理解并没有涵盖你心智中发生的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反思 文本 特定 意思 知觉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玉顺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3年第2期91-98,共8页
正如在西方一样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 ,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一... 正如在西方一样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 ,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与其族类意识密切相关的 :异族的存在规定着本族的存在 ,进而族类的存在规定着自我的存在。于是 ,本真的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种他者意识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 :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 ,“你”是“在场的他者” ,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 ,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在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意识 古代汉语 人称代词 《周易》 “它” “你” 意识 族类意识
下载PDF
汉语里的另一种类指成分--兼论汉语类指成分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劲荣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50,288,共13页
本文讨论同位结构"我/你一个NP"的话语性质,指出它带有明显的类指倾向,凸显的是概念的内涵,常出现于非事件句中充当话题。语义上,只有指人的非关系名词才能进入该格式,且常为下位层次范畴,这满足了结构的内涵凸显属性和主观... 本文讨论同位结构"我/你一个NP"的话语性质,指出它带有明显的类指倾向,凸显的是概念的内涵,常出现于非事件句中充当话题。语义上,只有指人的非关系名词才能进入该格式,且常为下位层次范畴,这满足了结构的内涵凸显属性和主观评价性要求。语用功能上,该结构常出现于对话语境,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进行现场评论,目的是探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即"我一个NP"是推脱责任,"你一个NP"为追究责任,我们称为"问责式"。与之相比较,汉语另外两种类指成分的语用功能分别是:光杆NP表达某种自然规律或社会公约,称为"公约式";而"一个NP"则更倾向于表示某种社会价值取向或某个普遍道理,称为"宣教式"。这两种类指成分的语法意义在于表明情况的出现是在情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一个NP”类指 非关系名词 语用功能 公约式 宣教式 问责式
原文传递
墨子是功利主义者吗?——论墨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郝长墀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8,共9页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任何学派但绝对不是功利主义的结论。论证主要是围绕着"我"、"我们"、"他人&qu...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任何学派但绝对不是功利主义的结论。论证主要是围绕着"我"、"我们"、"他人"三个概念的关系展开的。墨子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它与当代西方伦理思想家莱维纳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现代意义 伦理思想 墨家 莱维纳斯 不对称关系 功利原则 兼爱思想 们” “他人” 西方伦理 主要表现 相似性 思想家 现代性 仁爱 儒家 学派
下载PDF
《蝴蝶梦》里女性形象评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曹晓东 《社科纵横》 2005年第1期186-187,共2页
《蝴蝶梦》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浪漫主义小说 ,向来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缠绵绯恻的情感而深获人们的喜爱。然而 ,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这部作品 ,就不难看出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其际遇的安排上 ,带有男权社会中父权制标准的... 《蝴蝶梦》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浪漫主义小说 ,向来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缠绵绯恻的情感而深获人们的喜爱。然而 ,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这部作品 ,就不难看出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其际遇的安排上 ,带有男权社会中父权制标准的阴影。因此 ,笔者拟借助“女权批评”的方法 ,对《蝴蝶梦》中的两位女性形象加以评析 ,从而揭示出父权中心文化对妇女形象的歪曲和抑制 ;并说明尽管作者身为女性 ,但依旧没能摆脱父权制标准下的心理沉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权制 吕蓓卡 "" 歪曲 抑制
下载PDF
《弗兰肯斯坦》叙事艺术论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伟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4,共5页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著名小说《弗兰肯斯坦》,在叙事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它那“我”中有“我”的层叠式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所构成的独具一格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的巧妙设置以及重复叙事的魅力等,都给我...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著名小说《弗兰肯斯坦》,在叙事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它那“我”中有“我”的层叠式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所构成的独具一格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的巧妙设置以及重复叙事的魅力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吸引我们去探究,去回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艺术论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19世纪 叙事艺术 叙事结构 重复叙事 叙事时间 女作家 小说 雪莱
下载PDF
春秋时代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玉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2,共7页
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 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余"、"朕"、"台"、"我"这些第一人称代词不具有方言性。"卬"是"吾"的源头,"吾"是"印"的变体,它们是西方周族人的方言词,"卬"始终未能进入共同语,"吾"在春秋时代开始进入共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厚江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2年第9期20-26,共7页
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关键词 《老王》 教学实录 现代散文 反思 写人 文章 学习
下载PDF
古代中国人心中的“我”及其启示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汪凤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375,共2页
本文先对“我”作语义分析,指出“我”的本义是指个体自身,“我”的其它含义皆由此本义引申而来。然后简要指出古代中国人的“我”的观念对当代中国人树立健全的“我”有3点启示:1.先要肯定小我存在的价值,然后再鼓励人们追求大我的价值... 本文先对“我”作语义分析,指出“我”的本义是指个体自身,“我”的其它含义皆由此本义引申而来。然后简要指出古代中国人的“我”的观念对当代中国人树立健全的“我”有3点启示:1.先要肯定小我存在的价值,然后再鼓励人们追求大我的价值;2.健全的“我”必是融道德我、理智我和审美我于一体的“我”;3.健全的“我”必是一独立自主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中国人 价值观 行为方式 董仲舒思想
下载PDF
解读“实验民族志”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立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9,共6页
实验民族志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书写形态。通过解读四类实验文本(对话文本、话语文本、合作文本、超现实文本),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两个传统民族志不具备的特征:首先,作者“我”在与研究对象、读者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实验民族志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书写形态。通过解读四类实验文本(对话文本、话语文本、合作文本、超现实文本),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两个传统民族志不具备的特征:首先,作者“我”在与研究对象、读者的平等“对话”中进行自我反思;其次,叙述采用第一人称“我”,从而“我”也成为被书写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民族志 文本 对话
下载PDF
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恒威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0-76,共7页
Intentionality is a basic feature of life.Since F.Brentano put forward that intentionality is a criterio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ental phenomenon and physical phenomenon, the topic of intentionality has been broadly ... Intentionality is a basic feature of life.Since F.Brentano put forward that intentionality is a criterio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ental phenomenon and physical phenomenon, the topic of intentionality has been broadly and deeply probed into by the schools of Phenomenology. Analytic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of Language, Pragmatics and others, has become a pivot to analyze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consciousness, the identity of life ("I"), meaning and other topic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life science since mid-twentieth century, researchers have come to investigate further the origin of intentionality in organism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utopoiesis, this paper inquires into the origin of intentionality,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its emerg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ing and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同一 起源 心智哲学 科学研究 认知科学 性问题
原文传递
论"知、明、我"三位一体 被引量:13
14
作者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6-60,共5页
正如海德格尔说"在"的意义问题已久被遗忘了一样,"知"的意义问题也是长期被严重忽视着。似乎人人明白"知"的意思,但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其实完全不能说明"知"的义理。本文借助现象学方法对"... 正如海德格尔说"在"的意义问题已久被遗忘了一样,"知"的意义问题也是长期被严重忽视着。似乎人人明白"知"的意思,但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其实完全不能说明"知"的义理。本文借助现象学方法对"知"作出了"明"的现象解释,揭示了"知、明、我"三位一体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主客体关系 现象学 关系模式 思维模式
下载PDF
“思”与思维着的“我”——笛卡尔和康德自我观的异同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秉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5,128,共6页
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独断的外在实体,而是无需前提设定而直接自明给予的自我意识。自我主体问题成为连接笛卡尔和康德的一个核心问题。笛卡尔哲学的起点是“我思故我在”,康德哲学的核心是先验主体的“知性为自然立法”。
关键词 康德哲学 笛卡尔 “思” 思故在” 异同 思维
原文传递
演员与角色关系的另一种阐释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洪桐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9,共6页
表演艺术的核心课题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的统一",目的是塑造有魅力的艺术形象。而在这一对矛盾关系中,演员是主导,是"我"改变了"我的一切",而"我"又按"角色的一切"体现出来... 表演艺术的核心课题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的统一",目的是塑造有魅力的艺术形象。而在这一对矛盾关系中,演员是主导,是"我"改变了"我的一切",而"我"又按"角色的一切"体现出来。因此,充分发挥演员自身的独特魅力并将其和谐地注入角色,则成为创作的一个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员 角色关系 阐释 矛盾关系 表演艺术 艺术形象 独特魅力
原文传递
表演符号学的思路——回应塔拉斯蒂的《“表演符号学”:一种建议》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正兰 《符号与传媒》 201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村上春树有一本有趣的书,名为《夜半蜘蛛猴》。书中说到猴子善于模仿,而作者笔下的这个小猴子更是个模仿精灵、模仿狂,处处模仿“我”的行为,甚至包括写作。猴子的表兄弟——人,也是模仿狂。不同之处只在于,猴子为模仿而模仿,或... 村上春树有一本有趣的书,名为《夜半蜘蛛猴》。书中说到猴子善于模仿,而作者笔下的这个小猴子更是个模仿精灵、模仿狂,处处模仿“我”的行为,甚至包括写作。猴子的表兄弟——人,也是模仿狂。不同之处只在于,猴子为模仿而模仿,或是为自娱而模仿,而人的模仿,是为某种目的而模仿,为表达某种意义而模仿。此模仿可称为表演。表演,必定是符号行为——为了传达意义而“摆弄”自己的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 符号学 符号行为 村上春树 模仿 猴子 意义
下载PDF
边缘者的境遇——再读《孔乙己》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4-48,共5页
运用叙述学与回忆诗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相关性分析,凸显他们各异却又相通的边缘化生存境遇,进而认为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生存境遇渗透着鲁迅本人边缘化的生命体验;小说对他们边... 运用叙述学与回忆诗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相关性分析,凸显他们各异却又相通的边缘化生存境遇,进而认为叙述者"我"和孔乙己的生存境遇渗透着鲁迅本人边缘化的生命体验;小说对他们边缘化境遇的呈现,是此前《狂人日记》中相关思想命题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孔乙己 边缘者 境遇
下载PDF
“我”、见证人、叙事——从所谓的“VR纪录片”谈当下纪录片真实观的变革 被引量:10
19
作者 魏伟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3,共6页
就技术发展角度而言,流行于国内学界和业界的所谓"VR纪录片"这一伪术语,是狭隘且不稳定的,无法触及纪录片艺术的审美核心。笔者认为,应将其纳入到交互纪录片的范畴中研究。在当前的新媒体语境下,数字媒介生态的发展必然改变... 就技术发展角度而言,流行于国内学界和业界的所谓"VR纪录片"这一伪术语,是狭隘且不稳定的,无法触及纪录片艺术的审美核心。笔者认为,应将其纳入到交互纪录片的范畴中研究。在当前的新媒体语境下,数字媒介生态的发展必然改变人们介入生活的方式,从而导致人们对"真实"的认知产生变化。对于以"真实"为美学基础的纪录片而言,交互和拟真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介入影片环境的方式——互动的行为使得传统纪录片所依赖的电影语言系统被交互式语言系统所替代;观众成为见证人,主动构建影片叙事由此成为可能。"见证人"和"叙事"这两个基本要点的质变,导致了纪录片审美核心——"真实"的变革。随着XR、BCI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互动终将进化为"互变",纪录片的真实不再是凝固着的死物,而是以观者为主体,实时变化和流淌,一如"真实"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证人 叙事 交互 拟真 真实
原文传递
于破烂处重写现实——评贾平凹长篇新作《高兴》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俊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贾平凹 长篇 重写 们” 城市 拾荒者 脑溢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