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音声相和”还是“意声相和”?
被引量:
7
1
作者
牛龙菲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4-35,共2页
传世本<老子>第二章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
传世本<老子>第二章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
声
相
和
”
“
意
声
相
和
”
“音心对映论”
音乐艺术
音乐理论
原文传递
从“音声相和”说起——再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兼与李曙明君商榷
被引量:
6
2
作者
蔡仲德
《中国音乐学》
1988年第4期93-96,共4页
我曾在《对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考察》(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三、四期)中论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今感意犹未尽,故再论之。此论拟着重剖析“音声相和”说,并由此而论及“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
我曾在《对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考察》(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三、四期)中论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今感意犹未尽,故再论之。此论拟着重剖析“音声相和”说,并由此而论及“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等命题,兼与李曙明君有关论述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老子》
“大音希
声
”
历史考察
五音令人耳聋
中央音乐学院
有关论述
明君
音
声
意
声
相
和
原文传递
“和律论”再研究(上)——《“和律论”再质疑》读后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曙明
《人民音乐》
1992年第1期38-40,共3页
蔡仲德君在《“和律论”再质疑——兼评李曙明君之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及其方法》一文中写道: “李君所谓‘音心对映’——‘和律论’观念,其独特之处不在提出‘音心对映论’、‘和律论’之名,而在强调音乐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强调音...
蔡仲德君在《“和律论”再质疑——兼评李曙明君之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及其方法》一文中写道: “李君所谓‘音心对映’——‘和律论’观念,其独特之处不在提出‘音心对映论’、‘和律论’之名,而在强调音乐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强调音乐艺术只有欣赏者感受时才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中国音乐美学
欣赏者
音乐作品
意
声
相
和
艺术审美
大音希
声
再研究
回授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道家“意声相和”音乐观与歌唱艺术的关系
4
作者
韩向军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5-26,共2页
本文主要以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中“意声相和”音乐观的辩证关系及美学价值,来论述歌唱艺术中,“以声传情”和“寓情于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者在歌唱艺术中审美要求。
关键词
道家
“
意
声
相
和
”
音乐观
歌唱艺术
《老子甲本》
“以
声
传情”
“寓情于
声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律论”再质疑——兼评李曙明之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及其方法(中)
5
作者
蔡仲德
《人民音乐》
1991年第3期23-25,共3页
二、评李曙明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李君自称其“音心对映”——“和律论”观念是“从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之视角,在当代中国音乐美学思潮中孕动的一个新型理论命题”(《比较》)。因此,为求全面评价“和律论”,就不得不同时考察他...
二、评李曙明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李君自称其“音心对映”——“和律论”观念是“从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之视角,在当代中国音乐美学思潮中孕动的一个新型理论命题”(《比较》)。因此,为求全面评价“和律论”,就不得不同时考察他所作的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作品
声
无哀乐论
意
声
相
和
音乐美学研究
中国音乐
乐记
欣赏者
乐之
比音
原文传递
题名
“音声相和”还是“意声相和”?
被引量:
7
1
作者
牛龙菲
出处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4-35,共2页
文摘
传世本<老子>第二章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关键词
“音
声
相
和
”
“
意
声
相
和
”
“音心对映论”
音乐艺术
音乐理论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从“音声相和”说起——再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兼与李曙明君商榷
被引量:
6
2
作者
蔡仲德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1988年第4期93-96,共4页
文摘
我曾在《对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考察》(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三、四期)中论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今感意犹未尽,故再论之。此论拟着重剖析“音声相和”说,并由此而论及“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等命题,兼与李曙明君有关论述商榷。
关键词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老子》
“大音希
声
”
历史考察
五音令人耳聋
中央音乐学院
有关论述
明君
音
声
意
声
相
和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和律论”再研究(上)——《“和律论”再质疑》读后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曙明
出处
《人民音乐》
1992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摘
蔡仲德君在《“和律论”再质疑——兼评李曙明君之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及其方法》一文中写道: “李君所谓‘音心对映’——‘和律论’观念,其独特之处不在提出‘音心对映论’、‘和律论’之名,而在强调音乐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强调音乐艺术只有欣赏者感受时才能存在。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中国音乐美学
欣赏者
音乐作品
意
声
相
和
艺术审美
大音希
声
再研究
回授
比较研究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道家“意声相和”音乐观与歌唱艺术的关系
4
作者
韩向军
机构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5-26,共2页
文摘
本文主要以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中“意声相和”音乐观的辩证关系及美学价值,来论述歌唱艺术中,“以声传情”和“寓情于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者在歌唱艺术中审美要求。
关键词
道家
“
意
声
相
和
”
音乐观
歌唱艺术
《老子甲本》
“以
声
传情”
“寓情于
声
”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律论”再质疑——兼评李曙明之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及其方法(中)
5
作者
蔡仲德
出处
《人民音乐》
1991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二、评李曙明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李君自称其“音心对映”——“和律论”观念是“从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之视角,在当代中国音乐美学思潮中孕动的一个新型理论命题”(《比较》)。因此,为求全面评价“和律论”,就不得不同时考察他所作的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作品
声
无哀乐论
意
声
相
和
音乐美学研究
中国音乐
乐记
欣赏者
乐之
比音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音声相和”还是“意声相和”?
牛龙菲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1
7
原文传递
2
从“音声相和”说起——再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兼与李曙明君商榷
蔡仲德
《中国音乐学》
1988
6
原文传递
3
“和律论”再研究(上)——《“和律论”再质疑》读后
李曙明
《人民音乐》
1992
2
原文传递
4
道家“意声相和”音乐观与歌唱艺术的关系
韩向军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和律论”再质疑——兼评李曙明之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及其方法(中)
蔡仲德
《人民音乐》
199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