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的人”与“惟一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主体论之别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森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12,共8页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承担对虚无的充实,是否追求永恒、普遍、整体,"现实"或"感性"中是否还拥有超出离散性原子事实的整体性维度及与此相关的超验性维度,对人、现实、历史的理解还是否需要保持辩证法的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马克思的回答是肯定的,施蒂纳是否定的。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仍然具有以"现实"、"感性"为根基的"本质性"、"普遍性"、"神圣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抽象性"。所谓马克思反现代性、反本质主义和反传统形而上学,也只能在这样有限的限度内理解,否则就等于把马克思施蒂纳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惟一 主体 马克思 施蒂纳
下载PDF
惟一稀缺者时间——向死而生的经济人何以生存于世
2
作者 赵晓 《科学投资》 2003年第6期118-118,共1页
有些人天生严肃,另有一些人天生爱开玩笑。职业上的笑谈是:因为疾病,才有了医生的存在;因为无知,才有了教师的存在。或许我们可以笑谈:因为稀缺,才有了经济学家的存在。
关键词 惟一稀缺时间——向死而生的经济人何以生存于世》 随笔 文学作品 赵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