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乡“悲”情——鲁迅小说《故乡》的情感线索
1
作者 余德兴 《语文知识》 2003年第10期33-34,共2页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败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以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这篇小说的感情基调是“悲”。
关键词 《故乡》 感线索 鲁迅 小说 初中 语文 阅读 教学
下载PDF
“灯火阑珊处”的悲中豪情--陈彼得《青玉案·元夕》的美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蓓 李童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44,共7页
诗词以隐喻传情,音乐以动态赋形,二者的成功结合往往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超然的美感享受。文章通过对陈彼得《青玉案·元夕》的聆听与思考,以宋词由倚声填词转向依词作乐为切入点,从情态表现、情感内涵、精神境界三方面,探求《青... 诗词以隐喻传情,音乐以动态赋形,二者的成功结合往往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超然的美感享受。文章通过对陈彼得《青玉案·元夕》的聆听与思考,以宋词由倚声填词转向依词作乐为切入点,从情态表现、情感内涵、精神境界三方面,探求《青玉案·元夕》悲中豪情的美感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玉案•元夕 美感 英雄形象 中豪
下载PDF
深深儿时忆 淡淡悲美情——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看童年经验对萧红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着孤独、寂寞和痛苦,这种体验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童年时期对爱的缺失更使她对人生的悲凉深有感悟。本文试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去展现童年经验所给予萧红的...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着孤独、寂寞和痛苦,这种体验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童年时期对爱的缺失更使她对人生的悲凉深有感悟。本文试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去展现童年经验所给予萧红的创作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童年经验
下载PDF
艺术学想像力诸问题研究
4
作者 梁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艺术学成为独立门类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建构自身的学科学理以供给学科内外的人分享和运用。由是,该文尝试提出"艺术学想像力"的研究命题,并运用社会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设定讨论艺术学想像力的逻辑起点——"置身其... 艺术学成为独立门类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建构自身的学科学理以供给学科内外的人分享和运用。由是,该文尝试提出"艺术学想像力"的研究命题,并运用社会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设定讨论艺术学想像力的逻辑起点——"置身其中的眺望"、"叩问获得另一种实在",重点理解艺术学想像力及其体系。本文认为,艺术学想像力乃指对存在与非存在悲欣情曲间巧妙关系的取向增进性空灵建构能力学说;艺术学想像力能力学说是对艺术学学科特质与时空之专注性、概念性、原理性、顶点性与相关性的揭示与识别表征;艺术学想像力学说的建立与存在具有促进"基于艺术既有的远走"性学理与方法的引领价值。总之,该研究及其确立的艺术学想像力思想,对个体或群体寻求走出艺术之困、探求无知新艺、厚重性建构艺术学学科都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实验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想像力 学科建设 能力学说 取向增进性
下载PDF
一生“悲”境,一文“悲”情——从《项脊轩志》看散文情感的领悟
5
作者 李新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第3期185-185,共1页
散文阅读要探求语言,由语言入手去分析其情感。但语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个蕴含情思的人、事、物境。了解作者是读懂作品的关键。归有光一生“悲”境,正蕴造了他的“悲”情一文——《项脊轩志》。
关键词 ”境 蕴造
下载PDF
魏晋时期诗与歌的“悲美”之情
6
作者 孙熙然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甚至达到痴狂的程度。声乐作为当时文学与音乐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悲从中来的伤感与悲痛。笔者认为,这种“悲美”意识的产生与其特定... 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甚至达到痴狂的程度。声乐作为当时文学与音乐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悲从中来的伤感与悲痛。笔者认为,这种“悲美”意识的产生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与哲学思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魏晋声乐艺术中的“悲美”意识为研究对象,结合诗歌史料与作者“尚悲”的情怀,进一步探索其中深刻的文化根源,旨在阐释以悲为美的魏晋歌诗在古代音乐形式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原因,也为其美学特征的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美"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