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总动员”体制下日据台湾地区的大众娱乐论述——兼与朝鲜半岛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末顺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4期74-95,共22页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直至1945年战败,日本持续在国内和殖民统治地区同步建立“总动员”体制,不仅为了人力和物力动员,也为了发动包括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在内的心力资源总动员。大众娱乐论述属于“总动员”体制下文化战、思想战的一种,...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直至1945年战败,日本持续在国内和殖民统治地区同步建立“总动员”体制,不仅为了人力和物力动员,也为了发动包括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在内的心力资源总动员。大众娱乐论述属于“总动员”体制下文化战、思想战的一种,与其他属于文化战的动员论述一样,大众娱乐论述的建构及后续讨论往往随着殖民统治地区文化政策的调整以及对殖民统治下人民的动员需要而有所改变。从日据时期台湾地区杂志报纸等媒体的言论,可以考察“总动员”体制下大众娱乐论述的内容及其逻辑,并将其与同时期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半岛的娱乐论述进行了比较。战争期间所谓“健全的大众娱乐论”,并不仅为提升劳动力和生产力,还包括针对殖民统治下人民的“皇民化”改造目的,是--种融合文化战和思想战的战争动员论述,目的在于加强动员殖民统治下人民充当战争人力资源。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动员效果,大众娱乐走上竞争之路。这个过程中,娱乐论述乃变质为一个“国民化”机制,并与厚生运动的“国策”相结合,创造出它的公共性。另外,如果说台湾地区新剧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被提及得最多,朝鲜半岛的民俗活动则被选中成为可能的宣传工具。不过,在“总力战”下,它们被要求发挥“劳动报国”和“职业奉公”的后方作用,却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娱乐论述
“
总动员
”
体制
动员
论述
文化战
日据台湾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在乡军人与日本社会动员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燎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7-51,共1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乡军人是日本陆军战斗人员的重要构成部分,产生于近代日本预备兵役制度。作为近代日本军方社会动员的重要手段,在乡军人的召集与在乡军人会的活动,逐渐被嵌入备战总动员体制,成为日本法西斯分子遂行战争的羽翼,尤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乡军人是日本陆军战斗人员的重要构成部分,产生于近代日本预备兵役制度。作为近代日本军方社会动员的重要手段,在乡军人的召集与在乡军人会的活动,逐渐被嵌入备战总动员体制,成为日本法西斯分子遂行战争的羽翼,尤其在1931年后它成为领导国防妇人会、青年团等战争后援团体的核心,扮演了日本侵华战争推动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但战争规模扩大化带来的过度动员最终压垮有限的国力,庞大的动员体系也随战败的到来而土崩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兵制:在乡军人
总动员
体制
侵华战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总动员体制前夜:日本社会对九一八事变的因应
3
作者
王希亮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21-34,140,共15页
九一八事变后,以日共为代表的左翼团体喊出反战的声音,但在执政当局的严厉弹压下,微弱的反战声音未能产生唤醒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除执政当局的宣传外,媒体追随、附和侵略主义的舆论导向,右翼团体进一步推波助澜。资本主义世界...
九一八事变后,以日共为代表的左翼团体喊出反战的声音,但在执政当局的严厉弹压下,微弱的反战声音未能产生唤醒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除执政当局的宣传外,媒体追随、附和侵略主义的舆论导向,右翼团体进一步推波助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致使农村凋敝,以农村出身为主体的日本军人企盼通过战争改变命运。一连串的综合因素,把民众引向“捍卫生存权”“正义战争”“自卫战争”等迷途,诱发民间社会主观或客观、自觉或盲从投身到支持侵略战争之中,酿就举国一致、“国论”一统的国民总动员体制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日本社会的因应
总动员
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总动员”体制下日据台湾地区的大众娱乐论述——兼与朝鲜半岛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末顺
机构
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4期74-95,共22页
文摘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直至1945年战败,日本持续在国内和殖民统治地区同步建立“总动员”体制,不仅为了人力和物力动员,也为了发动包括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在内的心力资源总动员。大众娱乐论述属于“总动员”体制下文化战、思想战的一种,与其他属于文化战的动员论述一样,大众娱乐论述的建构及后续讨论往往随着殖民统治地区文化政策的调整以及对殖民统治下人民的动员需要而有所改变。从日据时期台湾地区杂志报纸等媒体的言论,可以考察“总动员”体制下大众娱乐论述的内容及其逻辑,并将其与同时期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半岛的娱乐论述进行了比较。战争期间所谓“健全的大众娱乐论”,并不仅为提升劳动力和生产力,还包括针对殖民统治下人民的“皇民化”改造目的,是--种融合文化战和思想战的战争动员论述,目的在于加强动员殖民统治下人民充当战争人力资源。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动员效果,大众娱乐走上竞争之路。这个过程中,娱乐论述乃变质为一个“国民化”机制,并与厚生运动的“国策”相结合,创造出它的公共性。另外,如果说台湾地区新剧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被提及得最多,朝鲜半岛的民俗活动则被选中成为可能的宣传工具。不过,在“总力战”下,它们被要求发挥“劳动报国”和“职业奉公”的后方作用,却是一致的。
关键词
大众娱乐论述
“
总动员
”
体制
动员
论述
文化战
日据台湾地区
Keywords
mass entertainment discourses
“Total Mobilization”system
mobilization discourse
cultural warfar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 Reg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在乡军人与日本社会动员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燎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7-51,共15页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乡军人是日本陆军战斗人员的重要构成部分,产生于近代日本预备兵役制度。作为近代日本军方社会动员的重要手段,在乡军人的召集与在乡军人会的活动,逐渐被嵌入备战总动员体制,成为日本法西斯分子遂行战争的羽翼,尤其在1931年后它成为领导国防妇人会、青年团等战争后援团体的核心,扮演了日本侵华战争推动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但战争规模扩大化带来的过度动员最终压垮有限的国力,庞大的动员体系也随战败的到来而土崩瓦解。
关键词
征兵制:在乡军人
总动员
体制
侵华战争
分类号
K31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总动员体制前夜:日本社会对九一八事变的因应
3
作者
王希亮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21-34,140,共15页
文摘
九一八事变后,以日共为代表的左翼团体喊出反战的声音,但在执政当局的严厉弹压下,微弱的反战声音未能产生唤醒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除执政当局的宣传外,媒体追随、附和侵略主义的舆论导向,右翼团体进一步推波助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致使农村凋敝,以农村出身为主体的日本军人企盼通过战争改变命运。一连串的综合因素,把民众引向“捍卫生存权”“正义战争”“自卫战争”等迷途,诱发民间社会主观或客观、自觉或盲从投身到支持侵略战争之中,酿就举国一致、“国论”一统的国民总动员体制雏形。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日本社会的因应
总动员
体制
分类号
K26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总动员”体制下日据台湾地区的大众娱乐论述——兼与朝鲜半岛比较
崔末顺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在乡军人与日本社会动员
高燎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总动员体制前夜:日本社会对九一八事变的因应
王希亮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