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 被引量:28
1
作者 唐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63,198,共12页
朱子在《仁说》中明确提出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但要充分理解这一思想,最好结合《太极图说解》:周敦颐太极图的五层圈实际上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直接对应,其中第四层圈"乾道成男,... 朱子在《仁说》中明确提出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但要充分理解这一思想,最好结合《太极图说解》:周敦颐太极图的五层圈实际上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直接对应,其中第四层圈"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确切含义即是以八卦命名的家庭人伦秩序;按照朱熹的理解,太极图每相邻的两层都有天地之心的作用,也就是说,太极图其实也可以称作天地之心图;朱熹特别重视天地之心的主宰含义,在其思想架构中,天地之心的理论功能是统合理气,也就是说,与工夫论层面的心统性情相应,宇宙论层面则是心统理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太极图 天地之 合理气 性情 理气
原文传递
论朱熹的“心之本体”与未发已发说 被引量:7
2
作者 向世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以知觉论心是考量"心之本体"问题的发端,但重点在心本体发用的正与不正。"心统性情"的意义,在于全面解释从体到用、从本然到端绪的心性情的整体。心体的"自明"将映照得真与成就其善融为一体。从未发到已... 以知觉论心是考量"心之本体"问题的发端,但重点在心本体发用的正与不正。"心统性情"的意义,在于全面解释从体到用、从本然到端绪的心性情的整体。心体的"自明"将映照得真与成就其善融为一体。从未发到已发,修养的水准最终影响着心本体的存在价值。善心的圆满,是伴随性理的发用而走向"满腔子"的恻隐之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本体 知觉 性情 未发已发
下载PDF
朱熹哲学的“心统性情”说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来 《浙江学刊》 1986年第6期78-80,90,共4页
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内容。所谓心性论,只是简言之,就其结构而言,是心性情三要素组成的构架体系。在这一方面,朱熹的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总体上看,在心性情三者的基本关系上、朱熹的主要观点是“心统... 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内容。所谓心性论,只是简言之,就其结构而言,是心性情三要素组成的构架体系。在这一方面,朱熹的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总体上看,在心性情三者的基本关系上、朱熹的主要观点是“心统性情”。据《近思录》及朱熹所说,“心统性情”一语首见于张载的语录。朱熹对此备加推崇,认为这是张载对理学的巨大贡献,在理学中只有程颐“性即理也”一语堪与相比:“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哲学 主要观点 性情 思想 性论 宋明理学 功用 近思录 哲学内容 张载
下载PDF
从朱子、船山看宋明理学意志思想的展开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海波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49-63,共15页
朱子晚年比较重视意志问题的讨论,区分意与志,认为与意相比,志是深层、稳定的心理意向,而意则是与具体的念虑、选择、权衡相关的心理意念。立志对于为学与修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朱子始终认为志与意都属于已发之情,未发阶段不能... 朱子晚年比较重视意志问题的讨论,区分意与志,认为与意相比,志是深层、稳定的心理意向,而意则是与具体的念虑、选择、权衡相关的心理意念。立志对于为学与修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朱子始终认为志与意都属于已发之情,未发阶段不能有立志、持志的工夫。朱子的这一看法使得其“心统性情”的工夫论,缺了未发时意志对心的主宰。与之相联系,朱子在诠释《大学》“正心”工夫时,也倾向于从深层未发心体的虚灵无滞加以解释。船山对这一看法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朱子的看法一方面混同于佛老的心灵观,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儒家未发之心的道德主宰性,对儒家之心的意志主义特征缺乏深入的体认。因此,船山主张“持志”是《大学》“正心”工夫的主要内容。同时,与朱子相似,船山严格区分“意”“志”,认为志有恒体而“意无恒体”,肯定志对于意的基础地位及其主宰性。不过,船山的志并不是一种先验的道德意志。沿着这一思路,必然应该肯定一种先验的道德意志,晚明王栋、刘宗周所强调的意就是一种先验的道德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性情 持志 朱子 船山
下载PDF
易学视域下张宇初对正一道法的哲学论证
5
作者 王楠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1,共10页
张宇初所处的时代,正一道长期被排斥于主流思想之外,其学理上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这套系统缺乏形上学依据,仅流于方之术而未于道;第二,正一道所关注的鬼神之说,为历代儒家学者所批判和攻计。故函需为正一道建立一套贯通天道和人道的形... 张宇初所处的时代,正一道长期被排斥于主流思想之外,其学理上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这套系统缺乏形上学依据,仅流于方之术而未于道;第二,正一道所关注的鬼神之说,为历代儒家学者所批判和攻计。故函需为正一道建立一套贯通天道和人道的形上学理论体系。张氏首先借鉴和吸收了邵雍的“心为太极”说和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以确立其心性本体论。其次,他援引易学对鬼神做了气化论的解释,使正一道法的理论实质从驱役鬼神转变为以心统气。再次,他对正一道提出了修炼丹道的要求,并将丹道修炼确立为正一道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张氏对正一道法的哲学论证对于凸显人的心性价值、挺立生命的主体性、提振正一道的文化地位和社会价值、纠正玄门风气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宇初 正一道 道法 为太极 性情
原文传递
朱子学是“心统性”还是“性统心”?
6
作者 蔡家和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心统性情”之提出,是朱子为了配合经典之诠释,以便贯通自己体系中“性发为情”一说。盖孟子原意是以恻隐羞恶等为心,而朱子视之为情,又《中庸》则言情绪之喜怒哀乐之发。为统一这些经书,朱子遂藉张子“心统性情”一词,来联系心与情,... “心统性情”之提出,是朱子为了配合经典之诠释,以便贯通自己体系中“性发为情”一说。盖孟子原意是以恻隐羞恶等为心,而朱子视之为情,又《中庸》则言情绪之喜怒哀乐之发。为统一这些经书,朱子遂藉张子“心统性情”一词,来联系心与情,将孟子的恻隐羞恶等亦视为情,如此,则既能顺于孟子原文,亦能疏通自己的《四书》体系。“心统性情”之“统”字,并非“主宰”之意,而是意味着“整合”。心只是虚灵知觉,其背后之性理才是本体与根源。朱子终归为理学而非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理学 郛廓 五行 恻隐之
下载PDF
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汉民 洪银香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1,共6页
儒家道德哲学的建构是以人性论的建构为基础的。先秦儒家思孟学派以人的内在德性为人性,并且希望建立人性的超越源头。但人性的超越性依据如何建立?此超越性依据与人的道德主体性有何内在关联?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此作了出色的回答。... 儒家道德哲学的建构是以人性论的建构为基础的。先秦儒家思孟学派以人的内在德性为人性,并且希望建立人性的超越源头。但人性的超越性依据如何建立?此超越性依据与人的道德主体性有何内在关联?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此作了出色的回答。朱熹的"性即理"从宇宙本体论推演出人性论,肯定人的道德本性源于宇宙本体;"心统性情"把人的理性和情感纳入心的统御之下,凸显了超越性依据与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人性论 主体性 性即理 性情
原文传递
张栻朱熹论心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鲍希福 《中国哲学史》 1993年第2期58-65,共8页
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在后世的影响远不及朱熹,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朱熹对吕祖谦、陆九渊、陈亮等人多有微词,唯独对张栻多有称道祆湓凇洞鹗又亍分腥衔?张栻“见处... 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在后世的影响远不及朱熹,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朱熹对吕祖谦、陆九渊、陈亮等人多有微词,唯独对张栻多有称道祆湓凇洞鹗又亍分腥衔?张栻“见处卓然不可及,从游之久,反复开益为多”(《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二)。张栻与朱熹的交往比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思想 修养方法 吕祖谦 陆九渊 性情 湖湘学派 文集 中和 朱文 本体意义
下载PDF
论张载“天人合一”的和谐伦理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琴 鲁从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1-154,共4页
张载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气一元论为前提论证天性,以“诚”作为天性的道德规定性,为道德本原提供了本体依据;在人性论上区分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对人性之善进行了合理性论证;最后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贯通人性与天性,构建了以“和谐... 张载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气一元论为前提论证天性,以“诚”作为天性的道德规定性,为道德本原提供了本体依据;在人性论上区分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对人性之善进行了合理性论证;最后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贯通人性与天性,构建了以“和谐”为特征的伦理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情 天人合一 和谐伦理
下载PDF
认知与本体——道德形上学的超越性话语之两轮
10
作者 李剑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1期70-73,共4页
“道德形上学”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回应西方哲学质疑、澄明儒学中超越性层面的含义。道德形上学的超越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认知决定模式”为特点的独特认知机制,所谓“认知决定模式”,即以认知层次的提升消解本体论的理论取向,这一思... “道德形上学”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回应西方哲学质疑、澄明儒学中超越性层面的含义。道德形上学的超越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认知决定模式”为特点的独特认知机制,所谓“认知决定模式”,即以认知层次的提升消解本体论的理论取向,这一思想传统可追溯至中国佛学的般若中观与“一心开二门”,其核心便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则是“以天论德”的本体论层面,儒学的“生生”本体在创生万物的过程中生动开展着自身,而人亦能以自身之仁德参天地之化育,进而呈现出“生春气象”。因此,道德形上学是会通天人之学,从这两个维度探究其特征,正可以窥见道德形上学彻上彻下、春风化雨的独特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本体 二门 性情
下载PDF
孟荀“天—性—情—心”统合论——从“心统情性”新视角兼祧孟荀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悦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9-112,103,167,共6页
究竟如何统合孟荀呢?我认为,要兼祧孟荀,既不能以孟统荀,也不能以荀统孟,而是还要有内通的继承,这就需第三种立场.所以,本文提出以“心统情性”而非“心统性情”来兼祧孟荀,以期寻求到使孟荀得以统合起来的一种整体论思路,从“心”“性... 究竟如何统合孟荀呢?我认为,要兼祧孟荀,既不能以孟统荀,也不能以荀统孟,而是还要有内通的继承,这就需第三种立场.所以,本文提出以“心统情性”而非“心统性情”来兼祧孟荀,以期寻求到使孟荀得以统合起来的一种整体论思路,从“心”“性”“情”“天”的一系列环节来兼祧孟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性 整体论 性情 孟荀 新视角
下载PDF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
12
作者 李青 房瑞丽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3期126-129,共4页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既继承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传统,主张“天人贯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又将“生生之德”落在“教化之德”与“进德遵道”上,将天、地、人统一在有机的整体框架下讨论,重视德性的次第涵养,将伦理道德有机地对应宇宙...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既继承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传统,主张“天人贯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又将“生生之德”落在“教化之德”与“进德遵道”上,将天、地、人统一在有机的整体框架下讨论,重视德性的次第涵养,将伦理道德有机地对应宇宙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同时认为人心具有感通之觉,文学的表达要“合道”,赞同宋明理学家“心统性情”的有机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有机宇宙观 天人合一 生生之德 性情
下载PDF
朱熹理学世界中的性情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育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0-37,共8页
朱熹注《中庸》时,追求义理上的贯通,发明“中和新说”,明确指出“中和”乃兼言性情,“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朱子在贯释孟子“四端”、“四德”说时,也依循... 朱熹注《中庸》时,追求义理上的贯通,发明“中和新说”,明确指出“中和”乃兼言性情,“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朱子在贯释孟子“四端”、“四德”说时,也依循伊川的思路,作出了性情论的理解。朱熹的性情论说解,是针对佛禅的“反情”、“恶情”说,李翱等人的“灭情”说而提出的重情的主张;而其“心统性情”论中的“心”,则为一种“有限心”,须“持敬”、“格物致知”,才可达于“理”,这也同佛禅之“心”及受佛禅影响之“心即理”说划清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中和新说” “四端皆情” 性情 性情
下载PDF
朱熹“心统性情”说新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方鹿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4-78,共5页
“心统性情”说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对他的理气关系说。但由于“心”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的独特涵义和地位,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误会朱熹思想的本义,从而导致对他的心性学说乃至对其整个哲学的性质作出错误... “心统性情”说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对他的理气关系说。但由于“心”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的独特涵义和地位,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误会朱熹思想的本义,从而导致对他的心性学说乃至对其整个哲学的性质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是研究朱熹思想应注意避免的倾向。笔者试重新阐述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以澄清认识,使符合朱熹思想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朱熹哲学 朱熹思想 宇宙本体 重要组成部分 为主宰 认识论 天地之性 伦理学 性学
原文传递
对朱熹以气说心的当代诠释之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保瑞 《朱子学刊》 2016年第1期8-24,共17页
朱熹的理气论,包括了对心概念的界定,谓之'心者气之灵爽',此说,遭受当代大哲唐君毅、牟宗三、劳思光的批评,咸谓其不当理,关键就是使得心的道德实践动力减弱,不能纯化其事,而与天命合一。此事,笔者以为,唐、牟、劳三位先生都有... 朱熹的理气论,包括了对心概念的界定,谓之'心者气之灵爽',此说,遭受当代大哲唐君毅、牟宗三、劳思光的批评,咸谓其不当理,关键就是使得心的道德实践动力减弱,不能纯化其事,而与天命合一。此事,笔者以为,唐、牟、劳三位先生都有误解,本文之作,即为澄清此事,关键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位上,存有论问题与工夫论问题不同。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建构有见于此者不少,牟宗三先生见及之,却将朱熹只限缩在此。唐君毅先生见及宇宙论,却将宇宙论进路之心气说予以搁置,以为此说不能纯善无恶。劳思光先生有见于此,却以为形上学、宇宙论都与成德之教无关。三先生都是论理过于强势,都是错置了存有论、宇宙论问题的理论功能,更可以说,对朱熹理论中言于本体工夫论的意旨没有准确解读。为澄清此事,与三先生论理,必欲一改二十世纪宋明儒学诠释的一大谬误,以还存有论命题的理论地位,并彰显朱熹创作之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有论 性情 者气之灵爽 工夫论 朱熹
原文传递
论张载的道德认识论和修养论
16
作者 龚抗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62-68,共7页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他是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为宋代理学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他在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等方面的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载...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他是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为宋代理学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他在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等方面的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载的德育思想十分丰富,他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方法等德育的基本理论问题都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成为宋明理学德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道德认识论和修养论是张载德育思想的精华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张载认为,道德的认识和修养即是根据德育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的修养和认识活动,以为道德实践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此认识和修养过程是德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识 精义入神 穷神知化 德育过程 德育思想 穷理尽性 德育目标 修养论 性情 道德知识
下载PDF
马一浮理学思想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镜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2-19,共8页
马一浮自幼饱读诗书,十六岁,应绍兴县试名列第一。青年时,他游学上海,自习英文、法文,与马君武、谢无量共同创办《二十世纪翻译杂志》,后又留学美国与日本,研究西方文学与哲学著作。他是我国最早引进《资本论》的人。1904年,马一浮学成... 马一浮自幼饱读诗书,十六岁,应绍兴县试名列第一。青年时,他游学上海,自习英文、法文,与马君武、谢无量共同创办《二十世纪翻译杂志》,后又留学美国与日本,研究西方文学与哲学著作。他是我国最早引进《资本论》的人。1904年,马一浮学成回国,即匿居陋巷,潜心研究国学。抗战爆发后,他激于一片爱国热情,打破“平生杜门”的守则,在南下避难的旅途中,第一次应当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在讲学中,他首先拈出宋代大哲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复性 尔雅台 理学思想 穷理 书院学规 致知 性情 《易》 阳明
下载PDF
朱子哲学之义理架构及其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少涵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129,共6页
朱子哲学的义理架构是理气二分、性情对言、心统性情。在这个架构中,心是神明不测的虚灵知觉,虽然不是性理,也不属情气,无所谓形上形下,但却可以包得形上之性和形下之情;心通贯动静,无间于未发已发,自身就是发动力,是性之主宰权得以执... 朱子哲学的义理架构是理气二分、性情对言、心统性情。在这个架构中,心是神明不测的虚灵知觉,虽然不是性理,也不属情气,无所谓形上形下,但却可以包得形上之性和形下之情;心通贯动静,无间于未发已发,自身就是发动力,是性之主宰权得以执行、得以实现的动力。这是一个圆满的架构。但这个架构存在四个理论问题:一是性体无力的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二是心成了没有主脑的盲动;三是心对情进行宰制没有内在必然的合法性;四是道德责任难以落实。这就逼着朱子从心、性、情三个方面分别做工夫来弥补这些理论上的漏洞,这却使其哲学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义理架构 理气二分 性情对言 性情
下载PDF
朱子乾卦四德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云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57-61,共5页
"元亨利贞"统称乾卦四德,在易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朱熹在其"三圣易"的易学视野下,厘清了四德本义并赋予了四德极为丰富的内涵。朱熹将"元亨利贞"与万物之生长收藏、四时四方、阴阳五行相结合,进而与人之... "元亨利贞"统称乾卦四德,在易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朱熹在其"三圣易"的易学视野下,厘清了四德本义并赋予了四德极为丰富的内涵。朱熹将"元亨利贞"与万物之生长收藏、四时四方、阴阳五行相结合,进而与人之仁义礼智相配比,构建了一套囊括天人、涵盖万有的宇宙论系统。在此基础上,朱熹对元包四德、贞下起元、四德互具、阴阳体性等关系作了"理一分殊"式的讨论。这一关系展现在其心性论上,则为"心统性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卦 元亨利贞 仁义礼智 性情
下载PDF
钱穆、牟宗三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不同诠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乐爱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钱穆、牟宗三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诠释,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钱穆强调"心统性情"所蕴含的"心"对于性情的主宰,并认为,朱熹讲"性即理",不只是强调性理之重要,实际上也强调"心"的主... 钱穆、牟宗三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诠释,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钱穆强调"心统性情"所蕴含的"心"对于性情的主宰,并认为,朱熹讲"性即理",不只是强调性理之重要,实际上也强调"心"的主导作用,而朱熹讲"心统性情"则是对于"心"的主导作用的进一步阐释。为此,钱穆把朱熹学术归属于心学,把朱熹的"心统性情"看作是对孟子心性论的超越。与此不同,牟宗三强调朱熹"心统性情"的"心、性、情三分",并认为,在这一格局下,"真正之超越实体在性而不在心",心对于性情只有摄具作用,且仅局限于工夫论,所以此心非孟子之心,"尤与孟子‘本心即性’之本心义不相应"。他们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不同诠释,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朱熹的"心统性情"及其与"性即理"的关系乃至分判朱熹的学派归属,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牟宗三 朱熹 性即理 性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