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满张力的诗学观念——铁崖体与相关诗体的再考察
1
作者 左东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由于身处江湖而心系台阁的扭曲心态,杨维桢的诗学观念充满了多重的矛盾组合。这包括乐府诗创作中追求比兴讽喻的宗旨与崇尚诡诞怪奇体貌的奇特组合,诗学观念中倡导“情性之正”与坚持“人各有情性”之间的复杂纠葛,以及诗文体貌上“铁... 由于身处江湖而心系台阁的扭曲心态,杨维桢的诗学观念充满了多重的矛盾组合。这包括乐府诗创作中追求比兴讽喻的宗旨与崇尚诡诞怪奇体貌的奇特组合,诗学观念中倡导“情性之正”与坚持“人各有情性”之间的复杂纠葛,以及诗文体貌上“铁体”与“纤体”的两极式呈现。从总体上讲,以乐府诗创作为主体的“铁体”与以竹枝体、嬉春体及香奁体创作为主的“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品格差异,从而使杨维桢的诗学观念既内涵丰富又充满张力,并在后世评价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讽喻 诡诞怪奇 性情 人各有情 铁体与纤体
下载PDF
“性情之正”还是“性情之真”?——孔子“思无邪”观新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松冀 《甘肃理论学刊》 2010年第1期147-150,共4页
"思无邪"是孔子诗论的一个重要观念,传统儒学的"归于正"与朱熹的"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以道德理性为本的"美刺"诗学观,因其明显的附会曲解而时遭抨击;学术界对其的解析仍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思无邪"是孔子诗论的一个重要观念,传统儒学的"归于正"与朱熹的"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以道德理性为本的"美刺"诗学观,因其明显的附会曲解而时遭抨击;学术界对其的解析仍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思无邪"本是孔子断章取义,其义当释为"不歪曲,不虚假",孔子本意当是指《诗经》三百篇皆为"直抒性情"之作,他强调的是"性情之真",而非"性情之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无邪 美刺 直陈 性情 性情
下载PDF
“性情之正”论与元代诗学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武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9,共9页
诗以道“性情之正”,即以诗明道、见性,重在主体涵养。涵养途径有二:持敬和洒落。二者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形成诗学张力。“性情之正”的最佳移植环境,一是盛治之世,二是台阁文学。元代台阁文人持“性情之正”鸣盛的同时,也以其为理论... 诗以道“性情之正”,即以诗明道、见性,重在主体涵养。涵养途径有二:持敬和洒落。二者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形成诗学张力。“性情之正”的最佳移植环境,一是盛治之世,二是台阁文学。元代台阁文人持“性情之正”鸣盛的同时,也以其为理论导向展开诗学统合。而由于台阁文人“持敬”的松懈,导致其诗学统合力被消解。元代中后期文人虽受台阁诗学影响,却在“持敬”“洒落”的天平上,逐渐向“洒落”偏斜,甚至逸出“洒落”,诗学由此而变,呈现为多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持敬 洒落 诗学统合 诗学新变
原文传递
论真德秀《诗经》评点的政教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先英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真德秀《诗经》评点的政教观以教化为旨归,强调心性涵养、“性情之正”是实现外在政教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把文学价值取向引向主体心性修养,将审美触须深深地扎向人的心性道德,赋予了《诗经》以道德的规定性,这种政教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真德秀《诗经》评点的政教观以教化为旨归,强调心性涵养、“性情之正”是实现外在政教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把文学价值取向引向主体心性修养,将审美触须深深地扎向人的心性道德,赋予了《诗经》以道德的规定性,这种政教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教化 性情
下载PDF
论明代台阁体诗学“性情之正”的渊源及缺失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2-48,共7页
明初台阁体诗歌在宋元理学性情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性情之正"的诗学观念,台阁馆臣对此有较多论述。其诗歌创作也一直深受"性情之正"观念的影响,要求诗歌考见王政得失、治道盛衰;止乎礼义、辅于世教。因此,台阁体... 明初台阁体诗歌在宋元理学性情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性情之正"的诗学观念,台阁馆臣对此有较多论述。其诗歌创作也一直深受"性情之正"观念的影响,要求诗歌考见王政得失、治道盛衰;止乎礼义、辅于世教。因此,台阁体诗歌被封闭在儒家伦理道德的狭窄圈子里,而不能很好地表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同时也割裂了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念,导致了诗风的平易雍容,降低了诗歌的品位,在艺术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后世诗人对此皆有强烈的不满,他们或以实际的创作,或以成熟的理论,给予了批评和改革,使中国诗歌走出了台阁体的偏执与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体 性情 理学渊源 艺术缺失
下载PDF
台阁体派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圣华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1期38-46,共9页
台阁体派是明诗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近源尤在明初越中派与江右派。台阁派之兴是永宣诗人与时代政治双向选择的一种结果,追溯它的始兴,内阁的形成与永乐朝第一批新进士入阁读书最值得关注。作为永宣历史的产物,其群体心态可概括为用实... 台阁体派是明诗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近源尤在明初越中派与江右派。台阁派之兴是永宣诗人与时代政治双向选择的一种结果,追溯它的始兴,内阁的形成与永乐朝第一批新进士入阁读书最值得关注。作为永宣历史的产物,其群体心态可概括为用实心态与盛世心态。台阁诗人唱酬甚繁,同气相求,共同营造了一代诗坛的环境。他们关心现实,昌言诗用于时,必先要"得性情之正"。"台阁体"由此呈现出以下特征:"治世之音安以乐",诗以鸣盛;主于典雅平易,摒去富贵之气,唯求气象;不舍"山林"之趣。尽管存在肤廓、雷同之弊,但它作为永宣诗坛的新事物,与时代相辅相成,构成文治的重要方面,创作也独有特色,诗史价值不容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体派 群体心态 唱酬类型 性情 “台阁体”
下载PDF
明前期台阁文人杜诗接受略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汤志波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
明前期台阁文人推崇杜诗,其对杜诗的阐释集中在忠君忧国之愤慨、不为世用之悲苦以及诗歌中的激烈感情等方面,但这与台阁诗学中发为治世之音、感情平淡闲雅等要求冲突。台阁诗人对此矛盾避而不谈,仍以"性情之正"为标签推崇杜诗... 明前期台阁文人推崇杜诗,其对杜诗的阐释集中在忠君忧国之愤慨、不为世用之悲苦以及诗歌中的激烈感情等方面,但这与台阁诗学中发为治世之音、感情平淡闲雅等要求冲突。台阁诗人对此矛盾避而不谈,仍以"性情之正"为标签推崇杜诗,究其原因,是限于台阁诗学思想中对性情的约束,不敢直面重视杜诗中的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诗学 杜诗接受 性情 性情 明前期
下载PDF
元代中后期戏曲艺术思想概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小梅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2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元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思想,以追求和实现"冲淡平和的性情之正"为主要审美风尚;以《琵琶记》为代表的"高台教化"观念已成为元末文人剧作家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中原音韵》的成书,表明元代文人是以散曲意识为本位来... 元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思想,以追求和实现"冲淡平和的性情之正"为主要审美风尚;以《琵琶记》为代表的"高台教化"观念已成为元末文人剧作家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中原音韵》的成书,表明元代文人是以散曲意识为本位来确立元杂剧的审美观和创作观的;《录鬼簿》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的戏剧意识在元末已开始步入自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中后期戏曲艺术思想 性情 冲淡平和 散曲意识 戏剧意识
原文传递
“性情之正”:明前期理学思潮中的杜诗价值取向
9
作者 张慧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7,共5页
在明前期,杜诗被推为“性情之正”的代表,被视为接近正风、正雅的典范和台阁体文臣“鸣盛”追求的样板。这与明初程朱理学大兴,汉儒诗教观复兴有很大关系。台阁体文臣有的在杜诗中体认了正风、正雅的精神,由此理解了其与唐代盛世的关系... 在明前期,杜诗被推为“性情之正”的代表,被视为接近正风、正雅的典范和台阁体文臣“鸣盛”追求的样板。这与明初程朱理学大兴,汉儒诗教观复兴有很大关系。台阁体文臣有的在杜诗中体认了正风、正雅的精神,由此理解了其与唐代盛世的关系;有的则从杜甫身处的动乱之世中看到杜诗并非变风、变雅的性质,由此分析了“性情之正”的意义。这样的观点,明前期有较充分的展开,此后仍有一定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明代 性情 理学思想
下载PDF
元代著名作家虞集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姬沈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5-99,共5页
虞集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倡导“宗唐得古”;追求“舒迟而淡泊”的诗风;主张“性情之正”;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等。虞集是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的集中代表,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文学 性情
下载PDF
永宣艺术场域与台阁文学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宪泼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101,共9页
明前期永宣时期兴起的台阁体,不仅是诗文概念,还属于书画概念,因而反映出时代整体的审美旨趣。由于院体画和台阁体书法的提倡,台阁文人通过会通诗文、书法和绘画的文艺制作,构建出以书画为载体的山林空间,以区别于庙堂之上的政治空间,... 明前期永宣时期兴起的台阁体,不仅是诗文概念,还属于书画概念,因而反映出时代整体的审美旨趣。由于院体画和台阁体书法的提倡,台阁文人通过会通诗文、书法和绘画的文艺制作,构建出以书画为载体的山林空间,以区别于庙堂之上的政治空间,他们在休沐闲暇之时畅神适意,恣意享受山林闲适之趣。馆阁文人的书画题咏借用图画比德模式,鸣盛颂美,求得性情之正,实现山林与台阁、个体与家国的和谐统一,改变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山林文学书写模式,从而建立了属于有明新王朝的盛世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场域 山林文学 比德 性情
下载PDF
《皇元风雅》与元中后期台阁、山林诗学观念的交融
12
作者 陈光 《中国诗歌研究》 2023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践行儒者之道是元中期以来文人的核心价值,台阁与山林两种诗学观念的交融是此种价值对文学思想浸染的体现。《皇元风雅》的编者,通过兼顾馆阁文臣与布衣文人诗作的选诗视野、以“性情之正”衡量文人的情感导向与诠释“风雅”的两种内涵... 践行儒者之道是元中期以来文人的核心价值,台阁与山林两种诗学观念的交融是此种价值对文学思想浸染的体现。《皇元风雅》的编者,通过兼顾馆阁文臣与布衣文人诗作的选诗视野、以“性情之正”衡量文人的情感导向与诠释“风雅”的两种内涵打通台阁与山林的理论间隔。由对《皇元风雅》此种选诗标准与诗学价值的探察,可见元中后期文学思潮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元风雅》 台阁 山林 性情
原文传递
忧·痛·愤——郑思肖诗文三个时期的特色
13
作者 陈庆元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6-49,共4页
明崇祯戊寅(1638),吴中久旱,十一月初八,苏州承天寺狼山房疏浚古井,发现一铁函重匮,“锢以垩灰,启之,则宋郑所南先生所藏《心史》也.外书‘大宋铁函经’五字,内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自胜国癸未(1283)迄今戊寅,阅岁三百五十六... 明崇祯戊寅(1638),吴中久旱,十一月初八,苏州承天寺狼山房疏浚古井,发现一铁函重匮,“锢以垩灰,启之,则宋郑所南先生所藏《心史》也.外书‘大宋铁函经’五字,内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自胜国癸未(1283)迄今戊寅,阅岁三百五十六载,楮墨犹新,古香触手,当有神护”(明陈宗之《承天寺藏书并碑阴记》).《心史》沉于古井三百五十余年重见天日,流传于世(崇祯庚辰,即1640年,就有张国维损资刻本和汪骏声刻本二种),实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奇事.一时为之作序、跋的多达二十余人,其中包括闽人林古度和曹学佺,清代阎若璩、全祖望等人及《四库全书总目》斥其为伪书,而姚际恒等又力驳之.近代以来,认定《心史》非伪的学者就更多了,考订也更加详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思肖 《心史》 三个时期 《四库全书总目》 爱国思想 南先生 性情 全祖望 文学思想 谢翱
下载PDF
真德秀《诗经》评点的“性情之正”说
14
作者 孙先英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7-100,共4页
真德秀的《诗经》评点,以"性情之正"为价值核心,这种文学观渊源于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和"重质轻文"的文学功用理论,对南宋末年的文学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诗经 评点 性情
下载PDF
张栻的性论思想辨析
15
作者 肖永奎 舒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张栻的性论思想总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太极即性"的性本论,他以太极论性之本体,而最终归到以性为本体;二是"性以至善名"的性善论,他对其师胡宏的思想进行反思,强调对儒学价值的切实践行;三是"心主性情&q... 张栻的性论思想总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太极即性"的性本论,他以太极论性之本体,而最终归到以性为本体;二是"性以至善名"的性善论,他对其师胡宏的思想进行反思,强调对儒学价值的切实践行;三是"心主性情"的复性论,他强调"性情之正",这也与其性本论的思想取向有关。张栻的性论思想在继承湖湘学性本论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从而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性本论 太极即性 心主性情 性情
下载PDF
历史视野与文学本位的双重考察——评金生奎《明代杜诗接受研究》
16
作者 潘天英 《中国诗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12-214,共3页
20世纪80年代,来自西方的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在中国文论界可谓应者云集,以"接受"为目标的研究亦成为古典文学的选题热门。研究者似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取之不竭的研究源泉。凡作家对后学创作上有借鉴、人格上有... 20世纪80年代,来自西方的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在中国文论界可谓应者云集,以"接受"为目标的研究亦成为古典文学的选题热门。研究者似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取之不竭的研究源泉。凡作家对后学创作上有借鉴、人格上有垂范的表现,其理论主张被后世推崇或批判,作品被后人校释、鉴赏的实践皆可以"接受"目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诗人 性情 文学本位 《明代杜诗接受研究》 接受研究 前七子 李梦阳 王钟陵 历史视野 杜诗学 胡应麟 作家群体
原文传递
论明初许彬诗歌的“台阁体”特征
17
作者 岳秀芝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台阁体文学自“三杨”以后渐成规模,众多作家承其余绪,涌现出大量的台阁诗作。许彬的诗歌就是典型的台阁之体,主要表征有两方面:一是颂圣模式的继承,以歌颂帝王鸿业为主要内容;二是秉持“性情之正”的诗学观,以宣扬儒家道德伦理为己任,... 台阁体文学自“三杨”以后渐成规模,众多作家承其余绪,涌现出大量的台阁诗作。许彬的诗歌就是典型的台阁之体,主要表征有两方面:一是颂圣模式的继承,以歌颂帝王鸿业为主要内容;二是秉持“性情之正”的诗学观,以宣扬儒家道德伦理为己任,并以其为诗歌的评定标准。其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台阁诗歌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推进对台阁诗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彬 台阁体 颂圣 性情
下载PDF
《诗经·鄘风·桑中》的主题与假想手法
18
作者 樊荣 《殷都学刊》 2021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以往关于《鄘风·桑中》的争论焦点,在于是"遗俗"还是"恋情"。《鄘风·桑中》是黄河以北先民真情的宣泄,是男青年在劳动过程中即兴发挥的吟唱。诗歌以浓郁的民歌色彩,借助于艺术夸张、浪漫描绘和形象叙述... 以往关于《鄘风·桑中》的争论焦点,在于是"遗俗"还是"恋情"。《鄘风·桑中》是黄河以北先民真情的宣泄,是男青年在劳动过程中即兴发挥的吟唱。诗歌以浓郁的民歌色彩,借助于艺术夸张、浪漫描绘和形象叙述的假想手法,表达了未婚男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桑中"指的是"桑林之中","上宫"只是诗中男主人公对想象中理想女子居住地方的尊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鄘风·桑中》 主题 真情宣泄 性情
下载PDF
论理学对宋代诗论的影响
19
作者 李冬红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理学在宋代兴起繁盛,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思潮,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诗歌领域自不例外,其独特的精神内质使得宋代诗歌理论逐渐丰富,并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创作理论。
关键词 理学 诗论 性情 平淡
下载PDF
明前期台阁文人之作家论
20
作者 汤志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8-33,共6页
明前期台阁文人论作家,往往忽视其天赋个性对诗歌创作之影响,而强调后天之学识涵养。但后者并非指对偶格律等诗歌创作技巧的学习,而是以学识"理性情",以盛世光岳之气涵养诗人性格,使之更易达到台阁体颂世鸣盛之要求。台阁文... 明前期台阁文人论作家,往往忽视其天赋个性对诗歌创作之影响,而强调后天之学识涵养。但后者并非指对偶格律等诗歌创作技巧的学习,而是以学识"理性情",以盛世光岳之气涵养诗人性格,使之更易达到台阁体颂世鸣盛之要求。台阁文人同样忽略诗人穷达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有诗"穷而工"与"达而工"两种看似对立之观点,但无论"穷"、"达"均能表现出盛世之音,"工"专指诗歌内容风格符合"性情之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前期 台阁体 诗学 作家论 性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