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 被引量:117
1
作者 江蓝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301,共11页
本文考察了在汉语假设助词系统发展的历史中,曾有时间词加入的事实。文中分析了诱发时间词"时"与"後"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内部机制;揭示了"时"与"後"语法化的过程以及随着语法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本文考察了在汉语假设助词系统发展的历史中,曾有时间词加入的事实。文中分析了诱发时间词"时"与"後"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内部机制;揭示了"时"与"後"语法化的过程以及随着语法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语法功能不断扩大的事实。文章还论证了"後"虽被"呵"取代,但与"呵"并无来源关系。指出由时间范畴进入假设范畴,是汉语跟其他一些语言共有的语用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词 “时” 语法化 假设助词
原文传递
《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上)——中西推理基本形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兴生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20,共7页
墨辩与亚里斯多德推理样式的体系类同点何在,是一个困扰中国古典哲学,亦即中国古典法哲学研究的难题。以《墨经》首章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式推理及其理论基础的概述,对"故"、"所"、"得"、"... 墨辩与亚里斯多德推理样式的体系类同点何在,是一个困扰中国古典哲学,亦即中国古典法哲学研究的难题。以《墨经》首章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式推理及其理论基础的概述,对"故"、"所"、"得"、"而"、"後"考释,以陈列"成"式推理的步子,并论述"成"式推理的特点与价值。上篇主要论述"成"式理论基础与推理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成”式推理
下载PDF
考“后”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14,84,共6页
《说文》曰:“后,继体君也。”经过采用形训的方法,结合古代文献,依据“后”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并寻找“后”字词义发展的线索,可以系统地解释“后”字的含义:“后”的本义为“妇女产子,”由此在母系社会被用作对最高首领的称呼,从... 《说文》曰:“后,继体君也。”经过采用形训的方法,结合古代文献,依据“后”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并寻找“后”字词义发展的线索,可以系统地解释“后”字的含义:“后”的本义为“妇女产子,”由此在母系社会被用作对最高首领的称呼,从而引申出“君”义及“继体君”义;由产子时的母前子後引申出“後”义,并造“後”字,因“后”的“继体君”义与“後”相通,加之音同,故常假借“后”为“後;”综合“妇女产子”义、“後”义、及“继体君”义,引申出“天子之妃曰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子 后土 继体君
下载PDF
日语「前·後」不对称现象的量化考察与认知分析
4
作者 徐莲 林海峰 《高等日语教育》 2019年第1期72-84,157,共14页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辞典和语料库,从构词和使用频率两个方面对日语「前?後」的不对称性展开量化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前·後」的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大多数「前?後」构成的词缺...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辞典和语料库,从构词和使用频率两个方面对日语「前?後」的不对称性展开量化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前·後」的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大多数「前?後」构成的词缺乏对称项,而且两者的使用频率也不对称——「前」的使用频率比「後」高,调查还发现意义和文体对于「前·後」的不对称性都有影响。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到生理原因、时空隐喻模式的选择、运用的需求、文化的影响等,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前」 不对称
原文传递
也談安大簡《羔羊》中的“後人自公”
5
作者 尉侯凱 《简帛》 2023年第1期65-73,共9页
上古漢語中“退”有時可以表示“後”,“後”也有類似“退”的含義。安大簡《羔羊》“後食自公”“自公後食”之“後”,不是“退”的訛字,而應理解成“退”的同義詞,“後食”即“退食”。
关键词 安大簡 《羔羊》 退 退食
下载PDF
“后”字形义探源
6
作者 余妍 许丹成(指导) 《汉字文化》 202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后”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率较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字的形义不断演变。在古汉语中,“后”和“後”本是含义不同的两个字;我国在1956年发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后”与“後”合并为“后”。本文从“后”和“後”的字形演变入手,... “后”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率较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字的形义不断演变。在古汉语中,“后”和“後”本是含义不同的两个字;我国在1956年发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后”与“後”合并为“后”。本文从“后”和“後”的字形演变入手,探究字形与字义的关联,详细解释词义的生发原理,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该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字义
原文传递
《古尊宿语录》中方位词“前、後”的语义认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籽郦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古尊宿语录》是一部重要的禅宗语录汇编,书中收录了大量禅宗师徒之间的问答语,口语成分非常多,是研究晚唐至南宋初语言现象的宝贵资料。以《古尊宿语录》中的方位词"前"、"後"为研究对象,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 《古尊宿语录》是一部重要的禅宗语录汇编,书中收录了大量禅宗师徒之间的问答语,口语成分非常多,是研究晚唐至南宋初语言现象的宝贵资料。以《古尊宿语录》中的方位词"前"、"後"为研究对象,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结合三个平面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该书中方位词"前"、"後"进行语义认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尊宿语录》 “前” 语义
下载PDF
浅谈“后”与“後”
8
作者 曹星晨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1期122-123,共2页
"后"与"後"产生于不同的时代,结合古代文献,依据字的形体对"后"与"後"的词义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后"字产生于"後"之前,在母系社会就有"后"表示... "后"与"後"产生于不同的时代,结合古代文献,依据字的形体对"后"与"後"的词义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后"字产生于"後"之前,在母系社会就有"后"表示对最高首领的称呼,父系社会"后"就被用来君王的配偶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後"与"后"是同音替代,两者的本义并不相同,简化汉字皆用"后"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引申
原文传递
从“若+X+假设助词”看假设助词的历时演变
9
作者 林春香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1-45,共5页
"若+X+假设助词"格式是汉语表假设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这一格式能够较准确地对相应的假设连词进行定性,因此通过对这一格式历时演变的研究,可以很清晰地勾勒出假设助词"者、时、後、呵"等的历史更替情况。
关键词 假设助词
下载PDF
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 被引量:49
10
作者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4-506,共13页
本文讨论汉语方所词语"後"的来源和演变,着重分析"後"语义演变的路径、机制和动因。本文的研究显示,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跟人类语言普遍的语义演变过程一样,也是有理可据、有规律可循的。
关键词 方所词语“ 语义演变 转喻 主观化
原文传递
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在布孔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豪君 王兆丰 +2 位作者 陈喜恩 赵龙 周大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7,43,共8页
为了实现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在低透气煤层强化消突领域经济高效消突的目的,在河南平煤十三矿进行了液态CO_2相变致裂穿层强化预抽煤层瓦斯试验,在致裂影响半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 为了实现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在低透气煤层强化消突领域经济高效消突的目的,在河南平煤十三矿进行了液态CO_2相变致裂穿层强化预抽煤层瓦斯试验,在致裂影响半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布孔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布孔方式、孔排间距等参数下的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先致裂孔能为后致裂孔提供爆破自由面,使爆破易向自由面上发展,区域性致裂时为减弱自由面的影响,布孔方式上易采用线性程度低的梅花形布孔方式,合理的孔间距为0.5~0.6倍的单孔致裂有效影响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02 影响半 布孔方式 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矿井下应急逃生最优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慧敏 李超 曾庆田 《软件导刊》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近年来国家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日益重视,但矿山灾害事故仍时有发生。在矿山事故发生后,如何确定一条最佳避灾救援路线,指导受灾人员安全撤离,从而将突发事故的影响和伤亡人数降到最低,成为目前矿山应急突发事故处理方法的重点研究方... 近年来国家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日益重视,但矿山灾害事故仍时有发生。在矿山事故发生后,如何确定一条最佳避灾救援路线,指导受灾人员安全撤离,从而将突发事故的影响和伤亡人数降到最低,成为目前矿山应急突发事故处理方法的重点研究方向。针对煤矿井下避灾救援路径的最优规划问题进行综述,首先从井下突发事故的静态最优路径规划算法和动态最优路径规划算法两方面揭示煤矿井下路径规划的基本方法,然后介绍复杂环境影响下的应急救援路径规划,最后总结煤矿井下应急逃生路径规划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逃生路 规则 动态最短路算法 静态最短路算法
下载PDF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之“後”当释为尊者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霖映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和孟子的解释,颠覆了儒家三孝观的取向,曾子和孟子都视三级孝序的首位为对家长的尊敬问题。其实,周代“後”“后”可通假,周朝礼制里“後子”在诸子里地位独尊,一般是嫡长子;夏商国王称后,而周朝礼制称王为天子,尊称其妃为后,这会导致避讳。古“后”字是司之反写,基本语义是主、君,扩指尊者,它和君字都象形着发号施令,《尔雅》训曰“后者君也”,《说文解字》释曰“君者尊也”。孟子之“无”有时指目无,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因此,“无後”应该通假于“无后”,指无主(无君、无尊),即目无尊长,在家事语境中是目无家主(家君、家尊)。这种训义可联系三孝观而圆通地解释舜例及“为大”,并旁通《诗经》和《孟子》它处所谈的相关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不孝有三 为大” 孝序观 大孝尊亲
原文传递
從興福寺本《禮記音義》殘卷論今本《釋文》的“首音” 被引量:8
14
作者 楊軍 儲泰松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共14页
今學術界大多認爲今本《經典釋文》同條下多個音切的第一個注音即“首音”是陸德明認可的標準音,從而根據這一認識整理、歸納出“陸德明音系”.這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從理論上説,把自己或自己認可的音放在多個音切之首是成立的,但必須滿... 今學術界大多認爲今本《經典釋文》同條下多個音切的第一個注音即“首音”是陸德明認可的標準音,從而根據這一認識整理、歸納出“陸德明音系”.這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從理論上説,把自己或自己認可的音放在多個音切之首是成立的,但必須滿足所有“首音”都未被後人改動這個條件.但是情況並不如此,無論從文獻記載還是版本比勘、邏輯推斷來看,後人大量增刪刊革《經典釋文》已是無從否認、不容漠視的事實.正由於“首音”中既已存在的大量異質成分導致“首音”的性質複雜,所以任何想要簡單通過今本《經典釋文》的“首音”來考訂真實的陸德明音系是斷然不可能的.但至今學術界對此仍缺乏充分的認識.因此,本文以日本興福寺藏古鈔本《禮記釋文》殘卷與今本比勘,以大量事實再次證明今本未標注主名的首音,乃至於有些只有一個音的音切並非都是陸德明所作,有很多是後人添加的.學術界對陸德明音系的考訂以及對其音系性質作出的判斷嚴重被唐宋人所誤.進而提出考訂陸德明音系的有效方法及研究步驟,以期引起學術界的充分重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典釋文 首音性質 人增改 異質成分 陸德明音系
原文传递
明代江南士紳精英與茅山全真道的興起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崗 《全真道研究》 2011年第2期26-71,共46页
本文探討了明代閻希言在乾元觀所開創的茅山唯一的全真道派'閻祖派'。明代有關'閻祖派'作爲龍門'復'字岔支派的文字記録,是迄今所見最早將龍門派詩二十字全部羅列公之於衆,又將這二十字派與丘處機直接聯繫起來... 本文探討了明代閻希言在乾元觀所開創的茅山唯一的全真道派'閻祖派'。明代有關'閻祖派'作爲龍門'復'字岔支派的文字記録,是迄今所見最早將龍門派詩二十字全部羅列公之於衆,又將這二十字派與丘處機直接聯繫起來,並徑將這一道派稱做'長春道派'的史料。從修行實踐、宫觀制度,到譜系傳承,乾元觀道士有明確的全真道派的身份認同和法派意識。從晚明起到清中期,乾元觀全真道派影響巨大。然而茅山乾元觀'閻祖派'的興起,與明代文壇'後七子'領袖王世貞及江南士人集團的護教有着直接的關係。本文運用法國社會學家和思想家布爾迪厄在文化社會學上的'象徵性資本'的概念,來詮釋王世貞文化精英集團以文學書寫和文字聲譽這種'象徵性資本'或文化資本,對茅山乾元觀全真道派進行文字護教。正是在王世貞江南文學集團的文化權威以及伴隨而來的行政措施和物質財力的扶持之下,自閻希言以下的乾元觀全真道士得以建立文人居士的廣泛網絡,脱離茅山華陽洞靈官系統的管轄,獨立發展成茅山唯一的一個十方叢林,乃至受薦於明神宗和李太后,從而獲得欽賜《道藏》。凡此種種,使得乾元觀'閻祖派'在明代中後期,超越了其他道觀,成爲江南乃至南方最重要的全真道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山乾元觀 閻祖派 王世貞 七子 象徵性資本
原文传递
後唐、後梁史書與《舊唐書》列傳的編纂
16
作者 姚魯元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8,共18页
後晉最初修“唐”史以唐高祖至後唐明宗爲時間斷限,不計哀帝,與《舊唐書》最終呈現的、從唐高祖到哀帝的唐存在很大不同。雖然晉初的修史計劃没有實現,但《舊唐書》依然不同程度利用了多種後唐史書,致使列傳中保留了許多具有後唐色彩的... 後晉最初修“唐”史以唐高祖至後唐明宗爲時間斷限,不計哀帝,與《舊唐書》最終呈現的、從唐高祖到哀帝的唐存在很大不同。雖然晉初的修史計劃没有實現,但《舊唐書》依然不同程度利用了多種後唐史書,致使列傳中保留了許多具有後唐色彩的文字表述。而在采據後唐史書的同時,後晉史臣還利用後梁實録編纂列傳。《舊唐書》最終以李唐爲框架,却取用後唐、後梁史書,從根本上是受文獻不足徵的現實條件所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舊唐書》 唐實録 梁實録 《唐年補録》 《舊五代史》
下载PDF
《後汉书》列传著録文体考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英德 《文史》 2002年第3期81-97,共17页
在中国古代正史中,范哗(398--445)的《後汉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特点,就是在列传中详细着录传主各种文体着述的情况,并形成较为规范的着录体例。
关键词 汉书》 著录文体 中国 历史典籍 体例特征 历史渊源
下载PDF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之“後”训“尊者”不可信——与刘霖映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传瑜 《现代语文》 2021年第7期39-43,共5页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是《孟子》中的名言,意思明白清楚,向无异议。刘霖映先生对此却提出新解:“後”乃“后”之假借,训“尊者”;句意为“不孝有三级,目无尊长居首”。这一新说不符合原文的语法、语义规则和中心意旨,也缺乏故训支持。...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是《孟子》中的名言,意思明白清楚,向无异议。刘霖映先生对此却提出新解:“後”乃“后”之假借,训“尊者”;句意为“不孝有三级,目无尊长居首”。这一新说不符合原文的语法、语义规则和中心意旨,也缺乏故训支持。“後”仍应从赵岐旧注,训“後嗣”。今人在阅读传统经典时,对前人旧说当然不必迷信,但当提出新说时,必须以文献语言事实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大” 《孟子》 孝道
下载PDF
宋高宗朝後期的限佛
19
作者 許起山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31,共20页
從靖康之變到紹興和議,宋廷爲應對連綿不斷的戰争,大肆發放度牒以獲取軍資,佛教勢力趁機而起。紹興和議後,宋廷的注意力轉移到境内社會治理,宋高宗對包括佛教在内的各類宗教加大了監管力度。爲了限制佛教的發展,宋廷長時期不發放度牒,... 從靖康之變到紹興和議,宋廷爲應對連綿不斷的戰争,大肆發放度牒以獲取軍資,佛教勢力趁機而起。紹興和議後,宋廷的注意力轉移到境内社會治理,宋高宗對包括佛教在内的各類宗教加大了監管力度。爲了限制佛教的發展,宋廷長時期不發放度牒,及時收繳死亡、還俗、逃逸僧人的度牒,約束出家人的傳教活動,貶謫支持佛教的官員,將無主寺院的資産充公,向僧徒徵收較高的免丁錢。高宗的限佛政策不疾不徐,二十年間,佛教勢力受到沉重打擊,僧尼數量明顯下降。高宗限制佛教,能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凸顯儒家道統,減輕百姓賦税負擔,利用寺院安置北方流民,有助於恢復被戰争破壞的經濟,鞏固宋朝在南方的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高宗 限制 佛教
下载PDF
政通則糧達:軍政區域規劃與唐後期黄淮海平原討藩戰爭糧草補給
20
作者 高正亮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4年第2期163-199,414,415,共39页
貞元至會昌間黄淮海平原歷次討藩戰爭,唐廷采取後方調撥和前線籌措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行營聯軍的糧草補給。與戰時糧草籌措同步,唐廷調整政區,保障糧草成功運抵前線。通過析置政區解決軍隊糧草,是唐後期討藩戰爭朝廷慣用軍政策略。因戰... 貞元至會昌間黄淮海平原歷次討藩戰爭,唐廷采取後方調撥和前線籌措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行營聯軍的糧草補給。與戰時糧草籌措同步,唐廷調整政區,保障糧草成功運抵前線。通過析置政區解決軍隊糧草,是唐後期討藩戰爭朝廷慣用軍政策略。因戰事臨時設置的,含高層政區、統縣政區和縣級政區。太行山東和桐柏-大别山西軍事交通地理格局,是戰時高層政區析置決定因素;而戰時置於重要水路轉運終端和路段的縣級及統縣政區,則承擔統一規劃糧草調撥,確保穩定的糧草卸載點之職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軍政區域規劃 糧草補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