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赛罗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奥赛罗的文化认同李毅莎剧评论家们早已注意到威尼斯白人社会对奥赛罗的种族歧视,然而他们似乎很少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奥赛罗对歧视他的白人社会有没有文化认同的愿望?如果有,白人社会是怎样对待他的文化认同要求的?他... 奥赛罗的文化认同李毅莎剧评论家们早已注意到威尼斯白人社会对奥赛罗的种族歧视,然而他们似乎很少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奥赛罗对歧视他的白人社会有没有文化认同的愿望?如果有,白人社会是怎样对待他的文化认同要求的?他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因此又受到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赛罗 文化认同 种族歧视 威尼斯 白人社会 《奥赛罗》 基督教信仰 自我形象 异教徒 自卑感
原文传递
文化对话与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金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2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文化对话 中国文化 中国移民 中国形象 爱默生 异教徒 基督教 超验主义 惠特曼
下载PDF
从《太平经》看道教称谓对佛教称谓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俞理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5-58,共4页
从《太平经》看道教称谓对佛教称谓的影响俞理明中国的道教源远流长,到东汉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体系,其中,包括对神和人的等级系统。神人者象天,天者动照无不知;真人者象地,地者至诚不欺天,但顺人所种不易也;仙人者象四时,四时者... 从《太平经》看道教称谓对佛教称谓的影响俞理明中国的道教源远流长,到东汉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体系,其中,包括对神和人的等级系统。神人者象天,天者动照无不知;真人者象地,地者至诚不欺天,但顺人所种不易也;仙人者象四时,四时者,变化万物,无常形容,或盛或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佛教传入 教徒 道士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佛经 南北朝 异教徒 宋徽宗 等级系统
下载PDF
试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宗教原因 被引量:6
4
作者 高福进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2-48,128,共8页
试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宗教原因高福进TheReligiousCausesoftheFirstCrusade¥GaoFujingDuringtheMiddleAges,theFirstCrusadewasoneofth... 试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宗教原因高福进TheReligiousCausesoftheFirstCrusade¥GaoFujingDuringtheMiddleAges,theFirstCrusadewasoneofthemostimportante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军东征 乌尔班 基督教会 异教徒 剑桥大学出版社 罗马教会 宗教原因 基督教世界 上帝的和平 基督教文明
原文传递
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的跨文化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樊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猫头鹰是中西文化谱系中凝定着特定审美经验与象征喻义的文化意象。文章通过对猫头鹰意象的原型解读,跨文化地探勘了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所蕴藉的知识分子从叛逆到批判的精神谱系;深度阐释了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 猫头鹰是中西文化谱系中凝定着特定审美经验与象征喻义的文化意象。文章通过对猫头鹰意象的原型解读,跨文化地探勘了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所蕴藉的知识分子从叛逆到批判的精神谱系;深度阐释了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的象征意蕴、文化差异以及两者的心灵契合和话语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鲁迅 猫头鹰 象征 异教徒 精神界战士
下载PDF
读奇文,话奇人——张承志《心灵史》赘言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33,共8页
一对于《心灵史》这样一部奇书,我的确感觉到论述它的极大困难。它的庄严而虔敬的文字中所描述的“世世代代举红旗”、用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殉教以捍卫自己的心灵自由的哲合忍耶教派的两百年间牺牲和流放、剿灭和屠戮写就的历史,我们... 一对于《心灵史》这样一部奇书,我的确感觉到论述它的极大困难。它的庄严而虔敬的文字中所描述的“世世代代举红旗”、用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殉教以捍卫自己的心灵自由的哲合忍耶教派的两百年间牺牲和流放、剿灭和屠戮写就的历史,我们只有由衷的崇敬和肃穆。血写的事实撕毁着墨写的谎言,也使我们顿生虽无由及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献 张承志 异教徒 少数民族 哲合忍耶 宗教信仰 心灵史 回民 黄金 蒙古草原
下载PDF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的原始信仰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舍利 《民族文学研究》 1988年第4期31-36,共6页
古代维吾尔人在八世纪中叶之前曾长期信仰过萨满教。在伊斯兰教徒们对维吾尔异教徒进行的圣战中,与庙宇殿堂、神象一起,无数古代文献也同时被付之一炬。因此,古代维吾尔人信仰萨满教时期的文学作品保留甚少。不过,少虽少,但在有限的文... 古代维吾尔人在八世纪中叶之前曾长期信仰过萨满教。在伊斯兰教徒们对维吾尔异教徒进行的圣战中,与庙宇殿堂、神象一起,无数古代文献也同时被付之一炬。因此,古代维吾尔人信仰萨满教时期的文学作品保留甚少。不过,少虽少,但在有限的文学作品中,在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叙事诗、民间故事中,我们也时时可捕捉到萨满教的一些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 古代维吾尔 维吾尔族 腾格里 民间文学 原始信仰 维吾尔人 民间故事 伊斯兰教徒 异教徒
原文传递
元代景教城址及墓群遗存的发现与研究综述
8
作者 李影 《中国天主教》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一景教起源于小亚细亚与叙利亚,其创始人为聂思脱里,传入中国后称景教。进入中国后,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庇佑和支持,发展迅速。在九世纪中,唐武宗灭佛后,景教遭到沉重的打击。到宋初,景教在中国几乎绝迹。九世纪,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优势逐... 一景教起源于小亚细亚与叙利亚,其创始人为聂思脱里,传入中国后称景教。进入中国后,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庇佑和支持,发展迅速。在九世纪中,唐武宗灭佛后,景教遭到沉重的打击。到宋初,景教在中国几乎绝迹。九世纪,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优势逐渐建立以后,必然迫使异教徒更加向东方发展,因而,十世纪在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景教臻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宗灭佛 伊斯兰教 异教徒 景教 少数民族 新疆地区 叙利亚
下载PDF
美国乡土作家哈特眼中的中国人形象 被引量:4
9
作者 冒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3-78,共6页
布勒特·哈特是美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时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有关中国人的创作是其“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是把中国人当作神秘的“他者”来展示的,表达了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相遇时的自然、正常的感受。... 布勒特·哈特是美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时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有关中国人的创作是其“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是把中国人当作神秘的“他者”来展示的,表达了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相遇时的自然、正常的感受。哈特因幽默诗《异教徒中国佬》而风糜全美国;他对神秘的“他者”的描绘隐含着一种妖气,但是比较客观的超然冷漠中带有揶揄的成份;他展示的神秘的“他者”形象让人难以忘怀,因为这不仅与美国文化背景中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语境有关,更重要的是有着他个人独特的文化背景的印记,这使得美国读者和中国读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走进他的乡土文学世界中,从而体会两种文化冲突和共存的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异教徒 神秘的“他者”
下载PDF
北美殖民地宗教专制的根源和特点
10
作者 陈海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2-96,共5页
北美殖民地宗教专制的根源和特点陈海宏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时代,宗教专制主义曾猖獗一时,严重窒息了殖民地社会发展的活力;而它的衰落则使北美殖民地面貌焕然一新。对北美宗教专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北美社会的状况乃至北美革命... 北美殖民地宗教专制的根源和特点陈海宏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时代,宗教专制主义曾猖獗一时,严重窒息了殖民地社会发展的活力;而它的衰落则使北美殖民地面貌焕然一新。对北美宗教专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北美社会的状况乃至北美革命发生的内在逻辑。一17世纪初,英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殖民地 十三个殖民地 宗教 前引书 教友派 马萨诸塞 异教徒 弗吉尼亚 美洲殖民地 印第安人
下载PDF
布勒特·哈特的华人叙事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永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0-86,共7页
布勒特.哈特的作品再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使他成了“地方色彩”(Local Color)文学的代表人物。哈特的两篇作品《异教徒中国佬》和《异教徒李顽》都以中国移民为主人公,但在对待华人的态度上,哈特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 布勒特.哈特的作品再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使他成了“地方色彩”(Local Color)文学的代表人物。哈特的两篇作品《异教徒中国佬》和《异教徒李顽》都以中国移民为主人公,但在对待华人的态度上,哈特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谴责针对华人的暴行,同情华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他所塑造的华人形象是歪曲、片面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反映了作者和美国大众的东方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勒特·哈特 异教徒 东方主义 华人叙事 文学评论 美国 小说
下载PDF
对“黄崖教案”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屈汉斯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0-35,共6页
研究太谷学派,往往涉及到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发生在山东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冤案——“黄崖教案”.国外也在研究太谷学派.木刊发表德国汉学家屈汉斯先生的文章.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其研究角度和我们所见到的有关... 研究太谷学派,往往涉及到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发生在山东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冤案——“黄崖教案”.国外也在研究太谷学派.木刊发表德国汉学家屈汉斯先生的文章.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其研究角度和我们所见到的有关文章不同,文中的观点、可作一家之言(除部分文字作了一些修改,基本保留原样).发表这篇文章,也使我们从中看到德国汉学研究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黄崖教案 《圣经》 宗教法庭 周太谷 正统派 十九世纪 清政府 山上的居民 异教徒
下载PDF
CATAIANS的争论和CATHAY的误用——莎剧中关于“中国人”的注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毕墨惜 张倩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41,共10页
培琪:我就不相信这种狗东西的话,虽然城里的牧师还说他是个好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二幕第一场玛利娅·你们在这里猫儿叫春似的闹些什么呀!要是小姐没有叫起她的管家马伏里奥 来把你们赶出门外去,再不用相信我的话好了。托比... 培琪:我就不相信这种狗东西的话,虽然城里的牧师还说他是个好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二幕第一场玛利娅·你们在这里猫儿叫春似的闹些什么呀!要是小姐没有叫起她的管家马伏里奥 来把你们赶出门外去,再不用相信我的话好了。托比:小姐是个骗子;我们都是大人物,马伏里奥是拉姆西的佩格姑娘;我们是三个快 活的人。 《第十二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 奥伯特 瓦伯 骗子 异教徒 注解 中国人 CATHAY CATAIANS 莎剧 史蒂文斯
原文传递
瑞典模式的令人痛心的毁灭 被引量:1
14
作者 埃.武利亚米 欣英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8-60,81,共4页
就象是发生了这样一种情况,正当东西方的异教徒皈依了宗教并聚集在一起准备共进圣餐时,石砌的大教堂建筑物却出现了裂缝。 就象社会民主变成解放了的东欧的指导信条并为西欧左派提供了新的生命力一样,
关键词 瑞典模式 社会民主 异教徒 东西方 建筑物 大教堂 生命力 左派 信条 西欧
下载PDF
论佛教在西方200年的形象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四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33,共8页
在过去的200年间,佛教在西方的形象,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佛教徒已从最初的异教徒,转而成为犹太-基督教传统的对话者;西方学者原先常把印度佛教、巴利佛教看成"纯粹佛教",而把汉藏佛教当作印度佛教的附庸,甚至是堕落的表现形... 在过去的200年间,佛教在西方的形象,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佛教徒已从最初的异教徒,转而成为犹太-基督教传统的对话者;西方学者原先常把印度佛教、巴利佛教看成"纯粹佛教",而把汉藏佛教当作印度佛教的附庸,甚至是堕落的表现形式,现在,这种"退化史观"得到了彻底的清算;佛教在19世纪被普遍当作一种"虚无主义",但到20世纪下半叶,竟成了疗治西方社会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资源。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催生欧美国家的"新佛教":注重禅修、强调参与、倡导宗教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形象 异教徒 宗教对话 参与佛教
下载PDF
教长的“自我形塑”与“黑面纱”的“协和”——评《教长的黑面纱》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志敏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3-144,共2页
霍桑出生于英格兰地区的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徒。尽管霍桑并不赞成加尔文主义,并对加尔文教派迫害异教徒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对加尔文教的宗教偏执及其教条持否定态度,但作为清教徒的他却相信"人人心中皆有恶"。
关键词 教长 加尔文教 牧师 净化 异教徒 协和 历史合力 霍桑 行为表现 人类社会
下载PDF
文质彬彬的异教徒 弗朗索瓦·欧容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铎 《电影世界》 2009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他是法国电影的一个异数,一个暗夜童话的讲述者,一个横跨男女两性分界点的旁观者,一个关乎爱情、迷惘、死亡的思索者。他是如此地难以归类,令世俗瞠目的故事让他与"新浪潮"或者"吕克·贝松式"划清了界限。他有... 他是法国电影的一个异数,一个暗夜童话的讲述者,一个横跨男女两性分界点的旁观者,一个关乎爱情、迷惘、死亡的思索者。他是如此地难以归类,令世俗瞠目的故事让他与"新浪潮"或者"吕克·贝松式"划清了界限。他有着法斯宾德般高产的工作效率。在一次又一次的赞誉声中,为了拒绝重复自己,他尝试了童话、超现实、现实、歌舞、惊悚、古装等诸多的叙事方式,以至于法国评论界给他冠以"特吕弗第二"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斯宾德 帕索里尼 异教徒 弗朗索瓦
下载PDF
生命伦理学和世俗人道主义——寻求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 被引量:1
18
作者 恩格哈特 李学钧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5年第3期63-64,共2页
热衷于神还是热衷于人,卫生保健政策的对立基础(与神,the Dirine对立的Humanitas,在拉丁文中是指与人有关的一个笼统概念,即人性、人道、人慈文化、教化等——译者)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世俗人道主义 基督教信仰 人道主义者 犹太教 塔木德 圣经 角豆树 异教徒 意大利
下载PDF
马可百万 被引量:1
19
作者 尤金.奥尼尔 刘海平 漆园 《当代外国文学》 1988年第2期115-151,179,共38页
序幕场景:靠近印度边界的波斯。广阔的平原上,有一棵圣树。树干、枝条上缠满了还愿的布条、手镯、臂章、饰物、蜡烛等。大树浓荫伸展很远,同背景上沙原灼人的正午日光形成鲜明对照。一个商人,双手各提一个象是现代的样品箱的盒子,蹒跚... 序幕场景:靠近印度边界的波斯。广阔的平原上,有一棵圣树。树干、枝条上缠满了还愿的布条、手镯、臂章、饰物、蜡烛等。大树浓荫伸展很远,同背景上沙原灼人的正午日光形成鲜明对照。一个商人,双手各提一个象是现代的样品箱的盒子,蹒跚地走进树荫。他放下箱子拿出手帕擦着额上的汗。这位中年白人基督徒,相貌一般,唇上、下巴上的胡子开始变白。身上那套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商人的服装,由于长途奔波已经变得破旧不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马可·波罗 穆斯林 忽必烈 马可波罗 上帝 异教徒 基督教 使者 印度
原文传递
拜伦式英雄光环下的女性人物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红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5-146,共2页
一、拜伦式英雄的陪衬综观拜伦的诗歌,从《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到《东方叙事诗》组诗以及后来的《唐璜》,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异教徒、海盗、流浪者,不管身份如何,他们都高傲叛逆,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并得到女人的爱... 一、拜伦式英雄的陪衬综观拜伦的诗歌,从《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到《东方叙事诗》组诗以及后来的《唐璜》,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异教徒、海盗、流浪者,不管身份如何,他们都高傲叛逆,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并得到女人的爱情,这就是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而相应的女主人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式英雄 女性美 爱情 女性观 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 叙事诗 光环 异教徒 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