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文"□"字考释与洹北商城1号宫殿基址性质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立新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7,共7页
殷墟洹北商城新发现的大型宫殿1号基址平面呈"回"字形,这与上世纪50年代陈梦家先生根据卜辞所作的殷代宗庙是"四合院似的"之推测契合。本文通过对甲骨文"□"字的文字学及卜辞辞例分析和1号宫殿基址的考... 殷墟洹北商城新发现的大型宫殿1号基址平面呈"回"字形,这与上世纪50年代陈梦家先生根据卜辞所作的殷代宗庙是"四合院似的"之推测契合。本文通过对甲骨文"□"字的文字学及卜辞辞例分析和1号宫殿基址的考古学分析,认为1号宫殿基址的性质为商代王室宗庙遗存,甲骨文"□"字正是这类王室宗庙的标符,可释为"庙"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 洹北商城 宫殿基址
原文传递
庙与庙会:作为关中农村区域社会秩序整合的中心——兼与川西农村、华南农村区域经济社会性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晓峰 张红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131-139,共9页
关中农村的区域社会具有三大基本特征:自耕农为主,人地关系缓和,干旱灾害频发。立基于此,庙与庙会对于关中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与施坚雅研究的川西农村和弗里德曼研究的华南农村等两个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性质的对... 关中农村的区域社会具有三大基本特征:自耕农为主,人地关系缓和,干旱灾害频发。立基于此,庙与庙会对于关中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与施坚雅研究的川西农村和弗里德曼研究的华南农村等两个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性质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基层市场体系理论和宗族范式都难以从根本上解释关中农村的区域社会秩序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一个理解关中农村区域经济社会性质的理想模型,即"庙(会)是关中农村区域社会秩序整合的中心"的理论观点,并试图以区域经济社会理想类型的不断建构,逐步达到认识非均衡的中国农村社会全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农村 区域社会 社区研究
原文传递
庙会的起源和概念界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霞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庙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在宗庙中举行的隆重的政治活动,到秦汉时期的群体性祭祀,再到隋唐时期商贾根据寺庙定期的宗教活动、特别是神诞节庆之日举行的定期的贸易集市即&qu... "庙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在宗庙中举行的隆重的政治活动,到秦汉时期的群体性祭祀,再到隋唐时期商贾根据寺庙定期的宗教活动、特别是神诞节庆之日举行的定期的贸易集市即"庙市",以至明清时期经济交流上升到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庙会的宗教色彩日趋淡化,逐渐被"庙市"、"集市"取而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向东 杜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通过对晋祠中祠庙寺观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祠庙寺观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晋祠从一座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演变成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晋祠中的祠庙寺观是如何在各归其位的同时又互相联系、融... 通过对晋祠中祠庙寺观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祠庙寺观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晋祠从一座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演变成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晋祠中的祠庙寺观是如何在各归其位的同时又互相联系、融合、转化,从而汇聚成为了今天晋祠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 融合 转化
下载PDF
路与庙:空间失序与秩序重构的文化逻辑——基于319国道吉首段沿线村落的个案研究
5
作者 彭秀祝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7,共9页
道路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它包含复杂的行动网络。道路基础设施所建构的现代性中隐藏着空间失序的风险,而庙宇及相关仪式活动成为消解这种风险的一种地方性策略。国道的快速流动等因素造成车祸事故的频发,从而使得事故频发的路段具有... 道路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它包含复杂的行动网络。道路基础设施所建构的现代性中隐藏着空间失序的风险,而庙宇及相关仪式活动成为消解这种风险的一种地方性策略。国道的快速流动等因素造成车祸事故的频发,从而使得事故频发的路段具有了“邪”性气息。文化作为趋利避害的工具,被巧妙地运用于修正村落空间秩序,并在“路”与“庙”的关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在“邪地”上修建孟公庙的行为反映了人们试图将现代社会中那些不可控的内容纳入到自己熟悉的文化脉络中予以理解,生动地展现出了传统和现代文化交织的过程。在本质上看,“邪”是对巧合、恐惧和失序的感觉经验,它具有不祥、污秽和危险的文化意涵。人们控制“邪地”的行为是一种秩序重构的表现,“路—庙”体系包含了“正”“邪”转换的文化逻辑,构建起了一套道路上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地 空间秩序 空间失序 319国道 村落
原文传递
庙的传说与乡民的行为规范及意义世界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狄金华 樊红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3-38,共6页
通过对豫西西岳庙的田野调查,将庙的传说和"灵验"故事放回村落场域中进行考察,探讨在各种传说与"灵验"故事之中所呈现出的信仰延续,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乡民意义世界与行为规范的选择。研究发现:在由神灵意志构成的意... 通过对豫西西岳庙的田野调查,将庙的传说和"灵验"故事放回村落场域中进行考察,探讨在各种传说与"灵验"故事之中所呈现出的信仰延续,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乡民意义世界与行为规范的选择。研究发现:在由神灵意志构成的意义网络中,乡民内心中生活的价值主体性得以展现;各种传说与灵验故事渲染了神灵意志在乡村社会的弥散,使处于乡村社会网络中的人们为了避免"惩罚"而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诸多禁忌及相应的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说 行为规范 意义世界 禁忌
下载PDF
庙宇、神像、香火:诸葛亮祭祀的泛民间化——明清时期四川武侯祠、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强 吴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3,共7页
武侯祠、庙是三国末期以后为由巴蜀而荆襄进而普及到全国的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明清时期四川武侯祠、庙大量涌现,官民共祭,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地理现象。武侯祠、庙不仅是各地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也是民间百姓对诸葛亮信仰认... 武侯祠、庙是三国末期以后为由巴蜀而荆襄进而普及到全国的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明清时期四川武侯祠、庙大量涌现,官民共祭,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地理现象。武侯祠、庙不仅是各地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也是民间百姓对诸葛亮信仰认可的表现。本文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阐释明清时期武侯祠、庙在四川地区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揭示出武侯祠、庙的分布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明,对诸葛亮的祭祀与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已经深入到城乡社会各个角落,成为中国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诸葛亮在中国历久弥新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四川地区 武侯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甲骨文合集》10405正之“■”字考释
8
作者 陈子君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4期13-21,125,共10页
本文认为甲骨文字与、所从的形体相同,和旧释为“瓒”的■、■都应是“勺”的象形初文,在卜辞中指代宗庙建筑,可从何景成读为宗庙之“庙”。《甲骨文合集》10405正、10406正“五日丁丑,王宾中丁(勺-庙),[阝企]在■(庭)阜”中的“[阝企]... 本文认为甲骨文字与、所从的形体相同,和旧释为“瓒”的■、■都应是“勺”的象形初文,在卜辞中指代宗庙建筑,可从何景成读为宗庙之“庙”。《甲骨文合集》10405正、10406正“五日丁丑,王宾中丁(勺-庙),[阝企]在■(庭)阜”中的“[阝企]”表示从阶梯往下走的动作,隐含了跌倒的结果。此句大意为到了第五天丁丑,王在中丁庙举行完宾祭后,走到庭阜准备下阶梯时,发生了跌倒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从“寺”“庙”别异看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庆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9-90,共2页
人们常用"寺庙"来泛指佛教寺院,罕对"寺""庙"二者进行辨异。笔者此文重在考察寺、庙的本义和历史变迁,并指出"寺""庙"的结合是外来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见证,也是佛教中... 人们常用"寺庙"来泛指佛教寺院,罕对"寺""庙"二者进行辨异。笔者此文重在考察寺、庙的本义和历史变迁,并指出"寺""庙"的结合是外来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见证,也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化
下载PDF
《丹元子步天歌》中的天文学思想略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盖建民 《中国道教》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天文学思想 先秦道家 天人合一 思维模式 道教 “寺” 天文学 传统 天象 《丹元子步天歌》
原文传递
浙江的阳明祠与阳明学的传播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栅栅 何善蒙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4-19,共6页
在中国的传统中,祠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和重要的社会现象,它除了表达出宗教信仰维度的重要意义之外,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层次的内涵,由此,可以说,祠庙是一种特殊的综合体,通过这种综合体,我们大体上可以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 在中国的传统中,祠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和重要的社会现象,它除了表达出宗教信仰维度的重要意义之外,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层次的内涵,由此,可以说,祠庙是一种特殊的综合体,通过这种综合体,我们大体上可以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相关的维度都有一定的理解。而与一般神灵的祠庙不同,理学家的祠庙不仅有一般的祭祀意义之外,还有非常明显的思想传播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理学家祠庙的研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呈现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主要从浙江区域的阳明祠庙出发,讨论阳明祠庙与阳明学传播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祠庙是一种直观的、物质化的存在,所以,它的存在状态更能直接地呈现出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在对于近世思想家的研究过程中,这是一个需要得到更多关注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阳明祠 阳明学 朱子学
下载PDF
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向东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4期1-2,共2页
就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基金项目——“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研究”的科研课题展开讨论,认为寺观祠庙建筑遗存的文化渊源、价值体现、地域特色等是该课题所应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对该课题上述内容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文化 价值
下载PDF
牯牛潭组与庙坡组的界线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华 陈均远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1-195,T001,共6页
牯牛潭组和庙坡组是张文堂(1962)命名建立的,标准剖面位于湖北宜昌分乡镇西侧的牯牛潭。牯牛潭组以灰岩与瘤状灰岩为主,厚约20m;庙坡组为页岩夹灰岩,厚约2m,页岩的出现为庙坡组的开始。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70年代... 牯牛潭组和庙坡组是张文堂(1962)命名建立的,标准剖面位于湖北宜昌分乡镇西侧的牯牛潭。牯牛潭组以灰岩与瘤状灰岩为主,厚约20m;庙坡组为页岩夹灰岩,厚约2m,页岩的出现为庙坡组的开始。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70年代初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南队在湖北宜昌黄花场重测奥陶系剖面时,在牯牛潭组顶部约0.5m厚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叶虫Birmanites hupeiensis Yi,Lonchodomas brevicis 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潭组 坡组 地层 界线
原文传递
老北京的“八庙”
14
作者 刘鹏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59,共2页
“庙”是古代供奉神佛、历史名人或祖宗神位的地方。北京的“九坛八庙”中“八庙”指的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
关键词 老北京 历史名人 雍和宫 帝王
下载PDF
“庙”少了,“和尚”少了,事情好办了——并村减干 农民喜欢
15
作者 于评 《乡镇论坛》 2005年第05S期13-14,共2页
合并村庄工作已经在许多地方普遍展开,这被认为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因为“庙”少了,“和尚”少了,事情也好办了,农民群众也欢迎。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
关键词 和尚 并村 农民负担 直接沟通 村干部 合并 平舆县 河南省 村民组 村委会 农户 王村 满意
原文传递
从“家”到“庙”——一个华北乡村庙会的仪式变迁 被引量:1
16
作者 盛燕 赵旭东 《中国乡村研究》 2008年第1期110-138,共29页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寺庙和宗族祠堂复兴在全国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通过参加2007年范庄的龙牌庙会,详尽地描述范庄龙牌会的仪式过程,并与龙祖殿修建前的仪式进行比较,从仪式变迁的角度来分析龙祖殿修建前后...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寺庙和宗族祠堂复兴在全国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通过参加2007年范庄的龙牌庙会,详尽地描述范庄龙牌会的仪式过程,并与龙祖殿修建前的仪式进行比较,从仪式变迁的角度来分析龙祖殿修建前后政府、会头和学者的关系。也正是因为龙祖殿的修建,才有了从'家'到'庙'的过程,'家'是一种家庭的、内部的表征,而'庙'是公共的、外部的表征。从家到庙,也是龙牌会从地方信仰向公共事物——龙文化遗产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牌会 仪式
下载PDF
《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畅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2-64,共3页
《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应着眼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素养的提升以及教材编写质量的提高等多个方面,用"庙""神""经"分别喻作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必须坚持的三个方向,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双... 《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应着眼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素养的提升以及教材编写质量的提高等多个方面,用"庙""神""经"分别喻作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必须坚持的三个方向,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庙""神""经"的思想精髓,必将提升《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双语教学 “神” “经”
下载PDF
始封在庙与徙封在社:西周封建的仪式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薇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西周封国封建仪式举行的地点,传统上多认为在"庙"中。但宜侯簋铭文等金文材料中却记载册命仪式的地点是"社"。西周封建诸侯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始封,一种为徙封。始封的仪式在庙中举行,徙封的仪式在社中举行。始封仪... 西周封国封建仪式举行的地点,传统上多认为在"庙"中。但宜侯簋铭文等金文材料中却记载册命仪式的地点是"社"。西周封建诸侯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始封,一种为徙封。始封的仪式在庙中举行,徙封的仪式在社中举行。始封仪式重在使受封者获得诸侯这种高级贵族身份,而徙封则是改换诸侯封地,使其统治新获土地。始封强调爵命,徙封强调城邑土地。庙、社亦分主阳、阴,所以文献中就看到"始封在社"和"徙封在庙"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徙封 始封
原文传递
谈寺与庙的区别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峰 徐维波 《山西建筑》 2005年第22期18-19,共2页
针对寺庙建筑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状况,介绍了寺与庙的含义及外廷意义,分析了二者间的区别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表明了寺、庙是人们祭祀活动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
关键词 演变
下载PDF
寺庙辨异考
20
作者 顾关元 《寻根》 2003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寺" "" 佛教 祭祀礼仪 等级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