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浩的类型与意义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捷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6,共6页
宁浩"疯狂"系列如果能称之为一种类型的话,应该与西方黑色电影的衍伸类型"黑色喜剧"最为接近。在极具模仿性的叙事结构和形式感中,此类型常见的戏仿、混合、荒诞等风格都经过了一种本土经验的过滤和转换。作为一种... 宁浩"疯狂"系列如果能称之为一种类型的话,应该与西方黑色电影的衍伸类型"黑色喜剧"最为接近。在极具模仿性的叙事结构和形式感中,此类型常见的戏仿、混合、荒诞等风格都经过了一种本土经验的过滤和转换。作为一种类型尝试,宁浩的黑色喜剧为中国电影的底层叙事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浩 “疯狂”系列 黑色喜剧 底层叙事
下载PDF
网络民粹主义三种叙事方式及其反思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小安 雷闪闪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9,共5页
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在叙事方式上主要有三种:一是底层叙事,利用"弱者的武器",美化弱者、仇视精英,形成"安抚弱者、打击强者"的舆论氛围;二是哄客叙事,通过一种戏谑化的表达手段,起到去敏感化、娱乐化、大众化的效果,... 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在叙事方式上主要有三种:一是底层叙事,利用"弱者的武器",美化弱者、仇视精英,形成"安抚弱者、打击强者"的舆论氛围;二是哄客叙事,通过一种戏谑化的表达手段,起到去敏感化、娱乐化、大众化的效果,形成话语垄断;三是对抗叙事,通过人肉搜索、谣言建构、情绪渲染、借势造势、线下行动等手段虚构事实与建构身份,使简单的纠纷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网络民粹主义的这种叙事逻辑与民主法治的精神从根本上来看是背道而驰的,使得本就尖锐的阶层矛盾更加激化,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积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粹主义 底层叙事 哄客叙事 对抗叙事
下载PDF
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流变与省思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学勇 梁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作为新世纪十年最醒目的文学现象,"底层叙事"在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立场得到广泛注目与肯定的同时,其对苦难的过分渲染堆积,以及人物性格简单化、故事结构模式化的倾向也一直受到诟病,这无疑成为"底层叙事"亟需突破... 作为新世纪十年最醒目的文学现象,"底层叙事"在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立场得到广泛注目与肯定的同时,其对苦难的过分渲染堆积,以及人物性格简单化、故事结构模式化的倾向也一直受到诟病,这无疑成为"底层叙事"亟需突破的写作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底层的"分层"、"流动"和"变异"现象受到作家们的重视,成为其书写视域拓展的重要表征。然而从更高的审美追求来看,"底层叙事"还更多地徘徊或止步于叙述对象与书写形式的变化方面,而并非艺术水准的真正提升。在对"底层叙事"进行整体性观照的同时,可看到由于消费主义时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和"过于贴近生活"的书写现象,使得"底层叙事"缺乏精神资源的支撑,而这种精神资源须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现代批判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中去寻找,使底层写作的叙事空间和审美品格得以拓展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裂变 衰落 生存困境 精神资源
原文传递
是“底层的人”,还是“人在底层”--新世纪文学“底层叙事”的问题反思与价值重构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光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57,共15页
反映现实矛盾和民生疾苦的底层写作是新世纪主要的创作潮流之一。近年来底层叙事陷入创作瓶颈:思想资源不足、物质优位视角导致底层叙事模式化、细节虚浮化,无力揭示当下社会现实及深层矛盾;同质性刻画导致"底层的人"成为一种... 反映现实矛盾和民生疾苦的底层写作是新世纪主要的创作潮流之一。近年来底层叙事陷入创作瓶颈:思想资源不足、物质优位视角导致底层叙事模式化、细节虚浮化,无力揭示当下社会现实及深层矛盾;同质性刻画导致"底层的人"成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人物形象丧失了主体的丰富性乃至人类的本质性;底层现实主义发生异化,试图以苦难叙事、新闻热点式震惊体验、过度充斥的不必要的知识文化元素和哲学玄思等拯救文学的努力,其效果往往南辕北辙。只有祛除"底层人"的概念化写作,从"底层的人"转向"人在底层",才能实现文学本质的回归和人性价值的呵护。可以说,新世纪文学的底层写作还会继续下去,但是作为一个思潮性的概念,以"底层的人"为核心症结的"底层叙事"已经走向终结,而以"人在底层"进行价值重构的新的叙事美学必将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底层叙事 底层的人 人在底层 价值重构
下载PDF
文学面对现实的两种姿态——以“底层叙事”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毕光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6,共6页
当“底层”成为一种“叙事”,说明文学已经形成一股思潮,而这在实质上是惯以社会良心自命的人文知识分子正被迫对他们生存其中的严重现实作出了反应。知识分子为弱势群体表达集体诉求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的平衡稳定,有两种表诉方式:“... 当“底层”成为一种“叙事”,说明文学已经形成一股思潮,而这在实质上是惯以社会良心自命的人文知识分子正被迫对他们生存其中的严重现实作出了反应。知识分子为弱势群体表达集体诉求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的平衡稳定,有两种表诉方式:“为老百姓写作”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这两类写作的主体有“知识分子”与“作家”之别。两种“底层叙事”的小说代表作有《那儿》、《负一层》、《锦衣玉食的生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现实 底层叙事 姿态
下载PDF
从文化反哺到底层污名——建国以来的城乡关系与“小镇青年”叙事衍变 被引量:16
6
作者 付蔷 沙垚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5,95,共7页
随着中国三、四线城市电影院线的建设以及乡镇观影人数的增加,"小镇青年"成为了近年中国电影市场颇受瞩目的受众群体。围绕小镇青年观影品味的争论持续发酵,其背后是电影人和影评人对于中国电影"媚俗"的焦虑。当群... 随着中国三、四线城市电影院线的建设以及乡镇观影人数的增加,"小镇青年"成为了近年中国电影市场颇受瞩目的受众群体。围绕小镇青年观影品味的争论持续发酵,其背后是电影人和影评人对于中国电影"媚俗"的焦虑。当群众观影的正当性被置于雅-俗的二元逻辑中,小镇青年不得不为电影艺术性的下滑背锅。从大众文化史的视角来看,小镇青年所处的社会结构与阶级结构在历史大潮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旨在通过爬梳1949年以来有关小镇青年的叙事衍变,以发掘不同时期文化结构中不断变化、调整的城乡阶级关系。通过这样的历史性回溯,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把解锁当代城乡不平等关系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青年 城乡关系 大众文化史研究 底层叙事
原文传递
贾樟柯电影中方言的意义与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宏吉 路金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0-193,共4页
贾樟柯作为与方言电影结缘最深的当代导演,其导演的电影皆用方言。方言不仅仅是贾樟柯电影的标志性符号,而且在不同影片具有不同的"所指"。贾樟柯通过方言建构真实艺术空间、彰显纪实美学风格、还原生活原始形态、塑造底层人... 贾樟柯作为与方言电影结缘最深的当代导演,其导演的电影皆用方言。方言不仅仅是贾樟柯电影的标志性符号,而且在不同影片具有不同的"所指"。贾樟柯通过方言建构真实艺术空间、彰显纪实美学风格、还原生活原始形态、塑造底层人物形象、标识主体的社会身份地位、隐喻文化的延续与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方言 纪实美学 底层叙事
原文传递
民粹化思维与网络空间底层叙事的天然正义性话语修辞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169,共8页
底层叙事是网络舆论的重要来源,往往伴随着民粹主义的踪迹。在诉诸网民底层天然正义想象过程中,民粹化叙事常常进行"终级价值"包装或给当事人贴标签。网络空间底层叙事天然正义性的功能在于社会动员,因为这个障眼法使得"... 底层叙事是网络舆论的重要来源,往往伴随着民粹主义的踪迹。在诉诸网民底层天然正义想象过程中,民粹化叙事常常进行"终级价值"包装或给当事人贴标签。网络空间底层叙事天然正义性的功能在于社会动员,因为这个障眼法使得"沉默的大多数"容易形成"共识",以"人民"的名义、"正义"的理由兴师动众,碾压当事人。其修辞策略是善用弱者天然正义作为武器,有几种主要特征:1、弱者身份作为武器叙事,表明弱者权力负载,天生值得同情;2、天然正义性赋予发帖者很大的自我裁量权;3、其话语生产是一种"勾连式的"话语生产,本质上是一种隐性抗争;4、弱者身份叙事是传统文化惯性使然。底层天然正义观的长期存在,对社会稳定极为不利,无益于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化思维 底层叙事 天然正义 话语修辞
下载PDF
论农民工题材小说——关于底层叙事的差异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水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0,共6页
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由草根创作与精英创作两大板块构成,底层叙述与叙述底层是这两大创作板块各自的叙事方式。两种叙事方式的叙事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姿态差异:两种身份不同的叙事人决定了底层叙述的自诉姿态与叙述... 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由草根创作与精英创作两大板块构成,底层叙述与叙述底层是这两大创作板块各自的叙事方式。两种叙事方式的叙事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姿态差异:两种身份不同的叙事人决定了底层叙述的自诉姿态与叙述底层的代言姿态。二是平民立场与精英立场的对比构成立场差异,这种差异有两种具体表现:侧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并重的差异,现世性焦虑与现代性焦虑的差异。三是叙事指涉差异,叙事主体对打工生活的熟稔程度决定两种叙事的题材侧重,把握生活的方式影响决定两种叙事的指涉范围大小及主题分布的集散。叙事差异的互补性提升了农民工题材小说整体创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底层叙事 农民工 题材 现代性焦虑 底层叙述 叙事姿态 叙事方式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高层与纯文学的永恒——与雷达同志商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2-13,共2页
品读雷达力作《纯文学的永恒在哪里》,将中国文学高层与纯文学永恒两个概念范畴联系起来,继续展开主题讨论。纯文学后遗症体现在概念模糊、话语霸权、丧失严谨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少一分"文人相轻"式地贬损与诋毁,多一分相互... 品读雷达力作《纯文学的永恒在哪里》,将中国文学高层与纯文学永恒两个概念范畴联系起来,继续展开主题讨论。纯文学后遗症体现在概念模糊、话语霸权、丧失严谨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少一分"文人相轻"式地贬损与诋毁,多一分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纯文学永恒的超越之路。希冀以一种后革命式的激进文学评论风格,唤醒中国现当代文学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永恒 中国文学高层 底层叙事
下载PDF
《追凶者也》:底层叙事的类型化表达及其人性视点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博雅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3,共4页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呈现出对底层大众真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并开始以真实人性挖掘为创作重点。电影《追凶者也》以关注底层群体生存状态的文本叙述和类型化表达,表达出人的内在困境的精神向度。本文从底层叙述、现代性"焦虑"及...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呈现出对底层大众真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并开始以真实人性挖掘为创作重点。电影《追凶者也》以关注底层群体生存状态的文本叙述和类型化表达,表达出人的内在困境的精神向度。本文从底层叙述、现代性"焦虑"及底层主体的自我认同构建三个角度梳理了电影《追凶者也》中的人性建构问题,并由此将文本的解读引入社会功能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类型 人性建构 现代性焦虑
原文传递
当代文化视野中的打工文学与底层叙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新 刘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底层作家们描写底层人群的生存境遇,反映底层民众的苦难与艰辛,对底层民众内心的困惑、焦虑,精神上的漂泊,文化上的边际性,身份认同的危机表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悲悯情怀与"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并最终上升为对底层的终极人文... 底层作家们描写底层人群的生存境遇,反映底层民众的苦难与艰辛,对底层民众内心的困惑、焦虑,精神上的漂泊,文化上的边际性,身份认同的危机表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悲悯情怀与"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并最终上升为对底层的终极人文关怀,但同时精英分子们自身亦需要进行自省与反思。从历史范畴与文学继承性来看,"找工文学"与"底层叙事"二者之间又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打工文学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论“底层叙事”的文学理论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军义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底层”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话题的出现,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重要的研究对象,“底层叙事”或“底层写作”则流行于21世纪初。李云雷的《“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洪治纲《“底层写作”的来路与归途》等,... “底层”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话题的出现,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重要的研究对象,“底层叙事”或“底层写作”则流行于21世纪初。李云雷的《“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洪治纲《“底层写作”的来路与归途》等,都表达了对“底层叙事”的理论性关注。文学对底层社会的特别反映,逐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它不断被人们审视和争论,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底层叙事 20世纪90年代 价值 底层写作 文学思潮 21世纪 底层文学
原文传递
消费视域下商业电影中的底层表述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进桃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消费语境下中国商业电影中的底层表述有着鲜明的叙事特征,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趣味进行改写的同时,取悦大众趣味,对底层进行疏离与扭曲。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运作逻辑,新世纪以来,不少电影创作者试图融合多种类型、题材与风格,商业电... 消费语境下中国商业电影中的底层表述有着鲜明的叙事特征,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趣味进行改写的同时,取悦大众趣味,对底层进行疏离与扭曲。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运作逻辑,新世纪以来,不少电影创作者试图融合多种类型、题材与风格,商业电影中的底层表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底层叙事日趋荒诞化与黑色喜剧化,底层作为能指日益空洞化,底层题材与中产阶级题材融合日渐明显。而如何正确地表述"底层",如何有效地形塑"底层",仍是中国电影创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电影 底层叙事 大众趣味 荒诞化
下载PDF
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底层叙事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俊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81-84,共4页
"底层叙事"是近年来学界盛行的一种文学理论,用以解读文学创作中对底层的关注。但是这一文学流派的源头是20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斯坦贝克无疑是这种"底层叙事"的代表人物。由于受"非目的论"和普世情感... "底层叙事"是近年来学界盛行的一种文学理论,用以解读文学创作中对底层的关注。但是这一文学流派的源头是20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斯坦贝克无疑是这种"底层叙事"的代表人物。由于受"非目的论"和普世情感哲学观的影响,斯坦贝克不愿意将自己的创作用于表现"劳资冲突"的政治宣传,而是对各类阶级中的底层人物的命运进行关注,从而被誉为一个伟大的具有普世情感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底层叙事 普世性 人道主义
下载PDF
推进底层叙事的内在化进程——读王祥夫小说近作有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春林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底层叙事 中国小说 王祥夫 内在化 进程 文学现象 叙事作品 人性世界
原文传递
从启蒙现代性到崇高现代性——早期红色电影的审美现代性表征
17
作者 陈正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9期114-118,共5页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早期红色电影沿着思想启蒙之个性解放、国家寓言的革命抗争、抗敌救国的民族独立的现代性路径演进。这些电影饱含内忧外患时期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理想和美好愿望。具有进步...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早期红色电影沿着思想启蒙之个性解放、国家寓言的革命抗争、抗敌救国的民族独立的现代性路径演进。这些电影饱含内忧外患时期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理想和美好愿望。具有进步思想和革命理想的电影人通过底层叙事、革命叙事和抗战叙事等叙事策略,表现特定历史时期从知识分子觉醒到工人农民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团结抗战的文化现代化路径及社会发展现实。审美表达上,这些电影以“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此消彼长的螺旋双线进程表现了启蒙、革命与抗战的现代美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影 底层叙事 革命叙事 抗战叙事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底层叙事逻辑——以陈为军作品为例
18
作者 傅洁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2期68-71,共4页
陈为军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聚焦于社会现实,关注于底层人物的生存境遇。他力求真实客观,在静默式的观察中发掘细节,凭借自己独特的叙事逻辑创作出了多部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作品,为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底层叙事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陈为军 现实题材 底层人物 底层叙事 底层情怀
下载PDF
肖江虹的底层叙事与突破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国景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64,共6页
一 肖江虹的成功得益于对底层意义的感悟,他"是在乡村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原始构建"。他的《阴谋》、《求你和我说说话》、《平行线》、《天堂口》、《喊魂》、《当大事》、《我们》等,写的即全部是与他"命运相息"的底层生活。这些小... 一 肖江虹的成功得益于对底层意义的感悟,他"是在乡村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原始构建"。他的《阴谋》、《求你和我说说话》、《平行线》、《天堂口》、《喊魂》、《当大事》、《我们》等,写的即全部是与他"命运相息"的底层生活。这些小说即使不去细致分析,仅仅是人物的身份,如下岗工人、流浪者、保安、殡仪馆整容工、城市边缘人,市井江湖、乡村留守老人与妇女小孩、农民、矿工等,就已经有非常苦涩的底层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城市边缘 留守老人 百鸟朝凤 悲剧意识 徐则臣 喜剧化 八十年代 代际 龙潭村
原文传递
深耕在地性——论近年来台湾电影中的底层叙事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勤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4,共5页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几部台湾电影中底层叙事的分析,发现原本常见的在地元素如方言、民俗和中南部景观等,都在此类影片中探索出新的表达手法和内涵意蕴。台湾电影人对方言表现力的开拓,对空间及色彩隐喻的探索,以及对底层世相边界的扩展,...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几部台湾电影中底层叙事的分析,发现原本常见的在地元素如方言、民俗和中南部景观等,都在此类影片中探索出新的表达手法和内涵意蕴。台湾电影人对方言表现力的开拓,对空间及色彩隐喻的探索,以及对底层世相边界的扩展,共同营造出台湾电影底层叙事的特殊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底层叙事 在地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